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及报告书写规范专家共识摘要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已成为常规小肠成像检查技术,用于评估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小肠肿瘤及某些先天性及系统性疾病等,但是该技术的操作、诊断和报告流程在我国不同地区依然存在差异。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组织腹部放射学专家,参阅国际上多个相关指南及国内外大量文献,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就MRE的检查前准备、技术规范、临床应用和报告内容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以期MRE在临床实践中规范应用。通过口服法或者插管法应用对比剂使小肠扩张后进行肠道MRI,即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resonanceenterography/enteroc
2、lysis,MRE)1,2,3。通过快速采集腹盆序列,MRE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肠蠕动和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目前,MRE已广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肿瘤性病变及先天性或系统性疾病的诊断中O北美放射学会、美国胃肠病学会研究所、美国腹部放射学会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专题小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MRE应用、小肠CDMRE的相关实践指南出。2016年,欧洲胃肠和腹部放射学会、欧洲儿科放射学会专家亦对MRE达成共识,这些共识就检查适应证、技术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对MRE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
3、意义。目前国内MRE尚缺乏统一、严谨、科学的检查前准备和技术规范,这会影响该项检查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导致漏诊和误诊。因此,推出适合国人的MRE共识,为影像专业医师和影像技术人员提供标准化的检查方法,有利于提升该项检查的扫描及诊断质量,为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组织腹部放射学专家,结合国内外在MRE使用和临床诊断方面的经验,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从MRE检查前准备、技术规范和成像参数、适应证以及报告书写等方面进行规范或推荐。旨在加深对MRE的认识,推动MRE在临床诊断中的规范应用。一、MRE概述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检查、CT小肠
4、造影(CTenterography,CTE)超声及MRE。传统X线检查可观察小肠运动功能异常表现及腔内异常,但该技术只能显示肠壁黏膜和肠腔形态,难以观察肠壁和腔外情况,且有较高的辐射剂量。CTE在小肠CD及其并发症的观察和疗效评价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口(UML然而,该技术存在电离辐射,这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和造影剂即可实时监测肠道炎症活动度和严重程度。超声对近段回肠和空肠位置显示效果欠佳。另外,超声图像质量易受肠道气体和脂肪的影响,且过度依赖超声医师的技术水平电0与上述方法相比,MRE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MRE无电离辐射,允许在不同时间点和阶段
5、进行多次采集,能准确地显示小肠病变的部位,可对病变的性质、范围和分期做出全面评价,为合理治疗和长期随访监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MRE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地显示肠壁和肠腔内外的解剖信息,对肠管壁厚度、肠腔狭窄、肠周淋巴结及肠外浸润情况均显示良好。而且,MRE还能清晰地显示异常肠系膜血管扩张、肿瘤血管及其他异常血管情况,有助于检测肠壁异常强化、水肿和纤维化。止匕外,磁共振电影成像(magneticresonancecine,MRO技术可提供有关肠道运动的功能信息,并有助于区分短暂性肠管狭窄和持续性狭窄口。孕妇及碘对比剂过敏者、非急症患者以及侧重评价疗效者推荐首选MRE20o此外,存在肛屡及肛周脓肿
6、等相关临床指征的患者推荐行MRE检查二、MRE的安全性筛查及检查前准备(一)MRE的安全性筛查首先,应由护理人员或影像科技师对拟行MRE的患者进行评估,以判断患者是否有MRI检查禁忌证。患者如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肾功能不良或肺部疾病等时需要特别注意,应由其主管医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决定其是否适合接受平扫及增强MRE检查。常规MRE检查时间约45min,还需评估患者保持静止以及在指令下进行充分屏气的能力,以便影像科技师进行序列及参数优化。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事宜,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必要时可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二)MRE的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准
7、备的目的是给予足够的肠道对比剂使小肠充分扩张,同时通过解痉和禁食减少因小肠蠕动或腔内气体导致的伪影。MRE检查前准备包括:(1)对于成人,检查前4飞h内禁食任何固体食物以及气泡水。69岁及9岁以上儿童检查前禁食固体食物的时间分别为24h及46h,不应对儿童限制液体摄入。(2)患者应继续常规药物的使用。(3)摄入肠道对比剂,建议口服。(4)嘱患者排小便。(5)给予解痉剂。(三)全身麻醉的使用在MRE扫描过程中,如果确定患者无法在清醒状态下配合检查,应安排其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6岁以下儿童,全身麻醉时间不得超过1ho首先,需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全身麻醉,包括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确保无严重的
8、麻醉禁忌证。检查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解释麻醉的必要性、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知情同J(JyO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或两者结合使用。吸入麻醉剂如七氟酸通过MRl安全的麻醉机和挥发器给药,静脉麻醉剂如丙泊酚通过MRl安全的输注泵和专用管路给药。气道管理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自然气道加鼻导管供氧、喉罩通气或气管插管等方式。常见气道紧急情况如误吸、阻塞和喉痉挛等,可由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师在MRl套间内处理。如出现心肺骤停等严重情况,须迅速移出MRI环境并进行适当复苏。麻醉后恢复阶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提供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支持,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标准的麻醉后出院指导。三、M
9、RE肠道对比剂(一)MRE肠道对比剂的选择MRE的肠道对比剂主要有三大类,包括阴性对比剂、阳性对比剂及双相对比剂。1 .阴性对比剂:包括超顺磁性氧化铁溶液及结合胶体颗粒的硅聚合物口服混悬液等E24O这类对比剂在TIWl和T2WI上呈低信号,可在T2WI上显示肠壁水肿,在TMl增强序列上显示黏膜增强。阴性对比剂副作用发生率较低,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痛等02 .阳性对比剂:包括轧螯合物、锦离子、亚铁离子和某些食物(如牛奶、蓝莓汁)等。这类对比剂在TMl和T2WI上为高信号,有利于观察肠壁增厚,但高信号可能会掩盖黏膜增强。3 .双相对比剂,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
10、ol,PEG)、等渗甘露醇溶液和含山梨醇的0.1%硫酸银(sorbitocontaining0.l%bariumsulfate,SCBS)溶液和水皿。双相对比剂在T2WI为高信号,可显示肠壁增厚、腔内异常和透壁溃疡;在T1WI上为低信号,可检测黏膜和腔内肿块。PEG和SCBS溶液比水能更好地进行肠道扩张。水的耐受性更好,副作用发生率更低,但因其在抵达末段回肠前大部分已被吸收,故不能充分扩张远段肠道26。目前MRE检查更推荐使用双相对比剂。(二)MRE肠道对比剂的使用方法MRE一般选择使用口服对比剂。检查前45飞Omin开始分次摄入肠道对比剂,摄入总量成人以10001500ml为宜。推荐一次摄入
11、200ml,间隔5min分次摄入,使整个小肠均匀充分扩张。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及老年人,肠道对比剂用法及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儿童和老年人若不能耐受推荐剂量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可视情况减少用量加23o在采集MRE图像之前,影像科技师应对初始序列的图像进行评估,以确保小肠足够扩张,同时应注意胃部的充盈情况。若小肠扩张不够,则需要患者继续摄入足够的对比剂(图1,2,3,4)O图L2肠道充盈良好的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图像。图L2分别为无脂肪抑制和脂肪抑制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图像,大部分小肠肠道内可见对比剂填充,肠管形态显示较清图3,4肠道充盈欠佳的MRE图像。图3
12、4分别为无脂肪抑制和脂肪抑制的SSFSE序列图像,部分小肠肠道内对比剂较少,肠道充盈欠佳,皱裳显示不清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患者有机械性吞咽困难、口腔厌恶或明显恶心、呕吐,或全身麻醉时,肠道对比剂可通过鼻空肠管给药。实施鼻空肠管给药的患者在MRE检查前必须进行透视引导,以保证鼻空肠管穿过鼻腔,向下穿过食管进入小肠。通过自动泵进行肠道对比剂注射,输注速率为80120ml11ino应在MR成像设备上监测肠道内对比剂的变化,其最佳用量应基于实时监测的结果。四、解痉剂的使用推荐MRE检查前使用解痉剂(丁澳酸东食若碱、胰高血糖素或山蔗若碱等),以尽量减弱肠壁运动。解痉剂的种类可根据患者及各医疗机构的实
13、际情况进行选择,应同时基于图像质量、患者禁忌证及不良反应、患者扫描时间等方面综合考虑。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解痉剂过敏史及相关禁忌证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如山蔗若碱的禁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和心律不齐等。胰高血糖素的禁忌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嗜铭细胞瘤、胰岛素瘤以及已知对胰高血糖素或所用品牌药物中的任何赋形剂过敏。药物使用请参考相关说明书及临床实际情况。五、MRE技术规范及成像参数(一)受检者体位和线圈MRE受检者体位包括俯卧位和仰卧位,具体应视患者实际情况选择。(1)一般采用俯卧位。俯卧位的呼吸运动伪影更少,可通过压迫腹部减少冠状面序列采集时间,且此体位更适合幽闭恐惧症患
14、者。(2)对于某些体位受限尤其是有造屡口的患者,推荐使用仰卧位。建议采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覆盖腹部和盆腔。(二)扫描序列1.5T及3.OTMRl扫描仪均可满足MRE的扫描要求,可视所在机构的配置自行选择。MRE最重要的扫描方位是冠状面和横断面。冠状面扫描要求FOV足够大,对扫描仪的梯度系统要求较高,否则图像容易变形。建议首先进行冠状面T2WI扫描,以观察肠道充盈情况,并方便后续序列的定位。MRE扫描包括磁共振电影成像(magneticresonancecine,MRO和非MRC成像。通常可以在常规序列(T1WKT2WKDWKT1WI增强等)设置下分别开展MRC和非MRC成像。以下对这两类成像方
15、式和相应推荐序列进行详细介绍(本文序列名称以GE公司设备为例,其他公司均有对应序列名称)。1.MRC:MRC成像技术即利用MRl快速成像序列对活动性脏器实施快速成像,产生一系列运动过程中不同时段的“静态”图像,将这些“静态”图像对应于脏器的运动过程依次连续显示,即形成活动性脏器的电影图像。MRC成像可实现肠壁的可视化和对管腔内容随时间变化的观察,既可用于评估肠蠕动功能,还有助于区分因活动性炎症引起的腔内狭窄与纤维狭窄性疾病引起的腔内狭窄m31oMRC成像通常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fastspin-echo,SSFSE)序列和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astimagingem
16、ployingsteadystateacquisition,FIESTA)序歹I。(I)SSFSE序列:电影T2WISSFSE序列结合阳性或双相对比剂可以提供肠腔和肠壁的高对比度,以识别肠壁增厚。每个序列在冠状面上均为从前到后扫描,所有冠状位扫描的视野应该从胃向下延伸到直肠,且扫描时间不少于2.5mine另外,添加脂肪抑制(fatsuppression,FS)序列可突出增厚肠壁内的黏膜下水肿以及周围的肠系膜炎症E32。(2)FIESTA序列:电影FIESTA序列对相对运动不敏感,横断面FlESTA图像在两次不同的屏气中获得,一次为上腹部,另一次为下腹部和盆腔。2.非MRC成像:非MRC成像即为
17、不添加电影序列的成像方式,建议使用解痉剂后扫描。(1) T2WISSFSE序列和FIESTA序列:在冠状面上采集FS和非FST2WISSFSE序列和高分辨率FIESTA序列。可视情况采用高分辨率薄层T2WI,有助于提高对浅表和深层溃疡的灵敏度,深层或穿透性溃疡在高分辨率图像中表现为进入肠壁的线状或囊状突起。穿透性溃疡之间的肠黏膜外观不规则且呈息肉样,导致假息肉形成加。亦可观察到壁内脂肪沉积,也可能有相关的肠系膜脂肪增生,即爬行脂肪征(creepingfatsign)E340(2) FS梯度回波(gradientecho,GRE)序列:轧对比剂注射前后可分别扫描2D和3DFSGRE序列。为了减少
18、采集时间通常使用小反转角和短TR,结合冠状面和横断面观察肠壁是否强化,并且有利于观察肠系膜血管、腹腔淋巴结、屡管和/或脓肿等,为病灶的定位和定性提供依据。注入对比剂后首先采集冠状面图像,然后延迟40s后再次采集。随后,在两次不同的屏气中分别获得上腹部和下腹部、盆腔的横断面增强3D-T1WI-FS-GRE图像。建立减影图像以提高对肠壁高增强区域和瘦管的敏感性。(3) DWI:DWl序列扫描简便、不需要注射对比剂,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虽无法替代增强扫描,但可作为补充序列提高常规MRE对病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活动性CD的病变范围、屡管及脓肿的形成前36电38。另有研究表明,在包括类癌、
19、转移瘤、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瘤和腺癌在内的小肠肿瘤中,平扫MRE结合DWl可能有助于提高对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加。建议在使用DWI序列时采用自由呼吸技术,且扫描层厚不超过5mm/38。止匕外,扫描时建议至少选取2个b值,推荐包括050s11112的低b值以及600900s11112的高b值加,亦可视具体扫描目的及实际情况选取8002000s/mm2的高b值。若患者无法进行增强检查时,可采用平扫MRE+T2WI+DWI作为可接受的替代方法。(4) MRE新技术:一些新技术被用于提升MRE诊断效果,如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transferimaging,MTI)及动态增强MRI(dyn
20、amiccontrastenhanced-MRLDCE-MRI)40oMTI不受炎症严重程度的影响,是一种能用于区分不同程度肠壁纤维化的可靠和准确的成像技术。DCE-MRI是灌注成像技术,能量化组织血管特性,提供的灌注参数可用于CD活动性和治疗反应的评估。六、MRE的应用MRE在多种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均有重要价值,主要用于IBD,尤其是CD的疾病活动性评估。在非IBD如肿瘤性病变以及某些先天性病变中亦有很好的应用。另外,MRE对于病变治疗后的疗效反应及分类方面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常规序列存疑但未能充分诊断疾病时,可通过进一步优化扫描参数及采用新技术及新序列来提升诊断能力。(一)IBDIBD作为
21、MRE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主要包括CD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CD是可发生于肠道任何部位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好发于回肠末端。CD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由于小肠的黏膜下水肿、管壁增厚导致的分层样强化(靶征)、肠周纤维脂肪增生形成的爬行脂肪征,以及肠系膜血管充血扩张形成的梳齿征等。CD作为一种累及全层肠壁的疾病,单纯黏膜的愈合不一定代表全层肠壁炎症的消失。通过MRE检查,可以评估CD的透壁愈合,提供与内镜检查互补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放射学会建议仅对稳定的、非急性的CD患者采用MRE。MRE有助于评估疾病状态,发现炎症、溃疡、穿孔、脂肪水肿、狭窄和脓肿等并发症。
22、CD的活动度反映了其进展程度。肠壁增厚程度和MRE增强程度与CD患者的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42oDWI序列扩散受限是CD肠壁炎症的非特异性征象,当在TMl增强和/或T2WI上出现其他典型肠壁炎症表现时,扩散受限是一种补充和支持的发现,已被证明与内镜下的严重炎症相关。但需要注意的是,DWl存在假阳性,活动期CD的诊断不应仅以扩散受限为依据M。另外,在最近的全球共识声明中指出,由于约1/4的CD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屡,因此在临床上出现相应指征时,除了进行常规MRE检查,还应进行专用肛周MRl,且每次检查都应注意与CD相关的肠外表现,如舐骼关节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骨的无血供坏死等E44oUC与CD部分
23、表现相似,MRE可以观察到肠壁增厚、肠壁水肿、肠壁异常强化及肠周纤维脂肪增生等征象,这些征象有助于判断UC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UC增厚肠壁的外轮廓通常比CD更光滑、规则,且UC病变肠壁的分层样强化比CD更常见。此外,DCE-MRI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功能、血流灌注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信息,有助于判断UC的活动性和炎症程度。(二)感染性肠病1 .肠结核:肠结核是一种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部位是回盲部。MRE可见回盲瓣和盲肠肠壁增厚,典型者为向心性肥厚,与CD的偏侧性增厚有所不同。肠结核多伴盲肠收缩,延伸至回肠末段,可见“鱼唇征”,肠壁明显强化A,。肠结核中存在的干酪样坏死也是有助于与回盲部
24、CD区分的重要特征。另外,受累淋巴结可表现为具有特征性的环形强化。2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症,仅依靠临床诊断会造成相对较高的阴性阑尾切除率,因此影像学检查是必要的。相对于CT和超声,MRE更适合儿童和妊娠期女性患者。但需注意的是,妊娠早期的女性禁用MREoMRE可见肠壁增厚、黏膜明显强化和邻近的肠系膜绞窄等,可见游离液体或脓肿。另外,脓肿聚集或腔外空信号灶可提示局部穿孔和腔外气体。(三)免疫性肠病1 .肠道白塞病(BehCetdisease,BD):肠道BD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与CD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以及肠外表现等均有相似之处,因此需要加以鉴别。两者均好发于回盲部,但肠道B
25、D的受累部位更为局限,受累节段数量和长度均少于CDoMRE可见肠道BD的典型溃疡为回盲部深大溃疡伴肠壁息肉样增厚,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与CD典型的纵行裂隙样溃疡有所不同47皿刃。另外,肠道BD并发肠梗阻的情况较CD少见。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IniClupuserythematosus,SLE):SLE也可累及胃肠道,常见与SLE相关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及假性肠梗阻等,MRE可表现为肠壁水肿,伴或不伴肠系膜血管炎表现,少数患者出现肠系膜血栓或梗死。(四)肠道肿瘤MRE对某些肿瘤性病变中也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如好发于远段小肠的淋巴瘤。肠道淋巴瘤分为肠壁增厚型和腔内肿块型,肠壁多
26、呈弥漫增厚,与CD的偏侧性增厚有所不同。淋巴瘤可呈长而光滑或不规则的连续肠壁增厚,长度多超过1cm,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黏膜连续。可伴或不伴动脉瘤样扩张、息肉样内生病变,以及较大的外生真菌团块等。MRI表现为增厚的肠壁或形成的肿块,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典型的淋巴瘤DWl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偶见坏死,周围脂肪间隙多清晰(较CD的脂肪间隙模糊有所不同),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包绕血管,部分淋巴结有融合时可见“三明治”征,可伴溃疡,坏死、穿孔、梗阻少见,管腔“吹气球样”扩张多见网。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其中25%为小肠腺癌。MRE
27、可见偏心或环绕性肿块,呈中度强化和信号异质性,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病变。并发症包括小肠梗阻和肠套叠。(五)息肉MRE可检出的肠道息肉包括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和CrOnkhite-Canada综合征。PJ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使用MRE定期检查可观察息肉的位置和大小,并监测恶性转化。对于大于15mm的息肉,MRE与内镜检查的一致性为93%o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又称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爪甲营养不良综合征(polyposispig-mentation-alopeciaon
28、ycho1rophiasyndrome),由Cronkhite和Canada在1955年首次报告,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非遗传性胃肠道息肉综合征,息肉属于幼年型错构瘤样息肉。MRE可见胃皱裳增厚,且胃、小肠和结肠均可见多发息肉,息肉数量多且聚集,可能导致肠套叠皿55,。(六)先天性肠道疾病小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先天性疾病,在MRE上可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的异常,右半小肠和左半结肠的位置逆转,以及正常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关系的逆转(肠系膜上动脉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等。(七)其他MRE还可评估肠缺血或血管炎,以及放疗或化疗相关的肠道炎症等。七、MRE报告医疗机构应根据MR
29、E检查的关键要素进行报告的书写,可据实际临床需求进行内容的增减或修改,尤其是诊断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个体化书写,确保信息全面、准确、规范化。特别是在描述肠道和肠外表现、病变及并发症时,必须做到精确、客观,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MRE报告内容,推荐按照以下方面进行评估及报告。1 .临床诊断:报告中应明确记录临床诊断,以指导影像评估的重点方向。需要包括医师提供的临床诊断信息,并根据影像结果作出相应的影像学诊断。2 .病变部位评估:具体描述影像所见的病变部位,包括病变的长度和厚度,详细标注病变的解剖位置。3 .区分病变的类型:指出是活动期病变还是慢性期病变,并描述病变的具体特征。4
30、 .肠道扩张和充盈情况:描述肠道不同部分的扩张和充盈情况,特别是小肠各段的扩张情况,并指出是否存在扩张异常。5 .肠壁情况:应对肠壁是否有增厚、肠腔是否有狭窄以及扫描范围内是否有占位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评估,并描述其定位、性质及严重程度,有无溃疡、水肿等征象,是否存在憩室、息肉、梗阻等病变,是否存在异常信号及异常强化等征象。6 .肛周病变:在CD或可疑CD患者的MRE中,还应重点观察有无肛周病变,并在出现相应临床指征时对肛管及肛屡情况进行评估。对于CD的结构化影像报告可参考2021年发表的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中拟制定的报告结果模板。使用结构化报告模板可以实现更
31、统一和标准化的解读,并且已被证明可以增加对狭窄、屡、积液和肛周疾病等情况的发现。7 .肠外表现:报告中应涵盖扫描范围内的肠外表现,特别是肝脏、胆管、胰腺、脾脏等器官的影像学表现,记录是否存在病变、结节、钙化等异常信号。8 .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建议:根据影像所见提供临床建议,例如建议病变活检、手术治疗或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以协助临床医师制定诊疗计划。对于复诊患者,还应注意在报告中对其治疗反应进行评估并进行分类。总之,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应用指南,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基于实际应用的需求,就MRE的检查前准备、扫描方案、常见病影像表现及报告书写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及总结,以期指导并促进MRE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