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建议课时数:56学分:3课程代码:适用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后续课程:数控机床电气装调技术、数控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技术训练与考级等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一、前言1 .课程性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教学时数为56学时,3学分。本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课程在现有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应的课程体
2、系和教学内容,帮助毕业生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维修、服务技能等方面形成就业优势,为苏南地区数控装备制造类企业和机械加工企业培养更高规格的数控产品技术人员,提升数控技术应用人才整体水平。2 .设计思路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教学内容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首先以企业调查为依据,了解企业岗位设置与能力,再根据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将模块内容重构为学习情景设计,最后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实现学生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
3、形成职业能力。注重学生本学科学习成绩的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基本素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结合平时作业、阶段测验、综合练习、技能实训及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二、课程目标L知识目标:(1)学生能描述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及组成;(2)学生能说出CNC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任务;(3)能够正确选择低压电器元件与连接电缆,根据工作特性进行检验与判定;(4)能够对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主电路与控制线路进行设计;(5)会分析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描述控制过程与元件功能;(6)能够根据电气原理图完成电器
4、元件的安装、连接与调试;(7)会根据实际元件布局与接线图测绘电气原理图;(8)学生能识读一套完整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原理图。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电工作业标准熟练使用常用电工作业工具、仪器、仪表;(2)能够根据正确分析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3)能够根据电气控制线路选择、测量、检测电器元件;(4)能够根据数控机床控制线路,合理安装电器元件、制作电缆,完成电气控制线路连接;(5)能够根据数控机床控制功能调试电气控制线路,排除电气故障。3.素质目标:(1)查找资料和自学方法;(2)动手、观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3)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塑造自我形象、推销自我;(4)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及企业员
5、工意识;(5)具有操作维修安全的意识。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课题)名称相关知识操作训练情境设计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参考学时1数控机床常用低压电器常用机床低压电器基本知识、基电力开关电器、常用控制信号电器、常用接触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数控机床试验台为载体了1 .了解数控机床低压电器的分类;2 .掌握常用机床低压电器的根据实训动手情况、分析能力、设计能10本工作器、常用保护电解掌握常认识、测试和拆力等多原理及器、常用执行电用低压电装;方面对选用方器、位置检测装器基本知3.掌握数控机学生进法置的基本工作识、基本床低压电器的行综合原理和选用方工作原理一般结构、基本评价,最法。及
6、选用方工作原理及选后由教法用方法。师作出评定。1,使学生对数控系统的功能根据实在老师的有基本认识;训动手1.数控系统组指导下,2.了解基本系情况、分FANUCO成;以数控机统接口及电源析能力、iD数2.系统控制电床试验台状态变化设计能FANUCOi控系统压要求及通电为载体了3.掌握数控系力等多2D数控系的结构和断电顺序;解掌握统电压控制要方面对16统基础组成、3.系统接口及FANUCOiD求学生进硬件连电源状态变化;数控系统4.掌握数控系行综合接4.数控系统的的基本结统的抗干扰技评价,最抗干扰。构结构、术后由教模块组成5.使学生得到师作出职业能力的培评定。养。基本控1.机床强电控在老师的1.能
7、够对电动根据实制环节制系统的基本指导下,机基本控制线训动手数控机线路的环节;2.电气控以数控机路的主电路与情况、分床典型3电气控设计以制系统图的绘床试验台控制线路进行析能力、24及机床制规则和常用为载体了设计;设计能制线路电气控符号;解掌握数2.能认识电气力等多制系统3.电动机(直控机床典元件图形符号方面对设计方接、降压、制动)型电气控及电气原理图;学生进案的确控制线路的安制线路的3.能够根据电行综合定装与调试;设计气原理图完成评价,最4.机床电源设电器元件的安后由教计;5.机床控制装、连接与调师作出线路设计。试;评定。4.会根据实际元件布局与接线图测绘电气原理图。1.会分析数控机床电气控制4
8、数控机床电路分析与故障排除数控机床主电路、急停、刀架等典型回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及故障排除1 .识读数控机床典型强电控制线路图及分析;2 .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3.数控机床典型强电控制线路分析;4 .典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测量与检验;5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调试与故障排查;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数控机床试验台为载体了解掌握数控机床电气线路的分析与故障排除线路,描述控制过程与元件功能;2.能够根据电气原理图完成电器元件的安装、连接与调试;3 .会根据实际元件布局与接线图测绘电气原理图;4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调试与故障排查;5 .学生能识读一套完整的数控机床控制系根据实训动手情况、分析能力
9、设计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由教师作出评定。16统原理图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要体现课程的特殊性,强调校企合作教学、工学结合。L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性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掌握数控机床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2 .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3 .应注重专
10、业案例的积累和开发,以多媒体、录像与光盘、网络教学资源、案例分析、在线答疑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实际应用问题的专业技能。4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二)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注重全面性、真实性、公平性。重点评价学生数控机床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积极认真地上好每节课、完成好每一个能力工作任务、做好每一次作业,真正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本课程的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形式。1 .过程评价说明过程评价主要是针对每个项目对应的具体工作任务所作的评价。过程评价占学期总成绩的40%,包括以下
11、表格中所列的几个方面:能力、技能、态度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50%)老师评定(30%)综合评定成绩成绩成绩专业技能(45%)任务分析能力(15%)实施过程控制能力(15%)完成任务能力(15%)学习态度职业道德(35%)学习态度(7%)组织纪律(7%)安全生产(7%)敬业精神(7%)承受压力能力(7%)学习能力(10%)独立学习能力(5%)拓展知识能力(5%)与人合作能力(10%)与人沟通能力(5%)团队合作能力(5%)2 .结果评价说明结果评价成绩由两方面组成:期末理论笔试(20%)+技能操作考试(40%)。(三)教学基本条件1 .专业教师O教师首先要具有敬业精神、友好的团队精神和开拓
12、创新精神,不断研究和运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服务于课程开发。2)要求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必须以车间和实验室为基地。3)必须把握教师的角色作用,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生困难的解决者、学生学习的协助者。4)要求教师能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必须了解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把握所授知识的重点和深度,引导学生运用电脑、网络等新型学习工具,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2 .实训设备本课程的实训条件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0位学生的要求配置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的FANUC实训室,包括亚龙CNC-OiMC数控铳床智能实训考核设备3套、亚龙CNC-OiTC数控车床智能实训考核设备2套、亚
13、龙CNC-OimateMD数控铳床智能实训考核设备4套、亚龙CNC-OimateTC数控车床智能实训考核设备4套、亚龙YL-569型OiMD数控铳床实训设备3套、亚龙YL-569型OimateMD数控铳床实训设备6套、亚龙YL-569型OiTD数控铳床实训设备2套、亚龙YL-569型OimateTD数控铳床实训设备6套。校外要求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四)教材选用与编写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思想,以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和任务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工作任务系列,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14、和可行性。教材内容要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文字表述要求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图表丰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依据本课程的标准,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作为教学的参考教材。具体书目如下:1 .数控机床电气线路装调,邵泽强、陈庆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62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韩志国、王同庆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9(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资源由文字教材、配套多媒体课件、慕课网络学习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资源,配合上CNCScreenDisplay软件、亚龙数控智能实训考核系统等软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1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利用。2 .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注重信息化教学慕课视频资源的完整和完善,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考核、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将教学与培训教材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