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手册青岛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自救、互救知识手册一、自救、互救的定义1、所谓自救,就是发生意外灾害时,在灾区或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救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2、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的方法二、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2、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调度(值班)室报告。3、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3、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
2、应由在场的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4、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 ,或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5、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三、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1、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2、 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兆、 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3、 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 学会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4、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
3、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5、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四、爆炸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爆炸时产生巨大的声响、高温、高温火焰冲击波和有毒气体,在瞬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破坏。2、灾害发生时,一定要镇静、清醒,不要惊慌失措,乱喊乱跑,应立即背向声响和气浪传来的方向,面部朝下卧倒,头部要尽量低,双手置于身体下,双目紧闭, 用衣服尽量将身体的裸露部分盖严。 条件许可时, 可躲在坚固的障碍物后面。3、在爆炸或气浪传来的瞬间,要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人有毒的高温气体和灼伤气管、内脏。4、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安全通道逃离施工现场。5、若无法逃离施工现场时,应躲避在安全地点等待
4、救援,等待救援时要注意稳定情绪。五、火灾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 无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情时, 尽一切可能直接灭火, 同时拨打 火警电话,尽可能说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2、若现场人员无力救灾,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或是火灾发生在其他地区,接到撤退命令时,要立即安全撤退,撤退时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3、在高温浓烟的区域中撤退时,还应注意利用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 或是利用随身衣物遮挡头部, 以减缓高温火烟的刺激与 伤害。4、无论在多么危险紧急的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要狂奔乱跑。否则容易疲劳,降低抵抗能力、分析能力、行动能力。同时,过度的紧张
5、和恐惧还会造成精神及行动的失常。六、垮塌事故发生时的自救与互救1、当垮塌压住人时,不可惊慌失措,先由外向里打通安全退路,防止继续垮塌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的遇险者。2、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垮塌物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垮塌物搬开,救出伤员。3、若垮塌物太大,应多人用撬杠、千斤顶等工具从四周将垮塌物抬起来,用物体撑牢,再将伤员救出。4、救出的伤员要立即进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救护措施,发生休克时要及时予以抢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5、被困人员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要根据现场情况自救。若无法自救时,要找安全地点静坐,保持体力,减少体力消耗,等待
6、救援。七、现场急救1、现场急救的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伤员的痛苦,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挽救濒临死亡人员的生命。2、在工作场所发生伤害事故后,若能采取应急救护措施,可大大降低死亡的可能性及其后遗症。3、据统计,人员受伤后,2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 70% 45min内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可达43, 15min 后进行急救的成功率则较低。4、现场急救的关键在“及时”,搞好现场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和健康的恢复。5、灾害事故创伤急救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救护原则 。6、对窒息 ( 呼吸道完全堵塞) 或心跳呼吸刚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7、对出血伤
7、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8、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并根据伤情,按危重伤员、重伤员、轻伤员的抢救顺序,分类实施救护工作。八、现场急救步骤、方法1、先检查呼吸、心跳和瞳孔是否已经放大及对光的反应,若呼吸、心跳已停止,但瞳孔没有放大,则处于假死状态,应立即进行人工复苏术;若瞳孔已经放大,一般已经死亡。2、急救采取的步骤止血 。治疗休克。对骨折进行包扎。包扎伤口。搬运伤员,送医院救治。3、现场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创伤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人工呼吸 :当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供给人体组织所需氧气的方法,称人工呼吸。( 1)人工呼
8、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等引起呼吸停止出现假死的伤员 。( 2)人工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口对鼻人工呼吸法、仰卧举臂压胸人工呼吸法和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等。( 3)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首先将伤员平放仰卧,解开腰带、领扣和衣服,并注意保温;垫高肩部,头部尽量后仰;撬开口并清除口中污物,舌外拉;然后一手掐住伤员鼻子,紧贴伤员的嘴大口吹气,频率每分钟1416次为宜,持续时间以伤员恢复自主性呼吸或真正死亡为止。( 4)当伤员紧咬牙齿,无法撬开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5)仰卧举臂压胸人工呼吸法,适用于非NO2 SO2等破坏肺组织的有害气 体中毒。( 6)对于溺水伤员,由于
9、在人工呼吸的同时需要控水,可采用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心脏复苏( 1)心脏复苏方法有心脏按摩和心前区叩击法。心脏骤停时,依靠外力挤压心脏,暂时维持血液循环功能的方法,称心脏按摩,又叫胸外心脏按压术。让伤员仰卧,头低于心脏,按压者跪在旁侧,两手重叠,掌根置于伤员胸骨中下 l /3处,两肘伸直,借助自身重量急促向下压胸骨,使其下陷34cm,然后松开。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6080次,持续时问以摸到脉搏,瞳孔缩小,面有红润, 即可停止。( 2)若伤员心脏与呼吸均已停止,在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两人操作时,应注意配合;若只有一人操作时,一般每吹气一次,挤压胸骨34次。( 3)
10、由于心脏在停搏半分钟之内应激性强,可采用心前区叩击术,即将拳头举至距胸壁一尺高左右,连续叩击35次。若恢复心跳则表示复苏成功,否则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机械性外伤止血(1) 一个人的血量一般有4500mL左右,若失血超过1000mL就有生命危险。因此,止血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尤其足动脉出血最危险。作业现场由于条件有限,常用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压迫包扎止血法、加垫曲肢止血法、绞紧止血法等。( 1) 压止血法 :当动脉血管出血时,可用于指压迫血管应急止血,为包扎止血赢得准备时间。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出血的指压位置不同。( 2) 加挚曲肢止血法: 当小臂或小腿创伤出血时, 可采用加垫曲肢止血法,即
11、利用肘关节或膝关节的弯曲功能压迫血管以达到止血目的。方法是: 在肘窝或胭窝内放入棉垫或布垫, 然后使关节弯曲到最大限度, 再用绷带把前臂与上臂( 或小腿与大腿) 固定。 如果伤肢有骨折, 必须先固定以后再止血。( 3) 绞紧止血法: 绞紧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 其方法是利用止血带(灾害现场可用橡皮管、 三角巾、 绷带、 毛巾、 手帕、 腰带等代替)绕肢体绑扎、绞紧、打结固定,达到止血目的。在绑扎和绞止血带时,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会造成皮肤神经损伤,过松则不能起到止血作用。( 4) 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是适用于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创伤的止血方法, 即在创伤的局部先用消毒纱布块、 棉
12、垫或干净毛巾 ( 布料 ) 覆盖在伤门上,再用绷带、布带或三角巾加压缠紧,达到止血的目的。当有骨折时,应固定后再加压包扎止血。( 5) 脏损伤 :对内脏损伤咯血的伤员,首先要使其取半躺半坐,以利于呼吸和防止窒息。同时劝慰伤员不要惊慌,以免呼吸加快,血压升高,使出血量增加。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止血带,以免加重伤情。、创伤包扎( 6) 伤伤口是细菌侵人人体的入口,若伤口被感染就会影响到伤员健康恢复,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和正确的包扎,不仅可起到止血的作用,而且又可保持伤口的清洁, 防止感染。 对有骨折或脱臼的伤员来说, 包扎还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7) 常见的创伤是头部外伤和四肢外伤。
13、这类创伤采用的包扎材料主要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胶布等。若抢救现场没有上述包扎材料时,可利用衣服、毛巾等代替。、骨折临时固定( 8) 骨折者,首先用毛巾或衣物作衬垫,要就地取材进行止血、包扎和临时固定,然后搬运。若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骨折了。对脊骨骨折的伤员,不要让其立、坐,要十分注意搬运方法,防止错位截瘫。、伤员搬运( 9) 员经过应急处置后就要迅速搬运送医院救治。搬运伤员的方法得当与否不但直接影响救治效果, 而且会给伤员留下痛苦甚至终身残疾, 甚至造成死 亡。( 10) 伤员的方法有担架搬运、单人徒手搬运和多人徒手搬运等。究竟采用哪种搬运方法,要根据伤员的伤情、现场条件和抢救人员的力量来确定。( 11) 注意的是,当伤员伤及脊骨时,要十分注意搬运方法,以防脊骨错位造成截瘫。( 12) 手搬运时,要3 人以上协助;当用担架搬运时,要用硬板担架; 伤及腰、颈时要垫起并固定。( 13)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