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1997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7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析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 析版) 1 / 19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 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入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做到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该内容最早出自() A1956 年刘少奇的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B1978 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0 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82 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84 年 6 月

2、30 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 依据()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政协制度 C 多党合作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应 该是() A “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完满实现” C “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D “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 4“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 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的颁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5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能够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实行( ) 民族团结原则共同繁荣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A B C. D 6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改编寓意深刻的中国古诗词,常常可以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 感情。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 改编了的回乡偶书所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大规模出现于() A50 年代 B70 年代 C80 年代 D90 年代 7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 理解,正确的是() 届数第一届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1226 122

4、6 中共党员68(占比 54.5%)708(占比 57.7%) 民主党派274(占比 22.3%)284(占比 23.2%) 无党派284(占比 23.2%)234(占比 19.1%) A 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B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D 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8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 “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 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

5、取得伟大胜利 9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该图 所示这部宪法应该是哪次会议上制定()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 析版) 3 / 19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101955 年,我国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包括10 元、 1 元、 l 角、 1 分等 11 种。它的 积极作用是() A 促进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巩固 C 推动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展进程 D. 适应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对货币面额的多样化需要 11时至今日

6、,“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 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 为渐进地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 A 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B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 “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121954 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 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大会 1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有()

7、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一国两制”的构想 A B C D 1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 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15 (题文)“文革”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 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 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革”教训所采 取的重大措施有( )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提出“依法治国”理念 推进

8、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 B C D 16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是() A召开人民政治政协会议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扩展基层民主选举 17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背景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C.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81949 年 1 月,毛泽东、周恩来向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 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 业。”“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是指() A 筹建新中国 B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C 召

9、开中共七大 D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 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 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 质 1954 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 过渡全面展开 1982 年宪法 改革开放, 加强民 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 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 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 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 析版) 5 / 19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社

10、会主义 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框架 体系 C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新时期治 国安邦的总章程 D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 程 20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 三大改造完成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形成 B 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 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11、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 的总章程 D 三大改造完成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1684 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943 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 领土必须归还 1945 年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A B C D 22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据此,我国在少 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 民族歧视政策 B 经济特区 C 民族区域自治 D 特别行政区 23建国后党和政府为建立和谐的民族

12、关系做了哪些成功的尝试()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实行共同繁荣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修筑 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包兰铁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 A B C D 24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特 点是() A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 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52015 年 11 月,习近平、 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晤。会谈中, 习近平指出: 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 同

13、其核心意涵, 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的“核心意涵” 是指() A两岸直接“三通” B “一个中国”原则 C经济密切合作 D “一国两制”构想 二、非选择题 26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 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材料二: 1832 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 增加到 3.3%, 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 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 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 革,至1885 年

14、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 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 特点。 材料三:自1953 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 析版) 7 / 19 自治区、 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 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 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

15、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 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 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 年 3 月 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 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27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 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从独

16、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 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 的具体表现。 (6 分)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 的成果, 1689 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 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 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 年宪法,规定了美 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875 年法国国民议会颁 布法兰西

17、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2 分) 材料三毛泽东说: “民国元年的 临时约法 , 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 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 3)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4 分) 材料四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 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 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

18、知识,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 要的政治制度?(2 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2 分) 材料五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5) 1954年和 199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两个里程碑,你是怎样理解的?(2 分) 2009 年 11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 行引发了网民们对中美两国地位和未来的热议。你认为美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 特点是什么?(2

19、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政府设立了严格的查灾、报灾制度; 确立了储粮备荒的“平仓制度”和借助 社会有经济能力者的“捐输制度”;还确立了王杖制度:“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 哺之以糜粥。”此外,有些皇帝将郡国公田借给贫民耕种,并赈贷种食。汉文帝“赐天 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汉武帝令“博士大夫等六人分循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 振业者贷与之”。汉代也注重医疗丧葬救助,如东汉和帝永元四年“时有疾疫”,地方 官曹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粥,多蒙济活”。 摘编自陈井安、郭丹、瓮晓璐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材料二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在农村中相继出现了互助组、合作社等组织形

20、式, 为解决农村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开辟了新路。使农村救助模式转变为集体救助为主。在中 国传统社会中,贫民受救助历来被认为是政府的慈悲行为。在1954 年颁布的新中国第 一部宪法中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资 帮助的权利”。这从法律上为社会救助加以保障,贫民受到救助成为公民应得的权利。 摘编自任松峰新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考察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政府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朝政府实 施社会救助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新中国社会救助有哪些新特点。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 ( 3)综上,就社

21、会救助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和解放是两项往往互相矛盾的任务,不过都必须加以完成。为了摆脱西方强 加给中国的枷锁, 中国首先需要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使自身“西方化”。 中国花很长时间,历经了许多磨难,经过许多犹豫和实验,才终于弄清楚奋斗的含义。 它要学做的两件事都非常困难。西方“蛮夷”无疑必须被驱逐出去,但为了实现这一目 的,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解 析版) 9 / 19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

22、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30 (35 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 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 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的自由, 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 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 材料二 1981年 9 月 30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23、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 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 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当前,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是哪一个?(2分) 材料一中的“自治”与材料二中的“自治”有何异同?(9 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1 / 19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反映的对文革教训的总结,应当是文革结束后不久的内容。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的法制建设方针。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

24、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符合题意,故答案 为 B项。 A项从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D项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名师点睛】新时期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的措施包括: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平 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取得的成就是: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 度化、法律化。 2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

2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 A、B、C属于基本政治制度,而D涉及到民族关系,自治县则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故本题 选 D。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1954 年,此时三大改造已经开始,“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完满实现”的口号与时代背景相 符,故 B项正确;项是1956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 1958 年大跃进时期,与 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美帝、苏修说明中苏关系和中美关系都比较紧张,而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中苏关系比较友好,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 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

26、主义建设道路的 实践三大改造 4D 【解析】 试题分析: 皇家警察是由英国女皇授予香港警察的。名称的改变体现了香港刚刚回归,原来 的部分香港皇家警察变成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警察。 5 A 【解析】 建国以后,党对少数民族实行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发展分 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 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开放新时期。 6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 的是台湾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 1979 年大陆决定停止炮轰金门,开始寻求和平解决。随后,

27、针对台湾问题,我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方面,在1987 年开始允许台胞到大陆探 亲。 90 年代,民间交流增多。随着海协会和海基会的成立,达成了“九二共识”。所以C 符合题意。而A、B、D都不符合题干中的“最早”条件。综上,本题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祖国统一的历史潮 流 7B 【解析】 表格显示两届人大组成比例,体现出民主的广泛性,说明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 权, B正确; A中各个党派说法错误;C中多党制不符合题意;D属于政党政治制度。 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时间限制“共和国成立首日” 即 19

28、49 年 10 月 1 日, A、 B 、C三项史实均不符合“共和国成立首日”的时代背景,A是在 1937 年; B 不对,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解决;C 不对, 1956 年三 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9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宪法作为根本大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A 和 D项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会议,通过的只能是针对党员的各种规章制度;B项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是参政议政机构,没有权力制定宪法。因此答案为C。 10 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29、统一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3 / 19 【解析】略 11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增量民主”的含义,根据材料信息“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地积 量变为部分的质变”,可以判断俞可平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渐进 过程。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 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 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代表。这个会议有一 百七十七名少数民族的代表出席。这是表示我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团结统一的一次 大会 考

30、点:现代中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国家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3 D 【解析】 均符合题意 14 B 【解析】略 15 A 【解析】 文革结束后, 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主要是完善了文革中被破 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大政治协商制度,1997 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理念;1998 年设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符合题意,选择 A项正确。 16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 “民主制度建设”等,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建国初期的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相关

31、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时间不符合题干 要求,“新政协”在1949 年 9 月召开的(开国大点以前);B 项不属于民主政治制度范畴, 排除; D项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而是当今的举措。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 开,正式确立起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中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代行人大职能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爱国统一战线保留下来, 让民主党派人士和无

32、党派人士参政和议政,故 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名师点睛】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他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 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强调要团结 他们,把他们的阶级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周恩来也说:“长期共存”就是“我们 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 为止”。从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

33、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了最广泛的 爱国统一战线。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8 A 【解析】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所以“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就是指筹建新中国,选A 是符 合题意的,正确;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是在1954 年,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召开中共七 大是在 1949 年,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在1945 年,选项 D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9 C 【解析】本题考查了1949 年 9 月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和1982 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 和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的产生的背景是解放战争的胜利;1954

34、年宪法是社 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故BD项说法都是错误; 1982 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排除A。所以选C 点睛:本题通过对1949 年 9 月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和1982 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 评价的来考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的准确理解。 20 C 【解析】大改造胜利完成是在1956 年底,与1954 年宪法时间不符,故排除A、D项; 1982 年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故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5 / 19 除 B项,本

35、题答案选C项。 点睛: 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来进行选择。根据大改造胜利完成是在1956 年底, 与 1954 年宪 法时间不符,可以排除A、D选项,只剩下B、 C选项。再根据时间对B、C选项进行判断, 很容易得出答案。 21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台湾问题史实的归类。能够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两项;国际 上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有,正确答案为A。 22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C项正确, A项错误; B项是指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排除;D项是国家统一的措施,排除。 23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

36、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D项正 确。 24 C 【解析】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1954 年宪法体现了人民 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因此选C。ABD项是共同 的。 25 B 【解析】 试题分析: 九二共识是指1992 年 11 月代表大陆官方的海协会与代表台湾官方的海基会“就 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故答案选B。 “三通”即在1979 年的“通

37、航通 邮”与“经济交流”概括为“通邮、通商、通航”,排除A;C不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 容; “一国两制”构想在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主要是针对港澳台提出来的,排除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6 (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阶段: 1832 年,选民人数增加,但主要是富人享有选举权;至1885 年基本实现成年 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斗争推动变革。 (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 发展;

38、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解析】(1)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被排除 等方面解读材料一中“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本题据材料二“ 1832 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 增加到 3.3%至1885 年基 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并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从 1832 年、 1885 年、二战前夕等阶段回答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再从 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斗争性等方面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 (3)本题据对材料三“按照农村

39、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 原则分配”, 据材料四“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 即可从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的角度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 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政治发展;改革开放农村经济社会变化等方 面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本题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 增强等方面概括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27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 分) (2

40、)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2 分) (3)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4 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分 (5)理解: 1954 年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 年宪法增加了“依 法治国”的新内容,标志我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2 分) 基本特点:美国:分权制衡;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 商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其实考查的 就是中央官职的表现,联系史实可知, 秦设丞相辅助皇帝

41、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测题 (解析版) 7 / 19 明废丞相,设内阁。第(2)问,从材料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 级革命的成果”以及“英国议会制定”“ 美国国会制定” “ 法国国民议会颁布”可知,通过 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第(3)问,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评价, 联系课本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这部约法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 主共和制。第(4)问,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避免了雅典的直接民主

42、的弊端。第(5)问,联系所 学知识可知, 1954 年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 年宪法增加了 “依 法治国”的新内容,标志我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对比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可知 美国实行分权制衡;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新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注意比较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区别 类别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区 别 经济 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 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

43、础服务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 产阶级私有制的工具 权力 主体 是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 力的机关。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 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 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 由竞选产生, 不对选民负责, 选民无权撤换 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 机关 活动 原则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同 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 检察机关, 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 代表大会处于领导地位,集中统一行 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 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

44、力相互制约, 彼此平衡, 以便协调和平衡资 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28 (1)特点:注重制度建设;社会救助方式多样,内容较丰富;救助对象较为全面。 影响: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维护封建统治;但增加 了朝廷的经济负担,也不可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和社会矛盾。 (2)特点:在农村实行集体救助为主的模式;以宪法作为救助的保障手段;贫民获得救助 是公民的权利。 原因: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计划体制的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与发展。(每点, 最多 (3)认识:加强社会救助的法制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在救助中的作用;健全完善综合救助 体系。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严格的查

45、灾、报灾制度平仓制度捐输制度王杖 制度借给贫民耕种,并赈贷种食也注重医疗丧葬救助”,即可从制度建设、方式多 样、 救助范围等方面概括汉朝政府社会救助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维护统治、 增加财政负担、制度局限性等方面简评汉朝政府实施社会救助的影响。 (2)本题根据材料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在农村中相继出现了互助组、合作社等 组织形式使农村救助模式转变为集体救助为主从法律上为社会救助加以保障,贫民 受到救助成为公民应得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集体救助、宪法保障、 公民权利等 方面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新中国社会救助有哪些新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改造、 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

46、度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主要原因。 (3)本题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制保障、政府作用、完善体系等方面就社会救 助问题回答认识。 29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单靠学习西方科技是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的。 阐述: 19 世纪 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利用西方先进科 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建成了三支海军,还创办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 国。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再如: 20 世纪初,中华民

47、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实业救 国”。 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始终没能发展壮大,也没有达到救国的 目的。 示例二: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 阐述: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 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示例三:没有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单靠实现现代化也无法救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检

48、测题 (解析版) 9 / 19 阐述: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不断地追求现代化,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民主政治制度、思想 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例如:以“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以实行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以“民主、科学“ 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等。但由于没能贏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些努力都没有达到救国的 目的 【解析】 阅读材料, 根据“西方蛮夷无疑必须被驱逐出去,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必须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可以提炼出观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然后 结合我国近代争取民族独立,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等方面论述。也可有其他观 点,只要言之成理,论述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