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docx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724820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演讲稿】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讲稿】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1 特征码 cFZCBVFIaMfeQfYCCWto 图书管理员竞聘演讲稿 正文开始 在我刚刚从学校的课堂踏入图书馆的大门时,老实讲对自己的 前途也有过怀疑和困惑。图书馆曾一度给人以清闲、无所事事 的思维定势,让人觉得那是弱势群体聚集的地方。自己付出的 辛苦与劳累换来的可能是忽视和轻慢。然而,每天 沿着那些以 千百年历史的刻度来计算的书架走廊,以及摆放在上面的异彩 纷呈,具有无穷魅力的图书而行走。揣摩着,这些全部都是人 类最为璀璨的精神与灵魂。面对着老师和同学们一张张渴求知 识的眼睛,置身于庄严肃穆的馆楼,整齐有序的书架,聚精会 神的读者,沁人心脾的书香,一种高

2、洁、美好的情愫,一种满 怀热情、无悔的付出的责任感由然而升。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 来说,还有什么会比坐拥书城更加幸福?她不仅让我的心灵得 到净化,浮躁得以平复,而且让我觉得这是喧闹都市的一方净 土,是探求真理、修身养性的一隅宝地。能够在这样高尚的环 境中工作,我感到十分的自豪与满足。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 安居。作为一个现代信息飞速发展的图书管理员,我并没有忘 第 2 页 记自己的职责,每当看到师生们通过我的劳动和服务而雀跃的 神情时,我就有一种尽到责任的快乐和成就感。 具体到本职工作岗位上。外教中心本着“以人为本” 、 “用 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力求工作的点滴创新发展与 完善。她是教育

3、部共享资源基地之一,同时她也是我馆一个核 心部门,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人员配置都得到我馆领导的非 常重视。在图书馆领导的关心、指导、帮助下,在部室馆员的 热情、周到、亲切的超值服务下,外教中心正在逐渐突破时空 限制,力求 7 的乘数效应,将其打造成为重庆大学图书馆的一 个特色服务品牌。我情系重庆大学图书馆,也衷情于外教中心。 最后,我要感激我们这个大家庭,感谢我们这个大家庭的 前辈们的悉心栽培和扶持,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她依 然倡导并带领我们静心读书、潜心科研,为我们直接搭建了开 拓创新的平台,打开了宽阔的专业视野,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 莫大的帮助。常言道:图书馆人只有不远离学术,不远离读

4、书, 立意创新,才会拥有更多的自信与骄傲。倘佯在这诗意而神圣 的大家庭怀抱中,没有虚伪,没有矫柔,只有归属和依恋。我 对图书馆的情感也已不再仅仅限于是职业的情感,更有如小舟 对于港湾的感激。 老孟的成长,是我们党几十年哺育的结果,是北大百年的学术 传统培育了他,他既有风骨又充满灵性的品格正是北大精神的 第 3 页 浓缩,他是北大几代知识分子中的普通一员,他所做的一切都 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 为人师表品德高尚 北京大学校长、院士许智宏: 孟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 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 他深深地热爱教师的岗位,把教师的职业当作毕生追求的

5、事业, 全身心投入。他埋头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人文学科的基础 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100 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资料性著作,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孟老师凭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助人为乐的高尚人品和出色的工作成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 和爱戴,获得了同仁们的尊敬与好评。 2004 年 3 月,孟老师主动要求加入了北京大学对新疆石河 子大学的支教队伍,开始在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任教。在支 教工作初期,他开始感到身体不适。但他毫不顾及身体状况, 继续坚持授课,虽然病情不断加重,可他仍旧将最好的精神面 貌展现在师生面前。这种带病坚持认真工作的精神深深

6、地感动 了同学们。 2004 年 4 月 27 日,孟二冬教授不幸病倒,住进了石河子 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食道及气管肿瘤,病情非常严重。得 知此事,我们立即作出接孟老师回京救治的决定,迅速组建了 第 4 页 由学校领导牵头的紧急救治小组,联系医院、专家,制订救治 方案,尽一切努力抢救孟老师的生命。 透过孟老师的事迹,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平淡、平和、平实中体现出的一个真正的学者淡泊名利、以 学问为乐的境界,一个教育工作者矢志育人、为职责可弃生命 的境界,一个唯物主义者乐观豁达、无惧病痛和死亡的境界, 尤为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献身于党和人民教 育事业的高尚情操。 近

7、两年来,孟老师已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坚强的毅 力和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病痛的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 究生工作,并让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设 讲座,继续自己暂时中断的事业。 孟二冬事迹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他是我们党培 养出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 的社会主义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为孟二冬这样的优秀知识分 子提供了成长的环境、锻炼的土壤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同 时,孟二冬在深入钻研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程中,也深刻领悟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百年北大的精神特质。 第 5 页 “以天下为己任,与民族共荣辱”的历史使命深深地镌刻在他 心中,在他看似平凡的

8、事迹中,生动展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 追求真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献身科教 兴国事业的爱国主义情怀。他身上所反映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 力,正是百年北大精神在当今时代的浓缩和体现。 为了宣传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在 2005 年 4 月 30 日 纪念校庆 107 周年和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合并 5 周年的晚 会上,学校特意邀请孟老师和他的主治医生讲述了他们的共同 经历。他们的真情讲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许多被孟老 师事迹感动了的、并不认识孟老师的学生自发地到医院看望他。 北大新闻网开辟专栏介绍孟老师的事迹后,连续三周该专栏文 章的点击率位居十大新闻之首。 用心血做学问用生

9、命写文章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温儒敏: 孟二冬老师是我们的同事,他在北大中文系任教 10 多年来, 是同行眼里认真踏实的学者,是学生眼中宽厚的师长和朋友。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孟二冬在从安徽宿州学院毕业留 校做管理工作时,就抱有对学问的热爱和继续求学的理想,是 发自内心的学术追求促使他来北大进修,在古典文学研究专家 袁行霈先生指导下研修唐诗。1985 年他又放弃稳定的工作,考 上北大的硕士研究生,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向往的学术事 业。1988 年孟二冬硕士毕业,到烟台大学任教,分居两地的家 第 6 页 人终于团聚,又分到成套的住房,足以安居乐业了,但三年之 后他再次告别妻女,第三次到北

10、大,攻读博士研究生。如果没 有对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孟二冬就不会历尽艰辛,忍受与家人 离别的寂寞,放弃优越安稳的生活,一次次北上求学。学问对 于孟二冬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他的追求,他的习惯,他的 生活方式,也是他的精神境界。 孟二冬做学问是非常认真专注的。 登科记考是清代学者 徐松的专著,记载了唐代科举制度方面许多重要的史事,历来 是研究唐代社会、文化的基本用书。孟二冬发现该书的史实存 在诸多疏漏,他要做“补正”的工作。这样一个资料性的冷僻 的课题,既不会轰动,也不能赚钱,而要从汗牛充栋的历史典 籍中搜寻相关材料,补正前人的不足,那无异于披沙拣金,大 海捞针,是非常耗时费事的。但从文化传承与研

11、究的角度说, 又是很有价值的基础性的学问。孟二冬一做就是七年。 这部书出版以后所得并不丰厚的稿酬,孟二冬又都用来买 书送人了。如果用经济头脑来算计,他是不是得不偿失呢?孟 二冬在书的后记中曾经这样表达他成稿时的心情:“时值仲秋 之季,窗外月色皎洁,竹影婆娑,缀满桂花的青枝,正自飘溢 着沁人的馨香。 ”孟老师平时言语不多,但很细心地体察和关注 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的博士生在一次言谈中无意流露了经 济有些困难,孟二冬立刻让妻子给他送去钱。到了节假日,他 常把学生请到家里,亲自做拿手的菜,和学生们一起谈人生, 第 7 页 谈学习,拉家常。学生和孟老师在一起总感到那样亲切和温暖。 这就是孟二冬。学问对他来说,是一项值得用整个人生投 入的事业,是一件痴迷的乐事,是一份完美的精神追求。育人 对他来讲,是老师的天职,是爱心的释放,是让自己踏实宽心 的本分。他是我们身边普通的教员,然而这种普通当中又有着 非凡。在他身上,体现了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他的确是我们广大教师的楷模。有一批像孟二冬这样有高品格 的老师,北大就有了主心骨,就能保持她的精神的魅力,就能 更有效地抵制低俗浮华的风气,就能为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