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地方标准切叶栀子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切叶栀子花栽培技术规程是2015年由原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下达、自治区林业厅提出的年度标准制修订项目。合同编号为2015-0222,起止年限为2015年4月-2016年12月。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市云峰花卉有限公司作为协助单位参与起草编写。二、 制订标准的目的意义栀子花(Gardenia jasminoides)是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名黄栀子、白蟾花等,高12米。主产地长江流域,分布于我国中部南部。栀子花叶色油绿光亮,四季常青,花朵洁白如玉,花香浓郁, 是制作胸花
2、插花配叶极好的装饰材料,鲜花还用于花茶熏香。栀子果提炼天然黄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等行业,市场需求逐年上升。其花、叶、根、果皆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凉血、降血压等功效。栀子花抗烟尘、二氧化硫,还具有净化大气的作用,还因为其耐修剪,主要应用于色块苗配置和围篱、造型苗等,是值得推广种植的园林花卉品种。广西的切叶生产以栀子花、天门冬、茉莉花、肾蕨为主,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量和质量一直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大部分由海南、广州和成都供应。究其原因是栽植面积偏少、种植技术水平低、市场行情波动大等,缺乏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大户。依托广西林科院及合作花卉企业的前期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切叶栀子花栽
3、培技术规程,有利于实现切叶栀子花的科学生产,提升行业种植技术水平和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对于加快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促进我区花卉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 栀子花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和西南、中南地区,可以作为中药材、园林植物和木本切叶品种种植。作为畅销的切叶品种,栀子花适应性强,叶片四季常绿,色泽鲜艳,瓶插寿命极长,用途广泛,市场需求旺盛。栀子花在我国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相继制定有关栀子花果用栽培及种苗生产的地方标准。如由福建省制定的黄栀子果用原料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5/T 1288-2012)和江西省制定的栀子花规
4、范化种植技术规程(DB36/T 694-2012),以及由广西药用植物园正在起草制定的山栀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项目编号:2016-06007),虽然我区花卉研究单位和生产企业已就切叶栀子花的品种资源及栽培技术开展了部分研究,但国内外均无切叶栀子花栽培技术规程的报道。四、标准工作简况(一) 标准起草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南宁市云峰花卉有限公司(二) 标准主要起草人 唐遒冥、王华新、孙开道、杨舒婷、黄小梅、龚建英、陈宝玲、刘毅、汪小玉、莫少花。其中:唐遒冥作为本标准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申报、合同编写、实施方案制定、组织资料收集、试验验证及标准的起草与修订工作;王华新、孙
5、开道、杨舒婷、黄小梅、龚建英负责标准的起草、征求意见与审定工作;陈宝玲、刘毅、汪小玉、莫少花负责资料收集、试验论证、数据调查与分析;刘毅、莫少花负责种植、管护等工作。(三) 前期课题基础研究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南宁市云峰花卉有限公司及其所属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2年以来,先后承担了南宁市兴宁区科技开发项目“切叶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兴科发2012第3号文件,合同编号:2012003)和2013年广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切叶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合同编号:2013QT16)等花卉科技项目,以及广西科技厅科技开发项目“广西切叶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合同编号:桂科能1
6、4121007-3-11)。在栀子花等切叶品种的引进筛选、高效栽培及推广示范方面,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依托我院前期的研究成果与生产示范经验,制定切叶栀子花的栽培技术规程,对于推广切叶栀子花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我区切叶栀子花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花农收入,促进我区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前期项目研究内容如下:1、南宁市兴宁区科技开发项目切叶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主要研究内容:a、建立切叶生产示范基地;b、引进切叶栀子花、天门冬等畅销品种,开展高效栽培技术生产示范;c、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培养一批切叶生产技术骨干和科学致富带头人;d、辐射带动兴宁区农户发展切叶生产。2、广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切叶
7、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推广示范主要研究内容:a、引进蓬莱松、高山羊齿、八角金盘、栀子花等切叶新品种;b、开展生产示范,总结高效栽培技术;c、辐射带动广西各地发展切叶生产。3、广西科技开发项目广西切叶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主要研究内容:a、建立切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b、标准化生产栀子花、天门冬、茉莉花、八角金盘、龟背竹、蓬莱松等切叶品种,开展切叶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示范;c、开展农户科技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乃至广西各地开展切叶规模化生产。(四) 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1、工作准备标准项目下达后,标准起草工作组的主要起草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化工作导则汇编、标准制定有关文件资料和广
8、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规定,研究确定了标准编写的原则、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并有序地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2、调查研究及数据收集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根据项目计划进度要求,编制人员首先开展了广西南宁、桂林、柳州、钦州浦北县、防城上思县等地切叶栀子花栽培生产现状调查和南宁市、桂林市数十家鲜花批发店的资料收集,以实验数据、调查材料为依据,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处理。3、工作组初稿形成2016年1月至12月,在总结广西切叶栀子花栽培前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广西切叶栀子花栽培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结合我区今后切叶栀子花生产及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参考已有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经过
9、多次修改,完成了技术规程草案。4、征求意见稿形成及处理2017年6月,经过编制组内部讨论修改,完成了征求意见稿。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通过邮件、邮寄、电话微信等形式,开展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工作,向11家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发函广泛征求意见。编制组收集了8个单位反馈的35条修改意见。通过对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和分析,在采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变化需求,标准编制小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切叶栀子花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五、关键技术指标依据和来源切叶栀子花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栽培区域、扦插育苗、栽培管理、切叶采收、分级包装等内容。1、栽培区域规定了切
10、叶栀子花栽培的温度条件。通过与南宁市云峰花卉有限公司及其所属桂林、南宁、柳州、钦州、防城等地的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近200亩生产基地的调查,以及南宁市森之源、天天、兄弟鲜花批发店所属等多个种植基地的现状情况收集,参考区外部分生产和经销栀子花切叶的企业实际情况,在保证切叶质量的前提下,本着我区栀子花切叶一年两茬采收或多收的原则,确定本技术规程栽培区域的温度要求。来源参考廖飞雄,王代容.切叶、切枝:提升质量是正解J.中国花卉园艺,2015.第23期:16-17。2、 扦插育苗规定了广西区内切叶栀子花扦插育苗技术要求。从扦插时间、繁殖材料、容器育苗技术进行规定和阐述。规定了最佳扦插时间,选择了容器育苗
11、替代传统苗床直插,不仅提高扦插成活率,还有利于全年扦插全年种植。主要通过南宁、桂林等当地30余家鲜花批发店特别是零售店及其生产基地反馈情况汇总得出结论。同时参考丁银宝,吴惠青. 栀子花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0-161。以及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3、 栽培管理规定了广西区内切叶栀子花露地栽培品种选择,种植前准备,种植时间、密度及方法,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规定和阐述。本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从原来的不分栽植品种到选择节间较短,分支性更好的切叶栀子花品种栽植,进一步规定了切叶品相的要求;经过前期项目的研究成果,种植密度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合
12、理的种植密度不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切叶质量,为我区的切叶产业生产及拓展外销渠道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参考文献有范志云.小叶栀子花黄化病防治试验报告J.绿色科技,2010(10):31-33,以及刘香坤,尤扬.栀子花叶片秋季光合特性J.西南农业学报,2012(1):128-131。4、切叶采收、分级及包装规定了切叶栀子花的采收时间、方法及质量分级包装等。主要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及参考现行的昆明斗南鲜花批发市场的标准得出。同时参考国家标准即:GB/T 18247.1-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1部分:鲜切花得出。5、附录A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规范性附录,列举了在切叶栀子花栽培生产中可见
13、的叶班病、白绢病、黄化病及其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同时列举了在切叶栀子花栽培生产中常见的蚧壳虫、蚜虫、红蜘蛛及其化学药剂防治的方法。根据前期研究项目,同时参考国家标准即: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进行规定。6、附录B 栀子花切叶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规范性附录,列举了在栀子花切叶一级、二级、三级品的划分标准。来源主要依据广西市场需求标准并结合广西实际生产情况,同时参考国家标准 即:GB/T 18247.1-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1部分:鲜切花制定。六、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依据1、编写原则标准制订以推进广西切叶栀子花生产的标准化,实现切叶栀子花栽培生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合理
14、性和适用性的原则,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指标准确、可操作性强,既与国家相关标准接轨,又符合广西区情,对切叶栀子花的栽培生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 编写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及GB 1.3-1996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写。在整个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选择了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农业厅植保站、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科院花卉所、桂林市绿世界花艺城、靖西县卉美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南宁市兄弟花卉及浦北县桥旺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等
15、11个单位作为标准征求修改意见单位。在采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标准编制小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七、结束语本标准在已有完成研究项目和推广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生产、经营企业的调查数据,参考全国各地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广西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目前广西区内没有一家切叶栀子花种苗生产企业,同时各地的切叶栀子花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差距很大,切叶栀子花作为鲜切花骨架花卉品种在本地区供不应求。如何推动切叶栀子花高效栽培及标准化生产乃至广西的鲜切花产业发展是本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故建议该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同时该标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更好的为广西的花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切叶栀子花栽培技术规程编制小组 2019年12月28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