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XX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关于 XX 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 XX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为深入贯彻_总书记在浙江、XX 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委对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出的一系列工作要求,省、市、县人大常委会 将 数 字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专 项 监 督 作 为 今 年 履 职 的 重 头戏。X 月,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下发专项监督实施方案,对专项监督作出部署。X 月,开展线上问卷调查,参与者 XXXX 多人次,征集 XXX 条意见和建议。X 月,分别听取 X 个政府部门情况汇报,组织市县两级人大常
2、委会委员、部分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 XXX 余人视频听取数字经济专题讲座。X 月,市人大常委会各位领导带领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等 XX 余人组成专项调研监督组,分六组赴区县(市)开展调研,实地考察 XX 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认真听取当地人大和政府情况汇报,广泛征求 XXX 多位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行业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财经委进行了情况汇总和分析研究,现将形成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主要举措及成效 2XXXX 年省委作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力推
3、动 XX 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强化要素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 XX 市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相应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数字 XX 建设规划(XXXX-XXXX 年)、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 XG、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构建比较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市县两级财政三年统筹上百亿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加大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三是着力平台建设。大力实施“栽树工程”,成功引进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制
4、造产业研究院、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 XX 家共建研发机构和高能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集聚创新高,引进全职院士 XX 名,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业人才 XX 名,省领导型创新创业团队 XX 个。(二)突出关键领域,积蓄发展新动能。一是突重点。数字赋能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 XX 家,居全国城市首位。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建成一批数字化产业集群,XXXX年,全市集成电路和光学电子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同比增 3长 XX%和 XX%。二是补短板。积极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大力发展服务于智能制造的管理控制类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软件,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三是抓龙头。全面深化与华为的战
5、略合作,XX 鲲鹏产业园正式开园,着力打造基于鲲鹏计算的千亿级 XG 产业集群,XX 为总部的“鹏霄”服务器实现首发首用。与阿里巴巴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提升制造产业、港航物流、内外贸易、商业零售、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水平,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三)加快融合应用,推动产业新变革。一是工业数字化成效凸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占全部技改项目的 XX%以上,全市骨干企业装备数控率超过 XX%,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超过 XX%,XXXX 年,全市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数字化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XX.X 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
6、商务形成多点支撑、多极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X 个,国家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 X 个。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网络零售额和居民网络消费额快速增长,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XX%和 XX%,年均增幅都在 XX%以上。三是农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以建设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数字平台、技术应用、发展模式,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 4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全市建成 XXXX 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吸纳农村就业人员 X 万人。(四)打造数据平台,拓展政务新优势。一是政府数字化加快推进。在中国社科院发布XXXX 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指数报告中,我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在
7、XX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一证通办”省和市定事项窗口端、电脑端、移动端实现 XXX%。二是数据共享逐步提升。建成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提高数据交换覆盖面,实现全省范围内批量数据传输交换,落实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数据共享取得新的进展,共享体系初步形成。三是数字化治理不断拓展。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深化“无证明办事城市”建设,拓展数字化治理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二、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各级政府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主动作为,效果逐步显现。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少短板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8、一)数字经济体实力不强。从总量看,XXXX 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 XXX 亿元,与杭州的XXXX 亿元差距明显。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XX%,低于全省 X.X 个百分点,低于杭州 XX 个百分点。从占比看,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为 XX.X%,远 低 于 杭 州 XX%的 占 比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仅 为 5X.X%,低于全省 X.X 个百分点,落后杭州 XX.X 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五位。从户均看,特别是数字经济服务业,我市企业户均资产规模、户均收入、户均利润分别仅为杭州的 XX.X%、XX.X%、XX.X%,企业实力明显偏弱。从效益看,
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速落后全省 X.X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X 位;利润总额增速落后全省 X.X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 X 位;亩均税收落后全省 XX.X 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第七位。从区域看,工业数字化改造主要集中于余姚、北仑,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 XX.X%,数字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高新和鄞州,两地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为 XX.X%,区域间数字化改造不平衡,区域内产业集聚度不够高。(二)数字产业化培育滞后。一是优势企业严重缺少。杭州数字服务业已经形成以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导的产业格局,XX 依然以传统的基础电信、广告服务和数字应用为主,缺少新兴领军行业。杭州前三强的软件开发、互联网
10、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集成,单个行业都超过 XX 数字服务业全部营业收入,数字服务业总营业收入不足杭州的 X%。二是软件开发短板突出。XXXX年,我市实现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为深圳的 X/X、杭州的X/X、南京的 X/X,青岛的 X/X,苏州和厦门的 X/X,居副省级城市第 XX 位。服务智能制造的工业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软件开发运营服务企业处于起步培育和产品推广应用阶段,尚未形成较强的集群 6效应。三是电子商务创新不足。网络零售总额虽位列全省第三,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居全省第七。作为制造业强市,产品电商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 X.X%,居全省第七位。市场主体传统营销模式有待提升
11、特别对推进电商直播、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工作力度需要加强。(三)产业数字化力度不足。一是带动作用弱。XX制造业体量大于杭州,但数字制造业却弱于杭州。XXXX年,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杭州的 XX.X%,计算机、电子和通信制造业增加值仅为杭州的 XX.X%。数字化对制造业整体拉动作用不够显著,与 XX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示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转型意愿弱。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认知不够,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数字技术投入大、风险高、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投不起、不敢投、不愿投现象较为普遍。三是技术支撑弱。数
12、字化转型重要载体的工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充分,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发挥标准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支撑优势。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反映,能够紧扣制造业流程开发应用,深耕于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满足企业一体化升级、个性化服务的平台和服务商偏少。7(四)数字化技术创新乏力。一是人才制约极为突出。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人才经济。在当前人才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引进难,应用型操作型技工缺口大。高层次人才“招引留用”环境不如其他同类城市。以软件业为例,从业人员占全省 XX.X%,远低于杭州 XX.X%的占比。据问卷和实地调查,多数企业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数
13、字化改造整体规划型人才和系统运营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研发投入力度不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科研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X.X%,低于全省 X.X%的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 XX%,低于全省 XX%的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仅为杭州的 XX.X%。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原创性、基础性技术成果少。三是核心技术攻克艰难。近年来引进多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领域有一定突破,但在甬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重大研发平台等科技创新“重器”少,后续支撑力和原动力不够。领军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高端装备、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主要依赖进口,无法实现自主可控,存在较大的“卡脖子”
14、风险。(五)治理数字化亟待提升。一是政策数字化未能有效发挥。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逐步形成政策治理数字化,但针对性、适应性、有效性、稳定性还不够强,特别是迭代式开发和“数字工地”等有些服务平台缺少相应支持政策,个别地方 8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二是数据价值化未能充分体现。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安全存在较大风险,数据汇集、比对、分析、利用难以真正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任重道远。三是政务数字化未能全面整合。由于缺乏系统性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政府数字化等工作职能分散在若干部门,导致管理职能交叉和重叠。政务服务和治理系统数字化存在碎片性重复性建设,“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等现象仍然存在,在线化、智能化、实时化社会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