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分院物联网导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32学分:2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JaVa程序设计、LinUX系统管理等制定人:严圣华前言1 .课程的性质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物联网技术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物联网概论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2、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课程对物联网专业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概括的介绍,主要包含物联网所涉及使用的各项技术、原理及应用领域,是进一步学习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设计思路(1)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对物联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网络架构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围绕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要求,从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出发,以“智慧物流”为载体,来介绍物联网的相关知识与架构,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的感知和理解。根
3、据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最终确定七大项目;(2)本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课程各环节理论联系,掌握相应应用技能。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都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应用环境,演示操作方法,再辅导学生练习。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I)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与技术支持能力;(2)掌握一定物联网技术组网能力;(3)具备一定物联网专业应用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能;(4)具备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2 .能力目标(1)具备物联网体系结构分析的能力;(2)具有物联网中间件功能实现的能力;(3)具备物联网
4、网络安全防御实施的能力;(4)具有对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3 .素质目标(1)团队协作、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风貌;(2)灵活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课程模块(或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参考课时1物联网概述1 .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2 .物联网的发展综述;3 .物联网前景展望。1 .理解和掌握物联网的产生、现状和发展;2 .认识物联网概论课程重要性和本门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本项目重点是物联网的特点与演进,通过教学时对实例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从中理解;本项目难点是物联
5、网的前景展望,通过各种实例,使学生理清思路,从中体会。22物联网体系架构1 .感知层及其功能;2 .网络层及其功能;3 .应用层及其功能。1 .了解物联网体系架构;2 .掌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功能及其技术。本项目重点是物联网体系架构中的感知层及其功能以及网络层及其功能,通过现场教学以及对有针对性的实例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熟悉什么是物联网中的感知层和网络层。本项目难点是物联网体系架构中的应用层及其功能,通过以手机中常见的APP软件为参照物,4使学生理清思路,从中体会,让学生掌握。3物联网识别技术1 .自动识别技术的定义、特点与模型;2 .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介绍;3 .常用的特征提取技术介绍。
6、1 .了解什么是物联网当中的自动识别技术;2 .熟悉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3 .熟悉常用的特征提取技术。本项目重点是数据采集技术和特征提取技术的介绍,通过有针对性的实例,让学生能熟悉这些技术。本项目难点是自动识别技术的适用模型,通过现场教学以及对有针对性的实例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64物联网通信技术1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 .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1 .了解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技术;2 .熟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 .熟悉传感器网络技术。本项目重点是掌握常用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有针对性的实例介绍,让学生掌握。本项目难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通过以
7、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为参照物,使学生理清思路,从中体会,让学生掌握。85物联网业务与应用1 .M2M概述;2 .云计算技术;3 .物联网典型应用。1 .了解M2M技术的实际应用;2 .掌握云技术的使用。本项目重点是云计算技术,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训,让学生熟悉云计算技术。本项目难点是M2M技术,通过对有针对性的例子的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M2M技术。46物联网的中间件1 .物联网中间件构成;2 .物联网中间件类型和实现;3 .物联网中间件实例。1 .了解和掌握物联网中间件构成、类型和实现;2 .掌握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中的应用。本项目重点是物联网中间件的构成,通过现场教学以及对有针对性的实例的
8、详细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命令。本项目难点是物联网中间件类型和实现,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为参照物,使学生理清思路,从中体会,让学生掌握。47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1.信息安全技术及基本概念;2.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特点及安全机制。1.掌握物联网安全技术;2.掌握物联网的防御措施。本项目重点是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特点及安全机制,通过现场教学以及对有针对性的实例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命令。本项目难点是信息安全技术,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为参照物,使学生理清思路,从中体会,让学生掌握。4四、实施建议1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引领,适时采用引导文
9、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2) 在每一章节课程讲授之后,在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或撰写读书报告,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章节知识的理解、运用,加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3)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吸收应用,要注重学生独立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5)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真实的实验和虚拟的数字仿真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能
10、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教学评价本课程综合评定成绩由项目单项考核和综合任务考核组成。突出“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评定办法如下:综合成绩=项目单项考核成绩X70%+综合任务考核成绩X30%O注:项目单项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均应多于60分,否则应分别补考至及格。3 .教学基本条件(1) 师资基本条件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物联网组网形式,同时应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组织能力方面,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即根据本课程标准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还应具备较强的施教能
11、力、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2) 实践教学条件利用新建的物联网综合实训教室,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主线后,利用任务探索模式带动学生共同学习物联网专业理论知识并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积极与校外专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共建。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建立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形成以“进阶式”素质培养、“模块化”技能训练、“仿真式”能力实践相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 教学资源条件教材根据行业的发展,选用最近的版本。把电子教案,实训课件,实训录像,相关技术网站等整合能立体化教学资源。4 .教材选用与编写(1) 教材的编写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分
12、析为指导,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选用教材应符合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2) 教材要以任务引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内容的实用性,兼顾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按教学项目组织编写内容。教材内容从“任务”着手,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并留有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完成“任务”的空间,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 教材内容应在本课程标准基础上有所拓展,要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最新技术发展纳入教材。(4) 教材要以实践性内容为主。教材体系的安排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教材顺
13、理成章,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做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5) 推荐教材:物联网技术概论王忆刘明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6.4第1版5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开发适合教师与学生使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2) 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阶段实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练自己,提升其职业综合素质。(3)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开发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4) 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电子书籍,使教学内容多元化,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5)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放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将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