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541344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080.01CCSA10DJG330523安吉县地方技术性规范DJG330523/T0542025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2025-02-17实施2025-01-17发布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体原则15 建设要求25.1基本要求25.2规划布局25.3基础设施26管理要求46.1组织管理46.2现场管理56.3采购管理66.4 营养管理66.5 5安全管理66.6 6信息管理66.7 7长效管理77服务要求76.8 1基本要求77.2 膳食提供77.3 堂食服务87.4 送餐服务87.5 综合服务87.6 增值服务87.7

2、 7信息服务98评价改进9附录A(资料性)共享食堂标志标识10附录B(资料性)共享食堂承诺书H附录C(资料性)共享食堂满意度测评12附录D(资料性)共享食堂评价细则13参考文献16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中国计量大学、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敏林、明道兴、陈显学、胡有乾、胡玉华、王忆杰、王丽芬。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1

3、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的总体原则、建设要求、管理要求和服务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共享食堂的建设与运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988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GB/T19038顾客满意测评模型和方法指南GB31654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T42966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MZ/T1862021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基本规范WS/T690病媒生物

4、防制操作规程餐饮服务场所DB33/T2266DB33/T2399DB33/T2422DB3305/T264公筷公勺使用和管理规范居家老年人送餐服务规范公共机构绿色食堂建设与管理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共享食堂sharedcanteens通过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共享模式嵌入的方式,整合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等场所,以公益普惠为基本定位,优先服务老年人、残疾人、低保低边、特困户等特殊困难社会群体,优惠服务现(退)役军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力所能及向周边居民、外地游客、企业职工等群体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4总体原则4. 1共

5、享性原则。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达成平台共享、服务共享、资源共享和收益共享等全方位共享。4.2公益性原则。重点关爱特殊人群,兼顾其他人群的就餐需要,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4.3普惠性原则。坚持保本微利经营,体现普惠兜底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特点,积极满足群众需求。4.4适宜性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当地人员数量、居住集散、饮食生活、文化习惯等具体情况,采取相适应的建设运营方案。5建设要求5.1基本要求5. 1.1应加强共享食堂统筹有序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和共享特色经营。5. 1.2应优先统筹盘活镇村闲置资源,利用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宴中心等场地,也可结合实际新建。5. 1.3外观装修

6、风格应简约大气、亲民爱民,与地方人文气息相融合。5. 2规划布局5. 2.1选址5.2 ,1.1应选择就餐困难特殊人群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基础设施良好以及符合餐饮场所布局设置要求的区域。5.3 .1.2选址布点宜与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物业管理中心、老年活动室、公共室外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相邻设置,共享公共设施。5.4 .1.3应选择居住相对集中、交通条件较好位置,按辐射村(社区)1小时内到户,合理布局共享食堂。5.2.2布局5.2.2.1功能布局应在满足用餐需求的基础上,可增设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健康科普等功能区。5. 2.2.2新建共享食堂经营面积宜不小于200m2,集中就

7、餐区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50m2,就餐座位数不少于就餐人数的1/3配置,每座最小使用面积不低于1.0m:o1.2.2.3 应设置标识齐全且相对独立的食品处理区、辅助区和就餐区。1.2.2.4 宜设置60岁以上老年人排队配餐、就餐专区,老年人专区相对独立分隔或与其他区域清晰区分标示。1.2.2.5 宜设置残障人员就餐轮椅区域。5. 3基础设施6. 3.1软件设施7. 3.1.1应配备电子屏。8. 3.1.2应覆盖无线网络。8.1 1.3应配备无接触支付设备。5.3.1.4应配置监控系统,监控范围覆盖就餐区等重点公共区域,在醒目位置设置视频监控提示标志。5.3.2硬件设施5.3.2.1厨房5.3.2

8、1.1用电系统、排水系统、排污系统、通风排烟设施、采光照明设施、消毒设施、防尘防鼠防虫害设施等餐品生产需要的操作设施齐全,并应符合安全、环保、健康标准要求。5.3.2.1.2冷冻及冷藏设施、加热保温设施以及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5.3.2.1.3应防止食品、工作人员、工具、容器、设备、设施、环境之间生物性或化学性污染物的相互交叉污染。5.3.2.1.4应按照明厨亮灶要求,在厨房内的各食品操作区、餐具清洗消毒、食品贮存等重点区域安装标清以上监控设备,并向公众展示。5.3.2,2餐厅5.3.2.2.1应有充足的天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设施,光照强度不宜低于11

9、0Iuxo1.3.2.2.2 餐厅入口处应设置洗手池,水龙头数宜按同时最大就餐人数1:20设置。1.3.2.2.3 应配备渣盘、剩饭菜盛装容器等设施。1.3.2.2.4 应设有餐具回收处,回收通道宜与洗消间连通。5 .3,2.3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应配套齐备完好,并符合GB50763规定的要求。6 .3.2.4公共卫生间5.3.2.4.1应与经常使用的共享活动用房同层,宜邻近设置,光线明亮,具备通风换气条件。5.3.2.4.2 应在出口附近设置洗手设施。5.3.2.4.3 应设有独立的排气通风装置,排风口不应直对食品处理区或就餐区。5.3.2.4.4 宜设置在远离食品处理区,出入口不应与食品处

10、理区直接相连通。5.3.2.4.5 卫生间门不宜开向就餐区域,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5.3.3 消防设施应符合GB50016规定的要求,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5.3.4 配套设施共享食堂附近宜有:a)老年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所等;b)阅览室、学习室等;c)党建、法制等宣传栏;d)村(社区)卫生室等;e)配备适量的共享“健康设备”等。5.3.5便民设施应配置共享便民设施,包括:a)老花镜、放大镜等;b)急救箱,常备创可贴、烫伤膏和速效救心丸等应急药品;c)水杯、茶叶或自助茶水服务;d)微波炉、饮水机等服务用具。5.3.6标志标识1.1.1.1 1应在门头显著位置设置统一的标志标识,名称统一

11、为“XXXX(主题)共享食堂”,标识图案示例见附录Ao1.1.1.2 应在共享食堂外适当位置设置共享食堂指引导向牌,宜纳入乡镇街道公共信息导向系统。1.1.1.3 应在显著位置设立服务公示牌,包括:营业时间、场所功能区分布图、公众微信二维码等。1.1.1.4 上墙挂牌公示内容应包括:菜品、收费标准、免费服务项目、共享工具使用规则、食物过敏源提示、咨询投诉电话和助餐优惠信息等。1.1.1.5 就餐区醒目区域应设置“厉行节约珍惜粮食”、“请按需用餐取餐”、“节约光荣”、“文明节约用餐”等宣传提示。1.1.1.6 应在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引导用餐人员适量点餐、取餐。5. 3.6

12、7宜在共享食堂明显位置增设“对口地区特色产品展示区”,加强对口帮扶工作力度。5.3,6.8应在入口、室内、洗手池边、厨房等明显位置张贴防滑防摔类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防滑防摔类提示牌,提示用餐人员及工作人员注意安全。6管理要求6. 1组织管理7. 1.1运营模式7.1.1.1 模式要求6.1.1.1.1共享食堂宜实行股份制合作经营模式,共享食堂公有股份额度不少于35%,合作经营模式主要包括:a)公有资本全资模式;b)公有资本+企业资本合作模式;c)公有资本+个人资本合作模式;d)公有资本+企业资本+个人资本合作模式。6.1.1.1.2共享食堂的建设运营应关联供销、民政、残联、慈善和卫健等部门

13、力量。6.1.1.1.3应立足特殊群体服务根本,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拓宽市场需求,不搞无序竞争,不破坏当地商业生态:a)立足自身的特色资源,实现差异化经营;b)打造特色品牌,不参与当地的同质化竞争;c)挖掘和拓宽不同的市场需求。6.1.1.2运营主体6.1.1.3公有资本出资方引导,关联供销、民政、残联、慈善和卫健等部门力量。6.1.1.4乡镇(街道)、村(社区)协同推进,共享食堂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民生实事的关键载体。6.1.1.5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群体共同助力共享食堂建设运营。6.1.1.6主体职责6.1.1.6.1公有资本出资方、供销、民政、残联、慈善和卫健等部门工作要求:a)应定期

14、会商研判,集体决策共享食堂建设运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b)应落实共享食堂承接的特殊群体政策,包括:民政政策、慈善政策、残联政策、卫健政策、人才招引政策、退役军人政策和其他支持政策。6.1.1.6,2乡镇(街道)应落实共享食堂承接的特殊群体政策,包括:选址布点、明确服务对象、落实日常监管等。6.1.1.6.3村(社区)应落实共享食堂承接的特殊群体政策,包括:协助安排场地、加强协调管理等。6.1.1.6.4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群体应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长,协助承接共享食堂对接的特殊群体各项服务。6.1.2制度管理6. 1.2.1应建立工作人员岗位、员工奖惩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信息记录管理、设施设备管理

15、财务管理、运营创新管理等制度。6.1, 2.2应建立反食品浪费管理制度,并符合GB/T42966规定的要求。6.1.3人员管理6.1.3.1宜建立在职员工股份共享机制,在职员工可以通过股份分红代替部分奖金。6.1.3.2应建立员工民主协商共同管理机制。6.1.3.3应根据共享食堂服务提供能力、服务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等要求。6.1.3.4应配备掌握食品安全知识的餐饮食品安全员。6.1.3.5宜面向本地群众配备一定数量的共享岗位,吸纳本地富余劳动力。6.1.3.6工作人员应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6.1.3.7本地送餐人员应具备有效健康证明、动作麻利、擅长交流沟通、仁爱友善的村民熟人。6.

16、1.3.8应重视员工道德品质涵养,坚守社会道德底线、传递社会正能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1.3.9应重视员工素质培训,加强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业务技能的学习和培训。6.1.3.10 共享食堂员工行为规范应符合:a)心地善良,爱心仁和;b)孝敬长辈,尊敬老人;c)关心孩童,注重礼仪。6.1.3.11 服务人员服务礼仪应满足:a)仪容仪表整洁端正,身着统一工作衣、帽,佩戴口罩;b)注重个人卫生;c)言语得体,文明用语,态度温和,精神饱满:来人打招呼客走说再见困难及时间需求多关心“欢迎光临!”;“您慢走,欢迎下次再来!”;“怎么啦?需要帮忙吗?”;“您好!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d)服务耐心、

17、周至限6.2现场管理6.2.1共享食堂现场管理应符合GB31654规定的要求。6.2.2 膳食加工用的设施设备、烹饪工具、清洁用品等应使用色标管理。6.2.3 应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油烟机、排风管道等设备每两个月应不少于1次清洗油垢,并做好维护记录。6.2.4 食品、原材料应分区分架分类、离墙离地、定点存放;加工食品暂存应使用保鲜盒等器具独立存放,生熟分开。6.2.5 重复使用的餐具、用具应及时回收清洗,应放置在符合GB17988规定要求的食具消毒柜内。6.2.6 公筷公勺使用和管理应符合DB33/T2266规定的要求。6.2.7 应按照WS/T690规定的要求定期检查四害防治装置的使用情况并有

18、相应检查记录,厨房内无虫害迹象。6.2.8 就餐区域餐后应及时打扫,并通风1h以上,保持地面干净干燥,雨天及时加设防滑垫。6.2.9 应设置包括隔油池在内的污水处理装置。6.2.10厨余垃圾应每日处理,无积存。6. 2.11垃圾分类应符合DB3305/T264规定的要求。7. 3采购管理8. 3.1应与原料供应方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6.3.2 应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宜采用“浙食链”强化食材溯源管理,结合日常进货查验环节,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台账。6.3.3 宜优先收购本地农户符合规定要求的零散农特产品,将自种农副产品直供食堂,根据市场价向农户支付费用。6.3.4 本地农户提供零散农特产品,

19、宜能在共享食堂换购日常用品、折价消费等。6.4营养管理6.4.1老年膳食食谱制定、食品采购、贮存、加工及烹饪、特殊膳食加工等应符合MZ/T186-2021第7章的规定。6.4.2 营养供餐宜符合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规定的要求,包括:营养标准、配套原则、食材搭配、合理烹饪等。6.4.3 宜根据就餐人员数据,设立营养咨询台,提供营养干预共享方案。6.5安全管理6.5 .1应对每餐次加工制作的每种食品成品进行留样,留样量不应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h。6.5.2 应制定应对极端气候、食品安全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应急预案。6.5.3 应加强员工安全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6.5.4 应加强

20、人身财产安全保障,防滑防摔、防盗防破坏等。6.5.5 安全监控应做到无死角,加强检查,确保正常运行。6.5.6 使用燃气的设施应安装报警装置。6.6 信息管理6.6.1应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供需对接,主要包括:a)共享服务信息供需对接;b)政府政策信息供需对接;c)服务力量信息供需对接;d)平台运营信息供需对接。6.6.2应采集重点掌握特殊人群的重要信息,基础信息、健康信息和需求信息等,包括特殊困难、特殊需求等情况。6.6.3应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不泄露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6.6.4宜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要求包括:a)具备识别用户注册身份信息;b)具备发布信息、注册信息、身份

21、认证信息、订单日志、用户评价等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6.6.5应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扩大共享食堂的知名度。6. 7长效管理6.1.1 1应注重成本核算。结合市场和政府补助定期制定指导价,确保共享食堂收支基本平衡,乡镇街道应常态化开展运行成本测算,统筹做好年度运转经费预决算。6.1.2 应引导爱心企业、公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和用餐老人家人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通过招善引慈建立爱心基金,并按照慈善捐助管理办法,加强爱心基金监督管理,接受捐赠人及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6.1.3 应注重共享食堂文化的展示,主要包括:a)展示新时代共享理念的具体内容;b)展示共享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c)展示新时代共享食堂使命,为党分忧,服务群众,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d)展示地方特色文化元素。6.1.4 应加强共享食堂暖心事例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的氛围,扩大共享食堂社会影响力。6. 7.5应重视共享食堂自主品牌建设,确保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6.7.6宜实行共享食堂经营主体承诺制,共享食堂承诺书内容宜参照附录B。7服务要求7.1基本要求7. 1.1运营服务对象应主要包括:a)重点面向特殊群体(农村老弱、残障、低保、特困群体);b)满足中小微企业职工上班用餐不便群体;c)招引大学生人才用餐优惠群体;d)现(退)役军人、环卫工人和快递人员等群体。7. 1.2宜根据共享食堂资源,面向特殊

23、人群,不定期开展免费餐饮服务。7. 1.3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共享食堂根据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等级的优惠。7. 1.4应服务招引大学生人才,用餐优惠,营造人才安心发展良好氛围。7. 1.5应为现(退)役军人、环卫工人、快递人员提供打折或免费就餐服务。7.1.6共享食堂宜与村邻里中心等进行融合,提供多样化的共享服务,包括:休闲娱乐、康养服务等。7.1.7服务时间宜确保每周7天、每天12小时的基本服务。7.1.8每年服务本文件第7.L1规定的人群人次应至少达到100OO人次。7. 1.9应提供面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人员的全部服务项目。7.2 膳食提供7.2.1 食谱应结合老年人和其他人群的营养需求、地

24、方风俗、宗教信仰等情况,每周调配,季度调换。7.2.2 精细化管理,按需供餐,改进供餐方式,科学营养配餐,丰富不同规格配餐和口味选择,定期听取用餐人员意见,保证菜品、主食质量。7.3 堂食服务7.3.1 1应明示堂食服务时间,且每餐服务时间不应少于2h。堂食时,应为行动不便的老弱、残障等人员送餐到桌,就餐结束帮收餐盘。7.3.2 应根据就餐人数准备各种共享餐具,包括碗、筷子、餐盘、杯具等,消毒后擦拭干净。7.3.3 应备齐开餐前所需的共享调味品,醋、酱油、辣椒油、蒜、盐、味精等,按要求摆放在适当的位置。7.3.4 应备齐用餐所需的共享用品,包括:牙签、餐巾纸等,统一摆放在餐桌中间。7.3.5

25、服务员巡视应多观察,随时提供共享服务,如添加茶水、餐巾纸,更换骨碟、撤空盘、空瓶等,及时清理并保持台面清洁卫生。添加各类菜品,应按照“少量多次、供求平衡”的原则进行。7.4 送餐服务7.4.1 1针对老弱、残障等特殊人群,食堂宜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并能包月预定营养餐。7.4.2 应为企业点餐配送,提升职工获得感和满意度。7.4.3 应能满足行程所及覆盖范围的团队送餐需要。7.4.4 配送过程中,盛放食品的容器和包装应符合禁限塑相关要求,采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和以竹代塑材料。7.4.5送餐服务应符合DB33/T2399的规定,其中:a)出餐至配送入户时间不应超过1h;与约定时间差不应超过10min;

26、宜按照送餐距离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放置;送餐过程中应做好食物保护措施。b)盛放容器应为保温产品,送到订餐人员手中时应密封完整,无洒漏,且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60C,宜根据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膳食需求、身体状况等情况,对包装盒进行标记和分类。c)送餐员宜关心订餐人员取餐时有无异常状况,并及时处置并反馈。d)本地熟人送餐时宜提供邻里乡亲的温馨问候。e)本地送餐人员应留意服务对象的精神文化需求,及时反馈并对接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f)本地送餐人员应记录服务对象特别是老年人的需求,助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g)送餐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胸卡工牌。7.5综合服务宜依托共享食堂资源特色,提供以下共享服务,包括但不

27、限于:a)文化娱乐;b)图书阅览;c)兴趣学习;d)健身运动;e)康养知识;f)党中央重大方针及重要涉农政策知识宣讲。7.6增值服务7.6. 1宜常态化提供志愿送餐、免费就餐等公益服务。7.6.2 宜提供送医送药服务。7.6.3 宜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和关怀访视等服务。1.1.1 7信息服务1.1.2 7.1应提供共享食堂信息查询和布点查询服务。1.1.3 应在菜谱菜品方面提供在线点餐服务。1.1.4 应提供订单结算和在线支付功能,显示订单明细,包括:收费标准、菜单、订单总额等信息。1.1.5 应提供咨询、就餐满意度、服务满意度评价、举报投诉和结果反馈等线上和线下服务。1

28、1.6 应联通共享民政、残联等相关主管部门的特殊群体人员管理服务网络信息系统。1.1.7 应配置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设置资金监管场景模块,精准统计用餐金额和政策补贴使用情况,提供线上查询反馈服务,方便工作人员和就餐群众随时查看,确保食堂阳光运作。7. 7.7应建立健全移动支付系统。8评价改进8. 1共享食堂建设运营应纳入乡镇(街道)、村(社区)考核绩效评价体系。8.1 宜成立村(社区)居民监督小组,不定期对共享食堂的管理和服务进行检查。8.2 应通过自评、服务对象评价、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台账等方式,同时结合抽查暗访进行监督评价。8.3 应按照GB/T19038

29、规定的要求,开展共享食堂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测评表见附录C。8.4 共享食堂星级评定等级应符合表1规定的要求,星级评定分值由三部分组成,包括:a)日常检查督查,占比60%。宜根据附录D考评办法实施细则进行评分;b)职能部门测评,占比20%。各相关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根据各自的要求,对照标准对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评;c)服务对象评价,占比20%。常态化收集服务对象的各方面评价。表1共享食堂星级评定序号分值星级190分100分五星级280分90分(不含90分)四星级370分80分(不含80分)三星级注:对运营满一年的共享食堂开展星级评定。评定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与运营奖补挂钩。A.1共

30、享食堂标志标识见图A.K共享食堂gongxingshitang附录A(资料性)共享食堂标志标识共享食堂Gongxiangshitang图A.1共享食堂标志标识A.2LOGO释意:此标志造型运用抽象的“共”来主要设计,中间巧妙的设计了“共”字大写字母“G”,中间两竖代表的筷子,就像碗里的筷子一样,更好的突出共享食堂的行业特性,从“小饭碗里盛起大民生”,外“圆”象征的圆满,完美,自在的含义,运用绿色,体现绿色、生态、健康、便捷等,同时也体现出更好服务周边居民、企业职工、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的社区惠民、便民食堂理念。A.3共享食堂字体运用粗黑宋简体,是大黑体与宋体的结合体,特点是饱满而具有对传

31、统字体的传承,也是具有视觉识别清晰,同时也打破市面上黑体、宋体、行楷的常规字体,此字体新颖而耐看。附录B(资料性)共享食堂承诺书共享食堂承诺书模板见如下所示。共享食堂承诺书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全力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确保食品安全、服务周到、群众满意。同时,主动接受民政、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诚恳接受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按要求进行考核考评,全面提升共享食堂助餐服务水平。现郑重承诺如下:明橱亮灶、公示透明;物美价廉,保本微利;便民利民,安全第一;和友益邻,遵纪守法;崇德尚礼,心善颜和;温暖温馨,扶弱助老;服务社会、数字赋能。承诺单位:法人及联系方式:年月曰附录C(

32、资料性)共享食堂满意度测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见表C.1。表C.1客户满意度调查表客户满意度调查表非常感谢您对共享食堂的大力支持,为了完善我们的各项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烦请填写此调查表,我们将在日后的服务中进行改进。谢谢您的帮助!场所方面1.对共享食堂软硬件设施的评价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2.对场所的布局设置的评价非常满意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服务方面L对服务人员的评价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2.对用餐优惠措施的评价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3.对膳食提供的评价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4.对堂食服务的评价口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5.对送餐服务的评价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

33、6.对休闲和康养服务的评价口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7.对公益服务的评价口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8.对信息化服务的评价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菜品方面L对菜品的味道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2.对菜品的种类非常满意口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3.对菜品提供的时间非常满意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4.对菜品的食品安全口非常满意满意口一般口不满意注:满意度打分标准依照非常满意(100分)、满意(80分)、一般(60分)、不满意(50分)。附录D(资料性)共享食堂评价细则共享食堂评价细则见表D.1。表D.1共享食堂评价细则评价类别评价项目评价依据和要求得分建设要求(30分)基本要求(3分)统一规划、

34、统一建设和协调经营(1分);统筹盘活镇村闲置资源(1分);外观装修风格(1分)。选址(3分)特殊人群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环境适宜、基础设施良好(1分);与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物业管理中心和公共绿地等相邻设置(1分);便于寻找的显著位置(1分)。布局(3分)统筹增设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健康科普等功能区(1分);新建共享食堂经营面积(1分);设置标识齐全且相对独立的食品处理区、辅助区和就餐,设置60岁以上老年人排队配餐、就餐专区(1分)。软件设施(1分)配备电子屏、无线网络、无接触支付设备、监控系统(1分)。厨房(4分)餐品生产操作设施齐全,并应符合安全、健康标准要求(1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

35、要求(1分);按照明厨亮灶要求(1分);设置洗手设施,以及消毒洗手液等(1分)。餐厅(3分)充足的天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设施(1分);设置洗手池(1分);配备渣盘、剩饭菜盛装容器等设施,设有餐具回收处,1分)。无障碍设施(1分)无障碍设施应配套齐备完好,并应符合GB50763规定的要求(1分)。公共卫生间(4分)与经常使用的共享活动用房同层,宜邻近设置(1分);设置洗手设施,设有独立的排气通风装置(1分);设置在远离食品处理区,不宜开向就餐区域(1分);设置洗手设施,以及消毒洗手液等(1分)。消防设施(2分)应符合GB50016规定的要求,配置必要的消防设施(2分)。文体设施(1分)应配置共享文体

36、设施(1分)。便民设施(1分)应配置共享便民设施(1分)。标志标识(4分)在门头显著位置设置统一的标志标识(1分);设置共享食堂指引导向牌(1分);在显著位置设立服务公示牌,上墙挂牌公示(1分);宣传提示、提示牌(1分)。运营管理(40分)模式要求(4分)有明确的合作经营模式(4分)。运营主体(4分)运营主体职责明确(4分)。评价类别评价项目评价依据和要求得分制度管理(4分)各项制度完善(4分)。人员管理(4分)在职员工股份共享机制,建立员工民主协商共同管理机制(1分);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等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共享岗位,持健康证上岗(1分);应重视员工道德品质涵养,应重视员工素质培训(1分

37、员工行为规范,服务人员仪容仪表(1分)。现场管理(4分)符合SB/T10580-2011附录A的规定(1分);色标管理,食品、原材料应分区分架分类、离墙离地、定点存放,及时回收清洗,餐后消毒,单独放置(1分);定期检查防鼠、防蝇、防虫害装置,保持地面干净干燥,雨天及时加设防滑垫(1分);厨余垃圾应每日处理,无积存(1分)。采购管理(4分)索票索证,建立健全食品采购电子化档案,1分);优先收购本地农户零散农特产品(1分);能在共享食堂换购日常用品(1分);能在共享食堂折价充值消费(1分)。营养管理(4分)老年膳食符合MZ/T186-2021第7章的规定(2分);符合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规定的

38、要求(1分);提供营养干预共享方案(1分)。安全管理(4分)进行留样(1分);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1分);加强人身财产安全保障,防滑防摔、防盗防破坏等(1分);安全监控应做到无死角(1分)。信息管理(4分)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1分);采集服务对象的信息,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1分);具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1分)。长效管理(4分)注重成本核算,引导爱心企业、公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建设(1分);注重共享食堂供销文化的展示,加强共享食堂暖心事例宣(1分);重视共享食堂自主品牌建设(1分);实行共享食堂经营主体承诺制(1分)。运营服务(30分)基本要

39、求(4分)开展免费餐饮服务、用餐优惠、提供多样化的共享服务(4分)。膳食提供(4分)结合老年人和其他人群的营养需求、地方风俗、宗教信仰等情况,每周调配,季度调换(2分);精细化管理(2分)。堂食服务(4分)明示堂食服务时间(1分);根据就餐人数准备各种共享餐具,1分);备齐开餐前所需的共享调味品,备齐用餐所需的共享用品(1分);服务员巡视应多观察,随时提供共享服务(I分)。送餐服务(4分)提供免费送餐服务(1分);为企业点餐配送(1分);能满足行程所及覆盖范围的团队送餐需要(1分);送餐服务应符合DB33/T2399的规定(1分)。评价类别评价项目评价依据和要求得分休闲服务(4分)宜依托共享食

40、堂资源特色,提供娱乐休闲、康养知识共享服务(4分)。公益服务(4分)常态化提供志愿送餐、免费就餐等公益服务(2分);提供送医送药服务(1分);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包括:情绪疏导、心理支持和关怀访视等服务(1分)。信息服务(6分)信息查询和布点查询服务(1分);提供在线点餐服务(1分);提供订单结算和在线支付功能(1分);提供咨询、就餐满意度、服务满意度评价、举报投诉和结果反馈等线上和线下服务(1分);联通共享民政、残联等相关主管部门的特殊群体人员管理服务网络信息系统(1分);配置财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1分)。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2023年)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5号)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公告(2018年第12号)4国家卫健委营养健康食堂建设指南(2020年发布施行)5安吉县供销联社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共享食堂建设实施意见(2022年)6安吉县民政局安吉县老年食堂运行管理办法(试行)(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