1、1下列宪法中属于钦定宪法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1908年中国钦定宪法大纲B. 1809年瑞士宪法C. 1906年俄国宪法D. 1830年法国宪法2. 下列国家中没有成文宪法典的是()。选择一项:A. 英国B. 美国C. 中国D. 瑞士3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形式是()。选择一项:A. 成文宪法典B. 宪法性法律C. 宪法解释D. 宪法惯例4.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我国宪法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成文宪法典B. 在我国,关于国家机构的组织法一般被视为宪法性法律C. 在我国,政协的全体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之前召开,是宪法惯例D. 在我国,对宪法的学理解释通
2、常不具备法律效力5.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典是()国家的。选择一项: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德国6. 在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选择一项或多项:A. 人民法院B. 国务院C. 全国人大D. 全国人大常委会7. 美国的宪法解释权属于()。选择一项:A. 众议院B. 法院C. 司法部D. 宪法委员会8下列选项中有关宪法规范制裁性和惩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选择一项:A. 具有制裁性,但没有具体的惩罚性B. 不具有制裁性,但有具体的惩罚性C. 具有制裁性,也有具体的惩罚性D. 不具有制裁性,也没有惩罚性9宪法对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在于()。选择一项或多项:A. 体现着公民在国家中
3、的地位B. 体现着政府在国家中的作用C. 为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D. 为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10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宪法是宪政的前提B.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以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为目的C.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D. 近代的宪法与宪政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1. 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查国会立法的实践是伴随着()这一先例的形成而产生的。选择一项:A. 美国宪法的颁布B. 美国宪法修正案的颁布C. 法院对宪法案件的审判D. 法院解释宪法12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度起源于()。选择一项: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4、 美国13美国最高法院()对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的审查,使联邦最高法院获得了审查国会立法是否符合联邦宪法的权力。选择一项:A. 汉米尔顿B. 马歇尔C. 亚当斯D. 杰佛逊14美国宪法监督制度是通过下列哪一种形式建立起来的()。选择一项:A. 美国宪法的规定B. 美国新泽西州法院审理“霍姆斯诉沃尔顿”案的判决C. 美国最高法院“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D. 林肯总统的宣告15下列国家中属于司法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美国B. 德国C. 加拿大D. 澳大利亚16下列国家中属于司法机关或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是()。选择一项:A. 日本B. 中国C. 墨西哥
5、D. 阿根廷17下列国家中由专门设立的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美国B. 法国C. 德国D. 日本18下列国家中由宪法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的是()。选择一项:A. 法国B. 德国C. 加拿大D. 澳大利亚19由专门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起源于20世纪初,最早由()规定。选择一项:A. 法国宪法B. 德国宪法C. 奥地利宪法D. 意大利宪法20.下列属于英国政府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性文件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权利请愿书B. 人身保护法C. 权利法案D. 王位继承法21.下列属于英国宪法惯例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国王应在首相和大臣
6、的建议下采取行动B. 首相是内阁的首脑C. 内阁必须以议会的信任为继续执政的前提D. 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22. (),由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制定了联邦条例。选择一项:A. 1775年B. 1776年C. 1777年D. 1787年23.美国宪法于1787年制定以来,连同正式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全部延续生效。选择一项:A. 22条B. 24条C. 26条D. 28条24. 下列权利中为人权宣言所涉及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平等权B. 自由权C. 安全权D. 财产权利25. 下列关于钦定宪法大纲的表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并规定以9年为立
7、宪预备期B. 钦定宪法大纲确立君主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和对国家的绝对统治权C. 钦定宪法大纲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D. 钦定宪法大纲徒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之实26. 下列关于十九信条的表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十九信条于1911年10月匆匆起草并于1911年11月公布B. 十九信条形式上缩小了皇帝的权力C. 十九信条部分的确认了臣民的权利D. 十九信条具有欺骗性和反动性27. 下列各选项中实行总统制的宪法有()。选择一项或多项: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天坛宪草C. 中华民国约法D. 曹锟中华民国宪法28. 下列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选择一项或多项:A. 规定中
8、华民国实行国会制B. 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C. 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D. 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委员会制2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共有()章60条。选择一项:A. 四B. 五C. 六D. 七30. ()首次提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择一项:A.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1954年宪法D. 1982年宪法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制定了()宪法。选择一项:A. 两部B. 三部C. 四部D. 五部32. 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一项或多项:A. 社会主义原则B. 人民民主原则C. 权力制约原则D. 法治原则33.
9、下列宪法中没有设置检察院的是()。选择一项: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的时间是()。选择一项:A. 1978年B. 1982年C. 1993年D. 1999年34.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选择一项:A. 共同纲领B. 1954年宪法C. 1975年宪法D. 1978年宪法35.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C. 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
10、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36.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选择一项或多项:A. 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B.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C. 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D.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371989年法国制定的人权宣言是回答的简称。38. 钦定宪法大纲结构上分为君上大权 和臣民权利和义务 两部分。39. 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人民民主原则 和社会主义原则 。4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4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首次提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2. 1954年宪法
11、所确认的基本原则包括 人民民主原则 和社会主义原则 。43. 我国现行宪法是 1982 年制定的。44.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 最高的法律效力 。45.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
12、条件。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46. 简述美国宪法。答: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它以1776年的独立宣言为先导,以1777年的邦联条例为基础而制定。独立宣言:指出北美人民独立的理论根据是天赋人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认为政府是为保障这些权利而成立的,人民有权改变和废除违反上述目的的政府;宣告“成立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而且深刻地阐明了北美人民追求独立,保障自己权利的根据和具体主张,马克思称其为世界
13、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为后来制定美国宪法和增补人权条款打下了民主基础。美国联邦宪法于1787年制定以来,迄今已200多年,连同正式通过的26条宪法修正案,全部延续生效。这26条修正案都是美国宪法的组成部分。当然。美国宪法稳定运行200多年,形式上变化不多,但其内容却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议会的立法、政府的行政行为、惯例、判例,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的解释对宪法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以使美国宪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的需要。47、简述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指出北美人民独立的理论根据是天赋人权,强调人人生而平等,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认为政府是为保障这些权利而成立的,人民有权改变和废除违反上述目的
14、的政府;宣告“成立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独立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它不仅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而且深刻地阐明了北美人民追求独立,保障自己权利的根据和具体主张,马克思称其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它为后来制定美国宪法和增补人权条款打下了民主基础。48.简述1918年苏俄宪法的结构和主要内容1918年苏俄宪法共有6篇90条,其主要内容有:(1)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规定土地、森林、水流、矿藏、银行等实行国有化,宣布消灭剥削和阶级;(2)宣布了苏维埃的国家性质是“城乡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3)确立了苏维埃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4)规定了劳动者共同享有的权利和目由,并提
15、供了物质保障。它规定,劳动者享有信仰、出版、集会、游行、结社等自由,并享有免费获得教育的权利以及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49.简述钦定宪法大纲的的结构、内容和性质钦定宪法大纲共23条,分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第一部分14条规定了君主在立法、行政、司法、统军等各方面的绝对权力,维护皇帝尊严,保障皇权,限制议会权力等。第二部分规定了臣民的诸项义务,并加以种种限制。清廷宪政编查馆编订,于1908年8月颁布。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君主的绝对权力,体现了满洲贵族维护专制统治的意志及愿望。50.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结构
16、和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第一章为“总纲”,第二章为“人民”,第三章为“参议院”,第四章为“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第五章为“国务员”,第六章为“法院”,第七章为“附则”。其主要内容包括:(1)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思想。总纲部分确立了“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庄严宣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原则,规定人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等。(3)根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结构。它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17、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参议院是立法机关,有权决议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等;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拥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统率军队等权力;国务总理及各部部长均称为国务员,他们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有连带责任;法院为行使司法权的司法机关,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法官组成。51. 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分为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共7章60条。其主要内容有:(1)宣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已经结束,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和国民党反动统治;(2)规
18、定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3)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规定了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5)规定了人民享有较为广泛的权利和自由;(6)规定了民族政策,宣告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规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52. 简述1982年宪法的性质与指导思想。1982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和首都组成,共138条。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
19、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2年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宪法,也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53. 论述近代宪法产生的理论条件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1近代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是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以君主为代表的统治者手中,社会的被统治者奴隶和农民不拥有国家权力和社会的经济资源。必须使其对统治者产生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这样,建立在人格独立、平筹、自由基础上的宪法当然不可能产生。在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替代了封
20、建生产方式。资产阶级为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迫切要求废除一切封建主义的羁绊,建立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经济形态对人的要求是人们必须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主体,并且可以自由地占有财产,自由地出卖劳动力,自由地进行生产、交换与竞争。这样的要求反映在法律上,是用根本法去组织政府并规范政府权力,防范权力专横并为公民的平等权利与自由提供保障,这就为宪法的产生和宪政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济上的动力。2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资产阶级宪法是在摧毁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产生的。为了摆脱封建专制的压迫和束缚,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断掀起反
21、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斗争。因为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来代替封建专制制度。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防止封建势力复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便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来确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以平等自由为基础,以代议制、选举制、政党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民主政治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因此,近代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产物。3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和“法治”为内容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是近代宪法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宪政实践须以宪政理论为先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
22、前和其中,资产阶圾的先进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自由的主张,论证了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民权代替君权、以人权代替神权、以自由代替奴役、以平等代替特权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在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学者如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提出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法治”等自由、民主、人权的宪政学说。这些学说和理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对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它们又成为资产阶级
23、制定、实施宪法、组织国家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4法律部门的增多,法律形式的分化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法律部门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是宪法得以产生的法律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少,活动范围狭小,社会关系简单,所以不需要大量和复杂的法律规范和众多的法律部门予以调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突破了原来的自然经济的框架,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促进了商品交换的普遍与流行,因而使民事方面的法律关系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原来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律表现形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各种部门法分离独立、自成体系已是大势所趋。而另一方面,法律各部门的分化又易导致各部
24、门法的冲突,不利于法制的统一,因此需要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根本法来统摄各部门法,使一个国家的各部门法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种法律表现形式的变化为宪法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近代宪法正是基于上述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因素才得以产生的,它是时代的产物。17世纪开始的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相继成功,并且先后颁布了各自的宪法,作为革命成功的标志。这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宪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实具有进步性和民主性,也产生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它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通过法律形式协调
25、各种社会矛盾,以维护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54. 英国不成文宪法主要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1宪法性文件。这些宪法性文件一般是指涉及国家根本性问题的重要议会法案以及含有宪法性质的议会制定法,这是英国宪法结构中的主体。它们包括:1215年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1911年的议会法;1937年的内阁大臣法;1949年的人民代表法;1972年的欧洲共同体法等等,都属于宪法性法律文件。2. 宪法性惯例。惯例是指某些政治制度和原则最初不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而是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而形成,并在立宪政治实践中得到社会肯定和公
26、民认可的事实,这些事实逐渐成为具有规范意义的、为国家认可并赋予它法律艘力的惯例。惯例在英国宪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理解英国宪法的关键。这些宪法性惯例的主要内容有:国王的权力和法律地位,如国王应在首相和大臣的建议下采取行动,应要求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组织内阁,应任命首相提名的大臣,应在首相的要求下提前解散议会;英国内阁的建立和职权,如内阁大臣必须是议会议员等;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如内阁必须以议会的信任为继续执政的前提等;首相的地位等,如首相是内阁的首脑等;有关文官的制度,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等。这些惯例命名英国议会内阁制得以确立和完善,从而使君主立宪制最终巩固下来。3宪法性判例。宪
27、法性判例是英国在法院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即法官对某些案件的判决所形成的观点运用于以后再发生的同类案件,这种观点就成为判例。这种判例由于涉及到宪法性内容而成为英国宪法的一部分。4权威学者的著述。在没有成文法或其他成文来源的情况下,一些权威的政治学和法学学者的著作中所阐明的理论会被司法机关在裁判时引用。如奥斯汀和詹宁斯的著作即经常在法院的判决中得到援引。英国宪法的构成多种多样,内容比较庞杂,但它具有历史连续性、灵活性的优点,这就为宪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55. 试论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是中国宪法史上仅有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
28、件,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光辉结晶。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废除了在中国延续2 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确定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确认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保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私有财产权,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作用和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且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军阀相互妥协的产物,这部约法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这部约法不可能使广大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也不可能实现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I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
29、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部约法最终被袁世凯所撕毁,辛亥革命最终归于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56. 试结合共同纲领论述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1954年宪法由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组成,共106条。它是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的,共同纲领中有关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政策实践被证明是正确的,宪法对此予以保留,并进一步加以充实和完善。同时,1954年宪法又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规定了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它确认了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30、的国家性质,这比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有所发展;它规定了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确认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四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肯定了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且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建国以来政权建设的经验,确定了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规定了国家机构的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规定了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3)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比较完善和具体的规定,开展了人民民主,同时规定了逐步扩大物质保障的措施,体现出国家、社会利益同公民个人利益的一致性。57. 试论述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
31、本原则包括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人民民主原则。宪法关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规定,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体现了社会王义民主的精神。这种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即无产阶级钡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2)社会主义的原则。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并且“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明确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过渡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1954年宪法在贯彻上述基本原则的同时,也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2、的特点。比如,宪法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而在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方法时,宪法的规定又有很大的灵活性。58.试论述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1954年宪法的制定贯彻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它是民主革命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中国经验和外国经验、领导智慧与群众智慧相结合的产物。它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为普通立法提供了原则和依据,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54年宪法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部宪法带有过渡性的特征,没有很好地解决宪法的稳定性问题。宪法自身对于宪法的保障与监督也没有作出有效的规定。当我国过渡时期的任务完成以后,这部被看作是实现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宪法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便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