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歌背后的爱情古代诗歌背后的爱情故事故事103班班 陈小颜陈小颜问世间情是何物?爱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执着不懈的追求,山盟海誓的表达,忠贞不渝的信念,缠绵悱恻的情感,心有灵犀的默契,纯净如水的意境,令多少读者心驰神往,如醉如痴,肃然起敬!在封建社会,虽然男女婚姻被控制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但也有像静女中那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如果说友谊相对单纯的话,那么爱情就是复杂的矛盾体,有时使人痛苦得锥心裂肺,有时则让人幸福得静静地流眼泪。题都城南庄去 年 今 日 此 门 中,人 面 桃 花 相 映 红。人 面 不 知 何 处 去,桃 花 依 旧 笑 春 风。崔护故事
2、背后故事(一)博陵人崔护,容貌品行十分美好,却很孤傲很少和别人合得来。参加进士考试未考中。清明节那一天,独自漫游京城南,发现一座住人的庄园,有一亩大的围墙,花草树木丛生,寂静得好像没有人,他去敲门敲了很久,有个女子从门缝偷看他,问道:“谁呀?”崔护把姓名告诉了她,说:“游赏春景独自走来,因喝酒渴了,求杯水喝。”女子进屋,拿一杯水出来。打开门,放把椅子请他坐下。她独自靠着小桃树的斜枝站着,而含而不露的情意特别深。她艳丽的姿容妩媚的情态,柔美从容。崔护用话挑逗她,她不回答。彼此用目光注视了很久。崔护告辞离去,她送到大门口,好像有不尽的情意,然后才进门。崔护也依依不舍地回去了。此后就没有再来。等到第
3、二年清明节那一天,崔护忽然想念起那个女子,感情不能控制,就直接前去找寻她。大门院落像原来的一样,但已经锁上了锁头。崔护于是在左边的门上题了一首诗,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又过了几天,崔护偶然到京城南,又前去寻找那人家,听见院里有哭声,就敲门询问其中的原因。有个老汉出来说:“您不是崔护吗?”回答说:“是我。”老汉又哭着说:“您害了我的女儿!”崔护又吃惊又悲伤,不知道回答什么。老汉说:“我女儿成年了,懂得诗书,还未许配人家。从去年以来,经常恍恍惚惚,好像有什么东西丢了。前一天和她出门,等到回来,她看见左门上有字,读完它,进门就病了,于是绝食几天
4、后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一个女儿,没有嫁出她的原因,是要找一个君子,以此托付他养老。现在女儿不幸死了,莫不是你杀了她吗!”老汉把住崔护大哭。崔护也伤感悲痛,请求进屋内哭她一回,女子还整齐地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枕着她的大腿,哭着祷告说:“我在这里!”不久女子睁开了眼,过了半天又活了。老汉十分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崔护。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
5、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 古诗背后故事(二)唐婉陆游表妹兼第一任妻子,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陆游母亲的嫂子即是唐婉的母亲。陆游的母亲尚未出嫁的时候,在娘家与嫂子关系不和。由此,自然也不喜欢嫂子生的女儿。但是当时的风俗经常是亲上加亲,因而唐婉还是过了门。唐婉生得很漂亮,而且是当时有点小名气的才女。和陆游感情非常好,但是她在家庭中的行为可能属于比较开明的一类,时常令婆婆感到不敬。陆游的母亲虽然经常抱怨和训斥她,但也还是能够容忍的。但有件事情是她无法容忍的:唐婉婚后数年未育。她不愿意让儿子因为这个女人而绝了后。当时,生育是家族的大事。陆游母亲以这个理由提出要休
6、唐婉,无论陆、唐两家的谁,都觉得提不出很多有力的理由来反对。最后,两人终究被迫离婚。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沉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象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7、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古诗背后故事(二)续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世情恶 人情薄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倚斜栏 难!难!难!人成个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
8、寒 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唐婉不久便郁闷成病而死。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痛不欲生。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隐痛,他后来曾多次来到沉园题词怀念唐婉。【沈园陆游】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古诗背后故事(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这是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产生了休妻的念头时写给卓文君信。它的大意就是我们从头开始到现在,可环境变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回到起初的样子。卓士文君伤透了心,为了极力挽救他们的爱情,于是她就以司马相如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
9、信,可谓是缠绵悱恻、感人之至。不愧为数字诗中的精品,足以展现了卓士文君的横溢的才华。全诗如下:“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
10、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阅信后一方面感到大为惭愧,另一方佩服文君的才华,于是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古诗背后故事(四)唐王维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息夫人即春秋时期息侯的夫人。楚文王灭息国,掠取她回楚,她息夫人即春秋时期息侯的夫人。楚文王灭息国,掠取她回楚,她虽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
11、子,但因夫死国亡之痛,终生不和楚王说虽给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但因夫死国亡之痛,终生不和楚王说话。王维的息夫人,是用典故以古喻今,规劝宁王李宪。并话。王维的息夫人,是用典故以古喻今,规劝宁王李宪。并使有情人再续前缘。使有情人再续前缘。李宪系唐玄宗的长兄,封为宁王,由于深受玄宗倚重,权势极大。李宪系唐玄宗的长兄,封为宁王,由于深受玄宗倚重,权势极大。宁王府的左邻有个卖饼者,妻子高挑白净、端庄漂亮,宁王一眼宁王府的左邻有个卖饼者,妻子高挑白净、端庄漂亮,宁王一眼就看上了。宁王为得到她,使人将卖饼者发配千里,强把她接进就看上了。宁王为得到她,使人将卖饼者发配千里,强把她接进王府,宠爱有加。王府,宠爱有
12、加。一年之后,宁王问她:一年之后,宁王问她:“你还想那个卖饼的吗?你还想那个卖饼的吗?”她沉默不语。她沉默不语。宁王于是把卖饼者召回,与她见面。二人相见,不敢多言,只能宁王于是把卖饼者召回,与她见面。二人相见,不敢多言,只能深情注视,四泪垂颊。深情注视,四泪垂颊。宁王当时的座上宾客,有王维等十多人,无不动容。宁王见状,宁王当时的座上宾客,有王维等十多人,无不动容。宁王见状,就让他们以景赋诗。王维感伤难禁,率先成诗。此诗以古谏今,就让他们以景赋诗。王维感伤难禁,率先成诗。此诗以古谏今,写得含蓄、深刻。宁王听罢深受触动,随赠厚礼归与卖饼者。写得含蓄、深刻。宁王听罢深受触动,随赠厚礼归与卖饼者。古诗
13、背后故事(五)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唐玄宗锐意开疆拓土,大举对外用兵。边塞苦寒,需要输送大量的棉衣等军用物资。有一年冬天,玄宗为了表示对边塞士兵的体恤,以皇帝的名义颁赐棉衣,而且所有棉衣一律由宫中的宫女动手缝制而成。一个宫女无法忍受宫中的寂寞生活,便大胆写了一首“征婚诗”,夹藏在棉衣短袍中。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难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沙场征戍客,寒苦难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棉衣千里迢迢运至边疆,一位士兵分到棉衣后,看到了这首诗。因为棉衣乃是皇帝所赐,士兵不敢隐瞒,便向元帅递交了这首诗。元帅也不敢擅自处理,又转呈给了皇帝。玄宗把所有的宫女都召集起来,让她们看了这首诗,然后说:“谁写的这首诗,不要隐瞒,我不怪罪。”一个宫女走出人群,跪倒称罪。但玄宗理解并怜悯她的真情实意,说:“我为你结今生缘。”遂下旨让她嫁给了那个得到诗歌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