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6180361 上传时间:2020-09-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四.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基础知识1、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如上一节所说,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同理,因为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实用性而要求其说明的语言务必做到“准确”二字。所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特点、用法、功能、效果、规

2、律、原因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主要指在说明事物,解说事理时,能确切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0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2、说明文语言的两种风格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当然,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

3、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所以,说明文的语言便可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风格。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例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象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象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

4、候。”作者在这里便使用了通俗的语言,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物候现象。二、考试题型及对策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符合。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5、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比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类型6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对策: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

6、角度谈。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三、例题解析例一你只要站在海边,瞭望浩瀚无际的大海,欣赏那惊涛拍岸的奇观,就会感受到海浪蕴藏着多么巨大的能量:海浪可轻而易举地把十几吨重的巨石抛向20米的高空;也能将万吨海轮突然甩到岸上。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力每平方米高达2030吨,大的甚至可达60吨。在广阔的海洋里,海浪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就成因而言,在远洋形成并传递过来的波,称为“涌”;由风直接引起的波,称为“风浪”。习惯上统称波浪。据海洋学家计算,每

7、平方千米海面上的滚滚波涛大约蕴藏着20万千瓦的能量。地球上海洋总面积达3.6亿平方千米,其蕴藏的波浪能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并不是所有海面上的波浪都能开发利用,据估算,全世界可供利用的波浪能约为100亿千瓦。1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波浪发电。最早的实验是在1810年由法国人波拉舍切夫在波尔多市进行的,距今已有190年,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实用的小型波浪发电装置才问世,主要用来给灯塔、航标灯等设施供电。80年代初期,各种波浪发电的设计方案纷纷应运而生。_。海面上的波浪是因刮风而引起的。海水表面做上下运动,海洋中的水分子是做圆周运动,在岸边的水分子其运动轨迹为椭圆形,海底的海水

8、也都这样运动着。岸波由于水浅而破碎,能量消失。此外,鉴于波浪有“涌”和“风浪”之分,所以,波浪发电的输出功率会出现波动。波浪能的这些特点,对于研制发电装置的专家、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启发。设计师们主要在“上下运动”方面做文章。1978年8月,一艘80米长的驳船驶向日本某海面,到达一个水浅浪高的预定地点后抛锚系留。随着波浪上下起伏,驳船上安装的11台浮标式波浪发电装置源源不断地发出电力,并通过电缆将电力输送到附近的岸上。这艘驳船叫“海明”号,正在那里进行波浪发电试验,发电量最大时可达到2000千瓦。据说,这是世界上利用波浪发电首次实用化。这次试验是日、英、美联合进行的波浪发电试验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9、。在各种波浪发电装置中,上述浮标式波浪发电装置被认为是当前比较实用的装置。它就像一个放倒的打气筒,当它处在浪谷时,空气活塞室的体积增大,里面的气压低于外面,于是,外面的空气就冲开阀门,通过导叶片,推动空气涡轮机的叶轮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当它处在浪峰时,空气活塞室的体积变小,里面的气压高于外面,这时,里面的空气就冲出阀门,通过导向叶片,从而推动空气涡轮机的叶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效率较高,还能削减波高一半以上,可取代部分造价昂贵的消波堤。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日、英、美等国就积极研制功率在5000千瓦以上,甚至高达5万千瓦级的大型波浪发电装置。英国国立工程研究所(NE

10、L)进行了与日本“海明”号相同的空气透平方式和波浪动力吸收方式的研究;但“海明”号船是将机组竖立在船上,直插于波浪之中,而NEL方式像防波堤那样与波浪成直角放置。用NEL方式可吸收波浪能的70%。1、指出下边语句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1)你只要站在海边,瞭望浩瀚无际的大海,欣赏那惊涛拍岸的奇观,就会感受到海浪蕴藏着多么巨大的能量:海浪可轻而易举地把十几吨重的巨石抛向20米的高空;也能将万吨海轮突然甩到岸上。2)海面上的波浪是因刮风而引起的。海水表面做上下运动,海洋中的水分子是做圆周运动,在岸边的水分子其运动轨迹为椭圆形,海底的海水也都这样运动着。3)在各种波浪发电装置中,上述浮标式波浪发电装

11、置被认为是当前比较实用的装置。它就像一个放倒的打气筒,当它处在浪谷时,空气活塞室的体积增大,里面的气压低于外面,于是,外面的空气就冲开阀门,通过导叶片,推动空气涡轮机的叶轮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当它处在浪峰时,空气活塞室的体积变小,里面的气压高于外面,这时,里面的空气就冲出阀门,通过导向叶片,从而推动空气涡轮机的叶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4)英国国立工程研究所(NEL)进行了与日本“海明”号相同的空气透平方式和波浪动力吸收方式的研究;但“海明”号船是将机组竖立在船上,直插于波浪之中,而NEL方式像防波堤那样与波浪成直角放置。用NEL方式可吸收波浪能的70%。2、句子“据海洋学家计算,每

12、平方千米海面上的滚滚波涛大约蕴藏着20万千瓦的能量。”中的“大约”一词可否删掉,请说明理由。解析:本题属于上文“考试方式与对策”中的“类型3”,即“表限制性的词语能否删去”之题型,这种题我们解答时,分四步来答(见“对策”)。参考答案:不能删,因为“大约”一词是表估计,若删了,则句意变成“据海洋学家计算,每平方千米海面上的滚滚波涛蕴藏着20万千瓦的能量。”,而实际上,这种计算是难以精确的,是有误差的,所以,用上“大约”恰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全文所说明的中心是:_。其中一段主要说明_。其他各段则主要说明_。4第段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是:_。5试在第段的横线上填入一句能衔接、两段

13、的过渡句。答:_6第段“波浪能的这些特点”中的“这些特点”指代_。7第段运用了_、_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_。参考答案:3、利用波浪发电海浪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人们利用波浪发电的历史和现状。 4、具体、清楚而又形象地说明海浪所蕴藏的能量之巨大。 5、要了解波浪发电装置的原因,必然先了解波浪能的特点。 6、海面上的波浪,在海水表面做上下运动,海洋中的水分子是做周围运动,岸边的水分子运动轨迹是椭圆;岸波能量易消失,波浪输出功率有波动。 7、举例子列数字波浪发电被人利用而走向实用化。例二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 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

14、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

15、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

16、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百科网”、“世界科技报道网”等相关内容编写)1、指出下边语句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1)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2)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

17、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3)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4)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2、体会“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中“不要说就是就”这一关联词的作用。3第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4第段和第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_5第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稳定”体现在哪些地方。_6请说出

18、第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_参考答案:3引出说明对象,形象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危害(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第段举例在丁-说明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和类型,第段举例在于说明“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同时引出下文,说明不稳定的堰塞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5“不稳定”体现在: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堆积体以松散士为主的堰塞湖相对容易溃决。 6“大体”这里是大致、大概的意思,说明通过遥感技术、对比分析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或“不十分精确”)。 例三 _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的开发可以有效缓解中国的能源供应困局,其中产业化条件最为成熟的首推风力发电。较之

19、其他新能源,风电优势更加明显:它蕴藏量大,超过所有油、气、煤的储藏量;理论上仅1%的风能就能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在江苏沿海,从南通向北直到连云港,有连绵数百公里的滩涂,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这里常年风速保持在每秒7-8米,正是绝佳的风电场。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而1个三峡的投资,可以建2-3个三峡规模的风电场。而且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资源,没有火力发电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所带来的污染。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它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

20、”: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有专家经过10年研究发现,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有色冶金、氯碱等高耗能产业,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电解铝生产来说,每吨铝的耗电量是惊人的1.5万千瓦时,如果风电专门供应大型铝厂,巨大的电能就被“

21、置换”出去,风能也因此获得了普惠社会的方式。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强的挑战性,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1、指出下边语句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1)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等着发电。因为它有两个世界性的“拦路虎”。2)这一带可建超过10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海上三峡”,却没有百万移民的负担,也不占用耕地和消耗水资源。3)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4)一是,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

22、、频率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危害常规电网。5)二是,风力机结构复杂,风电价格远高于煤电,我国风电设备单位功率的费用是煤电的两倍以上,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解析:第1、3、5小题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生动形象,属生动说明。答案:1)生动说明2)平实说明3)生动说明4)平实说明5)生动说明2、体会一下“目前,非并网技术已经基本攻克,下一步就是在江苏省内找一个试点。”一句中“基本”一词能删掉吗?为什么?解析:“基本”一词不能删掉。因为“基本”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若去掉了,则表示“并非网技术”已经攻克,这与事实不相符。而用上“基

23、本”一词就更能准确在表明意思,同时,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第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4分) 5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通过非并网技术使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一旦试点成功,它将是世界利用风能的最新里程碑。 参考答案:3、风能将成就江苏沿海成为“海上三峡”(或“江苏沿海风能利用前景诱人)4、因为这里蕴藏着巨大的风力资源,一旦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没有充分利用。5、“黄金电“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非并网

24、技术将使风电产生巨大的效益,变得像黄金一样宝贵。“一旦“表示时间的不确定,表明非并网技术还在试点阶段,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四哈欠声声益处多多当你疲惫不堪或者睡意向你袭来时,你会不由自主地作出以下动作: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科学家曾用超声成像技术探测胎儿的神秘世界,发现怀孕12周的胎儿就会打哈欠了。生物学家研究打哈欠,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

25、”,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如果你感觉某种场合或时刻不宜打哈欠,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紧咬牙关来抑制。不过,打哈欠的过程运行得不顺畅,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一个哈欠的持续时间虽然很短暂,不过六秒钟左右,其生理上的作用却是很显著的。在这期间,打哈欠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你便能在生理与心理上都得到一次很好的休息。其效果胜过镇静剂。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温和的人更容易打哈欠。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至于一打哈欠就泪水汪汪,科学家认为这与大笑、打喷嚏时流泪的原理完全一

26、样。人眼睛里的泪腺分泌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故而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但在打哈欠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阻挡了鼻泪管排泄泪水,泪水流不下去,便积在眼睛里,人就变得眼泪汪汪的。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有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也会跟着打起哈欠来。难道打哈欠有传染性?确实如此,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换句话说,打哈欠的“传染”现象,可能代表了一种无意识的“心志模仿”。哈欠的“传染性”,可以帮助失眠者度过睡眠关。有科学家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半身人头塑像,特殊之处在于这个头像一直在甜甜地打着哈欠。失眠者只要看着这个

27、头像,不一会儿就会打起哈欠,进入梦乡。打哈欠看上去虽不雅,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每打一次哈欠,必有深沉悠长的吸气,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另外,打哈欠时咽部肌群及面部几十块肌肉随之收缩,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高大脑活力,对脑力劳动者尤为有益。不过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一且经常不由自主地频繁打哈欠,就应及时向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哈欠越频繁。意味着大脑缺氧越严重。(选自爱情婚姻家庭2008.8)1、

28、指出下边语句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1)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2)研究人员对一些志愿者进行测试,发现那些容易打哈欠的人大多善良、敏感,容易动感情,很容易博得别人好感。3)人眼睛里的泪腺分泌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故而平时人是不会流泪的。但在打哈欠时,口腔及鼻腔的压力增大,阻挡了鼻泪管排泄泪水,泪水流不下去,便积在眼睛里,人就变得眼泪汪汪的。4)一些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的手段,对大脑影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打哈欠时的脑部活动区

29、,与表示同情心的脑活动区域一致。2、试分析“不过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一且经常不由自主地频繁打哈欠,就应及时向医生求助,万万不可大意,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一句中“这”指代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3、请用作诠释的方法说说哈欠是怎样产生的。_ 4、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益处?_ 5、“临床医生观察到大约有7080的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前一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 6、“因为这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一句中加着重号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_ 参考答案:3、打哈欠是人的一

30、种生理现象。当一个人受到劳累、睡意与睡醒等因素的刺激时,体内导致打哈欠的相关分子就会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肉发出“指令”,有关的肌肉严格遵照“指令”运动,于是,一个哈欠诞生了。4、(1)使人全身神经、肌肉完全松弛,得到很好的休息。(2)有利于更多的氧气进入肺部到达血液。(3)可驱动携氧的血液流向大脑,提高大脑活力。(4)可作脑梗塞等疾病发作的信号。5、举例子和列数字。通过举例子,说明了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中老年人,一旦频繁地打哈欠,就应及时向医生求助;通过列数字,说明中老年人频繁打哈欠很可能是脑梗塞即将降临的信号。6、不能。“可能”一词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如果把它去掉,就变成肯定语气,语言就不准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