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冻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隔艮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安委20247号)等文件精神,强化我公司在果冻生产等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全体员工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果冻生产、加工、包装及相关管理活动的部门、班组及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岗位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和被派遣劳动者。第三条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人人都是安
2、全员”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并报告事故隐患,对报告人实施奖励,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质量的良好氛围。第二章报告内容第四条公司鼓励员工重点报告以下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 .煮料操作员未佩戴防烫手套操作90。C胶体溶液搅拌罐。2 .配料工未执行双人复核制度导致防腐剂超量投入混合罐。3 .维修人员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进入杀菌釜内部检修。4 .灌装线操作员屏蔽设备急停装置处理卡料故障。5 .叉车驾驶员在包材库超载运输撞击货架导致包装杯散落。6 .清洁工使用非防爆设备清理卡拉胶粉尘堆积区。7 .制冷操作工未佩戴防护面罩操作液氨阀门处理泄漏。8 .实验室人员未戴护目镜操作浓酸调节果冻PH
3、值。9 .装卸工未验证冷链温度即签收乳制品原料。10 .杀菌工序员工疲劳作业导致杀菌温度记录缺失。11 .外包人员携带未消毒设备进入灌装洁净区。12 .投料工踩踏原料袋攀爬糖浆储罐护栏。13 .更衣室人员手部消毒未达标直接接触果冻半成品。14 .均质机操作员未锁定能源开关进行模具更换。15 .过滤工序员工未更换破损过滤袋继续生产等。二、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1 .杀菌釜安全阀校验超期且压力表无有效检定标签。2 .胶体粉尘收集系统未安装火花探测及惰化装置。3 .灌装机防护罩联锁装置被胶体黏结失效。4 .金属探测仪灵敏度连续5批次未用测试块校准。5 .蒸汽管道(120)裸露段无隔热防护层。6 .液
4、氨储罐泄漏传感器电源中断超过48小时。7 .冷却水池围栏缺失或高度不足1.2米。8 .车间安全通道被成品周转箱堵塞超过40%宽度。9 .配电柜下方堆放含电解液的加湿器。10 .胶体溶解罐搅拌轴机械密封渗漏未及时修复。11 .危化品仓库未设置酸度调节剂防泄漏托盘。12 .氮气发生器纯度检测记录缺失近两个月数据。13 .高湿度灌装区未安装防滑警示标识。14 .杀菌冷却水余氯在线监测仪校准超期。15 .均质机高压管路安全泄压阀被违规拆除等。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 .煮料车间地面积存糖胶混合物导致人员滑倒。2 .清洁作业区(灌装间)与预处理区压差持续低于10Pa。3 .原料仓库相对湿度连续72小时超过
5、65%阈值。4 .厂区危废暂存点距离原料入口不足5米。5 .有限空间(储糖罐)强制通风系统滤网堵塞。6 .排水沟残留果冻浆孳生果蝇幼虫。7 .仓库防鼠板变形或卸货区风幕机故障。8 .液氨机房未配置应急喷淋洗眼装置。9 .高温杀菌区未设置热辐射警示隔离带。10 .包材仓库照明强度不足100勒克斯。IL车间顶棚冷凝水滴落至果冻杯传送带。12 .化学品存放区与配料间共用排风系统。13 .冷却水池余氯浓度连续2小时低于0.5ppmo14 .厂区垃圾站未密闭导致异味侵入生产区等。四、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1 .未制定胶体粉尘爆炸专项应急预案及半年演练计划。2 .HACCP计划未覆盖杀菌工序最低温度限
6、值监控。3 .受限空间作业规程未明确氧气浓度检测要求。4 .压力容器档案缺失杀菌釜年度耐压测试报告。5 .员工培训未涵盖强酸强碱灼伤应急处置流程。6 .设备维保计划未包含除尘系统防爆膜片检查项。7 .虫害控制图未标注灌装间管道穿墙孔封堵点。8 .出厂检验报告未附塑化剂迁移量原始数据。9 .未按GB19299更新果冻微生物限量管控标准。10 .委托协议未明确过敏原(明胶)交叉污染责任。11.“日管控”记录缺失煮料罐温度点检项。12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领用台账未记录实际投料量。13 .未建立胶体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报告。14 .事故隐患奖励制度未公示微信端申报通道。15 .供应商档案缺失卡拉胶重
7、金属检测证明。16 .杀菌设备热穿透测试报告超三年未更新。17 .防混料系统未覆盖相似包装的果味香精区。18 .制冷工特种作业操作证未覆盖氨制冷类别。19 .空调系统高效过滤器更换记录缺失近一年数据。20 .应急预案未包含胶体烫伤专项处置程序。21 .未建立非法添加物(匹可硫酸钠等)原料筛查制度。22 .果冻凝胶温度参数未纳入HACCP关键限值监控。23 .储糖罐液位报警装置未进行季度功能测试。24 .未保存近两年防爆电气设备检测报告。25 .冷却水余氯监测数据未接入中央控制系统等。第三章报告途径第五条为确保员工报告事故隐患的渠道畅通,公司设立以下报告途径:1 .线下报告:员工可直接向所在部门
8、的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安全员负责初步核实并上报至安全管理部门。2 .线上报告:公司开通了微信群、邮箱、电话等线上报告渠道,并在公司醒目位置公示报告方式和流程,方便员工随时随地进行报告。3 .匿名报告:为保护报告人隐私,公司设立了匿名举报箱和匿名举报电话,员工也可选择匿名方式进行报告。第四章核查整改第六条对员工报告的事故隐患,安全管理部门应按以下程序组织核查:1 .初步核查:接到报告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第一时间联系报告人,核实具体情况,初步评估隐患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2 .现场核查:经初步判断属于事故隐患的,须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复核,确保隐患识别准确、风险评估到位。3 .整改落实:(1
9、) 一般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并闭环处理;(2)重大事故隐患若无法即时整改,需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及应急措施,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彻底消除。4 .闭环管理:所有整改完成的隐患均需建立台账记录,实施销号管理,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关闭流程。第五章奖励资金与实施第七条公司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设立事故隐患报告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激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隐患。第八条奖励标准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小隐患奖励和大隐患重奖两类:L小隐患奖励:针对可快速整改、影响较小的一般隐患,给予报告人物质奖励(如小额奖金、便携式灭火器、安全头盔等)及通报表扬等精
10、神激励。5 .大隐患重奖:对可能引发严重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重大隐患,经核实并完成整改后,对报告人给予高额奖金、晋升机会或福利待遇等奖励,并在公司范围内公开表彰。第六章正向激励与结果运用第九条公司对隐患报告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及个人实行正向激励:L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优先考量并给予加分;2 .对隐患排查治理贡献突出者,在职务晋升、岗位调整时予以倾斜;3 .设立“安全生产之星”“隐患排查能手”等荣誉称号,定期表彰先进典型。第十条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主持召开安委会会议,分析员工报告隐患情况,举一反三排查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环节的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1、第七章宣传引导第十一条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加强隐患报告奖励制度的宣传引导:1 .利用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及奖励落实情况;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员工隐患辨识能力与主动报告意识;3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围。第八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与修订。若公司其他规定与本制度冲突,以本制度为准。第十三条本制度每年开展有效性评审,每三年系统性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临时调整。附表:1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2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3 .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4 .公司
12、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公司事故隐患排查记录表(整改通知单)被检查部门:序号安全隐患隐患分级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备注整改要求望你部门于上述规定时间对上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处理,并及时将整改完成情况报检查部门验收。检查人员:日期年月日三l:W:雌:第9页,共14页第10页,共14页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台账序号部门隐患名称排查日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计划完成日期整改期间安全措施隐患等级隐患分类整改情况完成时间整改确认人备注填表部门:填表人:日期:年月日第11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登记表序号报告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联系方式隐患描述隐患位置/设备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建议整改措施报告接收人接收时间第12页,共14页第13页,共14页公司安全隐患内部报告人员奖励台账序号奖励日期报告人姓名部门/岗位隐患等级(一般/重大)奖金金额(元)奖励形式(物质/精神)备注备注:L奖金金额:根据事故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效果确定,可依据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灵活调整。2 .奖励形式: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礼品等;精神奖励可包括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报表扬等。3 .备注:用于记录奖励过程中的特别说明或后续跟进情况,如是否参与表彰大会、奖金是否已发放到位等。小hongshu:EHS安全教育交流第14页,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