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605240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决策案例分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摘要所谓经营决策,就是企业等经济组织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达到生产经营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即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过程。经营决策是指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或手段进行最佳选择的过程。 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全部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工作中,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H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H公司正在开发某个新产品,已处于最后阶段,H企业希望它的性能超过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编制一份概括性的信息资料以帮助决策者制定产品价格。这些资料应包括分派了辅助部门间接成本后的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信息。目录摘要1目录21.1案例背景31.2案例内容3二

2、理论依据62.1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62.2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6三 案例分析73.1按完全成本加成法分析定价73.2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分析定价7四 案例结论:8五 成员9一 案例资料1.1案例背景H公司正在开发某个新产品,已处于最后阶段,H企业希望它的性能超过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编制一份概括性的信息资料以帮助决策者制定产品价格。1.2案例内容H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 电子车间测试车间辅助部门变动间接成本(千元)1200600700固定间接成本(千元)2000500800预算人工工时(千小时)800600在分派辅助部门间接成本时,变动间接成本是根据各车间的人工工时分配,而辅助部门的固定间

3、接成本以电子车间和测试车间的最大实际生产能力为基础分配。两个车间的最大实际生产能力相等。H公司的产品价格长期以来都是按照完全生产成本的25%至30%的比例加成的。H公司正在开发某个新产品,已处于最后阶段。H企业希望它的性能超过竞争者的同类产品,竞争者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在60元至70元之间。产品开发工程主任确定该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每件7元,电子车间需耗人工工时每件4小时,测试车间3小时。两个车间的小时工资率分别为2.5元和2.0元。管理人员预测与该产品有关的固定成本为:每年管理人员工资13000元,最近购置设备的折旧100000元,广告费37000元。这些固定成本已包括在上述预算中。另外注意,上

4、述预算包括很多产品,企业不会因一个产品的原因修改这个预算。市场研究表明,H公司对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10%,按乐观的估计可达到15%。该产品的市场总需求量为20000件。 变动间接成本的分配(千元):电子车间测试车间辅助部门分配前的变动间接成本1200600700分配辅助部门变动间接成本400300-700分配后的变动间接成本小计16009000工时(千小时)800600每小时变动间接成本分配率21.5其中:电子车间分配间接成本=700 800 (800+600)=400(千克)测试车间非分间接成本=700 600 (800+600)=300(千克)3.2固定间接成本的分配(千元):电子车间测

5、试车间辅助部门分配前的变动间接成本2000500800分配辅助部门变动间接成本400400-800分配后的变动间接成本小计24009000工时(千小时)800600每小时固定间接成本分配率31.5每小时总间接成本分配率53产品成本资料 元/件:产品成本资料 元/件直接材料 7直接人工电子(4 2.5)10测试(3 2)6变动间接制造成本电子(4 2)8测试(3 1.5)4.5变动成本小计35.5固定间接制造成本电子(4 3)12测试(3 1.5)4.5完全制造成本52相关成本:单位总变动成本35.5单位专属固定成本7.5单位相关成本合计43其中:专属固定成本=13000+100000+3700

6、0=150000(元)该企业产销量=市场总需求该公司市场占有率=20000010%=20000(件)二 理论依据2.1完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亦称“全部成本法”、归纳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这种方法也称为“归纳(或吸收)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该法不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短期决策2.2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变动成本法也称直线成本法是变动成本计算

7、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法的理论依据:固定制造费用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其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损益表,作为该期销售收入的一个扣减项目。而传统的完全成本法则强调成本补偿的一致性,其理论依据是:固定制造费用发生在生产领域,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其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应当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从产品销

8、售收入中得到补偿。三 案例分析3.1按完全成本加成法分析定价 52 (1+25%)= 65(元) 52 (1+30%)=67.6(元) 52 (1+35%)=70.2(元) 按完全成本法制定的售价中包括分配来的固定间接制造成本。从完全成本法角度考虑,最低安全价格为52元,按完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售价在65至70元之间。而竞争者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在60至70元之间,这表明该公司的成本和竞争者大致相同。如果充分利用生产能力,产量可超过20000件,成本还可以降低,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产品开发工程主任过于乐观。3.2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分析定价 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定价,最低售价可定位35.5元,售价大于35.

9、5元的部分是贡献边际,用于弥补固定成本。但题中无论什么价格都足以弥补专属固定成本。根据保守估计,若销售量达到20000件,则最低售价应为43元。 如果销售价格定位65元,则每件产品可获得29.5元(65-35.5)的贡献边际,作为风险指标,弥补专属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为:150000(65-35.5)= 5085(件)。 成本信息是有用的决策参考依据,但现行市价对决策更重要。该公司应在60元至70元之间选择一个价格。定价时还应考虑产品有多少新意才能吸引顾客购买公司的产品,推出的新产品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如果能在各种价格下预测出产品需求量那将是很有用的,价格弹性有助于决策。 但已知资料中只考虑到产品的制造成本,没有考虑到期间费用的影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题中没有相关信息。四 案例结论从完全成本法角度考虑,最低安全价格为52元,按完全成本加成法确定的售价在65至70元之间。按变动成本加成法定价,最低售价可定位35.5元,而竞争者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在60至70元之间, 所以H公司应在60元至70元之间选择一个价格五 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