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水文学题库及题解宋星原 雒文生 赵英林 魏文秋 张利平 编著1 内容提要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按工程水文学基本内容分为概念题和计算题两大题型,概念题又划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四类题型,题目中有易、中、难三个难度档次,分别考核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题库中有的题目在于了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有的则是了解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科前沿知识的理解程度,所有的题目都给出了解题过程和结果,以便于学习和理解。为了便于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参考,本书还选编了武汉大学以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近年来的考研试题及题解。本书涵盖了工程水
2、文学基本内容,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土木工程类和环境工程类各专业本科生的辅助教材,尤其适用于立志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使用,也可供上述专业的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学院的学生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2 前 言为使考试规范化,保证教师按教学大纲教学、学生按教学大纲学习,全面、系统和有重点地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4 年 11 月,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试题库编写组编印了工程水文学试题库,并在我校工程水文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前期题库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又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本书的出版奠定了
3、一定的基础。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编辑与加工,重新修改并补充了大量题目,对所有题目给出了解题过程,以便于读者学习。本书题量大、内容新颖,并配有全部题解及近年考研试题。书中难、中、易题型有机结合,有益于学生深刻理解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与解决有关工程水文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本书的出版对高校教师出题组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书分为题库、题解和考研试题三大部分,题库中的题目覆盖了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统计、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工程水文学的基本内容。为便于学生考研
4、参考,书中还选编了武汉大学以及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近年考研试题,并给出了题解。本书由宋星原、雒文生、赵英林、魏文秋教授和张利平讲师组成的题库编写小组编著。其中第一、二章由雒文生编著,第三章由张利平编著,第四、五章由魏文秋编著,第六、八章由赵英林编著,第七、九章由宋星原编著。值此本书出版之际,非常感谢曾和作者一道工作的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文试题库编写组的王祥三教授、肖琳教授、毛荣生教授、王真荣副教授,以及给予了作者帮助的李兰教授、谢平教授等教师。本书得到武汉大学教改基金的资助,作者在此深表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作 者2002年10月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3
5、 目 录前 言第一篇 工程水文学试题库 第一章 绪论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四章 水文统计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五章 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六章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九章水文预报一、概念题二、计算题第二篇 工程水文学试题解 第一章 绪论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三章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4 第四章 水
6、文统计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五章 年径流及年输沙量分析与计算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六章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七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八章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九章 水文预报一、 概念题二、 计算题第三篇 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题解 、研究生入学试题研究生入学试题题解参考文献5 第一篇 工程水文学试题库第一章 绪论 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
7、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计算方法。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作用,水文变化基本规律及基本研究方法。一、概 念 题(一) 填空题.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的变化情势。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描述。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4.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二个方面:。和和5.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和。6.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
8、为:。(二) 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 。a.完全是偶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b.完全是必然性的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 的概率分布情况。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d.某一时刻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 。a.任一时期内b.预见期内d.某一时刻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4.水资源是一种 。6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c.非再生资源b.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5.长江三峡工程位于 。a.湖北宜昌的三斗坪b.湖北宜昌的茅坪d.重庆市的万县c. 湖北宜昌的南津关6. 长江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分别为 。a.
9、185.0m、 180.0mc.175.0m、180.0mb.180.4m、175.0md.155.0m、145.0m37. 长江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 m / s。a.124300、98800c.110000、98800b.124300、110000d.110000、800008.长江三峡工程的水电站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分别为 。a. 2000万kW、1000亿kW.hc. 1820万kW、847亿kW.hb. 1820万kW、1000亿kW.hd. 2000万kW、506亿kW.h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 。a杂乱无章
10、b.具有统计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d. 没有任何规律(三) 判断题.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水文学。 2.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5
11、工程水文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提供水文设计和水文预报成果,如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预见期间的水位、流量等。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7 期和日变化周期。 7. 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常常具有某种程度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等。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四) 问答题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
12、段有何作用?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4.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5.试举出水文学中两个以上关于成因规律的例子。6. 试举出水文学中两个以上关于统计规律的例子。7.长江三峡工程主要由哪些建筑物组成?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将涉及哪些方面的水文问题?二、计 算 题1. 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119000kmc3、多年平均蒸发量E=72000km、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3c流量R为多少?、2. 将全球的海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设洋面上的多年平均降水量P=458000km 、多年平均
13、蒸3o发量E=505000km、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3o的径流量R为多少?3.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505000kmo3、陆地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72000kmc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多少?8 第二章 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雨
14、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打下坚实基础。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习题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一、 概 念 题(一)填空题1. 地球上的水以_态,_态,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 、_ 和_ 中。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 以及使空气湿度_状态。3. 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_运动引起的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
15、循环和_循环。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冷却。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7.水循环的外因是_ ,内因是_。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12.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13.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流域 ;否则,称、五段。流域。9 14. 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15.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
16、16.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17. 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18.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19.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20. 露点的含义是、等。21.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雨, _雨, _雨, _雨。22. 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暖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峰称为_。23. 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冷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峰称为_ 。24. 对流雨的特点是_、_和_。25. 影响我国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和等。26.自记雨量计按传感方式分为_式,_式和
17、式。27. 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说,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_。28.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 _, _。29. 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_,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30.流域总蒸发包括_ ,_ 和_。31. 观测水面蒸发,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水面蒸发器类型有。_、和。32. 自然条件下,某一地点的水面日蒸发量不仅与、_有关,还与水分子的、空气的和有关。33. 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_蒸发和_蒸散发。34. 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_。35.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t)呈_变化,称为_曲线
18、36. 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_、_、_和_等类型。37. 毛管悬着水是依靠_支持的水分,悬吊于孔隙之中,并不与地下潜水水面接触。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 _,_, _, _。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过程和 _过程。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 _ 和 _。10 41.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_。42.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值称为_。43.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44.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45. 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二)选择
19、题. 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 。a、径流b、水文循环c、蒸发d、降水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3.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 。a、内陆水循环b、小循环a、再生性b、非再生性c、随机性d、地区性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5.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 。a、0.25b、2.5c、2.5%d、2.56.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
20、水面比降。a、相当b、小c、平缓d、大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8. 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1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9. 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
21、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0.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11. 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d
22、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12. 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 。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13.日降水量50100mm 的降水称为 。a.小雨b.中雨c.大雨d.暴雨14.大气中某一高程上的气压,等于该处单位水平面积上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该气柱的高度为 。a、从该高程到海拔1000mc、从该高程到大气顶界b、从海平面到大气顶界d、从海平面到海拔1000m15. 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原因为各地 。a、温度不同b、气压不同d、云量不同c、湿度不同16. 露点表示空气
23、的 。a.温度b.密度c.湿度d.透明度17.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12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18. 若上升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这种情况下的气块温度变化过程为 。a、湿绝热过程b、干绝热过程d、假绝热过程c、凝结过程19. 气块中的水汽凝结后,若凝结物仍留在气块中与其一起运动,则称这种情况下的空气状态变化为 。a、湿绝热过程b、干绝热过程d、假绝热过程c、降水过程20.气块中的水汽凝结后,若凝结物作为降水随时脱离气块降到地面
24、则称这种情况下的空气状态变化为 。a、湿绝热过程b、干绝热过程d、假绝热过程c、降水过程21. 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 。a、地形雨b、锋面雨 c、对流雨d、气旋雨22. 对流雨的降雨特性是 。a、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b、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c、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d、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23. 暖锋雨的形成是由于 。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冷气团上方b、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c、暖气团比较弱,冷气团主动楔入到暖气团
25、下方d、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24. 冷锋雨的形成是由于 。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13 b、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暖气团下方c、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d、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25. 暖锋雨一般较冷锋雨 。a、雨强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b、雨强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长c、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d、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26. 地形雨的特点是多发生在 。a、平原湖区中b、盆地中c、背风面的山坡上d、迎风面的山坡上27. 影响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四类基本气象要素是 。a、温度、水汽压、露点、湿度b、
26、气压、露点、绝对湿度、温度c、气温、气压、湿度、风d、气压、气温、露点、比湿28. 在北半球形成的气旋,近地面的气流向低压中心辐合,并呈 。a、顺时针方向流动b、反时针方向流动c、垂直于等压线流动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29. 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 。a、顺时针方向流动b、反时针方向流动c、垂直等压线流动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30. 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 。a、海拔愈高,气压愈高c、海拔愈高,气压愈低b、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31. 一般情况下,某一地点的露点温度将比当地当时的气温 。a、高b、低c、相等d、高或相等32. 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空气中水汽
27、含量的关系是 。a、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低b、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高c、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无关d、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关系不大14 33. 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 。a、气压高、湿度大c、气温低、湿度大b、气压低、湿度大d、气温高、湿度小34. 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 。a、58.0mm b、66.0mm c、62.0mm35. 流域的总蒸发包括 。d、54.0mm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水面
28、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36. E 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 。601a. 前者小于后者c. 二者相等b.前者大于后者d.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37. 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土壤蒸发能力相比,其情况是 。a.二者相等b. 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d.前者大于、等于后者38. 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渗漏阶段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39. 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
29、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a、毛管水b、重力水c、薄膜水d、吸着水40. 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 。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15 41.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 f 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ca、降雨强度c、降雨历时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d、土壤特性42. 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a、降雨强度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d、初损期的下渗率c、稳定下渗率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
30、下径流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d、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44. 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 。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45. 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46. 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47. 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b、大于该次
31、洪水的径流深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48. 不同径流成份的汇流,其主要区别发生在 。a、河网汇流过程中c、坡地汇流过程中b、坡面漫流过程中d、河槽集流过程中16 49. 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a、前者较小c、二者相等b、前者较大d、无法肯定50. 产生壤中流(表层流)的条件是通气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并且它上面土层的下渗率与该层的相比,要 。a、前者较大b、二者相等c、前者较小d、前者小于、等于后者51.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 。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52.
32、 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d、二者相等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53. 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a、450mmb、500mmc、950mmd、1400mm54. 某流域面积为500km,多年平均流量为7.5m/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2 3a、887.7mm b、500mm c、473mm55. 某流域面积为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径流系数为 。d、805mm2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a、0.55b、0.45c、0
33、65d、0.6856. 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2 2 。a、315.4mmb、587.5mm c、463.8mmd、408.5mm57. 已知某流域,一次历时3小时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入渗能力4.0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壤中流(表层流)净雨为 。a、2.0mmb、6.0mmc、4.5mmd、7.5mm58. 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2均流量为 。a、150m3/s b、15 m/s c、
34、74m3 3/sd、18m/s317 59. 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则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a、0.47b、0.50c、0.65d、0.3560. 水量平衡方程式 P R E = v(其中P、R、E、v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61. 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 。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肯定62. 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a、增大c、不变b、减
35、少d、减少或不 变63. 某闭合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相应的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 。a、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d、二者可能相等或不等64. 我国年径流深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c、分布基本均匀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d、自西向东递减65. 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a.增加 b.减少 c.不变66. 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 。d.难以肯定a.增加 b.减少 c.不变67. 土层的包气带是指 。a.土壤的表层d.难以肯定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68. 下渗率总是 。a.等于下渗能力b.
36、大于下渗能力c.小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69. .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 。a.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c.地面和地下径流d.蒸、散发水量70. 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18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71.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 。a. 指向高压一侧;b.指向低压一侧;c.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d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三)判断题.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有影响。 .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 .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尽,用
37、之不竭的。 .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 .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 .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常常比较发育,流域常常为非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必须小于。 . 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 .自记雨量计只能观测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降雨量。 10.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纪录的是降雨累计过程。 11. 土壤中的吸湿水(或称吸着水)不能被植物利用。 12. 用等雨深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大流域。 13. 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 14.
38、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积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固定不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 15. 一个地区天气的好坏与这里的天气系统情况有密切关系。 16. 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17. 水汽的含量一般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18. 水汽压越高,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小。 19. 型、E 型蒸发器是直接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其观测值就是当时当地水库、湖泊的水面蒸发2060119 值。 20. 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 21.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22.降雨过程中,土壤实际下渗过程始终是按
39、下渗能力进行的。 23.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下渗能力进行;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降多少下渗多少进行。 24.人类活动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直接改变气候条件而引起水文要素的变化。 25.天然状况下,一般流域的地面径流消退比地下径流消退慢。 26.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致。 27. 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水土保持、防洪减沙的重要措施。 28 .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土壤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量大。 29 .流域土壤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
40、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 30.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降雨历时大于净雨历时,净雨历时又大于洪水历时。 31.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洪水历时大于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又大于净雨历时。 32. 一次暴雨洪水的净雨深与径流深相等,因此净雨就是径流,径流就是净雨,二者完全是一回事。 33. 田间持水量是土层能够保持的水量,它可以逐渐下渗到潜水层,形成地下径流。 34. 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将以土壤蒸发能力进行,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土壤蒸发将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35. 流域蒸发由流域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发组成,因此,通常都采用分别实测这些数值来推求。 36. 一场降雨洪水的径流深,为这场洪水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流域平均水深,常由实测的洪水资料来推求。 (四)问答题1. 何谓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水文循环的原因是什么?2. 何谓水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再生资源?3. 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