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载原文可修改文字和底色颜色查看原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告第10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公告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同时废止。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CD502017)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主持编制。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运输部,日常管理和解释工作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请各有关单位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函告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江苏大厦,邮政编码:100011),以便修订时
2、研用。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7年3月20日刖三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应用以及工程经验的积累,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以下简称“原规范”)部分内容需修订完善。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下达2011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115号)要求,由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对原规范的修订工作.本规范以国内外近年来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为依托,按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原规范的交通与气候参数、设计参数、设计指标和相关性能模型进行了修订.本规范由八章、七个附录构成,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标准、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要
3、求和设计参数、路面结构验算、改建设计和桥面铺装设计等。较原规范主要变化有:1 .规范了轴载谱及交通参数的调查分析方法。2 .引入了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3 .改变了路面材料的设计参数,调整了相应测试和取值方法。4 .增加了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和路面低温开裂指数设计指标,改进了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预估模型,取消了路表弯沉设计指标.5 .梳理了章节安排,突出了结构组合设计要求,规范了术语和符号。本规范第1、2、3章由刘伯莹起草,第4章由孟书涛起草,第5章由牛开民起草,第6章和附录B由白琦峰起草,第7章由曹荣吉起草,第8章、附录D和附录E由王林起草,附录A由
4、赵延庆起草,附录C由杨学良起草,附录F由孙立军起草,附录G由谈至明起草,路面弯沉分析相关条文由唐伯明起草,路面低温开裂分析相关条文由冯德成起草,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力学参数和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分析相关条文由虞将苗起草,赵队家参与第5章部分条文编写,台电仓参与附录C部分条文编写。请有关单位在执行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本规范日常管理组,联系人:刘伯莹(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丁88号江苏大厦,邮编:100OI1;电话:01082016573,传真:01082016573;电子邮箱goodpave163com;网址:www.goodpaveocom;微信公众号:goodpave),以便下次修订
5、时参考。主编单位: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刘伯莹主要参编人员:孟书涛牛开民孙立军谈至明曹荣吉唐伯明白琦峰虞将苗赵延庆王林杨学良冯德成赵队家台电仓主审:王秉纲参与审查人员:李华成平杨盛福姚祖康郑健龙钱国超王哲人张肖宁参加人员:韦金城付建村李豪朱洪洲韩萍张晓燕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o1术语.22.2符号33设计标准44结构组合设计64o1一般规定64o2路面结构组合64o3
6、路基74.4基层和底基层745面层94o6功能层104o7路肩111 .8路面排水115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1250 1一般规定1251 2路基1252 3粒料类材料1353 4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145o5沥青结合料类材料165o6泊松比206路面结构验算2154 1一般规定2154.1 计指标2154.2 通、材料和环境参数2254.3 面结构验算流程227改建设计257o1一般规定257.2既有路面调查与分析2555 3改建方案267.4改建路面结构验算268桥面铺装设计2956 1一般规定2980 2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2981 3钢桥面铺装30附录A交通荷载参数分析31附录B路面结构
7、验算方法38附录C沥青路面结构方案47附录D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49附录D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49附录E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单轴压缩模量试验方法55附录F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强度试验方法59附录G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63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69附件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条文说明,711总则733设计标准744结构组合设计765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806路面结构验算837改建设计858桥面铺装设计88附录A交通荷载参数分析89附录B路面结构验算方法91附录C沥青路面结构方案94附录D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95附录G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961总则IoOo1为
8、适应公路行业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提高沥青路面的设计质量和使用性能,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IoOo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沥青路面设计.KOo3应根据公路等级、路面使用性能要求和所需承担的交通荷载,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材料、建设和养护条件、工程实践经验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结构组合、材料设计和厚度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设计方案.1.0.4路基应满足最低回弹模量要求,并应具有合适的干湿类型。应在调查掌握沿线路基土质和干湿类型的基础上,进行路基路面综合设计。I-Oo5应结合当地条件和工程经验,积极稳妥地选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IoOo6沙漠
9、膨胀土和盐渍土等特殊地区的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规定外,尚应考虑地区的特殊性,结合当地经验和成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Io0.7沥青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1沥青路面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2oIo2可靠度路面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要求设计结构达到的可靠度称作目标可靠度。2o1.3可靠指标度量路面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指标。本规范规定的作为路面结构设计依据的可靠指标称为目标可靠指标。2.1.4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在正常设计、施工、使用和养护条件下,路面不需结构性维修的的预定使用年限。2.1.5 设计轴
10、载路面结构设计采用的计算轴载。2oIo6当量轴次按当量损坏原则,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为设计轴载的当量作用次数.2.1.7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当量轴次的总和.2oI08封层路面结构中用以阻止水下渗的功能层。201.9黏层路面结构中起黏结作用的功能层.2.Io10透层用于非沥青类材料层上,能透入表面一定深度,增强非沥青类材料层与沥青混合料层整体性的功能层。2o1.11排水层排除路面结构内部水的功能层。20Io12防冻层路面结构中按防冻要求所设置的功能层.20Io13路基平衡湿度路基湿度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平衡的稳定状态时的湿度。2.1.14低温开裂指数表征沥青面层低
11、温收缩开裂程度的指标.202符号CI低温开裂指数;E模量;G*沥青动态剪切复数模量;h厚度;NTi弓iLlM;4ffl较IlF用次数;P1牛田软,K5虫皮;Ra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St-沥青劲度模量;S标准差;T温度;应变;应力;B目标可靠指标3设计标准3.O01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不应低于表3。0.1的规定.表3.0。1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目标可靠度()9590858070目标可靠指标B1.65Io28Io04Oo84Oo523oOo2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表3oOo2的规定,应根据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等
12、级等因素综合确定.改建路面结构设计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设计使用年限。表3。0。2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公路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设计使用年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三级公路10二级公路12四级公路83.0.3路面设计应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一双轮组轴载作为设计轴载,计算参数按表3oOo3确定.应根据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表3。0。3设计轴载的参数设计轴载kN轮胎接地压强(MPa)轮胎接地当量圆直径(mm)两轮中心距(mm)1000.70213o0319.53.Oo4路面结构所承受的交通荷载应按表3.0。4进行分级。表3。0。4设计交通
13、荷载等级设计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X10,辆)50o050.0-19o019.08.08.04。01000540o555001000500.50250500450.45注:“横向力系数SFC60a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kmhlkmh车速下测定。0构造深度TD用铺砂法测定。4结构组合设计401一般规定4。1.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应针对各种路面结构组合的力学特性、功能特性及其长期性能衰变规律和损坏特点,遵循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理念,保证路面结构的安全、耐久和全寿命周期经济合理.5. Io2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必要的功能层组合而成。面
14、层采用不同材料分层铺筑时,可分为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401.3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路面应不发生由于疲劳导致的结构破坏,面层可进行表面功能修复。4oIo4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间应设置黏层;在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与其他材料层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4oIo5应采取路面结构的防水、排水措施,阻止降水渗入路面结构层。4.2路面结构组合4.2o1应根据交通荷载等级和路基状况等因素,结合路面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选择路面结构类型。4o202路面结构类型可按基层材料性质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四类。4o2o3路面结构的选用宜符合下列
15、规定: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2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重及以下(5.5.8-1R三/31lgM5-068Lg此-13.IlgT,1-lg+2.50式中:IRj沥青混合料层容许永久变形量(rn111),根据公路等级,参照表3.0.6-1确定;M5设计使用年限内或通车至首次针对车辙维修的期限内,月平均气温大于oc的月份,设计车道当最设计轴载累it作用次数,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t设计气温(七),为所在地区月平均气温大于01:的各月份气温平均值;.路面结构系数,根据式(5.5.8-2)计算:“=(O.52o,-317.59ft;1w)E三,(5.5.8-2)h,沥青混合
16、料层的厚度(mm);b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或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mm);Elt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或水泥混凝土层的模最(MPa);17-四趟第勺as疔混0.003压缩模砥态势切三应符合吸取平均值加载籁率米1算确定游行混合科动dC60t,IOmD式中:Et沥青混N/试蛉频率P.沥青混合料的酒1,压实劭有混合料的规定.依据相应的水平.适用于采用道2路匚程沏青及西青混温度选用20七.面层合料试验规程乎I沥存混合料加毂城再5.5.11沥青混合模水平-.asZHj11l2水平二.路石油沥青和密ICAdk一捣实状态下粗集料的松装间隙率(%=3水平三.参照表5.5.Il确定浙背混合料动高压缩模靖匚5.5.11窟用i
17、混合料”OMAI5.SMAI67SOO-t20AOOACt3AC16.ACaOAC25JOQO-120009000-M50075-HSOO8SOO-I30DO7000-1050075OO-12(MB、(,-I;、。9000139007000-M0tl.1.A11es力5出条件F动左M螭.其mas病家合科为1。两条杵下两枣压慢.反之取信值19itWAUAAittMMeMa三Awwftwn.I.类材料层采用20动态压缩模量,弯沉检测时需根据路面温度状况进行温度修正。附录C沥青路面结构方案C. 0.1为掌握我国沥青路面常用结构,总结路面结构组合的经验和成果,2011年对全国17个省份路面结构进行了调
18、研.根据调研结果,总结归纳了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和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底基层与沥青结合料类基层的沥青路面常用结构,列于表C.0I-K表C.0.12和表C.Ool-5o由于我国缺少足够的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和采用粒料类底基层与沥青结合料类基层的沥青路面工程经验,主要根据国外常用结构和验算分析结果,列出表C。0.13和表C。Ool-4o沥青碎石基层与无机结合料稳定层之间增设级配碎石层的结构在福建等地有一定规模的应用,在减少路面裂缝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根据这些经验,总结提出表C。0.16所列结构。附录D粒料类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D. 5.2粒料类材料模量具有明显的应力依赖性,交通部西部交通建
19、设科技项目“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和参数研究对比了多种粒料回弹模量本构模型形式,认为美国国家公路合作研究项目“沥青路面设计中的回弹模量试验确定方法(NCHRP128)”所提出的三参数模型更适于表征粒料类材料模量应力依赖的特点。本规范式(D5o2)采用这一本构模型。附录G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G.1温度调整系数G.1.1分两个步骤确定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首先根据气温统计资料和表G.lo2确定基准路面结构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然后进行结构层厚度和模量修正,得到不同结构路面的温度调整系数和等效温度.基准路面结构分为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和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两种结构形式:沥青面层厚度ha=180mm,粒料基层或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厚度hb=400mmo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Eo=8OOOMPa,粒料层回弹模量L=400MPa,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弹性模量Etl=7000MPa,路基回弹模量E。=100MPa.G.Io2-G.2o1不同地区基准路面结构温度调整系数和基准等效温度可参照表G.K2确定,也可从气象部门收集不少于连续10年的气温数据,计算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按式(G-D-式(G-3)计算。基准路面结构温度调整系数按式(G-D和式(G-2)计算。基准等效温度按式(G-3)计算。Tt=1.04+0.22AT,式中符号意义同式(G-I)和式(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