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共20题附答案和解析.doc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7449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共20题附答案和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共20题附答案和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共20题附答案和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共20题附答案和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练习共20题附答案和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分析题。下表是某小组做“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实验记录,结合表格回 答问题。摩擦力大小(N)不改变的条件物体的重量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 平均值接触面的光盒子+1 个钩码 0.300.250.35 0.30滑程度、接触面的大小、盒子+2 个钩码 0.650. 700. 60 0.65运动方式等盒子+6 个钩码 1.901. 851.80 1.85(1)本实验是一个_(选填“对比”或“模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 要改变的条件是_。(2)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_。2.看图回答问题。(1)如图所示,原来静止的小车会从斜面上滑下来,这

2、是它受到_作用 的结果;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这是它受到_作用的 结果。(2 )如果在小车上安装一个喷气口沿斜面向上的气球,小车会同时受到 _和_两种动力,从斜面滑下的速度会_。(3)试着总结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3.在车的一端横梁中间安装 Z 形喷嘴支架;把气球安装在喷嘴上;接着把喷嘴 安装在支架上;给气球充气后再使气球中的气体喷出(如下图)。观察实验现象, 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小车是靠什么力运动的?(2)请用箭头画出小车的运动方向。1(3)试着解释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运动。4.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1)如右图所示的测量工具叫做_。(2)弹簧测力计甲测得的重物

3、为牛顿,弹簧测力计乙测得的重物为_牛顿。(3)如果被测的重物约是 400 克,应选择弹簧测力计_(选填“甲”或“乙”),这样选择是因为_。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B.拿到一个弹簧测力计可以马上使用,不用做任何检查C.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5.弹簧测力计是人类的一项优秀发明,它的核心部件是一根弹簧,弹簧测力计 上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也 就是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得越长。(1)关于弹簧测力计,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力的单位被命名为“牛顿”B.挂

4、钩上的物体重量减少时,弹簧就会变长C.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可以指示力的大小(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从下往上看指针 B.从上往下看指针 C.视线与指针相平6.如图,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明确设计师的设计思路。 动力设计:_轮胎设计:_车身高度和宽度的设计:_ 外形设计:_2(2)下列关于赛车的设计中,( )可以增大摩擦。(多选题)A.宽大的轮胎 B.减轻车身的重量C.轮胎之间的距离很宽 D.轮胎上的花纹E.流线型车身 F.适当增加车身的重量G.车身很低7.下面是某小组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实验记录表,请 根据表中数据,按要求回答问题。橡

5、皮筋缠绕的圈数实验次数小车运动的 距离(cm)平均距离(cm)246123123l23130135125176182176264272268130178268(1)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缠绕多圈时相比,橡皮筋缠绕一圈时产生的力( )。 A.大 B.小 C.无法判断(2)根据实验记录,我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缠绕的_,它的 弹力_;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长,小车行驶的距离_。橡皮筋缠绕的 _,它的弹力_;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短,小车行驶的距离_。(3)如果以相同方式再连接两根同样的橡皮筋,那么结果会怎样?8.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做的“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记录表,结 合实验记录表和图片回

6、答相关问题。拉力大小实验序号 (垫圈个数) 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平均快慢顺序12243.282.263.172.153.152.113.202.1732360.970. 990. 980. 98 13(1)如图所示,当垫圈数达到2 个时,小车开始运动,垫圈和小车分别受到什 么力?(2)如果拉动细绳,小车会向_运动。(3)在实验中,细绳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有关吗?为什么? (4)拉小车的细绳多长比较台适?(5)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选择):如果拉力太小(1 个垫圈),那么( _ )。如果拉力大到一定程度(2 个垫圈),那么( _ )。拉力越大(垫圈数越多),(

7、 )。A小车不会动 B小车开始运动 C小车运动得越快9.设计题。小明想制作一款橡皮筋动力小赛车,请你帮他写一份设计方案。(1)增加动力:_。(2)防止轮胎打滑:_。(3)减小阻力:_。(4)保持平稳:_。10.分析题。(1)完成下面的表格。使小车运动的方法 挂垫圈缠绕橡皮筋 用气球装小电动机推动小车运动的力 _电力(2)我们发现: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_。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_。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_。1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声音是由_产生的实验器材:音叉、水4填写表格:实验结论是什么?_ _12.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记录。(1)一

8、个一个地增加垫圈,发现:挂_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2)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变化。拉力大小小车运动的快慢我的发现(垫圈数量)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秒) 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取值13.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缺铁性贫血现 象普遍存在,肥胖儿逐年增多,根源在于错误的营养消费观念。针对这一现象,四 (2) 班师生共同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下面是针对调查结果所绘制的示意图,请仔 细观察后回答问题。5(1)如图所示,肥胖患者的饮食中,_和_的摄入量较正常体重 的人偏多。(2)糖类

9、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它主要从_食物中获得。(3)下列饮食习惯合理的是( )。A.睡觉前多吃一些食物,早餐可以不进食B.用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C.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14.按照要求完成观察,填写记录单(1)观察一:保持小鼓与气球皮的距离不变;用_敲击小鼓观察二:用相同力敲击小鼓;改变_(2)仔细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汇报结果比较“鼓膜”振动的实验记录单距离不变力不变发声强发声弱距离近距离远鼓膜振动幅度_ 鼓膜振动幅度_ 鼓膜振动幅度_ 鼓膜振动幅度_(3)总结:_ _ 15.请根据以下要求设计一辆赛车:车身不超过 25 厘米,用气球作动力,行驶的路程要尽量长。

10、设计目的:行驶的距离要尽量长。需要解决的问题:_。设计草图:6设计思路:怎样减轻小车的重量?_怎样减小与赛车的有害摩擦?_16.制作发生器实验器材:塑料罐、几粒豆子小组合作:利用材料做成一个发声罐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呢? _想一想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呢? _17.设计研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_(1)声音的传播路线:_(2)用抽气筒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慢慢抽没,闹铃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_ _(3)我的结论:_ _18.科学探究题。材料:A 组:碘酒、土豆片、馒头块、面包片、淀粉糊、滴管B 组:生葵花子、花生仁、肥肉、白纸、食用油、苹果块(1)A先在淀粉糊中滴入几滴

11、碘酒,你会看到_,再在土豆片、馒头 块、面包片上分别滴加碘酒,你能看到_(2)B先在白纸上涂抹食用油,你会看到_,再分别用生葵花子、花 生仁、肥肉、苹果块在白纸上用力挤压、滑动,你会看到_7(3)通过上面的实验,请在含有淀粉的食物下面画“”,在含有脂肪的食物 下面画“O”。土豆片馒头块面包片淀粉糊生葵花子 花生仁肥肉食用油苹 果块_ _ 19.设计“同类铁钉发声”的研究实验。(1)实验目的:同类铁钉发出的声音是_。(2)相同条件:_不同条件:_(3)实验结论是什么?_20.设计研究“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幅的关系”的实验。 先预测:改变长度多次测量(5 厘米、10 厘米、15 厘米) 边测量边记录现

12、象实验二: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与音量的关系_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 我的预测我听到我看到音高的变米)音量振动幅度音量振动幅度化51015_ _ _ _ _ _ _ _ _ _20_ _ _ _结论:_8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实验探究题1. (1)对比;物体的重量(2)物体越重,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解析】【解答】做对比实验时,探究谁就要选择谁作为变量条件。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 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分析】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作用,叫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

13、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阻碍作用,叫滚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 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摩擦力系数,例如让物体表面变得粗糙;二是增大压力。减少摩擦力的方 法也有两个;一是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二是减少压力。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2. (1)重力;阻力(2)重力;反冲力;更快(3)要使物体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下来,必须对物体施加阻力。 【解析】【解答】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静止的物体变为运动, 一定有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空中的苹果等下落就是因为重力吸引物体。【分析

14、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 (1)解:小车是靠气球的反冲力运动的。(2)解:(3)解:当把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开时,气球内的气体就会从喷气口向外喷出。被喷出的气体 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小车就是在这个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解析】【解答】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气球吹出来的力推给小车,使得小车前进。 【分析】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喷气式飞机、火箭 、气垫船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4. (1)弹簧测力计(2)2.4(3)甲;重物的重力超过了弹簧测力计乙的最大测量范围,而在弹簧测力计甲的最大测量范 围之内(4)B

15、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是人类的一项优秀发明,它的核心部件是一根弹簧,弹簧测力 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这是因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也就是受到的 拉力越大,伸长得越长。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 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 数量。【分析】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量程。5. (1)B(2)C【解析】【解答】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装置,在看测力计时,视线要和指针持平。挂 钩的重物越多,弹簧测力计的伸长就越大。【分析】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

16、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 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6. (1)使用功率较大的发动机。;宽大的轮胎以及轮胎上面的花纹可以增大摩擦,避免打9滑。;车身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车身设计成流线型,使其受到的 空气阻力降低。(2)A,D,F【解析】【解答】功率较大的发动机能够加快车身的速度,提供强大的动力;宽厚粗糙的轮 胎可以增大赛车与地面的摩擦,保持车身稳定;车身底盘低,可以增大赛车的稳定性,流线形的 车身能够降低空气阻力和车身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增大摩擦系数,二 是增大压力。【分析】牢记车身的

17、形状以及形状的功能。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是增大系数和增大重力。 7. (1)B(2)圈数越多;越大;越远;圈数越少;越小;越近(3)解:如果以相同方式再连接两根同样的橡皮筋,那么橡皮筋的长度就会增加,缠绕的圈 数也相应地增加,小车行驶的距离就更远了。【解析】【解答】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 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分析】历史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缠绕橡皮筋的圈数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大。 8. (1)垫圈受到重力,小车受到垫圈的拉力(牵引力)(2)向下(3)有关。在小车上拴绳的位置会影响小车行进的方向。只有拴在车头的正中,拉

18、力的方向 才会与车轮滚动前进的方向一致,否则小车会跑偏。(4)拉小车的细绳的长度不能是随意的,应该约等于桌子的高度,这样,小车在桌面上运动 的距离就不会超过桌子的高度。(5)A;B;C【解析】【解答】小车上拴绳的位置会影响小车行进的方向。只有拴在车头的正中,拉力的 方向才会与车轮滚动前进的方向一致,否则小车会跑偏【分析】开始挂垫圈时,要一个一个地增加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向力。 在小车运动起来后要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才能更容易用秒表测量出或目测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9. (1)增加橡皮筋股数和长度(2)增加小车重量和轮胎粗糙程度(3)注意轮轴转动处的灵活性,在转动处加润滑油来减小

19、摩擦;车身设计成流线型(4)车轮间保持合理的宽度,避免翻车【解析】【解答】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 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分析】功率较大的发动机能够加快车身的速度,提供强大的动力;宽厚粗糙的轮胎可以增 大赛车与地面的摩擦,保持车身稳定;车身底盘低,可以增大赛车的稳定性,流线形的车身能够 降低空气阻力和车身之间的摩擦力。10. (1)重力;弹力;反冲力(2)对物体用力;对物体用更大的力;对物体用阻力【解析】【解答】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用 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

20、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 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分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11. 物体振动;没有明显变化;溅起水花/产生大量波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分析】本题考的是声音的产生。12. (1)2(2)略【解析】【分析】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发现:挂 2 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多个 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变化。垫圈数量越多,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1013. (1)肉类;粮谷类(2)粮谷类(3)C【解析】【解答】1、根据椭圆形表格数据显示肥胖者粮谷类和肉类食用比普通人多。 2

21、糖可以提供能量,而谷物中富含淀粉,属于糖。3、睡前吃食物,对身体呢不好,且会变胖,果实。可乐含有添加剂、过量的糖,不可代替饮 水。我们要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餐。【分析】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 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粮食类、蔬果 类的食物,还必须吃肉蛋类的食物。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 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14. (1)不同的力;小鼓与气球的距离(2)大;小;大;小(3)我们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各种不同声音从不同距离传到鼓膜时,鼓膜就会产 生不同的振动

22、解析】【解答】响度和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声源有关,当距离相同时,应该用不同的力敲 击,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力越小,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小,当力相同时, 应该距离声源远近不同,距离越远,响度越小,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分析】声音的响度和振幅以及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15. 增大动力,减少阻力,轮胎不打滑,保持车身稳定;我们可以用泡沫塑料做车身,从而 使小车重量减轻。;在小车转动摩擦处可以加些润滑油来减小摩擦阻力;轮子采用硬质、光滑的 塑料轮子,减少与地面的摩擦力【解析】【解答】较少车身重量,能够减少空气阻力,加大赛车速度。【分析】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

23、运动得越快。16. 用手捂住、用纸包住;在汽车排气管安装消音器;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道路两旁种树【解析】【解答】用手捂住、用纸、布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在汽车排气管安装消音器;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道路两旁种树减少噪声【分析】噪声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控制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 人耳接收处控制噪声。17. (1)闹钟-空气-玻璃-空气-耳朵(2)声音会越来越小,直到消失。(3)空气能传播声音,但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析】【解答】1、闹钟振动产生声音,先通过空气传播到玻璃,再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抽掉以后,声音会越来越小,直到消失。3、空气能

24、传播声音,但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有固液气三种介质,固体里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 气体。18. (1)淀粉糊变蓝;土豆片、馒头块、面包片均变蓝(2)白纸上留下印迹;生葵花子、花生仁、肥肉均留下油渍,而苹果块主要成分是水,留下 的痕迹干燥后就没有了(3);O;O;O;O【解析】【解答】1、淀粉遇碘会变蓝。土豆片、馒头块、面包片富含淀粉,均变蓝。 2、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生葵花子、花生仁、肥肉富含脂肪,均留下油渍,而苹果块主要成分是水,留下的痕迹干燥后就没有了。3、土豆片、馒头块、淀粉糊,面包片富含淀粉,生葵花子、花生仁、肥肉,食用

25、油富含脂肪。11【分析】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说哪一种食物最有营养,也找不出一 种包含了全部营养的食物。为了使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能保持营养均衡,我们必须吃粮食类、蔬果 类的食物,还必须吃肉蛋类的食物。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都 吃适量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19. (1)相同/不同(2)铁钉相同;敲击力量(3)同类铁钉发出的声音相同的【解析】【解答】本题想要研究的是同类铁钉发出的声音是否相同,我们应该用大小不相同 的力去敲击相同的铁钉,发现同类铁钉发出的声音相同的。【分析】声音的音色根材料和结构有关。20. 弱;小;强;大;较弱;较小;较强;较大;较强;较大;较弱;较小;强;大;弱; 小;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就越强;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短,振动 的幅度越小,音量就越弱【解析】【解答】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就越强;伸出桌面的尺 子长度越短,振动的幅度越小,音量就越弱。【分析】声音的强弱是响度,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