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教学大纲院系:物理学系日期:2024年8月U日课程代码PHYS130079.01课程名称物理演示实验拓展英文名称PhysicsDemoExperimentDeploitation学分数2周学时2授课语言中文课程性质通识教育专项核心课程口通识教育选修大类基础口专业必修口专业选修口其他预修课程高中数学、高中物理、教学目的通过对传统演示实验的深入探究及改进、新演示仪器的研制、Al下的演示实验发展等,力图达成以下教学目的:通过基本电路、传感器等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改进和搭建演示实验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寻找研究课题,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2、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受挫,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同伴间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与同伴及老师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安全使用和维护实验室的能力。总之,本课程将技能训练和自主探研有机结合,在理论与实践间架起一座桥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及科学世界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其成为一门进行素质教育的卓有成效的课程。课程网址:基本内容简介这是一门以项目式导向、高度自主、充分互动的课程,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1 .教师介绍本门课程的特点、上课方式、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物理演示实验现象以及演示仪器的特征;
3、训练学生改进和搭建演示实验仪器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掌握“目标-活动-测评”一致性建构的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方法。2 .学生自由寻找课题,内容可以是对已有演示仪器的探究或改进,可以解刨身边常用、常见器件的物理原理并制作科普视频,也可以原创新的演示仪器,也可以是Al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应用,还可以设计新颖的演示实验教学方案;3 .学生独立或两人一组展开课题研究,中途可以改换课题,一学期可以研究几个课题,也可以只研究一个,视课题难易而定;4 .期中和期末各有一次研究成果汇报,回顾之前的研究思路、研究进展,总结不足等。基本要求:成绩主要取决于一学期的总体表现。与自选课题的难度及课题是否完成无关。考察
4、的关注点在于:1 .是否一直在持续的努力中,投入的时间是否与学时匹配;2 .一学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提高;3 .对待困难是否能积极想方设法去克服;4 .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否有提高,是否有学科交叉的能力;5 .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是否有增强;6,沟通表达能力是否有提高;总之,这是一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不以最终实验结果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普及一致性建构的教学理念,鼓励大胆创新的课程。本课程适合于物理系各个年级的同学。授课方式:混合教学,课前、课后开展线上教学,课中为线下实验室教学。以学生自主研究课题为主,穿插师生间研讨、学生间研讨,研讨方式为线上和线
5、下结合。主讲教师简介:符维娟:女,复旦大学物理系讲师。复旦大学物理系学士(1995)、硕士(2002)、博士(2005)。任教课程:普通物理B、基础物理实验、医学影像的物理基础、医学物理学、医学物理学实验、物理演示实验拓展、物理基础建模等。曾从事生物物理实验和生物信息学研究,现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理论、演示实验、医学物理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若干项校级和教育部教改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担任过CUPT的指导教师和领队,2023年7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演示物理实验自制仪器评比获得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指导学生在物理实验杂志发表论文。教学团队成员姓名
6、性别职称院系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符维娟讲师物理学系主讲教学内容安排:(总学时为32个)绪论+课题拟定(4学时)教师介绍本门课程的特点、上课方式、考核方式;展示物理演示实验现象以及演示仪器的特征;展示医学物理交叉领域中(包含四大医学影像技术)可能的实验或虚拟演示;展示“目标-活动-测评”一致性建构的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拟定课题:现有演示仪器的探究、改进、教学设计,解剖身边仪器、物品并搭建实验演示其工作原理,原创新的演示仪器,CT或MRl的数字挛生实验。可以完成2个小课题,或者1个大课题学生独立或两人一组展开课题研究课题1研究(12学时)2学时:根据所选课题,调研文献(选题的意义,课
7、题可行性)、预实验、拟定方案。2学时:选择性技能训练(交流电路基础,简单电路焊接,传感器的信号采集、调理和分析,铝型材搭建,3D打印建模,视频制作)等。6学时:课题工作2学时:实验视频和课题总结中期汇报(2学时)每人10分钟(8分钟汇报,2分钟提问)课题2研究(12学时)2学时:根据所选课题,调研文献(选题的意义,课题可行性)、预实验、拟定方案。(如果是1个大课题,本次内容为调研和拟定改进方案)2学时:选择性技能训练(交流电路基础,简单电路焊接,传感器的信号采集、调理和分析,铝型材搭建,3D打印建模,视频制作)等。6学时:课题工作2学时:实验视频和课题总结期末汇报(2学时)每人10分钟(8分钟
8、汇报,2分钟提问),就一学期总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完整的介绍研究成果课内外讨论或练习、实践、体验等环节设计:师生间互动和学生间的研讨在课上和课外,以线下或线上方式,随时展开。如需配备助教,注明助教工作内容:和学生讨论课题,辅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维修演示仪器,线上课程资料(文字和视频)整理。考核和评价方式(提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分数组成,体现形成性的评价过程):平时(研究态度+研究探索进展)60%;期中汇报15%;期末(汇报和论文)25%教材(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如使用自编讲义,也请列明):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因课题的高度发散性,本课程没有固定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和出版时间):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钟锡华,陈秉乾,陈熙谋大学物理通用教程(一套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大卫哈里德,瑞斯尼克物理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路峻岭物理演示实验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孙静姝普通物理实习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各类电子线路、编程入门、传感器、视频制作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