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0972 上传时间:2025-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医院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预案(精选)一、总则(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在医院内的传播与扩散,切实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医院内外环境治理,积极消除蚊虫孳生场所,从源头上降低蚊媒密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2 .科学防控:遵循科学防控原则,依据最新的疾病防控知识和技术指南,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3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疫情监测

2、与预警,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疫情苗头,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4 .协调联动:强化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同时,注重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合作,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三)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等编制。(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院范围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的

3、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治等工作。二、组织管理(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门诊部、急诊科、检驹科、药剂科、后勤保障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指挥中心。其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医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2 .组织协调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3 .及时研究解决防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障防控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4,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汇报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接受工作指导。(二)医疗救治组

4、由医务科牵头,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医疗救治小组。1.医疗救治专家组:由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内科、儿科等相关科室的资深专家组成。主要职责为:。负责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会诊和诊断。制定和修订本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医疗救治方案,并指导医疗救治小组实施。对重症病例进行救治指导和技术支持,组织多学科联合救治。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1.医疗救治小组:由各相关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患者的日常医疗救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严格按照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

5、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填写病历和相关医疗文书,做好医疗记录的保存和管理。(三)疫情防控组由公共卫生科和院感科共同负责,主要职责如下:I.公共卫生科职责。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监测方案,建立疫情监测网络,收集、分析和报告疫情相关信息。组织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疫情处置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组织开展医院内外环境的蚊媒监测和消杀效果评估,指导后勤保障科开展灭蚊工作。负责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医

6、务人员和公众的防控意识。1.院感科职责。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科室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包括病房、门诊、手术室、检驹科等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措施的落实。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四)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保障科负责,主要职责如下:1 .负责采购和储备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包括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消毒用品(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检测试剂、药品、蚊帐、电蚊拍等。2 .保障医院水电供应和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做

7、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3 .负责医院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垃圾处理,定期清理积水容器,消除蚊虫孳生场所。4 .组织开展医院内外环境的灭蚊工作,定期喷洒杀虫剂,降低蚊媒密度。5 .为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和保障。(五)宣传教育组由党办和宣传科负责,主要职责如下:I.制定和实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如医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手册等)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医院工作人员和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2 .及时发布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动态和相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引起3 .组织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向公众普

8、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三、监测与预警(一)监测内容L病例监测:加强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的监测,重点关注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的患者。各科室医务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包括疫区旅居史、蚊虫叮咬史等。对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登记、报告和转诊。4 .蚊媒监测:由后勤保障科负责,公共卫生科协助,定期对医院内外环境的蚊媒密度进行监测,包括布雷图指数、诱蚊诱卵指数等。重点监测区域包括医院绿化带、花坛、垃圾站、下水道、地下室、卫生间、楼顶水箱等蚊虫易孳生场所。5 .疫情相关信息监测:公共卫生科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动态,及时收集和分析疫情相关信息,包括疫

9、情流行趋势、病例分布情况、防控措施等。同时,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沟通,及时获取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和指导意见。(二)监测方法I.病例监测方法。门诊、急诊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体温检测和流行病学史询问,发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排查提醒卡。对体温38。C且伴有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的患者,详细询问疫区旅居史、蚊虫叮咬史等,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驹室检查,按照诊疗规范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疑似病例要及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住院科室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重

10、点排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对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的患者,及时请感染性疾病科或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I.蚊媒监测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幼蚊监测:在医院内外环境选择一定数量的监测点,检查各类积水容器(如水缸、水桶、花盆托盘、轮胎、树洞等),记录阳性容器数和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布雷图指数=(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XlOOo。采用诱蚊诱卵指数法进行成蚊监测:在监测点放置诱蚊诱卵器,定期检查诱蚊诱卵器内的蚊虫和卵块数量,计算诱蚊诱卵指数。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数/放置诱蚊诱卵器数)XlOOo。定期对医院内的蚊虫进行种类鉴定和密度监测,了解蚊虫的种群构成和消长规律

11、三)预警机制1.预警指标。布雷图指数5时,提示存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布雷图指数20时,提示传播风险较高。诱蚊诱卵指数5时,提示存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诱蚊诱卵指数10时,提示传播风险较高。医院内出现1例及以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周边地区出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或流行。1.预警分级。蓝色预警: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或周边地区出现散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黄色预警: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10,或医院内出现1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橙色预警: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20,或医院内出现1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或周边地区出现登革热、基

12、孔肯雅热疫情流行。红色预警:医院内出现2例及以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或出现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或疫情在医院内呈现扩散趋势。1.预警发布与响应。公共卫生科根据监测结果和预警指标,及时进行疫情风险评估,提出预警建议。预警建议经应急指挥中心审核后,由应急指挥中心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后,医院各部门要按照相应的预警级别,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和防控措施。四、疫情报告(一)报告程序1 .医务人员发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核实后,及时向公共卫生科报告

13、2 .公共卫生科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将疫情信息报告给应急指挥中心、分管副院长和院长。同时,通知医疗救治组、疫情防控组、后勤保障组等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准备。3 .对于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疫情暴发或流行等特殊情况,公共卫生科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电话报告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二)报告内容1 .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2 .临床症状:发热、关节痛、皮疹、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3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的疫区旅居史、蚊虫叮咬史、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患

14、者的接触史等。4 .实驹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血生化、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结果。5 .诊断情况: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等诊断结果。6 .疫情进展情况: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转归等情况,以及疫情的传播范围、病例数变化等情况。(三)报告时限1 .医疗机构发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2 .对于发现的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疫情暴发或流行等特殊情况,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五、应急处置(一)病例救治1 .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

15、治疗,隔离病房应具备防蚊设施,如安装妙门、纱窗,配备蚊帐等。患者应穿着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必要时使用防蚊驱避剂。2 .规范治疗:医疗救治组应严格按照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和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要求,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卧床休息、降温、止痛、补液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3 .重症救治:对于重症病例,应成立多学科联合救治小组,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方案,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必要时,可邀请上级专家进行会诊和指导。同时,要加强对重症病例的护理和营养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4 .解除隔离:体温恢复正常超过24小时,登革病毒或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

16、检测阴性或病程超过7天者,可以解除隔离。(二)流行病学调查1 .疫情防控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经过、就诊情况、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等。2 .调查人员应采用现场调查、查阅病历、询问患者及家属等方式,详细了解病例的活动轨迹和可能的感染来源,绘制病例的活动轨迹图。同时,对病例居住、工作、活动场所的蚊媒密度进行监测,查找蚊虫孳生场所。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密切接触者,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之日起14天。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如出现发热、关节痛、

17、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报告。(三)疫点疫区处理1 .疫点划定:根据病例的活动轨迹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将病例居住、工作、活动场所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疫点。疫点范围一般为病例居住地或工作场所周边半径50-100米的区域。2 .环境整治:后勤保障组应组织人员对疫点内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清理积水容器,如倒掉花盆托盘、水桶、水缸等容器内的积水,定期更换室内水生植物的水;清除垃圾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疏通下水道,防止积水。同时,对疫点内的绿化带、花坛等区域进行清理和修剪,减少蚊虫栖息场所。3 .蚊媒消杀: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由后勤保障组负责,疫情防控组协助,对疫点内进行全面的蚊媒消杀工作。采用喷洒

18、杀虫剂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蚊虫孳生场所、下水道、地下室等区域进行重点消杀。消杀工作应连续进行3-5天,每天至少进行1次,并根据蚊媒密度监测结果调整消杀频次和范围。4 .健康教育:宣传教育组应在疫点内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防蚊灭蚊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四)医院感染控制1 .院感科应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指导各科室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2 .各科室应做好病房、门诊、手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定期对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定

19、期更换床单、被罩等物品。3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做好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4,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如衣物、被褥、餐具等,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So患者出院后,应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五)物资保障1 .后勤保障组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采购和储备充足的防控物资,包括防护用品、消毒用品、检测试剂、药品、蚊帐、电蚊拍等。物资储备应建立台账,定期进行盘点和补充,确保物资供应充足。加强对防控物资的管理和调配,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保障重点、高效使用”的原则,合理分配物资,优先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建立物资应急调配机制,当出

20、现物资短缺时,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申请支援,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六、应急响应终止(一)终止条件2 .医院内最后一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治愈出院后,经过14天无新发病例出现。3 .医院内外环境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持续低于安全阈值(布雷图指数5,诱蚊诱卵指数5),且连续监测3次以上均达标。4 .疫情传播链已被有效切断,不存在疫情扩散风险。(二)终止程序5 .疫情防控组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监测结果,对疫情形势进行评估,提出应急响应终止建议。6,应急响应终止建议经应急指挥中心审核后,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7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由应急指挥中心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并通知医院各部

21、门和相关单位。(三)终止后工作8 .应急响应终止后,医院各部门应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结和评估,分析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9-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使用的物资进行清理和盘点,做好物资的回收、保管和处置工作。10 .加强对医院内外环境的管理和维护,持续开展蚊媒监测和防蚊灭蚊工作,防止疫情再次发生。11 .做好患者的随访和健康管理工作,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健康指导和服务。七、培训与演练(一)培训L培训对象:包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后勤保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2 .培训内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预防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程序

22、个人防护知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等。3 .培训方式: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技能操作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定期组织培训,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员培训,新入职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I。4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确保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演练L演练频率:每年至少开展1次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疫情应急处置演练。2 .演练内容:模拟疫情发生后的病例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疫点疫区处理、医院感染控制、物资保障等应急处置环节。3 .演练方式:采用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方式进行。实战演练应尽可能模拟真实疫情场景,检验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

23、调配合能力。4 .演练评估与总结: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八、评估与改进(一)评估内容5 .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6 .应急指挥体系的运行效率和协调能力。7 .疫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的敏感性和准确性。8 .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包括病例诊断、治疗效果、重症病例救治等。9 .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包括蚊媒控制、疫点疫区处理、医院感染控制等。10 .物资保障的充足性和及时性。11 .培训与演练的效果。(二)评估方式12 .定期评估:每年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评估。13 .不定期评估:在疫

24、情发生后、应急响应终止后等关键节点,及时进行评估。14 .综合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检查、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评估。()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能力,强化培训与演练效果,不断提高医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水平。九、附则(一)预案解释本预案由医院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防控应急指挥中心负责解释。(二)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以及医院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修订。一般情况下,每2年修订一次;如遇重大疫情或政策调整,应及时修订。(三)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