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2330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56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则11.1 项目背景11.2 研究目标31.3 编制依据31.4 研究范围31.5 研究思路4第二章区域概况62.1 自然环境概况62.2 自然资源概况122.3 社会经济概况15第三章环境现状233.1 生态环境233.2 环境质量293.3 污染物排放333.4 生态环境治理情况373.5 环境监管能力443.6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46第四章生态环境问题诊断504.1 环境空气问题诊断504.2 水环境问题诊断524.3 土壤环境问题诊断544.4 生态质量问题诊断554.5 绿色发展问题诊断564.6 环境管理问题诊断57第五章发展目标与生态环

2、境压力预测595.1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595.2 资源能源消耗趋势预测635.3 污染物排放预测分析675.4 “十五五”发展目标74第六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对策766.1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766.2 推进水污染防治806.3 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846.4 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876.5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926.6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95第七章结论98附件104附件1附图105附件2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意见112附件3技术评审意见及修改说明123第一章总则1.1 项目背景位于省西南部、吕梁山南端,全县山多谷深,嫄岭相连,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属于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一黄

3、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关系全国或较大范围区域的生态安全。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十五五”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引导地方政府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在该文件“环境污染防治监管指标中明确要求:县级政府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要求,开展“十五五”期间县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及质量改善提升对策研究,完成研究报告及规划并批准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是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4、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5年,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五五”及未来中长期发展期间,我国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202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要求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党的二十大

5、报告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政策方向。因此,要深刻领会中共中央会议和文件精神,贯彻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要求,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中落地、落细、落小、落实。“十四五”以来,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仍存在短板,与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要求仍有差距。因此开展“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专题研究,进行县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分析并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改

6、善提升途径,编制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规划,既是做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受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委托,我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十五五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规划。1.2 研究目标通过对自然生态状况、水环境、环境空气质量以及污染物排放等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各类规划目标定位,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剖析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与问题,分析当前环境经济发展存在的难点和障碍,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国家、省减污降碳、总量控制等最新文件要求

7、在充分考虑“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思路举措,系统谋划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任务措施,为“十五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提供借鉴,也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1.3 编制依据1.3.1 法律法规1.3.2 政策文件1.3.3 规划文件1.4 研究范围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为全部行政区域范围,包括3个镇4个乡,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本研究报告的目标年为2030年。1.5 研究思路本次研究在深入开展区域环境概况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问题诊断,通过生态环境压力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

8、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制定了生态环境提升改善措施,全力推进“十五五”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本次研究技术路线见图I-Io数据收集实地调研资料调查域境况查区环概调生态环境压力预测态境状查生环现调态境题断生环问诊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态境升善施生环提改措图I-L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区域概况2.1 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理位置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南麓,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接壤;西濒黄河与陕西宜川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昌宁镇相连,北以处鹤沟为界与大宁毗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53,1036。2702,东经110o27,3011l0720。东西最长跨度62公里,南北宽度48公里,

9、总面积1779.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8.8%。交通较便利,自古就有“秦晋通衢”之称。国道209线和309线在这里汇合,往西可以沟通秦晋,连接西北;向北可以纵深吕梁,南越河津。2022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36.463公里,其中,三级公路254.12公里,四级公路1161.808公里,等外公路20.535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2.1.2 地形地貌吕梁山沿黄河东岸延伸至、尧都区、蒲县交界处,分为两大支脉穿越县境域,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多谷深,源岭相连,峰峦重叠,沟壑纵横,属山地丘陵区。主要山峰有石头山、高天山、人祖山和管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m以上。根据地理位置和地貌特

10、征的差异,可分为五个地貌单元区。西部为破碎残嫄沟壑区,中南部为残源沟壑区,北部为石质山区,东北部为梁郎沟壑区,东南部为土石山区。西部为破碎残源沟壑区:包括王家原、文城两个乡全部及东城、柏山寺乡的西部。海拔4001200m之间,总面积约467.82km2o该区紧临黄河,属侵蚀、剥蚀低山黄土堆积物,结构松散,抗侵蚀力差,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中南部残源沟壑区:包括吉昌镇、中垛乡的全部和车城乡的大部分。海拔在740130Om之间,总面积约398.44km20上层为新生代黄土和黄土物质覆盖物。源面正在缩小。北部石质山区:包括人祖山、管头山和高祖山两翼石质山部分。本区主要为森林,只有在山的东侧下部

11、和管头山部分地区坡缓土厚,生产条件较好。海拔在10001740m之间,总面积约205km2o山体由砂岩和砂质泥岩组成。山的东侧地势平缓,土层较厚,西侧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东北部梁郎沟壑区:包括屯里镇北部和车城乡东北部的大部分。海拔在850164Om之间,总面积约305km2o本区属侵蚀、剥蚀、低山黄土丘陵地形。上层为新生代堆积黄土,受地表水长期冲刷,不少地段基岩裸露,但本区昕水河横贯全境,河谷较宽,河岸形成宽窄不一的滩地和阶梯。东北部梁弗沟壑土壤肥沃,是主要产粮区之一。东南部土石山区:包括车城乡南部大部分地区和屯里镇的东南部。海拔在940145Om之间,总面积约40Ikm2。地形比较平缓,山麓地

12、带黄土堆积物较厚,植被较好,是林业生产基地之一。图2-1地势图2.1.3 地质特征位于吕梁背斜褶皱断块山地南段的西侧,属陆台和燕山准地槽西南部过渡地带,从一级构造来讲,属北北东南南西吕梁背斜南端的西翼。在吕梁运动之后,最底部太古代岩层褶皱硬化,基底岩层固结坚硬。从中生代开始,吕梁山继续上升,到燕山运动,所有中生代岩层全被褶皱,应力表现为越东越强,越西越弱,而到了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应力又表现为西部猛烈,东部变弱。结果在各坚固地块上造成状块断裂。通过卫星照片分析和实地普查,全县有各种方向断裂构造线99条。其中:北北东22条;北东东16条;北西西35条;北北西16条;南北走向10条。加之后期喜马拉雅

13、运动一汾渭地堑强大应力,引起强烈震荡,严重地破坏和改变了原来岩层产状和岩性结构,形成很多皱褶隆起和褶皱凹陷,造成各种短背斜和小向斜构造。如屯里镇窑渠村附近已被昕水河切穿的轴向北东东背斜构造,三堰、柏山寺的隆起以及清水河小向斜等,都是受汾渭地堑的强大应力所造成。因而形成该区岩层产状,走向多为北北东和北东东,倾向多为北西、南西及个别的北东和南东。2.1.4 气候特征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度较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易形成伏旱;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较快,昼夜温差大,十年九旱;秋季常有短时期连阴雨天气出现。境内主要的灾害天气有干旱、冰雹、洪灾、干热风、大风和霜冻。年平

14、均气温为1。.2,介于9.01L5C之间。一月份最冷,平均温度介于-3.07.7C之间,八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介于2L4C25.3之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0.0(198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8(1987年)。无霜期年平均为172d,最少年132d(1972年),最多年201d(197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98.3h,最多年为2713.7h,最少年为2162.Oh,冬季平均日照为175.6h,夏季平均日照为274.6ho降水规律一般依地形由东向西递减,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Omm65Omm之间,降水量最少月为12月,多年平均为3.7mm,最多为7月,多年平均为119.5mm,根据历

15、年降水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为前半年(春耕前后)较旱,秋季和冬季雨量充足。2.1.5 河流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清水河、昕水河和许多沟河。清水河和昕水河有25条较大支流以树枝状排列在干流两侧。年径总流量为1.74108m3o其中清水流量为3.56107m3,洪水年径流量为1.39108m3o水资源比较贫乏、分布极不平衡。清水河(州川河)源于高天山,流经车城乡、吉昌镇和壶口镇,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注入黄河,长度为61km,流域面积624.4km2,平均年径流总量为603.72万m3o昕水河(义亭河)源于金刚岭,流经安乐、五龙宫、庄子、屯里、窑渠、窑头、大回宫进入大宁县境,在大宁县城城南汇入昕水河干流。在境

16、内长约37.5km,流域面积为509k11平均年径流总量为946.08万m3o地表水系图见图2-2o2.1.6 土壤条件境内地形复杂,海拔差异较大,土壤的格局受垂直生物和纬度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各类土壤相间格局。本县土壤可分为2个土类(褐土和草甸土),8个亚类,21个土属,62个土种。褐土土类是本县的主要土壤,多发育在黄土及洪积、冲积坡积物上,广泛分布于山沟坡源上,面积为265.4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9.4%o根据特征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等5个区类。土壤有机质在1.91%0.25%之间,全氮含量为0.11%1.113%,碱解氮82%18%ppm,全磷

17、为0.11%0.034%ppm,速效磷为36%0.8%ppm,速效钾114%253%ppm,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在7.9左右。2.1.7 植被覆盖到2022年,森林面积达782.3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96%o的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树种以油松、落叶松、刺槐、黄柏、杨树为主;主要农经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茶麦、萎花、绿豆、芝麻、花生、马铃薯、甘薯、花椒、黄花菜等;主要水果及干果资源有苹果、梨、桃、西瓜、枣、柿子、核桃等。其中,苹果的种植面积较广,是该县重要的经济树种。2.2 自然资源概况2.2.1 水资源水资源总量为6145万m3,其中地表水为6106万m3,地下水为2888万m

18、3,重复量为2849万m3o降水是形成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同时降雨规律又与地形、地貌、季节和年际变化有着直接关系。河川径流随着降水时空及地区分布变化而变化,山丘区由于地形坡度大,地表径流畅通,大部分河川水资源流向川嫄区,形成河川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水利事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匀和年际变化大,多出现连续性丰枯年或暴雨型间歇河流,汛期河水暴涨暴落,无法利用,枯季河流断流。地下水资源主要是降水入渗,其循环条件受地形地貌和人为因素的控制而影响。在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旱季地下水位下降。因而给开发利用带来不便。由于经济贫困,水位低,无能力开发利用。依据2022年市水资源公报,2022年

19、水资源总量为532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16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096万立方米,其中重复计算量为3930万立方米。2022年总用水量533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88万立方米(城镇94万立方米、农村94万立方米),生产用水330万立方米(第一产业261万立方米、第二产业15万立方米、第三产业54万立方米),生态用水15万立方米。2.2.2 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全县土地总面积177969.8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7320.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1%;园地面积20793.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68%;林地面积96629.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4.30%

20、草地面积462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00%,建设用地3733.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在土地利用结构中,主要是林地和草地,占到了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平衡,经济较发达乡镇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山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低。2.2.3 矿产资源地处黄土高原,吕梁山南麓,主要矿产资源有煤层气、煤炭、膨润土、紫砂土、高岭土、矿泉水、黄河沙、建筑用石、粘土等。其中煤炭是主要的矿藏,煤炭储量100亿吨以上,是我国珍贵稀缺的优质主焦煤资源,有着开发建设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巨大潜力,主要集中分布于屯里镇的王家河、明珠和中垛乡的白额等区域。但是境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纪以后陆相

21、沉积,煤层埋藏较深(埋深约500150OnI)不易开采,一直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据初步勘探煤层气理论蕴藏量约为1000亿11开发价值和潜力极大。在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内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又因我国目前一次性能源消耗主要仍以煤炭为主,故开发深层煤是必然趋势。同时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也是工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新的经济增长点。2.2.4 生物资源动物资源:境内的陆栖动物有50余种。其中鸟类25种,哺乳类11种,爬行类5种,两栖类2种,大型动物有狼、豹、野猪、野羊等。植物资源:的植物资源比较丰富,至2010年,有木本植物194种,49科;有草本植物180种,44科;有中草药141种

22、的树种以油松、落叶松、刺槐、黄柏、杨树为主。经济林以木本粮油为主,有苹果、核桃、红枣等。2.2.5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然景观方面,以黄河壶口瀑布最为著名,位于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气势汹涌澎湃,它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被誉为“黄河奇观”。此外,人祖山也是的一处重要自然景观。这座山主峰为人祖庙,海拔高达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文化底蕴深厚。人祖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山中植被丰富,景色宜人,是游客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好去处。人文资源方面,拥有多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挂甲山摩崖造像和谢悉坤柔圣母

23、庙,这些遗迹展示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柿子滩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还深入挖掘“中国根黄河魂”的文化内涵,通过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方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如黄苓茶、连翘茶等养生药茶,以及苹果、西梅等采摘园,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2.3 社会经济概况2.3.1 行政区划隶属于省市,国土面积1779.7平方公里,全县现辖3镇4乡,即吉昌镇、屯里镇、壶口镇、车城乡、文城乡、柏山寺乡、中垛乡,共66个行政村、6个社区、377个自然村,人民政府驻吉昌镇。2.3.2 历史沿革从260。多年前始有建制,几经演变

24、在商祖乙时属耿地,西周时称翟城。春秋时为晋之屈邑,又称北屈。战国时属魏之屈邑。秦汉时为河东郡北屈县。明朝为布政司平阳府吉州,辖乡宁一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直隶州,辖蒲县、乡宁二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称。1947年10月解放。1958年并入乡宁县,降县城为镇。1961年复置。2.3.3 人口2025年-2022年,常住人口持续下降,但城镇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5541人,其中男性43974人,女性41567人,性别比105.79;城镇人口37797人,城镇化率44.19%;出生人口433人,出生率5.O5%o,自然增长率一3.67%。年末全县户籍

25、人口107571人。分性别看,男性54878人,女性52238人;分城乡看,城镇30539人,农村76577人。迁入人口283人,迁出人口671人。出生人口724人,其中男性354人,女性37。人。2.3.4 经济发展(1)总体情况近几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不稳定,2018年-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详见图2-4o400000单位:万元、%20图2-42018年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2018年-2022年三次产业比重构成见图25、表2-1,图2-52018年2022年三次产业比重构成表2-12018年2022年三次产业比重构成表指标年份2

26、018年2019年2025年2026年2022年一产()26.930.734.836.730.8二产()40.030.829.832.441.8三产(%)33.138.535.430.927.4十四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202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91亿元。202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2亿元,同比增长5.2%。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43734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734万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43838万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94162万元,增长4.3%o三次产业结构为30.8:41.8:27.4

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184元,比上年增长8.2%o(2)农业2022年年末共有耕地面积105343.8亩,比上年减少317.9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1562亩,比上年增加2352.5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315.6亩,增加1047.6亩。经济作物面积22246.4亩,其中,油料面积5118.5亩,减少529亩;烟叶面积540亩,增加18。亩;蔬菜面积15297.9亩,增加3.9亩;中草药面积501亩;瓜果面积789亩。水果面积200318.3亩,其中,苹果面积195723亩,减少1810.5亩。全年粮食产量30290吨,增产6.5%o其中,夏粮产量17.5吨,增产61.9%;秋粮产量3

28、0272.5吨,增产0.34%o油料产量849.8吨,减产15.4%o烟叶产量101.3吨,增产62.9%o蔬菜产量25838.2吨,增产3.8%o瓜果产量980.8吨。全年水果产量284341.6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苹果产量282650.3吨,减产0.2%o全年肉类总产量3724.8吨,比上年增长2.5%o其中,猪肉产量3384.5吨,增长50.8%;牛肉产量117.5吨,减少34.3%;羊肉产量173.8吨,增长51.7%;禽肉产量49.0吨;禽蛋产量1785.6吨;生牛奶产量65.9吨。(3)工业、能源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2%,实现营业收入457775.5

29、万元,利润总额176724.6万元。生产原煤145.37万吨,比上年增长23%。建筑业总产值39892.5万元,比上年增长54.2%。(4)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063万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一产投资完成8680万元,占总投资的5.5%;二产投资完成35105万元,占总投资的22.1%;三产投资完成114768万元,占总投资的72.4%o年内共有开工项目46个。全年在库房地产开发项目4个。投资5510万元,其中住宅投资5126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555平方米,销售额989万元。(5)服务业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7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增加值6806万元,下降。.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275万元,增长4%;金融业增加值9356万元,增长3.5%;房地产业增加值3966万元,下降2.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2620万元,增长6.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929.5万元,利润总额-1382.5万元。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2万吨,比上年减少18%o货物运输周转量5760万吨公里,减少25%o旅客运输总量7.2万人次,下降49%o旅客运输周转量995万人公里,下降51%。年末共有营运客车29辆,营运出租车60辆,公交车40辆,营运货车164辆。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36.463公里。其中,县道244.635公里,乡道3

31、84.365公里,村道807.46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三级公路254.12公里,四级公路116L808公里,等外公路20.535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102.3万元。其中,代理金融业务收入662.93万元,增长6.9%,寄递业务收入146.19万元,增长35.5%o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329户,移动电话用户88844户。共建设37座5G基站,开通了27座5G基站。行政村通宽带达到100%,4G网络覆盖达到了98%,自然村通宽带达到87%。(6)金融财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6236万元,比上年增长32.1%o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3%。税收收入完成12096

32、万元,比上年增长27.7%,为24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3721万元,为16户企业办理中小微企业缓税425万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1937万元,比年初增加42835万元,较年初增长7.7%o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58032万元,比年初增加64722万元,较年初增长16.5%o各项贷款余额322556万元,比年初增加49520万元,较年初增长18.1%。年内保险公司保险费收入7065.2万元,比上年增加87.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19.7万元,比上年增长62.9%。第三章环境现状3.1 生态环境3.1.1 生态功能区地处黄河中游、省西南部,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多谷深,源岭相连,峰

33、峦重叠,沟壑纵横,属于山地丘陵区。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属于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总体生态功能定位是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保障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示范区、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筑牢吕梁山生态屏障,强化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首要任务,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量,引导人口有序转移。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

34、山”转换途径。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区域、流域间横向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6-2035年),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要素,明确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修复生态屏障和廊道,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保护,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整体的生态网络,形成“一带、两廊道、三片区”的生态保护总体格局。一带:沿黄生态治理带;两廊道:州川河、义亭河水源涵养廊道;三片区:州川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吕梁山南部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义亭河流域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3

35、1.2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332.5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8%。其中整合优化后自然保护地面积295.9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自然公园、蔡家川省级森林自然公园、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屯里林场等区域。、柏山寺至/。中垛乡吉县生态保护红线图图3生态保护红线图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6、等区域,依照法律法规执行。3.1.2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主要有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蔡家川省级森林公园和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6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与红旗林场交界,西与文城乡为邻,北与大宁县林场毗连,东部与东城乡相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201104301,北纬361000”361930,东西宽约15km,南北长约18km,海拔在7791742m之间。保护区总面积1594km2,其中核心区面积69.55km2,缓冲区面积46.90km2,实验区面积42.95km2o保护区地貌复杂,以

37、大起伏强侵蚀的高、中山为主。有鸟类130余种,兽类23种,两栖爬行动物10余种,植物82科630余种。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1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南端管头山一带,城以西,保护区东西长25km,南北宽16km,北与人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东与吉昌镇相接,南临黄河,西靠壶口瀑布,总面积IOl.40km20保护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古老的地质构造,独特的地形地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种子植物680余种,野生动物17目3。科100余种。蔡家川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蔡家川省级森林公园。蔡家川省级

38、森林公园位于东北部,地处屯里镇境内,毗邻209和309国道交汇处,与黄河壶口瀑布隔人祖山和管头山相对,是去壶口瀑布的必经之地,总面积为40km2,包括闫家社、前店、熬子沟和秀家山四个景区。公园为典型的黄土残源和丘陵沟壑区,海拔9041592m,坡度520。,属于由暖温带褐土阔叶落叶林向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属于由暖温带褐土阔叶落叶林向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于2002年1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正式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晋陕峡谷中段壶口瀑布主景区内。具体地理坐标为北纬36。412”36。937东经110。253”11(2353

39、以黄河为轴心向东西各延伸1.5km,总面积为30km2,主要地质遗迹面积为IOkm2o以壶口瀑布为主体,综合了流水地质遗迹、黄土地貌景观和附近众多的人文景观,地域组合甚佳,是一个具有很高生态、环境、文化、科研价值的中型国家级地质公园。3.1.4 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全县属于土石山丘陵残垣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山崩交错,坡耕面积较大,坡度大于15度以上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土壤抗侵蚀力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垣地主要以耕地为主,防护林网小而少,丘陵地带仅有地垄沟边上有抗旱灌草,现有植被不能满足防护林和涵养水源。水土流失面积为1404.0Okm2,

40、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o县域内沟壑纵横,据统计全县现有大小沟道1300条,长度在Ikm以上的有292条,6IOkm的有34条,Iokm以上的有12条。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度较低,陡坡开垦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其中中南部黄土残源丘陵区和西部沿黄河残嫄沟壑区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图3-2水土流失分布图依托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土整治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生态工程,因地制宜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植树种草,严格封禁管育,切实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影响,持续减少水土流失存量,有效遏制山地丘陵生态环境恶化增量。3.1.5 生态质量指数依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区域生

41、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环监测202699号),计算生态格局、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胁迫4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11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由上述指标及其所占权重综合计算出评价区域的生态质量指数(EQI)。生态质量指数(EQI)=0.36义生态格局+0.35义生态功能+0.19义生物多样性+。.1。义(100-生态胁迫)。根据生态质量指数(EQD,将生态质量类型分为五类,即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五类。具体见表3-1表31生态质量分类类别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指数EQI7055EQI7040EQI5530EQI40EQK30描述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高、人类干扰强度低、生物多样性丰富

42、生态结构完整、系统稳定、生态功能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人类干扰强度较低、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态结构较完整、系统稳定、生态功能较完善。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一般、受到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干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一般、生态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一般、生态功能基本完善。自然生态本地条件较差或人类干扰强度较大,自然生态系统较脆弱,生态功能较低。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差或人类干扰强度大,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低。根据生态质量指数与基准值的变化情况,将生态质量变化幅度分为三级七类。三级为“变好”基本稳定”和“变差其中“变好”包括“轻微变好”“一般变好”和“明显变好”“变差”包括“轻微变差”“一般变差”和明显

43、变差”。具体见表3-2表32生态质量变化幅度分级变化等级变好变差轻微变好一般变好明显变好轻微变差一般变差明显变差EQI阈值1EQI22EQI4EQI4-1EQI1-2EQI-1-4EQI-2EQISO2Ce)及。3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的要求,PM25So2、CO及。3指标排放浓度同比有所降低,PMK)指标排放浓度同比有所升高,NCh指标排放浓度同比持平。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见表3-4o表34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浓度值(gm3)同比变化率()标准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13-23.56021.7达标NO22604065达标PMio6

44、11.77087.1达标PM2527-3.63577.1达标CO1200-14.3400030达标O3-8h157-4.816098.1达标环境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3受光照影响明显,夏季最重,春、秋次之,冬季最轻;其余PM2.5、PMI0、Sc)2、CO、NO2五项污染物均为冬季最重,春、秋次之,夏季最轻。采暖期PM25PMI.、Sc)2、NC)2、CO五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1.1.2 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有两个国考断面,为黄河壶口断面、州川河高楼村断面。2026年黄河壶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11类标准,州川河高楼村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均达到国考水质目标要求(壶口

45、断面水质目标In类,州川河断面水质目标IV类)。2022年两个断面均达到地表水11类标准。农村环境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为州川河大田窝和鲁家河桥断面,2026年、2022年水质达标率均为80%。布设四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别为大田窝、壶口水管站1号、桃村、下管头村,2026年全部为In类水质,2022年布大田窝、桃村、下管头村为In类水质、壶口水管站1号为IV类水质(氟化物超标)。现有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处,分别为阳儿原水源地与十里河水源地,2026年和2022年两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农村千吨万人地下水饮用水源两个,分别为柏山寺乡南宜秋村水源地与中垛乡弋家岭村水源地,2026年和2022年两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1.1.3 土壤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