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1269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580103建议课时数:56(2周)学分:3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基础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机械测量的相关知识和初步技能,能根据工程需要正确选用量具与测量方法,具备检测分析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专业技能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为上岗就业积累实战经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2 .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

2、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以机械测量各项技能训练为主线,量具量仪的应用贯穿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学做合一”。本课程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在具体设计中,以“测量”为载体,按照常见几何量传统测量和精密测量等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其内容按照“操作从简单到复杂、被测零件精度从低到高、测量任务从单一到综合”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将公差制度与国家计量标准等理论知识,融入到7个测量项目中,使学生掌握通用量具和最新精密计量仪器的测量

3、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的工作能力。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在评价中学”的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模具零件和典型零件几何量测量技能及公差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模具质量检测和模具零件测量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知识目标1 .掌握相关机械测量技术的基础常识;2 .掌握标准化和互换性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3 .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种类、应用范围检测方法;4 .掌握本课程

4、中几何量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5 .掌握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定;6 .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政策法规。(二)能力目标1 .会正确选用和熟练使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2 .会分析产品的零件质量;的基本技能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 .能正确选用与维护常用量具量仪;4 .能根据工程要求,胜任一般机械产品的检测工作;5 .会分析一般的测量误差;6 .能对一般机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建议;7 .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几何量公差与配合。(三)素质目标1 .形成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意识;2 .形成积极参与、敢于动手实践、实验的能力;3 .养成科

5、学思维、创新意识、严峻作风和钻研探索的精神;4 .形成爱岗敬业和产品质量意识。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相关知识操作训练情境设计教学要求教学评价参考学时1入门机械测量技术基础任务一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知识链接:互换性和标准化、机械测量技术概述、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基础;1 .熟悉互换性概念与标准化内容,理解测量基准和量值的传递的基本知识;2 .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与换算关系;3 .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理解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基础常识。1 .机械测量入门技术基础知识的测试考查等成绩占50%;2 .学习过程档案资料(学习的准备、作业

6、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活动报告等)占30%;3 .学习态度占20%(包括出勤、纪律、团队协作8任务二了解机械测量的常用量具和仪器知识链接:测量器具的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常用长度测量器具及其发展、常用量具仪器的选用及维护;1. 了解测量器具的分类,理解测量器具主要技术性能指标;2. 了解其他常用计量仪器及现代测量技术发展与趋势;3. 了解量具量仪选用的要求及方法,熟悉量具量仪的日常使用与维护技术。任务三识知识链接:尺寸与公差、极限1.掌握尺寸公差基本术语及定义;认读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配合、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识尺寸公差的国家标准;了解孔轴配合的类

7、型和特点;2.能识读尺寸与公差;学会正确查公差和极限偏差表;会计算孔轴配合极限盈隙。精神、爱护设施等);任务四测量与计算方法实例知识链接:间接测量的一般方法、几何尺寸测量的简单计算、锥孔锥角的测量与计算技术、燕尾槽的测量与计算技术、圆弧面的测量与计算技术、斜孔的测量与计算技术;1 .了解间接测量的一般方法;2 .掌握常见结构的间接测量计算技术。2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测量1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相关基础知识;2 .轴类零件的测量项目、一般测量方法及测量器任务一使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零件的直径1 .器材准备:阶梯短轴零件、轴套件、铜套件、外径千分尺等;2 .知识链接:轴径测量方法、千分尺、外径千分尺使

8、用方法;3 .测量训练:轴套、铜套、阶梯短轴等测量、测量报告、L了解千分尺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熟悉千分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2.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轴零件尺寸的测量;学会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的方法及对零件合格性的评定。L轴类零件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轴类零件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试占50%12具的选用;测量训练评价(包括测量器具1.器材准备:阶梯短轴零件、1.熟悉游标卡尺的基本结构特点、工准备及调试、测任务二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轴零件的尺寸轴套零件、普通游标卡尺等;2.知识链接:游标量具、各作原理和作用,了解其

9、适用范围;掌握游标卡尺正确使用方法与读数方量操作及数据记录、测量数据分类卡尺、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法;了解游标类量具的类型和特点。2.能根据被测零件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析及处理等);3.学习态度及学3.测量训练:阶梯短轴、轴求选用相适应的游标卡尺;学会正确、习过程档案资料套、套筒等测量、测量报告、规范地使用游标卡尺进行轴零件尺寸等占30%(包括出测量训练评价的测量,并分析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勤、纪律、团队1.器材准备:短轴零件、偏协作精神、爱护任务三使用百分表测量轴零件的位置误差摆检查仪、百分表等;2 .知识链接: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意义及特征、同轴度、跳动度、指示式量具、偏摆仪;3 .测量

10、训练:阶梯轴零件圆跳动误差、同轴度的测量、测1 .熟悉百分表的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作用,了解其适用范围;了解指示式量具的类型和特点。2 .掌握百分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百分表或千分表测量轴类零件的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同轴度。实训设施、作业、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活动报告等);4.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范,正量报告、测量评价确使用工具,保任务四使1.器材准备:阶梯轴零件、1.熟悉斜度和锥度知识;了解万能角持实训场地清洁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轴零件的锥度铝制垫块、万能角度尺、正弦规、钢制量块组、千分表等;2.知识链接:斜度和锥度知识、倾斜度知识、万能角度尺、正弦规及使用方法

11、3.测量训练:阶梯轴零件锥度和铝制垫块倾斜度的测量、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度尺的读数机构、掌握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掌握倾斜度和倾斜度公差的概念;熟悉常用倾斜度误差的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2.正确掌握万能角度尺的组合使用方法;学会使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轴类零件的锥度,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会正确使用正弦规测量倾斜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评定零件的合格性。卫生,安全操作,无事故等):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分。任务五使用百分表测量键槽对称度误差1 .器材准备:键槽轴零件、磁性表座、V形块等;2 .知识链接:对称度公差知识、形位公差的标注;3 .测量训练:键槽轴零件对称度的测量、测量报告、训练评

12、价1 .熟悉对称度公差的标注方法及相关概念;掌握对称度误差的测量和评定方法。2 .能正确使用百分表等量仪测量轴零件键槽的对称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及评定零件的合格性。任务六使用百分表1.器材准备:偏心套零件、百分表、V形块等;1.熟悉偏心零件的作用及种类,了解偏心零件工艺技术要求;掌握偏心距测量偏心矩2 .知识链接:偏心零件及其技术工艺要求;3 .测量训练:偏心轴套零件偏心距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测量原理。2.能根据直接测量工作原理测量偏心距;能根据间接测量工作原理测量偏心距。3项目二套类零件的测量1 .套类零件的技术要求和相关基础知识;2 .套类零件的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及测量器

13、具的选用;任务一使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套零件的孔径1 .器材准备:分梳辐零件、内径表、塞规等;2 .知识链接:孔径的测量方法、内径百分表、内径百分尺的使用方法;3 .测量训练:内径百分表的选用调试、分梳辐零件孔径的测量、用塞规检测分梳辐零件孔径、测量报告、训练评价L了解常用量具一内径百分表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作用;掌握常用量具一内径百分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读数方法;了解光滑极限量规知识;掌握量规使用方法;2.能根据被测零件尺寸大小要求选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内径百分表进行孔径尺寸的测量,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能根据零件要求选用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塞规进行孔径的定性测量。熟悉光滑极限量规

14、的分类及特点;L套类零件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套类零件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试占50%(包括测量器具准备及调试、测量操作及数据记录、测量数据分析及处理等);3.学习态度及学10任务二使用深度尺1.器材准备:、深度游标卡尺、深度千分尺等;1.了解深度尺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作用;掌握深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套的深度尺寸2 .知识链接:深度游标卡尺、深度千分尺;3 .测量训练:轴套零件深度测量、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2.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深度尺进行深度尺寸的测量,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习过程档案资料等占30%(包括出勤、纪律、团队协作精神、爱护实训设施、作业、任

15、务三使用圆度仪测量圆度、圆柱度误差1 .器材准备:轴套零件、YD200A圆度仪等;2 .知识链接:圆度、圆柱度误差的测量、圆度测量仪;3 .测量训练:用圆度仪测量轴套零件圆度、圆柱度误差、测量报告、测量评价1 .了解圆度仪的工作原理;了解圆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2 .学会使用圆度仪测量轴套类零件的圆度和圆柱度,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课堂笔记、回答问题、网络资料的查询和整理、活动报告等);4.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保任务四使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1 .器材准备:轴套零件、粗糙度比较样块等;2 .知识链接:表面粗糙度概念、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评定参数、符号及标注、选用和检

16、测;3 .测量训练:将零件与粗糙1 .熟悉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概念;掌握评定表面粗糙度相关参数的含义;了解新国标中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2 .学会使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检测零件表面质量,并分析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持实训场地清洁卫生,安全操作,无事故等):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分。度样板进行对比检测、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4项目三螺纹的测量1.螺纹的技术要求和相关基础知识;2.螺纹的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的选用;任务一普通螺纹的测量1 .器材准备:螺纹轴、异型螺母、螺纹量规、螺纹样板、螺纹千分尺、测量三针、工具显微镜等;2 .知识链接:普通螺纹的测量、螺纹千分尺、用三针法测量螺纹中径;3 .测量训练

17、螺纹的、分梳辐零件孔径的测量、用塞规检测分梳辐零件孔径、测量报告、训练评价1 .熟悉螺纹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理解螺纹主要参数的定义及测量方案的拟定;熟悉螺纹的测量技术要求和相关内容;熟悉大型工具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2 .学会使用一般量具测量外螺纹中径;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螺纹量规进行螺纹测量;掌握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的方法及对零件合格性的评定;学会使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牙型半角和螺距的方法。L螺纹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 .螺纹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

18、试占50%;3 .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档案资料等占30%;4 .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保持实训场地清洁卫生,安全操作,无事故等):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6任务二梯形螺纹的测量1 .器材准备:梯形螺纹件、量针、外径千分尺等;2 .知识链接:梯形螺纹基本1 .进一步熟悉用三针测量螺纹中径的方法与测量步骤。2 .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三针对梯形牙型及主要尺寸参数;3.测量训练:用三针测量梯形螺纹中径、测量报告、训I练评价螺纹中径进行测量,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分。5项目四圆柱齿轮与蜗杆的测量1 .齿轮的基础知识;2 .齿轮的测量项目、测量方法及器具的选用;3 .蜗杆的基础知识;4 .蜗杆测

19、量项目、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的选用任务一圆柱齿轮的测量1 .器材准备:直齿圆柱齿轮、齿厚卡尺、齿轮齿距检查仪、齿轮基节检查仪等;2 .知识链接:齿厚游标卡尺、齿轮齿距检查仪、齿轮基节检查仪;3 .测量训练: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齿轮齿厚偏差、用齿轮齿距检查仪测量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用齿轮基节检查仪测量基节偏差、测量报告、训练评价1 .熟悉圆柱齿轮常用量具和量仪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加深对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定义的理解;加深对基节偏差定义和齿厚偏差定义的理解;2 .学会正确使用齿轮齿距检查仪测量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齿轮分度圆弦齿高

20、和弦齿厚公称值的计算方法并熟悉齿厚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齿轮基节检查仪测量齿轮基节偏差。1.圆柱齿轮与蜗杆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圆柱齿轮与蜗杆的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试占50%;3 .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档案资料等占30%;4 .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分。6任务二蜗杆的测量1 .器材准备:蜗杆、齿厚游标卡尺等;2 .知识链接:分度圆直径的1.熟悉测量蜗杆的常用工具和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理解蜗测量、法向齿厚的测量;3.测量训练:分度圆直径的测量、法向齿厚的测量、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杆的主要参数的定义及测量方案的拟

21、定;2.学会使用三针测量法测量蜗杆分度圆直径;掌握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的方法及对零件合格性的评定。6项目五平面类零件的测量1 .平面件的基础知识2 .平面件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的选用任务一使用水平仪测量平面的直线度误差1 .器材准备:床身导轨、框式水平仪、光学合像水平仪、自准直仪等;2 .知识链接:直线度公差、水平仪、直线度误差测量数据处理及评定方法、自准直仪及使用方法;3 .测量训练: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导轨的直线度误差、用自准仪测量平面的直线度误差、测量报告、训练评价1 .熟悉水平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理解平面的形状公差(如直线度)的含义;了解自准直仪的

22、结构、原理和作用;掌握自准直仪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直线度形状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2 .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框式水平仪、合像水平仪进行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自准直仪测量平面的直线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L平面件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平面件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试占50%;3 .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档案资料等占30%;4 .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工具,保持实训场地清洁4任务二使1.器材准备:待测工作台、1.熟悉千分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千分表等;2 .知识链接:平面度公差知识

23、平板与平晶、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及评定方法;3 .测量训练:用千分表测量平台的平面度误差、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理解平面的形状公差(平面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案的拟定;掌握平面度等形状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2.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卫生,安全操作,无事故等):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分。7项目六箱体类零件的测量1 .箱体类零件的功用和技术要求;2 .箱体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的选用常识;任务一用百分表测量箱体平行度误差1 .器材准备:机座、百分表、测量平板;2 .知识链接:平行度公差

24、知识、平行度误差检测方法、同轴度公差知识;3 .测量训练:箱体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同轴度误差的测量、测量报告、训练评价1 .熟悉箱体类零件的基础知识;理解箱体的位置公差(如平行度、同轴度)的实际含义;掌握平行度位置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2 .学会使用百分表进行箱体零件的平行度、同轴度等位置误差的测量;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L箱体类零件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 .箱体类零件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试占50%;3 .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档案资料6任务二用千分表和直角尺测1 .器材准备:机座、千分表、直角尺等;2 .知识链接:垂直度公差知L

25、理解箱体的位置公差(如垂直度、位置度)的实际含义;掌握平行度位置误差的检测及数据处理方法;量箱体垂直度误差识、垂直度误差检测方法、位置度公差知识;3.测量训练:箱体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位置度误差的测量、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2.学会使用千分表和直角尺进行箱体零件的垂直度、位置度等位置误差的测量;能对测量后的数值进行数据处理,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等占30%;4.规章制度:不符合要求,每次扣5分。8大项目七复杂零件的测量1.复杂零件的基础知识;2.复杂零件测量的项目及器具的选用;任务一样板的测量1 .器材准备:轮廓样板件、投影仪、工具显微镜等;2 .知识链接:样板的分类、样板的测量方法、简介;3

26、测量训练:用投影仪、工具显微镜测量样板件、测量报告、测量训练评价1 .熟悉样板的分类、作用,了解其适用范围;了解投影仪基本结构、原理和作用;掌握样板的测量方法;2 .能根据被测零件尺寸大小和精度要求选用相适应的测量器具和量仪;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投影仪进行样板的测量,并分析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1.复杂零件的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查询准备、测试及考查等占20%;2.复杂零件测量操作训练技能过程及测试占50%(包括测量器具准备及调试、测量操作及数据记录、测量数据分析及处理等);3.学习态度及学*4任务二曲面零件的测量1 .器材准备:被测凸轮、光学分度头、磁性表架、长量程百分表等;2 .知识链接:凸轮

27、的测量原理;3 .测量训练:用光学分度头、长量程百分表等测量凸轮、测1 .了解凸轮的测量原理;掌握光学分度头的正确使用方法;2 .能正确安装测量装置;学会测量凸轮,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量报告、测量评价;习过程档案资料1.器材准备:被测非整圆弧等占30%(包括出工件、游标卡尺、鞍形检具等;1.了解光隙法和涂色法;掌握弓高弦勤、纪律、团队任务三非整圆弧零件的测量2.知识链接:非整圆弧的测长测量非整圆弧的测量原理;协作精神、爱护量方法、常见尺寸的测量原理;2.学会根据被测零件合理选择测量方案;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量具进实训设施、作业、课堂笔记、回答3.测量训练:被测非整圆弧行非整圆弧尺寸的测量,并

28、判定被测问题、网络资料件的测量、测量报告、测量评零件是否合格。的查询和整理、价;活动报告等);1.了解托架尺寸、形位公差的测量方4.规章制度(遵1.器材准备:汽车配件一托法;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组成、守操作规范,正架、三坐标测量机等;工作原理及应用;熟悉三坐标测量机确使用工具,保任务四三2.知识链接: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使用方法、测量步骤和维护保持实训场地清洁坐标测量简介、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方养;卫生,安全操作,机应用简法、三坐标测量机的维护;2.能根据测量软件要求选择测头等组无事故等):不符介3.测量训练:用三坐标测量件;学会校正基准,会把X、Y、Z坐标合要求,每次扣5机测量汽车配件一托架、

29、测量置零位,能恰当地选取测点及测量参分。编程及报告示例、测量评价;数;能根据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并判定被测件是否合格。总学时56注:带部分为选教选学的内容。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 .本课程教学的特色是现场教学,将教室和实训点合一,并以典型机械零件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任务设计教学法等,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测量零件操作训练互动,学生讲解测量过程与教师点评对接,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采取任务、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教学过

30、程,让学生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达到正确选择量具、熟练使用各种通用量具及掌握精密测量模具零件的要求。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操作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公差动画、测量视频、教学录象、课程网站、网上答疑、在线测试、QQ群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量具的结构、使用要领等知识和技能。5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课堂贴近生产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6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二)教学评价1 .改革传统的学

31、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评价模式。2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训操作、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 .机械测量技术总成绩的评定由以下三个部分的成绩组成:(1)机械测量技术训练过程的成绩按机械测量技术训练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及是否独立完成测量任务评定成绩。(2)机械测量技术技能操作训练的成绩按完成机械测量技术技能训练必做和选做任务的总体情况、测量中量具量仪是否正确操作使用的情况及完成机械测量报告

32、的内容是否齐全等来评定成绩。(3)理论应知考核成绩按理论试卷笔试考核及生产实际零件测量、工艺过程分析制定完成情况评定成绩。本课程总成绩根据学生完成测量报告的质量、应知和应会的考核成绩以及测量训练过程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建议机械测量训练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成绩占20%,理论应知考核成绩占30队技能训练考核成绩占50%。可采用优、良、一般、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三)教学基本条件按每学期两个班,每班40名学生配置标准,配置教学实验实习设备。主要的量具、量仪有:序号量具、量仪名称数量序号量具、量仪名称数量1外径千分尺2512干涉显微镜12内径千分尺2513立式光学计13深度千分尺2514万能工具显微镜1

33、4游标卡尺2515万能卧式测长仪15深度游标卡尺2516测量平板大:L小106万能角度尺25*17齿轮游标卡尺57百分表4*18平面度检查仪18千分表4*19齿轮跳动测量仪19螺纹千分尺5*20跳动检测仪110圆度仪121数显式量仪、量表若干11正弦规322偏摆仪3(四)教材选用与编写(一)教材选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本课程可选用的教材有:机械测量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郭建忠主编)、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鸵建忠主编)。(二)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

34、开发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1 .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 .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3 .按照本课程标准,可以与企业共同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采用活页教材的形式进行授课。4 .教材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组织内容,以企业真实典型机械零件常见几何量的测量为载体,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强调真实生产环境,适当安排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5 .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量具的认识。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6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光电先进精密测量设备)、新标准(国家计量标准)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生产需要。7 .活页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与企业共同建设精密测量实训室,共同开发建设测量技能实训教材。2 .注重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资源利用率。3 .产学合作开发技能实训课程资源,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训,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4 .建立本课程实训室,使之具备现场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机械/制造 > 机械理论及资料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