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4056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pdf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1页共 8 页 20 届新高一入学摸底测试 语文科目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共8 页,4 大题 21 小题,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直接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 上交答题卷。 一、积累及运用 (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塑 造/ 追溯 教诲 / 悔 恨贻 笑大方 / 百战不殆 B泛滥 / 门槛 云霄 / 元宵 鲜 为人知 / 屡见不鲜 C绮 丽/ 畸 形粗犷 / 空旷 随声附和 / 心平气和 D取缔 / 真谛 急躁 / 燥 热鞠躬尽瘁 / 出类拔萃 2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浩瀚无垠不屑置辩吹毛求疵郑重其事 B曲径通幽抑扬顿措不计其数委曲求全 C惟妙惟肖地大物博络绎不绝意气风发 D栩栩如生得天独厚怡然自得苦心孤诣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编年体史书。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 的风格。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 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

3、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4古诗文默写。 (共 8 分) (1)_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 (2)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中心系苍生, 胸怀天下, “_ ,_ ”, 令人敬仰。 (3)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与“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4)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_ ”巧用 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_ ” ,运用夸张,表达 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_ ”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 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2页共 8 页 5名著阅读。 (4 分) 班级举

4、行“我愿与交朋友”的读书活动。请从下面五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 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朋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沙僧鲁智深星期五阿寥沙保尔柯察金 我愿与 _ 交朋友,他是中的人物形象,我愿与他交朋友的 理由是:(50 字左右) _ _ _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7 分) 【材料一】 叶雕作品:水墨船家 叶雕,顾名思义,就是在叶子上雕刻。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 到周代。到了明清时期,叶雕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剥离叶肉的叶雕。出生于河南省太 康县叶雕艺人之家的刘政,童年时就喜欢看爷爷做叶雕。大学毕业后他四处走访,搜集 叶雕资料, 学习传统的叶雕

5、技法。他一次次设计、 一次次试验, 开辟了一个 “叶雕世界” 。 刘政还大胆创新,用现代形式呈现古老艺术。他尝试为叶子染色,原本淡黄色的叶子, 经过染洗,变成墨绿叶、大红叶。虽然古老的叶雕技法没变,但创作出的叶雕艺术品颜 色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无穷趣味。 人民日报 【材料二】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对建筑艺术有着不变的唯美追求。1984年,贝聿铭设 计了先锋之作 70 层楼、高三百多米的香港中银大厦,他成为“中国大雄心” 的象征。 2006 年,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以“不高不大不突出”为原则,独显传统之美, 如中国文人般内敛、含蓄。贝氏建筑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这表明贝聿铭作为一个文化

6、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既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又不放弃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 阅读 【材料三】 2015 年 1 月, M.Y.Lab 木艺实验室在杭州正式创办。在这个新式木工坊里,虽然它 的创作方式改变了,但它背后的工序和时光,隐藏着“木友”们不变的制作初心。在这 个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他们体会到了乐趣也收获了许多正能量。除了传统意义的木艺作 品,喜欢音乐的木匠们还制作尤克里里和吉他。传统的木作手工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变与不变的中国人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3页共 8 页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4 分) A.叶雕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这时期的叶雕就

7、是在剥离叶肉 的叶子上雕刻。 B.香港中银大厦和苏州博物馆以建筑艺术的不同风格,表明贝聿铭是东西方文化缝 隙中的优雅摆渡者。 C.木艺实验室是新式木工坊,“木友”们在精雕细琢的世界里,体会到乐趣,收获 许多正能量。 D.从刘政的“叶雕世界”到贝氏建筑,再到木艺作品,我们看到了继承传统与发展 创新的可贵。 (2)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一段话(3 分) 叶雕艺术,变的是叶片颜色,不变的是_ _;贝氏建筑,变的是建筑风格, 不变的是 _ _;木艺作品,变的是创作方式,不变的是_。 _ _ _ 二、现代文阅读 (共 2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 题。 (共 16 分)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8、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 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 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对于竹子, 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 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 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 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 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我不理会

9、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 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 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 我一 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 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 体凝固的雕塑,在 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 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

10、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 在空中比划一番, 那举止与深情, 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4页共 8 页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 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 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 生活的漩涡里, 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 纺麻线、棉线 ; 他

11、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 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 秋收正午, 只要有了它, 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 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 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 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 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

12、里摆放一盆 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 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 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 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 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 一夜之间可长高 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 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 竹

13、子终身只 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 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 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 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 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 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 竹涛涌来 (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

14、形象。(写出 4 点即可)( 4 分) _ _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5页共 8 页 8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4 分) _ _ 9依据文章第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4 分) _ _ 10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4 分) _ _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 题。 (共 12 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 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 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

15、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 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 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 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 不大。 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 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 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 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

16、、船家、商贩、挑夫等, 大多 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 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 挽起袖子, 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 两当式布背心, 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 具代表性。 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 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 花卉画中, 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

17、下的审美 情趣。 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6页共 8 页 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 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 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 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 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 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

18、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2分) _ 12文章第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3分) _ _ 13请分行文章第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3分) _ _ 14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4分) _ _ 三、古诗文阅读 (共 14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完成1518 题。 (共 10 分) 【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 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

1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 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 翁

20、,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7页共 8 页 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 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不 求名声。志:记述。 15 解释下面句子划横线词语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名:_ (2)欧阳修谪滁州谪:_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 _ 17 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

21、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 (1)醉翁: _ (2)六一居士: _ 18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 _ 在颍州时: 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 题。 (共 4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9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 分) 2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 引用它?为什么?(2分) 高一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第 8

22、页共 8 页 四、作文 (50 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 50 分) (1)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 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 无穷的真知 请以“为 _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 字; 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2)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看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 开姑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已说。它闭 上眼睛, 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 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 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怍文,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