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尔茨海默病诊疗规范2020版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在65岁以前发病称为()A.晚发型B.早发型C.家族性D.散发性2.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危险因素中不包括()A.增龄B.高教育水平C.吸烟D.脑外伤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病理改变主要特征不包括()A.弥漫性脑萎缩B.老年斑C.神经原纤维缠结D.神经元增多4.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被认为是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始动因素的是()A.tau蛋白过度磷酸化B.炎症反应C.AB的生成和清除失衡D.神经元死亡5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征中,“ABC”分类的“A”指代()A.精神和行为症状B.生活功能
2、改变C.认知损害D.躯体功能障碍6 .对疑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时,认知功能筛查不包括()A. MMSEB. MoCAC. CDRD. ADLA.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B,认知损害以遗忘为主C.有明确的脑外伤史D.出现精神行为异常8.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原则中,关于药物治疗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完全逆转疾病进程8 .现有药物能延缓疾病进展C.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D.仅针对认知损害进行治疗9 .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药物不包括()A.多奈哌齐B.卡巴拉汀C.美金刚D.利培酮10.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干预,首选()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非药物干预D.电休克治疗二、填空题
3、每题2分,共20分)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袭、呈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2 .阿尔茨海默病的家族发病倾向称为阿尔茨海默病。3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以老年斑、和神经元减少为主要特征。4 .老年斑中心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组分是tau蛋白。5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征中,“ABC”分类的“B”指代o6 .认知测评中的生活能力评估量表是o7 .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前须排除其他疾病,如、老年期抑郁障碍等。8 .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提高的乙酰胆碱浓度。9 .针对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干预强调O10 .阿尔茨海默病的管理需要专科医生、老年科医生、等多方面配合。三、多选题(每题3分,
4、共30分)1.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包括()A.女性B.低教育水平C.听力损害D.定期锻炼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异常涉及()A.乙酰胆碱系统B.单胺系统C.氨基酸类D.神经肽3.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征中,生活功能改变的表现有()A.近记忆力下降B.工作能力下降C.个人生活能力受损D.情绪不稳4.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测评包括()A.认知功能筛查B.生活能力评估C.痴呆严重程度评估D.脑电图检查5.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要点包括()A.工作及日常生活功能损害B.遗忘为主的认知损害C.非遗忘领域认知损害D.精神行为异常6.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原则包括()A.尽早诊断B.及时治疗C.终身管理D.
5、仅药物治疗7 .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的药物有()A.胆碱酯酶抑制剂8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C.抗生素D.抗病毒药物8.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非药物干预方法有()A.环境治疗8 .感官刺激治疗C.行为干预D.认知刺激治疗9 .抗精神病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时,应遵循的原则有()A.小剂量起始B.缓慢增量C.症状控制后缓慢减量D.长期使用10.阿尔茨海默病的管理需要以下哪些人员的配合()A.专科医生B.老年科医生C.社区卫生人员D.长期照护机构医护人员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2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无关。()3
6、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包括神经原纤维缠结。()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远记忆力下降。()5 .精神行为症状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就会出现。()6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脑影像检查。()7 .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8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应首选药物干预。()9 .抗精神病药可用于控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严重幻觉和妄想。()10 .阿尔茨海默病的管理只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2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征。3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要点。4 .简述阿尔茨海默病的治
7、疗原则。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B2. B3. D4. C5. B6. D7. C8. B9. D10. C二、填空题1 .进行性2 .家族性3 .神经原纤维缠结4 .B淀粉样蛋白(AB)5 .精神和行为症状6 .ADL7 .澹妄8 .神经元突触间隙9 .以人为本10 .社区卫生人员三、多选题1. ABC2. ABCD3. ABC4. ABC5. ABCD6. ABC7. AB8. ABCD9. ABC10. ABCD四、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1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AB的生成和清除失衡是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始动因素,其可诱
8、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神经元死亡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同时,患者大脑中存在广泛的神经递质异常,包括乙酰胆碱系统、单胺系统、氨基酸类及神经肽等。止匕外,遗传因素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确定与之相关的基因有APP基因、PSENl基因、PSEN2基因和ApoE基因。2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特征分为“ABC”三大类A(activity)指生活功能改变,早期表现为近记忆力下降,随着疾病进展,工作能力和个人生活能力逐渐受损,晚期需完全由他人照顾。B(behavior)指精神和行为症状,早期可能出现主动性缺乏、情绪不稳等,后期可出现幻觉、妄想、无目的漫游、睡眠节律紊乱等。C(cognition)
9、指认知损害,以遗忘为先导,逐渐累及计算、定向、视空间、执行功能等多个认知领域,出现失语、失认、失用等。3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要点包括: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出现工作及日常生活功能损害;以遗忘为主的认知损害,同时存在非遗忘领域如语言功能、视空间、执行功能等的进行性损害;出现人格、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异常改变。诊断前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如谓妄、老年期抑郁障碍、路易体痴呆、额颍叶痴呆等。4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终身管理;现有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虽不能逆转疾病,但可延缓进展,应坚持长期治疗;针对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首选非药物干预,必要时可联合精神药物,但需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避免长期使用;对照料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实际帮助,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