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8574040 上传时间:2020-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力的教学设计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学科 物理 授课年级 九年级 学校 郑州师范学院 教师姓名 白俊涛 章节名称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四节 力计划学时2学习内容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三上学期物理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的相互作用。在学生有模糊的力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一步的学习,通过观察和学习能找出力的三要素从而对力的有深入的了解。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它遵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从效果中感知力,最后达到会分析物体力的情况并且能用力示意图来表示。教学资源应用投影仪视频播放生活中有关力

2、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力的作用。学习者分析学生当前对力既“熟悉”又“陌生”。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内涵和科学的介定,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也缺乏对力的相互性的认识,所以教学从“熟悉”入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逐步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认识力的作用

3、效果,知道并能说出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且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实例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尝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内的观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态度;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在生活中会分析物体的力的效果和作用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学习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难点:分析物理受力情况。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

4、和讲解法。教学设计思路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发现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

5、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在本节课通过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依据的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大纲要求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及受力分析探究、掌握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较好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什么是力?10分钟游戏引入:在讲课之前同学们做一个掰

6、腕的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提出问题:当汽车陷进了泥地里,怎样才能让它继续前进呢?跟随老师的指示做游戏。活跃气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力?力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力学世界。学生同桌一组,进行游戏。 2、合作讨论,探究新知合作、探究、总结20分钟活动一:学生分小组实验,学生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锯条、橡皮泥、气球,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思考:()以上活动中谁对谁用了力?(学生能容易的回答此问题)并由此引出力的概念和单位;()要有力的作用,必须得有几个物体?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一个

7、物体是施力物体,你认为哪个是受力物体(学生容易发现需两个物体)(3)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时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时受力物体,你能找出来吗?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回答。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1学生讨论总结发言后,老师做最后归纳讲解。讨论并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怎么用示意图描述力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课堂教学流程图 2、游戏活动深刻理解3、课堂小结、展示随堂练习作答。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反思本周讲授了水中生活的动物,本节的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以及力的示意图,那么我们该如何测量一个力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课后回去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现了在动中学的特点。在课堂训练中加大了对探究实验的观察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完成探究实验时的准确性。但在有些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还不够充分,还需要通过创设情境采取不同的激励等方式,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生物学的每一节内容。专家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