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0516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22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基础字词识记 第一单元 yu nx n di nj xu np n y oy n b is ng zh uy k nl n zh y u 元勋奠基选聘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 qxi n j g ngj n zh s bb l f r jiku ji y h xi o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 躬 尽 瘁 至 死 不 懈 锋 芒 毕 露 妇 孺 皆 知 当之无愧家喻户晓 sh t u b oqi n zh xxi o b nlxi ok i shuzhu yu 梳头抱歉秩序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 di qp ngp i d w w i qikul j nx nxu y n k ngk il nl 迭起澎湃

2、大无畏锲 而 不 舍 目 不 窥 园 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 ch ngd u y o k i dik n k sou ti og ng ji o 气冲斗牛舀揩碟捆咳嗽调羹绞 x nj n ji odu c oshu i x z o y ur n f nfm shg da 薪金校对草率洗澡悠然吩咐抹杀疙瘩 wb y w ir n 深恶痛绝不以为然 第二单元 di n pq pk ngl n zhuliw nzhu n p ng zh ng b y 巅劈气魄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 b ngy ng h od ng duw nzhu n xu nn o ch yq f n 榜样浩浩荡荡踱婉转喧闹诧

3、异气氛 ohuch ng fn ly oshi q d o z tini n sh y n 懊悔惩罚奴隶钥匙祈祷字帖碾誓言 xi ngt ng h o m ng sh nji n b nl n g oli ng g ngch nr o ti nl ng 胸膛嗥鸣山涧斑斓高粱亘古缠绕田垄 m qm iz ng g otou t r ng f ngr o w huch r 默契埋葬镐头土壤丰饶污秽耻辱 第三单元 gzhqz ngwp sf nsubi nzi xi ngp 搁掷脐憎恶菩萨烦琐辫子胸脯 chu ngbji w n id o m lsh zh i p ls ng c zhu 疮疤诘问哀

4、悼茉莉书斋霹雳悚粗拙 sh uguhu ng k ng zh ngzh n q d hu ngpxi ng qi n zh b n w r 守寡惶恐肿胀取缔荒僻镶嵌滞笨侮辱 ku zub ng qi o m n k n kh u d o z og o x ngw 愧怍蹦撬门槛磕厚道糟糕醒悟 sh ngwf nz o t uly nz yw ib z d o t ng 晌午烦躁头颅自言自语言外之意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第四单元 xi r n sh ngsh sh ngzhuk nqip rm ngl ng l izhubi niu 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 tu ttu tihu r nb

5、ju n chdi np ili l y sh nzu zzh i ni n 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寨撵 yd u qi o l szh miji n l u xi qzh s n q yu 驿路陡峭露宿竹篾简陋修葺折损契约 ji n dx nhu n shm n m m n 监督循环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迷茫 第五单元 p bb ngji n ti od u n ng w ng f nml ngzh o k hu i y h n 瀑布迸溅挑逗凝望繁密笼罩枯槐遗憾 r nj nb j n xi nl qi ngji ng ch nhudu suj nchzh zhuf sh

6、w isu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忏悔哆嗦矜持执着服侍猥琐 mi oxi o h npy uzhch nd u ch luhu b d nx ng sh n sh z 渺小魂魄幼稚颤抖赤裸祸不单行瞬息涉足 qy uj 萋萋幽寂 第六单元 zhu i l u g fl nli nshp b i q np i l m ng 拽搂辜负凛冽吞噬疲惫钦佩鲁莽 zh nxi y n zh ngjiy ngw i sh nl ichy ux nch ng y w l ncsh nl u 毡鞋厄运拯救耀武扬威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海市蜃楼 hch rl nkuf k n m n oy u y nj n ch um

7、 弧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严谨稠密 g ilsh ozhuz ngli fj nzh ngf n ix nw i j ngx nd ngp di nzhum nb 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点缀漫步 ch d n m ngl ng xi nxiw il n h l ng y nch ng g l ngl ng b qrzh 迟钝蒙眬闲暇蔚蓝合拢吟唱孤零零不期而至 t xi n l ngxty h iji o 凸现心有灵犀天涯海角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迸溅: 向四外溅 。 (2)商酌: 商量斟酌 。 (3)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 。 (4)谰语: 没有根据的

8、话 。 (5)无虞: 不用忧虑 。 (6)孤零零: 形容孤单 ,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7)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8)吞噬: 吞食 。 (9)羸弱: 瘦弱 。 (10)灼灼: 形容明亮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桃花繁盛明丽的样子。 (11)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12)群蚁排衙: 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13)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 ,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14)深恶痛绝: 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15)锋芒毕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16)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 (17)锲而不舍: 镂刻不停 ,比

9、喻有恒心 ,有毅力 。 (18)鞠躬尽瘁: 小心谨慎 ,贡献出全部精力。 (19)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沙场。 (20)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21)锲而不舍: 不停地雕刻 ,比喻有恒心 ,有毅力 。 (22)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23)忧心忡忡: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担心 。 (24)怏怏不乐: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25)任重道远: 任务繁重 ,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26)如释重负: 像放下重担那样。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比喻人在解除 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 (27)悲天悯人: 哀

10、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 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28)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 (29)盘虬卧龙: 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30)风餐露宿: 风里吃饭 ,露天睡觉 。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鲜 为人知 (少) (2)家喻 户晓 (明白 ) (3)锋芒毕 露 (完全 ) (4)死而后已 (停止 ) (5)仰之弥 高 (更加 ) (6)警报迭 起 (屡次 、接连 ) (7)孜孜 不倦 (勤勉的样子 ) (8)忧心忡忡 (忧虑不安的样子 ) (9)迥 乎不同 (差得远 ) (10)修葺 (修理 、修建 ) (11)告罄 (尽

11、,空 ) (12)兀兀 穷年 (用心劳苦的样子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值得歌颂 ,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感动。(可歌可泣 ) (2)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诲人不倦 ) (3)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不耻下问 ) (4)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期而至 ) (5)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心动魄 ) (6)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祸不单行 ) (7)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垂垂暮老 ) (8)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荒谬 ) (9)形容十分恐惧。(毛骨悚然 ) (10)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怏怏不乐 ) (11)自己跟

12、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自言自语 ) (12)低着眉头 ,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 、顺从的样子 。(低眉顺眼 ) (13)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言外之意 ) (14)是指意义 、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不足道 ) (15)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大庭 ,宽大的场地 。广众 ,为数很多的人群。(大庭广众 ) 文言文复习 河中石兽 生字注音 河干 (g n) 圮(p ) 棹(zh o) 曳(y ) 铁钯 (p ) 木杮 (f i) 湮(y n) 啮(ni ) 臆 断 (y ) 一词多义 之闻之笑曰 ( 代词 , 这件事 )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 指石兽 ) 其反激之力

13、( 助词 , 的)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 , 被 ) 众服为确论 ( 动词 , 是) 古今异义 阅十余岁 (古义 : 经过 , 经历 ; 今义 : 阅读 ) 尔辈不能究物理 ( 古义 : 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 : 一门学科 ) 是非木杮 (古义 : 指示代词 , 这; 今义 : 表判断 ) 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 ( 古义 : 侵蚀、冲刷 ; 今义 : 咬) 但知其一 (古义 : 只 ;今义 : 但是 , 表转折 ) 词类活用 棹 数小舟 ( “棹” ,船桨 , 这里名词作动词用, “划船” ) 巩固练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 河干 (g n) 圮 于河 (q

14、 ) 棹 数小舟 (zh o) B. 曳 (y ) 铁钯 (p ) 木杮 (f i) C. 湮 于沙上 (y n)啮 沙(ni ) 溯 流(s ) D. 倒掷 (zh ) 臆 断(y ) 欤 (y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 ) 一寺临河干 (靠近) () 山门圮于河 (倒塌) ( ) 阅十余岁 (经过,经历) () 求二石兽于水中(寻找) ( ) 竟不可得 (最终) () 曳铁钯 (拖) ( ) 尔辈不能究物理(研究,探求) () 众服为确论 (正确的言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 其其反激之力但知其一 B. 之闻之笑曰然则天下之事 C. 于湮于沙上果

15、得于数里外 D.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下列句子。 (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事情的一方面,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人和事很多啊,难道 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 () 以为顺流下矣(认为) ( ) 棹数小舟 (船桨,这里指划船) ()

16、 湮于沙上 (埋没) 、翻译下列句子。 ( ) 如是再啮 ,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 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 方向移动到上游去了。 ( ) 如其言 , 果得于数里外。 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 从其“老 河兵”的身份来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7、?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 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 字以内 ) 示例: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陋室铭、爱莲说 生字注音 周敦颐 (d ny ) 蕃(f n) 淤(y ) 蔓(m n) 亵 (xi ) 濯(zhu ) 馨(x n) 苔(t i) 牍(d ) 儒(r ) 蜀(sh ) 陋(l u) 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 ( 助词 , 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 ,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 , 用在主谓之间 , 取消句子

18、的独立性, 不译 ) 何陋之有 ( 助词 ,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 ) 远香远益清 ( 动词 , 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副词 , 远距离地 )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 古义 : 竖立 ; 今义 : 栽种。 ) 、无案牍之劳形 ( 古义 : 形体、躯体 ; 今义 : 形状、样子。 )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名词作动词 , 出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形容词作动词 , 成为灵异的水) 、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 、不蔓不枝 ( 名词作动词 , “不生枝蔓 , 不生枝节”的意思) 、香远益清

19、 ( 形容词作动词, “远” , 远播 ; “清” , 显得清幽 )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 ;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莲, 花之君子者也。 ( 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倒装句 何陋之有 ? ( 宾语前置 , 即“有何陋”)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于”) 巩固练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x n) 苔 痕 ( t i) 鸿儒 ( r ) 案牍 ( d ) 甚蕃 ( f n) 淤 泥( y ) 濯 清涟 ( zhu )鲜 有闻 ( xi n) 、下列句子中, 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谈笑 / 有鸿儒

20、 , 往来 / 无白丁。 B. 可远观而 / 不可亵玩焉。 C. 南阳 / 诸葛庐 , 西蜀 / 子云亭。 D. 自/ 李唐来 , 世人 / 甚爱牡丹。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惟吾德馨只 () 阅金经指佛经 ( )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 亭亭净植竖立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 斯是陋室这 ( ) 濯清涟而不妖洗 ()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认为 ( ) 陶后鲜有闻少 ( ) 宜乎众矣应当 、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A. 助词 , 的B. 代词C. 动词 , 往, 到 D.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E. 宾语前置的标志 ( ) 孔子云 : 何陋之有

21、 ? ( E ) (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A )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 ) ( ) 渔人甚异之。 ( B ) 、下列各句应采用怎样的语调或语气来诵读? ( ) 孔子云 : 何陋之有 ? 肯定的语调。 ( ) 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 感叹的语气,要含有惋惜意味。 ( )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 慨叹。 ( ) 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感叹讽刺。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 谈笑有鸿儒 ( 博学的人 ) B. 可爱者甚蕃 ( 多) C. 陶后鲜有闻 ( 少) D. 宜 乎众矣 ( 适宜 ) 【解析】 D 宜: 应当。 、用现代汉语写出

22、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我的身体劳累。 、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 ) 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 这样写的作用是: 衬托莲的高洁(如果答“对比”或“衬托” 也可)。 、甲文先说“斯是陋室”, 结尾又说“何陋之有”, 是否自相矛盾 ? 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优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陋室也就不觉得陋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 甲、乙两文

23、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文字优美 , 意味深远。 C.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 “铭”侧重于议论, “说”侧重于叙事。 D. 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 乙文语言精练, 骈散相间。 【解析】 C 卖油翁 生字注音 尧咨 (z ) 自矜 (j n) 家圃 (p ) 睨 之(n ) 发矢 (sh ) 忿 然(f n) 但微颔之(h n) 沥(l ) 一词多义 之 但微颔之 ( 代词 , 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 ( 代词 , 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 ( 代词 , 指油 ) 笑而遣之 ( 代词 , 指卖油翁 )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 , 代陈尧咨 ) 以

24、钱覆其口 ( 代词 , 代葫芦 ) 以 以我酌油知之 ( 介词 , 凭) 以钱覆其口 ( 介词 , 用) 射 尝射于家圃 ( 动词 , 射箭 ) 吾射不亦精乎 ( 名词 , 射箭的技艺 ) 而 释担而立 (连词 , 表顺承 ) 而钱不湿 (连词 , 表转折 ) 康肃笑而遣之 ( 连词 , 表修饰 ) 尔 但手熟尔 ( 罢了 ) 尔安敢轻吾射 ( 代词 , 你) 古今异义 、但手熟尔 ( 古义 : 只, 不过 ; 今义 : 表示转折的连词。) 、尔安敢轻吾射 ( 古义 : 怎么 ; 今义 :平安 , 安全。 ) 词类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 ( 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 ) 、吾射不亦精乎(动词用作名词

25、, 射箭的技艺 ) 巩固练习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A自矜 (q n) 家圃 (p ) 释担 (sh ) B睨之 (n ) 发矢 (sh ) 微颔 (h n) C尧咨 (z ) 酌油 (zhu ) 葫芦 (h ) D遣之 (qi n) 忿然 (f n) 沥之 (l ) 【解析】 “矜”应读 j n。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公亦以此自矜 ( 夸耀 ) 陈康肃公善射 ( 擅长 ) B但微颔之 ( 稍微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就) C我亦无他 , 惟手熟尔 ( 他人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放下 ) D尝射于家圃( 曾经 ) 尔安敢轻吾射 ( 疑问代词

26、, 怎么 ) 【解析】 C 、说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 ( ) 但微颔之 名词用作动词, 点头 ( ) 尔安敢轻吾射 形容词用作动词 , 轻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无他 , 但手熟尔 D尔安敢轻吾射 【解析】 A离开 /前往 ;B箭;C只/ 但是 ;D怎么 / 安全。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B尝射于家圃尔安敢轻吾射 C睨之久而不去相委而去 D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 【解析】 A愿意 /希望 ;B动词 , 射箭 / 名词 , 射技 ;C离开 ;D自我 / 从。 、文

27、中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公亦以此自矜”的“此”指的是善射。( 用原文中的两个字回答)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能否将句中的“睨”换成“看”“观”等词 ? 为 什么 ? 不能。 “睨”表示斜着眼睛看,有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在 意。其他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文中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忿然”到“笑而遣之”。通过卖油翁的表演,陈尧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技 艺是无止境的。 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件事? 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

28、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酌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现身说法,以 “酌油” 技艺说服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这样突出了人物各自 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孙权劝学 生字注音 卿(q n ) 岂(q ) 邪(y ) 涉 猎(sh ) 孰(sh ) 更( n ) 一词多义 当当涂掌事 ( 掌管 ) 但当猎 ( 应当 ) 以以军中多务 (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 ) 见见往事耳 ( 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 ,识别 ) 古今异义 、治经为博士 ( 古义 :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见往事耳( 古义 : 历史。今义 : 过去的事情。 )

29、 、但当涉猎 ( 古义 : 只, 只是。今义 : 表转折的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 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 孤单。 )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 : 重新。今义 : 更加。 ) 词语理解 吴下阿蒙 :比喻人学识尚浅。( 三年不见 , 在这家公司担任经理的张明已不再是吴下阿蒙 了。 ) 刮目相待 :拭目相看 , 用新的眼光看待。也写作“刮目相看”。( 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 我 们学校的这支足球队让观众刮目相待。) 巩固练习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 蒙乃 / 始就学 B. 孤/ 岂欲卿 / 治经 / 为博士邪 C. 蒙/ 辞以军中多务 D. 大兄 / 何

30、见事之晚乎 【解析】 A 应为“蒙 / 乃始就学”。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权谓吕蒙曰对说 ()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 )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 卿言多务 , 孰若孤比得上 ( )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 )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下列加点语气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 通“耶” , 语气词。 B.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耳: 表示陈述的语气, 可译为“罢了”。 C. 卿言多务 , 孰若孤 ? 孰若孤 : 谁像我 ( 事务多 )? 反问语气。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 表示感叹语气 , 可译为“啊” 【解析】 B “耳”表示限

31、制的语气。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但 当涉猎只,只是( ) 乃 始就学于是,就 ( ) 刮 目相待擦拭( ) 遂 拜蒙母于是,就 、翻译下面的句子。 (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兄长怎么认清事理这么晚呢! 、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先是一语道破,指出“学”的必要性;然后现 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吕蒙“乃始就学”后有成果吗? 请用课文中的语句加以说明。 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愿意与之深交,表明了鲁肃的爱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综合

32、基础知识 一、解释下面句中加点通假字或别字。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徐以杓酌油沥之 ( “杓”同“勺”。) 、但手熟尔 ( “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沿河求之 , 不亦颠乎( 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 : 学位名称。) 、军书十二卷 , 卷卷有爷名 ( 书, 古义 : 文书,名册。今义 : 书本 。 爷, 古义 : 父亲 。今义 : 爷爷 。) 、出门看火伴 , 火伴皆惊忙 ( 古义 : 同伍的

33、士兵。今义 : 伙伴,朋友,玩伴。) 、双兔傍地走 ( 古义 : 跑。今义 : 行走。) 、无案牍之劳形 ( 古义 : 形体、躯体。今义 : 形状,样子。)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古义 : 竖立。今义 : 种植。) 、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 :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 : 丝绸; 竹子。)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古义 : 放下。今义 : 解释。) 、尔安敢轻吾射(古义 : 怎么。今义 : 安全。) 、阅十余岁( 古义 : 经过,经历。今义 : 阅读。) 、尔辈不能究物理 ( 古义 : 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 : 一门学科。) 、如是再啮 ( 古义 : 侵

34、蚀,冲刷。今义 : 咬。) 、一寺临河干 ( 古义 : 水边,河岸。今义 : 与“湿”相对。 )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现象。 、棹数小舟 ( 棹,船桨,这里名词作动词用,划船。) 、尔安敢轻吾射( 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名词作动词 , 出名,有名。)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名词作动词 , 灵验。 )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感到混乱;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 ( 蔓 ,名词作动词 , 长枝蔓; 枝, 名词作动词 , 生旁枝。 ) 、苔痕上阶绿 ( 上, 方位名词作动词,

35、 长上; 绿, 形容词作动词 , 变绿。) 、 香远益清 ( 远, 形容词作动词 , 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清,形容词作动词, 显得清幽。 )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刮目相待擦拭 、与蒙论议谈论,商议、木兰当户织门 、愿为市鞍马买、万里赴戎机战事 、赏赐百千强有余、公亦以此自矜自夸 、但微颔之但: 只颔: 点头、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山门圮于河倒塌、曳铁钯拖着 、湮于沙上埋没、转转不已停止 、据理臆断主观地判断、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谈笑有鸿儒读书人、可爱者甚蕃多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花之隐逸者也

36、隐居避世 、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少、濯清涟而不妖洗 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 , 权谓吕蒙曰 :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 ”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士别三日 , 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认清这件事这么晚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37、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笔直洁净地立 在那里。 、转转不已 , 遂反溯流逆上矣。 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 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无他 , 但手熟尔。 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熟

38、练罢了。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的铠甲上。 古诗文默写 一、直接默写 1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求之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纪昀河中石兽)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 ) 5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 6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 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

39、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 春 ) 8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9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 生 ) 10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2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 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 1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 14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 15莫言下岭更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40、。正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 山西村 ) 17请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理解默写 18 木兰诗中描用夸张手法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往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万 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 ,寒 光照铁衣 。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 心情的句子是: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 。 19纪昀在

41、河中石兽 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 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20 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乡思之切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 情。 2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代深夜候客客不 至的原因 ,衬托诗人孤寂 、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表达诗 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2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23 岑参逢入京使 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眼前的实际感受,

42、 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4杜甫在 望岳 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问一答 ,抒发了对泰山的赞美之 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 25杜牧泊秦淮 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关切和忧虑 。 26龚自珍 己亥杂诗 中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形象地表达 了自己虽然辞官, 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27 登飞来峰表现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斗争 ,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 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3、28陆游游山西村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朴古风存 ;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莫笑农家腊酒 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 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 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29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 ,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 ,也易引起他 人共鸣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 ,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 不知 ,明月来相照 。 3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

44、两句是:此夜 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 , 代表作有诗集烙印 等 。 闻一多是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 死水等 。 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普希金 ,近代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 “_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作有 自由颂 _致大海 等 。 3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 ,原名张迺莹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生 死场 ,散文集牛车上等。 4 最后一课 是法国作家 都德 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 爱国 思想的小说 ,故事的背景是 普法战争 。 5 阿长与 山海经 选自鲁迅先生

45、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 ,原名周樟寿 ,中国 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 。1918 年 5 月 15 日发表 狂人日记 ,是中 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21 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 正传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 喊 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编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 等。鲁迅以笔代戈 ,奋笔疾书 ,战斗一生 ,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6 老王的作者杨绛 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 、翻译家 。杨绛通晓英语 、法语 、西 班牙语 ,由她翻译的唐 吉诃德 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

46、 如意 ,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01 年 ,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 大学 , 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2003 年,93 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 风靡海内外 , 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 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102 岁时出版250 万字的杨 绛文集八卷 。 7 木兰诗选自宋朝 (朝代 )郭茂倩 编的 乐府诗集 _ ,和 孔雀东南飞 合称为“乐 府双璧” ,是南北朝时北方民歌的杰作。 8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它是 司马光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 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 , 字君实 ,北宋 (朝代 )政治 _家、 史学家 。 9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梁启超 ,字卓如 ,号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