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5060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XX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关于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特征码 MJOgDwaHBFcQjQPJRfMs * 劳务经济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于省县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性思考 “三农”问题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其核心是 农民问题,实质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由于农产品的价格 走低,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低速增长阶段,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已成为贫困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 动力存量巨大,第一产业就业空间有限,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就 自然而然地变成如何合理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改革开放*年来, “民工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明,劳务经 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今

2、年中央出台的*号文件将 外出务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贫困地区应充 分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巨大的优势,抓住政策机遇,因势 利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劳务收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 入水平。 一、劳务经济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1、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看,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增 加影响逐步增大。从上世纪*年代中后期起,农业和农村发展 第 2 页 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业经济告别了短缺时代,实现了农产品 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幅持续递减, 明显慢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差距逐步扩大,成为经济发展 中引人关注的突出问题。据县有关资料表明,*年,农 民人均纯收

3、入为*元,比上年增长*.*;*年,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增幅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1998 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增幅比上年下降*.*个百分点; 199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增幅比上年下降*.*个 百分点;2000 年、20XX 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农民人 均纯收入下降*个百分点;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略有增长, 仅增长*.*%;20XX 年,由于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农民人均纯 收入比上年下降*。即使是正常年景,农民纯收入也仅相当于 *年代末期的水平。农民收入连续*年增幅滞缓,增长率明显低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20XX 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达

4、 *.*倍,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至多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代初 期的水平,城乡消费水平至少相差*年。尽管县委、县政府采 取了许多措施,但农民收入增幅递减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特别是遭受自然灾害后,农民收入不升反降。在农民人均纯收 入中,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呈下降趋势,劳务报酬收入却呈不 断上升势头,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年20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元。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元,在 纯收入中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的下降,主 第 3 页 要源于种植业收入的下降,种植业纯收入的绝对量减少了*元, 占纯收入的比重从*年的*.*降为 20XX 年的*%,而林牧 渔业增长*

5、元。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的同时,劳务收入却逐 年增加,20XX 年比*年增加了*元,上升了*.*个百分点, 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增加*元。这*年的农民纯收入增长中,家 庭经营的贡献为-*.*%,其中种植业的贡献为*.*;劳 务报酬的贡献为*.*;转移性、财产性贡献为*.*。如果 劳务收入未增加,20XX 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减少*元,下降 *.*%。20XX 年,农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负贡献高达*.*%, 其中种植业负贡献为*.*,而劳务收入的正贡献为 *.*。目前农民纯收入中,劳务收入约占一半:劳务收入占 *.*%,种植业纯收入占*%,其它家庭经营纯收入(*.*%) 和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6、占*.*。从以上分析可以看 出,农民收入的大头和增长部分主要靠非农产业,而不是种植 业,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对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贡献率逐年 增大,在农民纯收入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逐步成 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增长的潜力巨大。因此,贫 困地区要高度重视劳务经济,强化措施,把劳务经济作为富民 强县的一个大的工程来抓,使劳务经济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的一个支柱产业。 2、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宏观政策,对贫困地区 劳务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年增长缓慢, 第 4 页 不仅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

7、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此都高度重 视。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央下发了*号文件,并把劳务经济 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举措,明确了具体政策和措施, 并实施了“阳光工程” 。在 20XX 年全省劳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 从 20XX 年起,每年农村劳务输出新增*万人的目标。在省委* 号文件中指出, “发展县域经营,推动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 民增收渠道” ,并于 5 月份启动了全省的“阳光工程” 。对于贫 困地区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政策机遇,必须紧抓不放。近年 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软环 境(落户、就业、培训、女子上学等)更加宽松

8、,城市容纳外 来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也为劳动力富余的地方提供了转移 就业的较好机遇。 3、贫困地区所赋有的资源和经济环境决定,发展劳务经济 是贫困地区提高农民收入最现实选择。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 力多。如县,20XX 年全县农村人口达到*万人,青壮年 劳动力达到*万,多年来,通过多种渠道转移,在外务工人数 已近*万人。通过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县域内二、三产业发 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使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就近转移,在县域内消化,但还有* 万左右劳动力留在农村。按照基准差额法推算,全县从事农业 第 5 页 人员只需*万人,剩余的*万劳动力就处于隐性失业状态,而

9、且 全县每年以*万左右的劳动力增加。作为一个贫困地区来说,由 于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毕竟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有限,况 且在当前的转轨时期,一大批国有企业人员下岗、分流、减员, 下岗职工与进入城镇农民争夺饭碗。因此,客观冷静地分析,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是解决像这样贫 困地区农民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4、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发展劳务经济“有利可图” 。资金匮乏、技术落后、观念陈旧、信息闭塞是制约贫困地区 经济发展,尤其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通 过劳务输出,不仅缓解了县域内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加了 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广大劳务人 员在

10、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在打工这所大学校中得到了锻炼,开 阔了视野,学到了技能,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闻,特别是一 部分人成功地实现了从“打工仔”向“老板”的转变,并将发 达地区的新思想、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方法带回家乡,有力地 支持了家乡的经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 20XX 年全县*户 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中,分别有*、*的是由回乡 务工青年直接创办的。大批民工经过流动就业浪潮的洗礼,法 制观念、发展观念得到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就业的 相对充足,农民也无闲暇无事生非。政府及社会各类中介培训 机构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以及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思想 第 6 页 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力地提高了

11、农民的素质和道德水准,促 进农村和全县的社会稳定。民工外出就业,有相当一部分已经 在外地定居,或者长期务工。据统计,有*万名农民工长 期在外,甚至定居,这些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 济和社会基础。 二、劳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各地的劳务经济日渐繁荣,逐步向深度发展。 县的劳务经济,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转移的方 向、时间、渠道、层次、地域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劳动力转 移量在增加,而且在质上发生了改变,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 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规模逐步扩大,增势强劲。从劳动部门的统计资料来看, 20XX 年全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到*.*万人,比

12、20XX 年*.*万增加*.*万人,增长*.*%。今年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 拖欠农民工工资追讨的力度,预计劳务收入达到*.*亿元,比 20XX 年的*.*亿元,增收*.*亿元,人均增收*.*元,劳务经 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外出劳动力技能素质逐步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 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县就业培训中心,加大 对民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就业竞争能力相对增强。调查表明, 目前县在县外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动力中,中专以上文化的 约占*.*,高中文化的约占*.*,初中文化的约占*.*%, 第 7 页 小学文化占*.*%,文盲或半文盲占*.*%,掌握一技之长的已达 *%。在转向县外的

13、劳动力中,转向东部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 及人数高于转向中部及西部地区。20XX 年转向东部的劳动力中, 初中以上文化的占*.*%,转向中部的*.*%,转向西部的 *.*%。 3、外出劳动力流向逐步扩大。沿海地区仍是转移的重点, *我县外出劳务人员中,*以上在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 浙江、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其次是福建、湖北、云南、 陕西,内蒙古、xq 等边远地区也有的打工者。有*.*的 外出劳务者分布在省内各城市;有*.*的外出劳务者在县域 范围内。 4、输出越来越组织化。县委、县政府越来越重视劳务输出 的组织化,劳务输出逐渐从原来的自发性转移转变为有序组织 输出,不仅政府及职能部门组织输

14、出民工,而且鼓励社会中介 机构及培训机构组织输出。目前,全县经批准的*个劳务中介 机构,每年转移的劳动力达*人。经批准的*个社会培训机 构,每年培训汽车维修、驾驶等*名多技术工人,直接被输 送到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同时,经亲朋好友介绍、本地外 出人员的带动,也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就业的目的性增强。据调 查,20XX 年农村外出劳务者中,亲友介绍外出劳务的占*, 自发外出劳务的占*,有组织的外出劳务占*。 5、就业范围越来越广。*年代前的绝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体 第 8 页 力劳动,近*年来,由于对农民工的大力培训,现有约有*%的 农民工从事制衣、室内装璜、电焊、油漆、电子维修、厨师等 要求有一定技术

15、的工种。农村外出劳务者绝大多数仍然保留或 耕种责任田,有*以上外出人员一般只在春节回家一次,如 果家庭缺乏劳动力,责任田则包给他人。有*以上的外出劳 务者在农忙回家,农闲外出打工。 6、农村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返回的比重逐年降低。近几 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监控工作,外 出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返回比重逐年降低,由*年的 *.*%,下降为 20XX 年的*.*%。如果扣除返回本地仍然从事二、 三产业部分,返回劳动力的比重则更低。返回的比例降低,说 明转移劳动力的目的性增强,稳定性提高,就业有保障。 三、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劳务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16、益表明,要从根本上 解决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狠抓农村劳动 力就业的非农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劳务收入持续增长, 保证农民纯收入的增长。 1、要充分认识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 重大意义。劳务输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近几年,农 民增收困难,农业生产率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 力过多,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能够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转向二、 第 9 页 三产业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农村劳 动力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和实现农业土地的 集中和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的应用

17、和先进实用技术 的推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能够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有利 于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从根本上达到控 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首先,必须要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其次,要突破重城市、轻农村的二 元经济框架,把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放到 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考虑。第三,要教育农民克服“小富即安” 的守旧观念,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向现 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过渡,向非农产业的广阔领域进军, 向小城镇和城市加速流动。 2、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逐步建立统

18、 一的县、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变农村劳动力的自发盲目流动为 市场组织的有序流动,形成城乡结合、统一、开放、规范、高 效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乡镇侧重提供劳动力供给信息;县侧重 搜集提供大量县内外劳务需求信息,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登记 发布系统,准确反映劳务供求信息,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规模。 3、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本领。农民跳出农 业,不能盲目地出去,首先要有方向、有目标、有单位、有组 第 10 页 织地出去。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技术工人,促使低层次 劳动力向高素质技术工人发展。第三,向农民进行技术输血。 要全面实施“阳光工程” ,各级财政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 训适当安排专

19、项资金,列入预算,对农民的补贴要到位。加强 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职格鉴定,提高农民的整体 素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职业学校、社 会培训机构,以及采取科技下乡等方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 培训力度,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职业培 训不仅要符合农业发展需要,也要符合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 4、拓展劳务经济发展空间,千方百计壮大转移就业载体。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速推进 农业产业化建设,围绕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依托本地区的资 源优势,开发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资源加 工业等,达到既发展经济,又扩大就业的目的。二是大力发乡

20、 镇企业,特别是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一 直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劳务 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要把加快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 展作为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一个方向,对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 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并与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和民 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并择优汰劣,使之规模化、优质化。三 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践证明,农 村小城镇是农村二、三产业规模经营的基地,是农村剩余劳动 第 11 页 力就近从事劳务的主要吸纳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不仅可 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水平,而 且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从

21、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 展,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目前农村小城镇水 平还比较低,应着力抓好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小城 镇规划和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建制镇为骨架、乡镇政府 所在地的集镇为基础的农村小城镇网络。在建设上走政府、企 业、个人共同出资,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路子。在指 导思想上立足产业支撑、功能配套,以发展经济、完善功能带 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和劳务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标。 5、优化转移就业环境,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必 要条件。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放宽农民进城入镇落户的 条件,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作为申报城镇户 口的政策,减少甚至取

22、消落户费用,允许农民自主进城定居。 平等对待新进城镇落户居民与原城镇居民的权利义务,解决进 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等问题,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 元社会结构。二是深化土地政策改革。要在保持原有土地承包 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土地 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实行有偿转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 建立,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促进规模化经营。 6、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全方位促 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看, 第 12 页 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化、产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提高农 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行劳务输出的产业化经营十分 重要。因此,贫困地区要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从机构 组织、教育培训、劳务信息、工需接轨、就业安置、权益保障 等方面规范劳务输出行为,加大有序输出的力度,为农民跳出 去铺路架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