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起病于儿童少年的行为和情绪障碍诊疗规范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的孤立期一般在()A. 一年级前半期B. 1-2年级C. 23年级D.35年级2.儿童情绪深刻性不断增加的年龄阶段主要在()A.婴儿期B.学龄前C.学龄期D.青春期3.DSM系统在分类与诊断原则方面,自1980年的DSM-III到2013年的DSM-5,其诊断系统不断地完善,以下哪项不是其完善之处()A.减少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变化的过渡阶段B.强调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C.更多强调疾病的社会功能受损情况D.尽量建立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4 .对立违抗障碍的患病率在()
2、A. 1%11%B. 2%8%C. 1.8%14.7%D. 0.03%1%5 .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中,行为模式必须持续()A.6个月B. 12个月C. 18个月D. 24个月6.以下哪项不是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A.主观的焦虑感B.生理方面的反应C.行为方面的表现D.持续的情绪低落7.选择性缄默症的患病率为()A.0.03%1%B.5%16%C.15%20%D.3%5%8.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唯一的已知风险因素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神经系统疾病D.严重的社会忽视9.以下哪项不是非器质性遗尿症的病因()A.遗传因素B.神经发育迟缓C.智力发育迟缓D.社会心
3、理应激10.非器质性遗粪症以()多见A.女孩B.男孩C.女孩、男孩患病率相同D.以上都不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L儿童情绪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2 .根据DSM-5,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疾病诊断应区别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儿童和成人分属于不同的,他们的疾病信息不同。3 .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存在持续的愤怒/易激惹的心境、好争论/违抗的行为或怨恨的行为模式至少个月。4 .品行障碍的诊断要点中,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对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损害。5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发病可能与、环境因素以及有关。6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及7 .选
4、择性缄默症的诊断要点中,症状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且持续时间至少个月(并非入学后的第1个月)。8 .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养育者与患儿之间的关系,涉及、学校、社会的通力协作。9 .非器质性遗尿症的主要表现为遗尿,包括和(或)遗尿。10 .非器质性遗粪症的治疗原则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训练排便习惯和行为治疗。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规律包括()A.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规律B.儿童情绪发展规律C.儿童认知发展规律D.儿童社交发展规律2.DSM系统分类与诊断原则的争议点包括()A.诊断是否歪曲了事实B.诊断是否提供了错误的解释C.诊断标签是否伤害了个体D.诊断是否
5、减少了正常与异常之间的过渡阶段3.对立违抗障碍的病因可能涉及()A.遗传因素B.气质特点C.家庭环境D.社会环境4.品行障碍的临床特征包括()A.攻击性行为B.反社会性行为C.情绪稳定性D.社会适应能力良好5.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的诊断系统包括()A.ICD-9B. ICD-IOC. ICD-IlD. DSM-56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A.心理治疗B.药物治疗C.物理治疗D.手术治疗7 .以下属于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有()A.童年分离焦虑障碍8 .童年特定恐惧性焦虑障碍C.童年社交焦虑障碍D.同胞竞争障碍8.社会功能障碍包括()A.选择性缄默症B.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C.童
6、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D.遗尿症9.以下关于非器质性遗尿症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表现为遗尿B.包括夜间和(或)白天遗尿C.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D.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疾病10.非器质性遗粪症的治疗措施包括()A.消除诱因B.改变饮食习惯C.训练排便习惯D.心理和行为治疗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分为孤立期、水平分化期、垂直分化期、部分集团形成期和集团期。()2 .ICD系统取消了“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的分类。()3 .对立违抗障碍的患者常伴有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心境障碍、品行障碍等。()4 .品行障碍的遗传度为40%70%,研
7、究最多的候选基因是单胺氧化酶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5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的诊断在ICD-IO中被列为独立诊断条目。()6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大部分会持续至成年期。()7 .选择性缄默症在某些特定场合不能说话,其发生需要排除器官功能障碍或语言理解障碍等原因。()8 .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的诊断通常要求发育年龄在9个月以上。()9 .非器质性遗尿症包括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10 .非器质性遗粪症的治疗原则以药物治疗为主。()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儿童行为和情绪发展规律。2 .品行障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诊断要点是什么?4 .简述非
8、器质性遗尿症的管理措施。参考答案单选题1. A2. C3. A4. A5. B6. D7. A8. D9. C10. B填空题1 .组织和调节行为;与认知过程相互影响;引发、保持或减弱其他行为或心理过程2 .年龄阶段3 .64 .重大5 .气质特点;遗传及生理因素6 .焦虑;恐惧7 .18 .患儿家庭9 .夜间;白天10 .消除诱因多选题2. ABCD3. ABCD4. AB5. ABCD6. AB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简答题1 .儿童行为发展规律包括学龄期儿童行为发展规律,其分为孤立期(一年级前半期)、
9、水平分化期(1-2年级)、垂直分化期(23年级)、部分集团形成期(35年级)、集团期(56年级);儿童情绪发展规律表现为情绪的产生(生命最初几个月)、情绪内容不断丰富(2岁后)、情绪深刻性不断增加(随着年龄增长)、情绪趋于稳定(学龄期)、情绪的正常波动(青少年期)。2 .品行障碍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整合式干预方案,采用多元系统干预、学校-家庭联合追踪干预等方法,经典的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也可用于品行障碍),尚无针对品行障碍的特殊治疗药物,多数为针对共病疾病的治疗。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存在持续的愤怒/易激惹的心境、好争论/违抗的行为或怨恨的行为模式至少6个月。这些行为的频率和强度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不吻合,小于5岁的儿童这些行为在大部分时间都有发生;5岁及以上的儿童每周至少出现1次。这些行为干扰了周围情境,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或者对其自身的社交、教育等社会功能领域带来负面影响。4 .非器质性遗尿症的管理措施包括对父母进行幼儿心理健康与卫生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排尿习惯;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刺激,父母应注意使用温和有效的养育方法,不恐吓、不训斥、不责骂或体罚遗尿儿童,鼓励儿童面对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