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48学分:3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钳工技术训练、机械加工技术训练、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力拖动技术训练后续课程:机电设备装调技术基础、机电设备装调技术训练、机电设备机械/电气装调技术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具备生产一线常用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基本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2 .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
2、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联合行业专家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及其职业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此建立“工作实践为主线,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从专项能力需要出发,设定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本课程包含了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两个模块,典型案例或项目的选择来自职业岗位活动紧密相关的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内容的选择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学生典型案例的学习或项目任务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满足职业生涯发展的需,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二、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1) 了解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基本内容及典型方式;(2) 掌握机电设备档案管理、过程管理、检修和备件管理的基础知识;(3) 了解机电设备常见故障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规范;(4)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 .能力目标(1)会根据实际情况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机电设备组织生产,具备机电设备管理和规划的初步能力;(2)能正确使用典型的机电设备,具备对常用机电设备的计划、组织、实施维护与保(3)能利用一种管理软件对常用机电设备实施过程管理,具备机电设备一般事故处理及典型故障排除的初步能力;3.素质目标(1)形成求真务实及协作创新团队精神,能主动参与企
4、业的管理;(2)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3)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章节(单元)课程内容及要求活动与建议参考课时1机电设备的档案管理(1)掌握机电设备的分类及编号方法,能进行一般机电设备的分类、管理;(2)熟悉机电设备管理资料的种类,能进行一般机电设备管理资料的建立和完善;(3)熟悉机电设备的租赁形式及租赁合同的内容,能进行一般机电设备租赁合同的解释与撰写;(4)熟悉机电设备的封存条件及要求,能进行一般机电设备的封存、保管;(5)熟悉机电设备报废的条件、种类及报废的手续,能进行一般机电设备的报废处理;1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选择教
5、学的内容;2 .采用案例教学或企业参观的方法;3 .利用投影、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62常用机电设备使用过程管理(1)熟悉机电设备事故等级及性质的划分方法,能对一般机电设备事故进行分析,确定事故等级和事故性质;L采用案例教学为主;2.注重多元化教6(2)熟悉机电设备事故处理流程,能进行一般机电设备事故的处理;(3)熟悉设备计划检修的种类与内容、周期及定额,能进行常用机电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学资源的开发;3.可采用分组实施企业调研,完成常用机电设备检修计划编制的大作业3机电设备的计算机辅助管理(1)熟悉一种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2)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3
6、能利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软件对机电设备的购置、转资、调拨、维护、维修及资产折旧等数据、台账实施管理。1 .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实施;2 .要选择企业中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3 .建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64机电设备的装调与验收(1)熟悉机电设备开箱验收的步骤及主要内容及方法。(2)了解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基础,熟悉机电设备安装基本工艺过程,能正确进行常用机电设备的初步安装与调试;(3)熟悉机电设备精度检验的主要内容、方法,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对机电设备的精度检验。1.建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65机电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基础(1)熟悉机电设备机械维护的主要内容,掌握
7、机电设备机械本体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常用的方法;(2)掌握机电设备本体拆卸、清洗、换修与装配的基础知识,能正确进行机电设备本体拆卸、清洗、换修与装配;(3)熟悉机电设备电气系统维护的主要1.建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12内容,掌握机电设备电气系统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常用的方法;(3)熟悉设备润滑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用润滑剂、润滑油进行常用机电设备的润滑维护与保养;(4)熟悉设备无泄漏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能正确选择防止泄漏的措施进行常用机电设备无泄漏维护与保养;6典型机电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了解设备三级保养制度,熟悉各级设备保养的内容及方法。(2)熟悉起重机、空压机
8、泵、电梯等通用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维护和保养的方法。(3)熟悉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能正确操作典型的数控机床,能对常用的数控机床实施维护和保养。1 .建议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方法2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12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 .本课程宜采用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进行教学,也可与企业实际结合采用情境教学,各章节知识讲解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删减或增加。2 .本课程中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机电设备的装调、维护及保养等。3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发挥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4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和
9、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注重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网络信息的利用,补充学生的知识外延,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与构建。注重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观。5 .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加强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二)教学评价1 .建议遵循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可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办法计算总评成绩。2 .对学生本学科的学业成绩不仅要重视项目考评结果,也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价项目(100)评价内容自评互评师
10、评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优秀良好加油学习态度(10)对项目课题有探究兴趣,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团队合作(10)组员分工协作、团结合作、配合默契、解决疑难问题。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10)能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息;获取相关学习内容。创新能力(10)善于观察、分析、思考,能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能大胆创新。反思能力(10)能经常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总结,不断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成效(50)能按时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任务且速度快,质量较高。3 .所有项目的考核评价成绩的均分作为终结性评价成绩。4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从裁判员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
11、学习潜能的开发者。5 .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掌握和达到本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培养目标要求。(三)教学基本条件1.教师应具备一定企业的设备管理经验及典型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的技能;2.4-6人一组,每组应配备起重机、空压机、泵、数控机床等典型的机电设备一套;3.有紧密合作且管理规范的机电企业2家以上。(四)教材选用与编写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项目课程教材。2 .根据五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1)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
12、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3)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4)选取的项目应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5)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围绕项目设置相应工作任务,力求任务明确,可操作性强;(6)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2 .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