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B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地方行业标准DBXXXXXXX-XXXX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规范地方标准MedicalServicespecificationofvillageclinic(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25年1月5日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1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规范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服务基本要求24.1基础设施24.1.1业务用房24.1.2室内布局与功能科室设置24.1.3设备配置34.1.4公
2、共设施34.1.5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34.2人员配备与培训34.2.1人员配备34.2.2人员培训34.3职业素养34.4服务管理34.4.1执业与诊疗规范管理34.4.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44.4.3医疗文书书写管理44.4.4感染管理44.4.5医疗废物管理44.4.6药品管理44.4.7查对制度与静脉给药管理45诊疗服务内容55.1门诊诊疗服务55.2检验检查服务55.3出诊服务55.4院前急救服务65.4.1初步评估与分类65.4.2紧急抢救措施65.4.3心理支持与沟通75.5双向转诊服务75.5.1向上转诊原则75.5.2向上转诊条件75.5.3 向上转诊流程75.5.4 向下转诊服
3、务75.6其它相关诊疗服务75.6.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诊疗服务75.6.2精神障碍相关诊疗服务85.6.3妇幼儿童保健相关诊疗服务85.6.4慢性病健康管理相关诊疗服务85.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诊疗服务86质量控制与反馈86.1质量控制小组86.2小组工作内容86.3满意度调查9参考文献10刖百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池州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4、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南东方医院集团凤凰医院紧密型医共体经开区分院、颍上县迪沟镇卫生院。本标准起草人:蔡长明,李璇,魏锁,潘淳,韩潇文,晋雪莹,鲍佳敏,王朝亚,秦宽,章能胜,檀平,程贵霞,陈雅君,吕建军,宋倩,李思兆,钱志刚,安新,孙方伟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村卫生室诊疗服务的基本服务要求、诊疗服务内容、质量控制与反馈。本文件适用于提供诊疗服务的村卫生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WS/T433202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WS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T/CHAA007-2019慢性病健康管理规范DB34/T26352016美丽乡村村卫生室建设与运行规范DB34/T4327-2022门诊预约诊疗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村卫生室ViIIagecIinic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在行政村设立,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由政府管理运行的村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3.2诊疗月艮务diagnosisandtreatmentserv
6、icesDBXXXXXXXXXX是指卫生技术人员遵照执业技术规范提供的照护生命、诊治疾病的健康促进服务。它包括一系列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所进行的各种医疗服务和操作,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3应诊takeinandtreatpatients是指接受求诊和诊疗。应诊是指医生接受病人的求诊,并进行诊治的过程。3.4转诊服务referraIservice按照患者罹患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并在不同级医疗机构间、不同专科医院间或综合与专科医院间进行的转移、分诊的过程。3.5出诊服务OUtcaIIservices是指医生在医院外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行为。3.6慢性病管理服务c
7、hronicdiseasemanagementservices是指对慢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定期检测,连续监测,评估与综合干预管理的医学行为及过程。3.7 7家庭医生famiIydoctor家庭医生是指具有全面系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知识,能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新型医疗顾问和健康管理者。3.8家庭医生签约服务familydoctorcontractservice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临床)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
8、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4服务基本要求4. 1基础设施4.2.1 业务用房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DBXXXXXXXXXX4.1.2.1确设置全科诊室(或内科、中医阁、中西医科室)、治疗室、药房(计生药具室)、公共卫生室。4.1.2.2布局科学、合理,诊室标识清楚,设施设置人性化。4.1.2.3患者就诊方便,流程规范,符合疫情防控预检分诊要求,通风良好。4.1.3设备配置配备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和出诊所需的相关设备,包括诊疗床、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出诊箱、急救箱、
9、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等医疗设备和资料柜、计算机(电脑)、打印设备、电话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以及健康教育影像设备。4.1.4公共设施4.1.4.1有需要的地区配备必要的采暖、制冷设备。4.1.4.2无障碍设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有防止跌倒、烫伤等安全措施。4.1.4.3诊室、治疗室等区域提供必要的私密性保护措施。4.1.4.4在需要警示的地方有明显的警示标识。4.1.5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4. 2人员配备与培训5. 2.1人员配备至少配备1名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6. 2.2人员培训严格执行乡村医生定期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工作例会和各类培训,乡村医生两年一次考核合格。7. 3职业素
10、养7.1.1 1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7.1.2 精神饱满,举止端庄,衣帽整洁,正确佩戴胸牌;治疗区内不穿高跟鞋及响钉鞋,不佩戴影响工作的装饰品;不着工作服/隔离衣到医疗机构以外的公共场所。7.1.3 自觉保持卫生室的安静、清洁、整齐、安全。不在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谈与工作无关的事,保护患者隐私。7.1.4 坚守岗位,做到随叫随到,保持良好的应诊状态,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7.1.5 态度和蔼、语言清晰、通俗易懂。不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争吵,做到耐心解释,抚慰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4.4
11、服务管理4.4.1.1执行医疗技术准入相关制度。4.4.1.2村卫生室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和行业标准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4.4.1.3提供静脉给药服务需经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4.4.1.4在醒目位置公布诊疗科目、诊疗时间、收费标准(含医保)、老年人优先和室内禁止吸烟等标识。开展的诊疗项目与许可的诊疗项目一致,服务标识规范,接受社会与公众监督。4.4.2医疗质量管理制度4.4.2.1村卫生室负责人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4.4.2.2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有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4.4.2.3执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覆盖医疗服务全过程。4.4.2
12、4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4.4.2.5村卫生室每年购买医疗责任保险。4.4.3医疗文书书写管理4.4.3.1医务人员知晓医疗文书书写基本规范和管理制度,应按处方管理办法开具处方,处方书写符合规范。4.4.3.2按要求建立门诊登记制度,规范填写门诊日志。4.4.3.3要会用、常用、善用“智医助理”。4.4.4感染管理4.4.4.1相关人员按要求接受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知晓感染管理职责,执行感染管理规章制度。4.4.4.2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4.4.4.3医务人员能落实手卫生规范。4.4.5医疗废物管理4.4.5.1有医疗废物处理管理规章制度。4.4.5.2医疗废物
13、分类收集,并与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医疗废物的处理符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要求,有管理登记。4.4.5.3无环保安全事故。4.4.6药品管理4.4.6.1药品采购或上级医院配送及储存符合药品管理规范。4.4.6.2临床药物治疗遵循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规定。4.4.6.3向患者提供安全用药咨询。4.4.6.4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4.4.7查对制度与静脉给药管理4.4.7.1严格执行针对病人给药、注射、输液的查对制度。4. 4.7.2开展静脉给药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应当具备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救护措施和急救能力。4.1 门诊诊疗服务4.1
14、1 诊疗应符合专业要求,避免套问和诱问。体格检查时,手法娴熟、操作规范,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协助服务。4.1.2 男性医务人员为女性患者进行检查时,应有护士或家属(监护人)陪伴。4.1.3 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对诊疗服务处理意见和建议,尊重患者及家属(监护人)的选择权。有不宜向患者告知的情况须告知家属。4.1.4 向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告知检查的注意事项,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用药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诊疗费用、复诊时间,并给予健康教育和预防指导,4.1.5 发药时,认真核对处方与患者姓名以及药品种类、数量及费用清单;在药袋或粘贴标签上,正确书写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
15、量,并向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当患者存在疑问时,予以耐心解释。5. 1.6行有创治疗时,应做好心理疏导。5.1.7 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小伤口处置等有创操作前,应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风险告知,充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5.1.8 在许可的执业范围内,开展适宜技术、使用适宜设备,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防治疾病。5.1.9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灸针具及中药足浴、严禁重复使用。5.1.10在技术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力度,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风险。5. 2检验检查服务5.1.1 采集标本时,检查标本是否符合送检目的与要求,如有不符,须耐心向患者详细说明收集方法,再次采集
16、标本。同时告知患者领取检验结果的时间和地点。5.1.2 指导病人做好抽血前的准备工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抽血时,告知病人抽血有疼痛感,尽量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嘱咐患者按压穿刺处35分钟后,将按压后棉签掷入黄色医疗废物袋。5.1.3 检查时,应主动告知并协助患者暴露检查部位,并核对症状及检查部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检查时动作轻柔,语言亲切,认真完成相关检查。同时帮助患者清洁检查部位,穿好衣服,协助患者下床,并详细告知患者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5.3出诊服务5.3. 1村卫生室应落实24小时应诊制度,出诊随叫随到。5.3.2 因医疗安全或超出诊疗范围原因,不符合出诊服务条件,应明确告知
17、患者或家属(监护人)不能出诊原因,但要积极为患者及家属(监护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就诊指导,如转诊服务。5.3.3 出诊服务主要对象a)因病情原因,无法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b)生活不能自理,无法出门就诊的患者c)紧急情况下的患者。d)特殊情况下的患者。如老年人(75周岁以上)、三失(失独、失能、失智)、一独(独居)、一重(重病)等人群。5.3.4 出诊服务主要内容a)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b)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现场救治c)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随访d)特殊情况下的患者护理。5.3.5 出诊服务流程a)患者或家属(监护人)向村卫生室提出出诊申请,村卫生室接到申请后,核实患者病情,确定是否需要出诊;b
18、确认出诊后,村卫生室安排具备相应资格的医师出诊;c)出诊医师携带必要的诊疗设备、药品,按时到达患者家中;d)出诊医师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诊断、治疗等;e)治疗结束后,填写出诊服务记录单。5.3.6 出诊医师应佩戴工作证,身着工作服,需遵守医疗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服务质量,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患者家中。5.3.7 出诊医师需在治疗结束后,及时填写出诊服务记录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诊疗方案、用药情况等,作为诊疗重要凭据,由村卫生室存档。5.3.8 需定期检查有无急救药品过期,对过期及缺少的急救药品应及时更换和补充。5.3.9 向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建议并提供担架、轮椅等工具,鼓励患者进
19、村卫生室或转诊接受治疗,以确保医疗安全。5.4院前急救服务5.4.1初步评估与分类5.4.1.1首先对病人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5.4.1.2同时呼叫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5.4.1.3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如危重、重、轻等,以便为后续救治提供依据。5.4.2紧急抢救措施5.4.2.1对常见急症进行现场初步处理。5.4.2.2 对患者进行通气、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初步救治。5.4.2.3 搬运、护送患者。5.4.2.4 现场心肺复苏。5.4.2.5 在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5.4.3心理支持与沟通5.4.3.1对于处于紧张、恐惧状态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支持,以稳定患者
20、的情绪。5.4.3.2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和救治措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配合。5.5双向转诊服务5.5. 1向上转诊原则5.5.1. 1科学转诊:本着安全、便捷、就近、就优的原则安排转诊,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5.5.1.2知情协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客观介绍可转往的医院及专科情况,由患者自主选择是否转诊及转往的医院,并在病历的医患沟通中体现。5.5.1.3分级转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等向符合条件的医院实施分级转诊。5.5.2 向上转诊条件a)疾病诊治超出村卫生室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病种
21、b)临床危急重症,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c)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e)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诊断、处置的病例。f)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要转入专业防治机构诊治的病例。g)卫健委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况。5.5.3 向上转诊流程5.5.3.1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向上转诊条件。5.5.3.2 经负责人和患者(或家属)同意后,登记、填写转诊单。5.5.3.3 与向上转诊医院联系好转诊事宜,确保患者安全转诊和病情、病案交接。5.5.4向下转诊服务5.5.4.1经上级医院诊治后,符合下转标准的,向下转诊接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不得拒绝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5.
22、5.4.2严格执行上级医疗机构提供治疗方案,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取得上级医院医师指导,调整治疗方案。5.6其它相关诊疗服务5.6.1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诊疗服务他人隐瞒、缓报、谎报。5. 6.1.2在诊疗服务或转诊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污物、污水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5.6. 1.3发生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服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承担村卫生室在公共卫生事件中责任与使命。5.6.1.4承担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任务。5.6.2精神障碍相关诊疗服务5.6.2.1协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疑似患者筛
23、查和登记,交换患者信息。5.6.2.2全面了解在册患者和家庭的基本情况,协助解决患者管理、治疗、康复和生活中的难题。5.6.2.3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应急医疗处置,接受专业技术指导,及时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5.6.2.4组织开展服务范围内居民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活动。5.6.2.4协助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5.6.2.5优先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5.6.3妇幼儿童保健相关诊疗服务5.6.3.1协助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动员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应及时做好孕产妇健康手册登记工作。5.6.3.2配合做好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政策宣传、药物发放
24、使用指导工作。5.6.3.3协助做好产后访视、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访视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发现母婴有异常情况要及时转上级卫生健康机构处理。5.6.3.4配合乡镇医院做好妇女疾病筛查。5.6.3.5协助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工作,协助开展儿童贫血、肥胖、视力筛查等情况登记与统计工作。5.6.4慢性病健康管理相关诊疗服务以慢性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随访和健康教育服务。参照慢性病健康管理规范(T/CHAA007-2019)5.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诊疗服务配合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协助家庭医生团队开展诊疗、签约居民的转诊与随访、健康数据收集与统计等服务
25、定期更新和维护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质量控制与反馈6.1质量控制小组以紧密型医共体单位成员组成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全面监控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质量。DBXXXXXXX-XXXX6.2.1定期负责对病历和处方进行审查,重点关注病历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度等方面,以及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6.2.2对于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或者治疗无效的疑难病例,以及死亡病例,质量控制小组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讨论。6.2.3质量控制小组应指导村卫生室高风险病例诊疗,提高诊疗水平,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6.2.4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总结和剖析村卫生室发生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隐患。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6
26、3满意度调查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机构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项目等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国卫基层函2022)117号)2关于建立激励机制推进智医助理规范应用的通知(皖卫基层秘2020203号)3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发202421号)3关于印发安徽省村卫生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皖卫基层201633号)4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医保办发202413号)5关于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结合发20233号)6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国卫疾控发201813号)72021-203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卫妇幼函202256号)8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2)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