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58377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报告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计划书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小组成员:目录一、背景 (4)二、综述 (4)(一)综述 (4)(二)研究问题 (5)(三)研究意义 (6)三、研究设计 (6)(一)抽样方法 (6)(二)问卷编制 (6)1、问卷的功能: (6)2、问卷的结构: (6)(三)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 (7)(四)数据的录入 (8)四、结果分析 (8)(一)问卷的分析 (8)1、探索性因子分析: (8)2、问卷信度分析 (11)(二)数据整理 (12)2.1.对手机学习态度分析 (12)2.1.1对手机学习态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13)2.1.2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在年级上无显著差

2、异 (13)2.1.3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 (14)2.2手机学习行为分析 (14)2.2.1手机学习行为在性别上有差异 (15)2.2.2手机学习行为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 (16)2.2.3手机学习行为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别。 (16)2.3感知手机学习易用性分析 (17)2.3.1感知手机学习易用性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17)2.3.2感知手机学习易用性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 (18)2.3.3感知易用性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 (18)2.4影响因素分析 (19)五、结论 (20)(一)分析结论 (20)(二)不足之处 (20)(三)展望 (20)参考文献 (21)附件一 (22

3、)摘要:为了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阳师范学院分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在智能手机学习态度方面还是比较偏正向的,在智能手机学习行为上除了浏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外还经常浏览其他信息,而手机的流浪费用和网络环境则是影响智能手机使用感知的因素,而新的学习软件则会影响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经过分析,男女性别不管是在智能手机的态度还是感知方面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上存在着男女性别差异。就专业而言,各个专业无论是在智能手机学习态度,手机学习行为,感知易用性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学习,移动学习一、背景随着社

4、会的发展,移动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各类便携式、多功能、可移动的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手机在大学生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手机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方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随身携带的工具,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中覆盖最广的传播媒介之一。大学生通过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娱乐、获取信息、情感交流; 通过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资源共享等活动。手机的普遍使用现象和随之而来的手机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已逐渐形成,并且已经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性的作用,它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沟通的平台,而且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寄托。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日益

5、增多。同时,手机作为当前持有率高、整合性强的互动通讯设备,是最具潜力的移动学习终端。而且随着智能机的越来越廉价、越来越便捷和多样性的互联,它们正以“普适的”(Pervasive)方式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集成到个人通信、协作、娱乐中,人类社会正变得更加移动、更加互联、更加个性化。这些潜能优势同样辐射到了教育领域,近年来,研究者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之前也有很多学者想把手机变成学习的工具。本文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调查。二、综述(一)综述朱琦、谢爱珍在大学生手机学习态度探索性因素分析中主要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讨论了大学生手机学习前置性态度的影响因素,她的研

6、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学习内容服务及学习支持服务是大学生手机学习态度的四大影响因素。她们还指出,尽管手机学习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手机的工具性决定了利用它学习所需要的成本与效果不一定成正比,只有学习者运用得当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应用效能。张浩、杨凌霞、陈盼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分析扬州大学部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兴趣,指出大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针对目前国内的移动学习环境,为对于移动学习的发展以及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及建议。文章指出,如果有关部门加大对移动学习的支持与推广的力度,并且能提高网速、降低费用,有稳定的学习平台及可用的学习资

7、源以及移动版网站的成熟与发展能更好的为移动学习服务。张恒恺.彭永昱的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调查调查了学生使用手机种类,使用手机时间,以及对智能手机APP使用等问题,分析了普通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和对应的市场前景。张红兵、孟祥彬、邢士宾的基于3G智能手机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分析了基于3G 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的特点和当前遇到的困难, 并对其资源开发和应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将会有效促进基于3G 智能手机的学习资源建设, 进而促进移动学习在我国的发展。何海阔、崔凤华、李桂芝、杨亚楠的手机的使用对在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了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的生

8、活、学习和心理等各个领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的普遍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其方便性、实用性以及普及的多功能性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须。但是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它,让手机成为大学生更有用和更有利的工具,笔者就此问题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大学生有效利用手机和杜绝各种手机使用弊端的措施。曹蕾、邹霞、李理的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思考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平台中的技术及应用缺陷,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学习平台在移动学习应用中的研究目标、下一步的工作方向等。笔者指出,移动学习只是改变了学习的实现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完整的、专门用

9、于移动学习的、商业化的移动学习系统,随着移动学习的实践的开展和技术的进步,移动学习系统必将成为广泛普及的重要学习平台纵观国内近十年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大多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结论矛盾,如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效果很认可,有强烈的移动学习愿望,而有的研究则得出“移动学习动机在于打发时间,属于消遣式学习”的结论;二是部分问卷编制不科学,如问卷题目与研究的目标脱节.所以本文选择大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并以当前持有率最高、整合性最强的互动通讯设备手机作为移动学习终端,通过自编的测量工具获取关于在校大学生手机学习的最新资料与数据,获知大学生对手机学习的真实态度,探索手机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

10、为更好的提倡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二)研究问题1、分析本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2、分析本校大学生手机用于学习的现状3、分析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用于学习的因素(三)研究意义用技术的手段分析资料,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和应用情况,探索手机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更好的提倡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三、研究设计(一)抽样方法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我们的研究对象从安阳师范学院的文科、理工科、艺术类学科中各自抽取两个专业,即:对外汉语、法学;化学、数学;编导每个专业中选取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查法,由于问卷调查法便于大规模调查且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11、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和分析。而此研究涉及了安阳师范学院文科、理工科、艺术体育类三大学科中的各个专业,规模较大,为了研究的广泛性和方便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因此,本研究是对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情况调查,特以安阳师范学院新生为例,因为学科可分为文科、理工科、艺术类三大学科,为了研究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所以该调查从三大学科中各自抽取两个专业,每个专业中选取30名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二)问卷编制1、问卷的功能: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获取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的同学用手机学习的总体情况,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和应用情况,探索手机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更好的提倡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提供建议和

12、决策参考。2、问卷的结构:(1)前言(2)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因为这三个个人因素可能会在手机学习行为、手机易用性的感知程度以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3)非量表式问题:你用手机学习主要选择哪种媒体?A.文字类B.图片类C音频类你一般使用手机做什么?A、玩游戏 B.QQ聊天、微博等社交 C.看小说、电影、听歌等娱乐消D、学习、查资料、练习听力等E看新闻,了解时事(4)维度划分。问卷分为四个个维度。分别是手机学习情况的态度、手机学习行为、感知手机易用性和周围环境影响。详见附件一。(三)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本套抽样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和代发代收两种发放方式进行发放和回收。共发

13、出200份问卷回收197份回收率为96.5%,实际有效问卷为173份无效问卷24份(在问卷回收中没有填写年级,专业,及问卷未填满和题目答案全部一样视为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9.63%。如表1所示,因为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都70%以上,因此,此次调查有效。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表发放总数(单位:份)回收总数(单位:份)有效问卷(单位:份)回收率(单位:百分比)有效率(单位:百分比)220 197 173 96.5% 89.63%(四)数据的录入本次问卷的数据采用量化的方式录入到spss软件中。建立了多个变量。性别用英文“xb”表示,其中用序号1表示男,序号2表示女;年级用英文“nj”表示,其

14、中用序号1表示11级学生,序号2表示12级学生,序号3表示13级学生;专业用英文“zy”表示,其中用序号1表示编导专业,序号2表示化学专业,序号3表示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序号4表示法学专业,序号5表示小学教育专业,序号6表示数学专业,序号7表示学前教育专业,序号8表示对外汉语专业。正式题项,用字母按维度编号,例如,第一维度用a1,a2,a3,a4.表示,第二维度用b1,b2,b3.以此类推,录入所有数据。本次调查问卷采用1-5分制的打分标准,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项,2分表示比较符合项,3分表示不确定项,4分表示比较符合项,5分表示完全符合项。以下的结果分析均以统计.Sav文件为基础。四、结果分

15、析(一)问卷的分析1、探索性因子分析:为了调查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情况,我们编制了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别从对手机机学习情况的态度、手机学习行为、感知手机易用性和周围环境影响对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情况进行探究。共16道题。对手机机学习情况的态度、手机学习行为、感知手机易用性三个维度分别占问卷13道题。在数据统计过程中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前面16道题做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的值是:0.811 ,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0表1 KMO and Bartletts 检验结果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

16、g Adequacy.773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816.094 df 120 Sig. .000在问卷构思过程中,第1道题,第2道题,第3道题,第4道题在因子1中,(见表2)因此将1,2,3,4题归为态度维度,第5道题,第7道题,第8道,第10道题在因子2中因此将他们归为行为维度,第12,13道题在因子3中所以将他们归为感知维度,而14,15,16则归为影响因素.(见表3)成份1 2 3 42 .7684 .7241 .715 .3713 .691 .40515 .528 .4267 .7168 .627 表2主成分因

17、子分析表 5 .625 11 .565 .394 14 .535 10 .520 12.749 13.628 6 .530 .519 15 .404 .514 9 .771 表3 4个因子题目 2、问卷信度分析为了保证问卷信度我们采取信度分析方法分别对整个问卷及其态度、行为,感知分别作了内部一致性的分析得出结果如表4。表4 问卷总体和各个维度信度信度总量表信度态度因子行为因子感知因子N of Cases 173 173 173 173N of Items 11452Alpha0.8130.7990.6380.646表4说明了问卷总量表信度是0.8130.8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可信程度。所因子 对

18、手机学习的态度因子 手机学习行为因子感知手机易用性因子周围环境影响因素因子 题目A1、a2、a3、a4B1,b3,b4,c1, C3,c4D1,d2,d3以问卷总体是可信的。而对手机学习的总体态度因子的Alpha值是0.7990.7也到达统计学上意义上的可信程度,但是手机学习行为因子的Alpha的值是0.638(二)数据整理2.1.对手机学习态度分析为了检验在态度这个维度内的各个成分因子与总体态度之间关系我们采用了描述性统计方法分别求出了态度均值和各个成分的均值结果如表5。表5 均值比较维度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A1 1 5 3.9538 0.95732A2 1 5 3.1098 1.1981

19、4A3 1 5 3.2948 1.12054A4 1 5 3.9695 0.97264 态度总均值1 5 3.5795 0.82773由表4可知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态度的均值为3.5795,其中第一题(我认为通过手机学习能让我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与第四道题(我认为手机可以增长我的见识,拓展我的知识)的均值分别为3.9538和3.9659。这说明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学习的态度还是积极的,尤其是使用智能手机更加方便信息的获取和拓展知识方面更为积极。2.1.1对手机学习态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为了检验手机学习态度与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独立样本T 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图一和图二

20、图一(组统计量)图二独立样本检验由图一图二可知:sig=0.1280.05说明方差齐又由于sig(双侧)=0.0850.05,又因为男女在智能手机态度方面的均值分别为 3.3716和3.6360都在3.5左右这表明男女在智能手机使用态度上没有显著差异。2.1.2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为了检验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态度与年级之间的差异关系我们采用了分组求平均的方法进行检验得出结果如图三图三态度均值1由图三可知大学在智能手机使用态度上的均值分别为:11年级是3.5953,12年级是3.5303,13年级是3.5682.而这三个年级在智手机使用的态度方面的总体均值是3.5795.而且三个

21、年级的标准差值相差不大,表明意见分布集中。由此可以看出这三个年级在智能手机态度上没有差异。2.1.3对手机学习的态度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为了研究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态度与专业之间的差异性,我们采用分组求平均的方法进行检验得出结果如图四。图四态度均值2由图四可知在基于态度上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平均值达到3.9167.这表明该专业在对待智能手机学习态度方面较积极。而其他专业在智能手机使用方面的均值都在3.5左右,相对不够积极。2.2手机学习行为分析为了检验基于智能手机学习行为内的各个成分与总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行为维度内的各个成分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表6。表6 行为均值比较行为极小值极

22、大值均值标准差B3 1 5 2.7861 1.22258B4 1 5 3.1387 1.12754B1 1 5 2.4855 1.31894C2 1 5 3.5665 1.16760C1 1 5 3.3815 1.14386 行为均值1 5 3.0717 0.80055由表5可知b1这一题的均值为2.4855表明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不仅仅只是浏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大部分是专业之外的其他一些信息,而电池的蓄电能力往往是会制约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行为。2.2.1手机学习行为在性别上有差异为了检验男女性别差异与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行为的关系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男女差异进行检验得出结果如图五和

23、图六。图五组统计量图六独立样本检验由图四可知sig=0.3210.05说明方差齐,而sig(双侧)=0.0020.05说明方差齐。又sig(双侧)=0.9290.05这说明男女性别在感知手机学习易用性上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无显著差异。2.3.2感知手机学习易用性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为了检验年级之间在感知手机学习的易用性上有无差异,我们采用了分组求平均的方法分别对三个年级进行均值比较。得出结果如图十。图十均值比较2由图十可看出,12级的标准差最大,说明了12级同学内部在手机易用性的感知方面的值分布分散,存在的差异大于其他两年级的。而13级的标准差最小,说明13级的同学内部在手机易用性的感知方面的值分

24、布集中,差异小于其他两个年级。11年级,12年级,13年级在智能手机学习感知基础上的均值分别为3.6716,3.6515,3.5455,三个值都接近于4,说明了三个年级对手机易用性的感知偏于正向。总体来说,三个年级在智能手机感知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别。2.3.3感知易用性在专业上无显著差异。为了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存在着感知手机易用性的不同,我们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得出结果如图十一:图十一均值比较3由图十一可知化学专业的感知均值为 3.8387,对外汉语专业的感知均值为3.9583这两个专业的均值都比较接近4,偏于正向。这说明这两个专业在感知易用性方面认为流量费用和网络环境这两个

25、成分是影响大学生对智能手机易用性感知程度的关键因素。2.4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解和探索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影响因素,我们对预设的影响因素成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7。表7 影响因素的均值比较影响因素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14题 1 5 3.0983 1.17960 15题 1 5 3.5376 1.04271 16题 1 5 3.8035 1.04914由表7可知第14题(身边的朋友使用手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手机的使用频率)的值的均值较小,但是标准差很分散,表明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频率可能不会受身边朋友的影响。而学习软件的多样化和和课堂学习相关的软件可能是影响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重要因素。

26、五、结论(一)分析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学生在智能手机学习态度方面还是比较偏正向的,在智能手机学习行为上除了浏览与自己转也相关的信息外还经常浏览其他信息,而手机的流浪费用和网络环境则是影响智能手机使用感知的因素,而新的学习软件则会影响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经过分析,男女性别不管是在智能手机的态度还是感知方面都无显著差异,但在行为上存在着男女性别差异,男生的均值比女生大0.5764,也就是说男生在智能手机学习行为上比女生要积极。就专业而言,各个专业无论是在智能手机学习态度,手机学习行为,感知易用性方面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二)不足之处本次调查研究研究由于样本只有200份,而且所跨的专业只是安阳师范学

27、院的部分专业并不能全部代表整个安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结论。在200份的问卷样本中有效问卷为173份,而且男女样本比例差异过大可能会造成男女性别在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态度,行为及感知易用性方面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性。在此次调查样本中存在个别专业的的学生不认真填写问卷也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不确定性。在这份问卷的编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只是我们预想的几个因素,并不是影响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全部因素。(三)展望通过本次的样本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男女性别差异,专业,年级等基本的因素与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的关系,大致得出了部份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在行为上有差异但没有探究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也没有检验

28、出具体的差异数据。尤其是在影响因素这部分更是没有详细的探究,也没有考虑大学生智能手机学习者浏览的信息种类差别而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参考文献1朱琦,谢爱珍.大学生手机学习态度探索性因素分析N.宁波大学学报,2013(02).2夏洪文,朱琦,谢爱珍.大学生手机学习现状基于对杭州师范大学的调查J.编辑部邮箱,2011(3).3张浩,杨凌霞,陈盼.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4张红兵,孟祥彬,邢士宾.基于3G智能手机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6)5何海阔.手机的使用对在校大学生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9、2013,(6)6张恒恺.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调查J.科技风,2013,(2)7周强.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7).8曹蕾, 邹霞,李理.智能手机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9朱琦.手机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设计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11(3)10张恒恺.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习惯调查J.科技风,2013(2).11钟伟轩.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N.湘南学院学报,2012(8).附件一大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同学您好:首先感谢你们能抽出一点时间来填写这份问卷。此问卷不记名,答案也无对错之分,目的在于了解大

30、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请您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上划上对勾。为保证我们获得数据资料的真实性,请认真填写该问卷,尽量不要选择中间项。您的性别:您的专业:您的年级:你用手机学习主要选择哪种媒体?文字类 B.图片类C音频类你一般使用手机做什么?玩游戏 B.QQ聊天、微博等社交 C.看小说、电影、听歌等娱乐消遣D.学习、查资料、练习听力等E看新闻,了解时事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1.我认为通过手机学习能让我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2.我认为通过手机学习让我能更有效的利用时间3.我认为通过手机学习能让自身更加充实4.我认为手机可以增长我的见识,拓展我的知识5.我通过手机只浏览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6.我会经常在宿舍使用手机打发时间7.我会经常在教室使用手机来支持课堂学习活动8.我在宿舍仍旧会利用手机来学习9.我在教室会因为无聊而把手机当成消遣10.手机屏幕的质量会影响我使用手机时间的长短11.电池的蓄电能力会影响我使用学习时间的长短12.手机流量的费用会影响我使用手机检索资料的频率13.我所处的环境网络信号的稳定性会影响我的学习行为14.身边的朋友使用手机学习的行为会影响到我使用手机学习的频率15.手机学习使用习软件的多样化会让我之后更多的使用手机学习16.如果有跟课堂学习比较相关的手机类软件,我会倾向于去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手机开发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