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近年来,二十大力实施“现代化美好某某建设”发展战略,通过统筹整合全区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某某省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某某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某某省“特色美食村”1个。为充分激活配置杜集区山水资源禀赋和旅游市场要素,大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近期某某区委宣传部成立调研组,采取四不两直、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考察学习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城市形象定位模糊,未能形成统一认知。如,针对某某的形象定位
2、曾经提出过“煤田”、“十里酒乡”“葡萄小镇”等宣传报道,名字很贴合杜集的资源条件,也能彰显文化品味,但这种形象定位与其他城市相比不具有独特性,很难引起社会各界的积极认可和共鸣,很难给人以深刻印象。二是宣传营销方式单一,宣传方法有待创新。如,我区宣传方法、营销手段过于单一,更多采取的仍是政府主导的传统广告营销,且广告的内容存在同质化问题,宣传营销效果不理想。再如,我区有足够的历史长度和文化厚度,但缺乏足够的表达方式,文化价值的挖掘宣传不够,文化的辨识度低、缺乏影响力,加之旅游载体平台数量不多、层次不高,杜集旅游缺乏吸引力,文旅融合总体上处于浅层发展阶段,文化赋能旅游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三是
3、规划引领水平不高,刚性约束有待强化。虽然编制完成某某市杜集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但是规划体系不全,只有发展总规没有专项规划,缺乏具体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撑。规划实施不够有力,对于规划执行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严格按照规划推进项目建设,缺少必要的监督评估,没有体现出规划应有的刚性约束和引领作用。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旅产品供给不足。当前,杜集区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有待完善,旅游要素配置不健全,在餐饮住宿、道路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导致“食无风味、宿缺星级、行不畅通、游少景点、购无特色”等,很难让游客“住得下、购得足、玩
4、得好、记得住、还想来”,众多游客过而不入。五是文化旅游人才缺乏,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从目前状况来看,我区缺乏现代高层次管理、策划、创新及各类服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文化旅游产业研究人才不足,文旅产业人才队伍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突出,所能提供的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且内容比较陈旧、单一,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六是发展意识还不强,融合程度不够紧密。如,相关政策融合不够。各个部门、行业、系统本位利益思想不同程度存在,未能有效地将全区文化和旅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体规划、一体推进。再如,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不深,旅游产业结构单一,新业态旅游产品培育较少,文化
5、资源挖掘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缺乏,文创产品开发不足,特别是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演艺娱乐等新兴创意产业发展缓慢,游客多层次、多样性需求得不到有效激发与释放。二、对策建议(一)解决“资金”问题。深入研究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尽快完成杜集区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谋划项目,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景区建设和经营管理。鼓励支持梧桐、南山等景点周边家庭按景区规划改造为民宿,吸引家庭资本投入。(二)解决“景点”问题。杜集区当前开发较好的有朔西湖
6、南山等景区,论风景不可谓不美,但仍需进一步“精雕细琢”。要根据各景区自然禀赋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建设,明确各自特色,推动优势互补,确保各景区合而魅力十足,分而特色鲜明。尤其注重将地区文化、民俗文化等与旅游深度融合,讲好杜集故事,做好“景”文化,真正将人文魅力融入自然。一方面将文化融入主要景点,通过建主题文化区来展示地区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另一方面为主要景点融入文化,通过在景点周边以不同文化为主题建成不同小景点,组成全域旅游大景点。同时,注重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非遗体验中心,提升非遗活态展示水平。(三)解决“服务”问题。当前,杜集区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建
7、设标准还不够高,要对全区主要景区全面排查、补齐短板,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建什么,加快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强龙昌路和学院路沿线升级改造,形成大学到景区和商业区的风景道。将百莲百荷、欢乐世界、高岳现代农业示范园等旅游景点连线成片,健全商业配套服务功能,提档升级衔接道路和周边基础设施,人性化设置厕所、护栏、指示牌等设施。深入实施文旅促消费活动,开展有温度、接地气的文旅服务活动,引客入杜。开展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完善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切实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增强游客消费黏性和满意度。(四)解决“运营”问题。杜集区的旅游,除朔西湖外,主要是乡村旅游,与传统景区相比,应坚持
8、精细化的运营。因此,一是把握“锦上添花”的项目开发原则。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发展项目,如,在原有的种植园、养殖园基础上添加和拓展休闲农庄、游乐项目;要保证原有依托产业的经济效益,如,不能为了迎合旅游业发展而大规模栽培不具经济价值的观赏性作物;要尽量让闲置资源,如,旧屋、荒地等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大拆大建。二是把握“小而美”的市场锚定原则。多数乡村客源市场存在“两个周”的特点,即周边地区和周末游客,要注重小型客流带来的增量,想方设法提高单客旅游支出,“小而美”亦能带来可观总量。三是把握“别具一格”的产品打造原则。在资源不丰的情况下,以游客喜好为导向,运用专业化运营和创新性设计能力打造特色产品。如,外地村庄将鸭棚改造成小鸭艺术中心等,创造出有特色的农村文化和相应的民俗文化,推动文化、农业、旅游一体化发展。四是以周边地区和周末游客为重点客源地区,适当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葡萄采摘节重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将剪纸、糖画、根雕等特色非遗产品有机融入各类对外会展活动中,全方位推广杜集文化旅游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