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培训对象拟从事或正在从事托育机构保育工作的保育人 员。二、培训方式及时间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总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 60学 时,实践培训不少于 60 学时。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参训保育人员熟悉托育服务法规与政 策,树立法治意识与规范保育思想;学习保育工作的基本 技能与方法,强化安全保育意识;掌握婴幼儿早期发展与 回应性照护的知识与策略,提升科学保育素养。(一)增强规范保育意识1. 熟悉托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遵守保育人员岗位职责 和基本规范;2.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保育 观念,坚持儿童优先,保障儿童权利。(二)掌
2、握安全保育方法1. 切实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幼儿的安 全和健康;2. 掌握婴幼儿卫生保健、生活照料等保育工作的基本方 法和操作规范。(三)提升科学保育能力1.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和活动,具备促进婴幼儿早期 发展的能力,满足婴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需要;2.掌握与家庭及社区沟通合作的技巧,提供科学育儿指 导,及时进行专业反思。四、培训内容(一)理论培训内容1.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未成年人保护法母婴保 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 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 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 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托育机构保育指
3、导大纲 (试行)托育机构婴幼儿伤害预防指南(试行) 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等相关政策文件。2.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责任,儿童权利保护,专 业认同,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3. 专业理念。儿童观,保育观,医育结合理念等。4. 卫生保健知识。卫生与消毒,物品管理,生长发育监 测,体格锻炼,心理行为保健,婴幼儿常见病预防与管 理,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信息收集。5. 安全防护。食品安全知识,环境与设施设备防护安 全,婴幼儿常见伤害预防与急救,意外事故报告原则与流 程等。6. 生活照料。各月龄营养与喂养要点,进餐照护,饮水 照护,睡眠照护,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出行照护等。7. 早期发展支持。婴幼儿
4、生理、心理发展知识,婴幼儿 个体差异与支持,特殊需要婴幼儿识别与指导,活动设计 与组织等。8. 沟通与反思。日常记录与反馈,与家庭、社区沟通合 作,家庭、社区科学养育指导,保育实践反思等。(二)实践培训内容1.卫生消毒。活动室、卧室等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检 查和预防性消毒,抹布、拖布等卫生洁具的清洗与存放, 床上用品、玩具、图书、餐桌、水杯、餐巾等日常物品的 清洁与预防性消毒。2.健康管理。晨午检及全日健康观察,运动和体格锻 炼,健康行为养成,计划免疫宣传与组织等。3. 疾病防控。发热、呕吐、腹泻、惊厥、上呼吸道感染 等常见疾病的识别、预防与护理,手足口、疱疹性咽炎、 水痘、流感等婴幼儿常见传
5、染病的识别、报告与隔离,贫 血、营养不良、肥胖等营养性疾病,先心病、哮喘、癫痫 等疾病婴幼儿的登记和保育护理。4. 安全防护。窒息、跌倒伤、烧烫伤、溺水、中毒、异 物伤害、动物致伤、道路交通伤害等常见伤害急救技能, 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逃生流程与演练,火灾、踩踏、暴 力袭击等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5. 饮食照护。膳食搭配,辅食添加,喂养方法,进餐环 境创设,进餐看护与问题识别,独立进餐、专注进食、不 挑食等饮食习惯培养,辅助婴幼儿水杯饮水等。6. 睡眠照护。睡眠环境创设,困倦信号识别,睡眠全过 程观察、记录与照护;规律就寝、独立入睡等睡眠习惯培 养,睡眠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婴幼儿睡眠的个别化
6、照护 等。7. 清洁照护。刷牙、洗手、洗脸、漱口和擦鼻涕等盥洗 的方法,便器的使用方法,尿布/纸尿裤/污染衣物的更换, 便后清洁的方法,如厕习惯培养,婴幼儿大、小便异常的 处理等。8. 活动组织与支持。一日生活和活动的安排,生活和活 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活动材料的配备,动作、语言、认 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支持 与引导,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婴幼儿需求的识别与回 应等。五、培训原则()岗位胜任原则培训应以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岗位要求为重点,通过系 统培训引导与自主学习反思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保育人员 明晰岗位工作任务,具备胜任岗位职责的基本知识与能 力。(二)需求导向原则培训应以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在保育工作中的重点 和难点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按需施 教,优化培训内容,确保保育人员所学即所需、所学即所 用、学用相长。(三)多元方式原则培训应通过专题讲座、网络研修、研讨交流、案 例分析、返岗实践等多元方式,借助互联网等手段,推动 托育机构保育人员理论学习和实践观摩相结合、线上学习 与线下研修相结合,提高培训实效性。六、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