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三章 家庭教育发家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展的制约因素第一节第一节 家长素养与家家长素养与家庭教育庭教育n一、家长的教育素养一、家长的教育素养n二、家长的文化素养二、家长的文化素养n三、家长的道德素养三、家长的道德素养n四、家长的心理素养四、家长的心理素养n五、家长的身体素养五、家长的身体素养n一、家长的教育素养一、家长的教育素养n(一)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家长的教育观念n1、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家长教育观念的概念n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n2、家长教育观念的
2、种类、家长教育观念的种类n(1)儿童观儿童观(家长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儿(家长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儿童期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童期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n(2)教育观教育观(家长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形成的对(家长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形成的对儿童教育养育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儿童教育养育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n(3)人才观人才观(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包括人(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n1959年年11月月20日,第日,第14届
3、联合国大会通过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了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宣言,肯定儿童和成人一,肯定儿童和成人一样,应当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样,应当得到人的尊严和尊重,享有生存、生活和学习的权利,成年人和社会应当保生活和学习的权利,成年人和社会应当保障儿童的这些权益。障儿童的这些权益。n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儿童权利公约约,这是为保护儿童而制定的一套全面的国际,这是为保护儿童而制定的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原则。公约的基本精神体现在:法律原则。公约的基本精神体现在:n1、无歧视原则、无歧视原则n2、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n3、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
4、展的原则、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n4、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n1986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n1992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年国务院颁布了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九十年代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提出“到到20002000年,使年,使90%90%儿童(儿童(1414岁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的知识。”n19971997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布了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布了家长教育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行为
5、规范。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什么是儿童?什么是儿童?待填充的空瓶待填充的空瓶待雕刻的石材待雕刻的石材赛道上的跑车赛道上的跑车 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发展?获得知识获得知识被塑造被塑造跑在别人前面跑在别人前面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知识传授者知识传授者灵魂工程师灵魂工程师教练员教练员 吸收性的心智吸收性的心智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可能性对环境的选择性对环境的选择性主动的建构主动的建构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对变化着的环境对变化着的环境的主动适应的主动适应 提供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环境充满爱的充满爱的有营养的有营养的符合敏感期需求符合敏感期需求跟上孩子节奏的跟上孩子节奏的吸引孩子注意的吸引孩子注意
6、的有秩序的有秩序的n(二)家长的教育能力(二)家长的教育能力n1、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n家长的教育能力家长的教育能力是指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是指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子女身心健康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n2、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别、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别n(1)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安全感安全感需要、交往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成功需要
7、交往需要、被信任的需要、创造探索的需要、成功的需要的需要、身体一般状况等)、身体一般状况等)n(2)观察记录孩子发展的能力观察记录孩子发展的能力(观察经常化、全面化,(观察经常化、全面化,记录简洁化、多样化)记录简洁化、多样化)n(3)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评价学前儿童的发展趋向和(评价学前儿童的发展趋向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知、情、行等知、情、行等,评价全面、准确、纵,评价全面、准确、纵向)向)n(4)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委婉、真诚地表达希望、失(委婉、真诚地表达希望、失望、异议等)望、异议等)n(5)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弄清
8、情况、情节,分清是非,(弄清情况、情节,分清是非,作出恰当的判断,分析情况和问题的原因作出恰当的判断,分析情况和问题的原因)n例子:评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时,不仅要评估孩子的例子:评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时,不仅要评估孩子的社会认知,还要考察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社会认知,还要考察孩子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n考察孩子的社会考察孩子的社会认知认知发展水平,可以用发展水平,可以用游戏规则法游戏规则法和和故事难题法故事难题法等。等。n考察孩子的社会考察孩子的社会情感情感发展水平,可以用发展水平,可以用投射测验法投射测验法和和移情测验法移情测验法等。等。n考察孩子的社会考察孩子的社会行为行为发展水平,可
9、以用发展水平,可以用自然测验法自然测验法、情景测验法情景测验法、等级评定法等级评定法等。等。n(三)家长的教育知识(三)家长的教育知识n1、遗传优生知识、遗传优生知识n2、卫生学、卫生学n3、心理学、心理学n4、教育学、教育学n二、家长的文化素养二、家长的文化素养n(一)家长文化素养的涵义(一)家长文化素养的涵义n家长的文化素养是指家长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气质以及家长的文化素养是指家长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气质以及文化背景的总和。文化背景的总和。n孔子:孔子:“正人先正己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n巴甫洛夫:巴甫洛夫:“一个不读书的
10、家庭,就是精神残缺的家庭。一个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残缺的家庭。”n(二)家长文化素养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二)家长文化素养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n三、家长的道德素养三、家长的道德素养n(一)家长道德素养的涵义(一)家长道德素养的涵义n(二)在儿童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家长的(二)在儿童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作用n1、认同作用、认同作用n2、示范作用、示范作用n3、导向作用、导向作用n曾国藩:曾国藩:“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
11、之事难以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进德之事难以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尽言,至于修业以卫身,吾请言之卫身莫大于谋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科名而无愧。”n四、家长的心理素养四、家长的心理素养n(一)家长心理素养的涵义(一)家长心理素养的涵义n(二)家长辅导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二)家长辅导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n1、人格辅导的内容、人格辅导的内容n2、生存辅导的内容、生存辅导的内容n3、学习辅导的内容、学习辅导的内容n五、家长的身体素养五、家长的身体素养n(一)遗传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孩(一)遗传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要大于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子心理的影响n(二)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制约着孩子的(二)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水平健康水平n(三)父母的生活习性制约着孩子的健康(三)父母的生活习性制约着孩子的健康水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