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深华,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
2、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2)能力目标: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
3、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二、说学情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并且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因此,完全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在教师的点拨、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三、说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讨论归纳法,图示法。学法:自学品味、合作探究、
4、活动感悟。(依据:教法服务于学法,学法又丰富教法。学生在品味、体验、感悟中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格局。) 四、 说教学流程:1、 新课导入:为了让本框知识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有机衔接,同时又引起同学们学习兴趣,我采用图片及文字导入,时间安排为3分钟,内容为天宫一号图片及航天总设计师周国平介绍,并设疑:我们的认识与专家的认识为什么会有不同?(此环节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使学生明白: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认识。)2、新课讲授:此环节我准备创设三个情景
5、时间34分钟创设情境1用PPT显示:外媒对天宫一号的评价并设问:这些认识都是真理吗?为什么?在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有几个?(此环节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通过呈现观点的对立让学生思考:真理是什么?它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通过层层设疑,逐步分析,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认识真理,进而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有用的观念不一定是真理。)过渡:真理的客观性是不是就说明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创设情境2用PPT演示: 呈现图片:太空育种茄子 呈现材料: 太空育种也成为天宫一号的一个任务。请同学思考讨论问题1:遗传和变异规律在太空的变化体现了真理的什么特点
6、这部分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带着问题去审视书本,充分利用书本资源,学会用哲学观点来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这反映了真理的条件性。离开了条件和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会继续请同学思考讨论问题2:如果说空间的变化能带来真理条件的改变,那么如果空间时间等条件变化了,真理会不会也应该发生改变?有这方面的例子吗? 我们该如何对待真理呢? (学生自然而然得出真理具有具体性,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继续出示材料: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感慨地说: 成功是
7、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 设问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成功和失败,真理和错误? (此部分意在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反思自我,总结经验教训,有错误及时改正,那么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失败也可以走向成功。 )过渡:我们的航天人在风光的背后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这些挫折却没有阻挡我们中国航天人的飞天梦。创设情境3出示PPT材料: 中国的飞天梦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你对中国未来航天有信心吗?为什么? (此环节安排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渗透德育,形成理念。 引导得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并结合材
8、料分析中华民族对太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表现,并且从主体、客体、实践三方面分析原因。) 五、课堂拓展我想信心更应该来自坚定的付出。中国的航天人在天宫一号发射后,依然在关注这它。中国航天办公室建了天宫一号的腾讯微博,以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来传递天宫一号的近况。当今时代是一个微博的时代,它能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时刻体验来自时代和社会的脉动。现在给同学们一个机会借助天宫一号腾讯微博,依据本课所学哲学知识,给中国航天人写几句寄语。 六、教学设计理念(以上教学环节,巧用多媒体资源营造了“情意融融”的课堂氛围,在学生、教师、课本的对话中,落实了“三维目标”,彰显了同学们的个性,达到了“以情感人、以情励行”的教学效果。)我想航天人的这种使命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其实,航天之路又何尝不是求学之路、人生之路。在每一次跨越的背后,都需要坚定的抉择和辛勤的汗水。但只有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世界在我们眼中才会越来越清晰,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