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对联联是是对对偶偶,也也叫叫楹楹联联、楹楹帖帖、对对子子等等,就就是是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按一定的格式规则对句。对对联联的的基基本本特特征征:字字数数相相等等,词词性性相相对对,结结构相应构相应,节奏相合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意义相关平仄相协,意义相关。那么属于对联中的一种那么属于对联中的一种春联产生于何时呢?春联产生于何时呢?据据北宋人张唐英北宋人张唐英记载记载:“蜀未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土辛寅逊题归宋之前,昶令学土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桃符版于寝门,以 其词非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号长春。”宋史宋史五行五行 志和志和宋史宋史蜀世家也是
2、这样记载蜀世家也是这样记载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五代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所题写的这副时期后蜀主孟昶所题写的这副楹联是楹联是中国中国第一副春联。第一副春联。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表明早在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就普遍地将春联作为更新除旧、美化环境、渲染气氛、点缀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示意完美字数相等,示意完美二字联:二字联:上联:钓鱼上联:钓鱼下联:打虎下联:打虎2、平仄相对,声律和谐、平仄相对,声律和谐简单来说,就是“平仄和谐”,是指对联的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的平仄要相对,一联之内要平仄交替。对
3、联是讲究声律的。“声”就是声调,也就是平仄;“律”指平仄分布的规律。那么什么是平仄呢?平仄就是指字的平声和仄声。近(现)代的四声:平,就是阴平、阳平;仄,包括上声和去声。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下联末句尾字用“平”。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和风吹柳绿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细雨润花红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4、内容相关,语意连贯、内容相关,语意连贯它是指上下联的意思彼此相互关联,也就是内容相同或相反,表达的语意要浑然一致。一幅对联如果只作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
4、一,那是生拼硬凑,不是好对联。如下面两联:反对侵略学习下棋从文字对偶形式来看,词性、句型对得不错,亦合平仄,但其上下联意思不相关联,中间缺乏联系,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不能算作对联,只能算是对偶句。名对名,动对动,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之间莫有重字现。书写时,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书写时,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讲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书写讲究美观,必须字字对称。究美观,必须字字对称。对联的书写规则对联粘贴时遵循两个步骤:对联
5、粘贴时遵循两个步骤:1、根据平仄声,确定上下联、根据平仄声,确定上下联对联中,上联结尾字的音调是仄声,而下联结尾对联中,上联结尾字的音调是仄声,而下联结尾字的音调是平声。字的音调是平声。2、看横批,定左右、看横批,定左右A、上下联的左右位置可以看横批,如果没有横、上下联的左右位置可以看横批,如果没有横批,一般是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批,一般是上联在门右边,下联在门左边。B、有横批的话,看看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还是、有横批的话,看看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还是从左向右书写,若是从右向左书写,那上联就在从左向右书写,若是从右向左书写,那上联就在右边,反之下联就在左边。右边,反之下联就在左边。对联的正确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