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8799208 上传时间:2021-01-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课前学生预习产生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留下的痕迹,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样在一堂课上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另外,语文课堂容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散,因而很少有学生一堂课下来全部都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尊重学生的内心体会,包括课堂上随时提出的问题以及课后所提的问题。、教师要关注“问题”(1)关注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首先应具有明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语文教学语言

2、时应该规范明确而不能模棱两可;否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问题的设计应讲究层次性,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语文阅读课中体会出成功的乐趣;否则问题过于简单会使理解能力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问题难度大会使理解能力低学生感到高不可攀。(2)关注问题的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会就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应对这种做法表示肯定,同时耐心引导给予解答。(3)关注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学生的问题或教师的问题,学生大脑的思考都有一个过程,因而教师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其思考,在巡视中注意对学生察言观色,切忌草草收尾,流于形式,否则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对自己的思考能力产生怀疑。(4)关注问题的回答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教

3、师都应给予肯定、褒扬,而不应局限于书本答案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丰富而不应单调枯燥,比如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用“好”或“不错”。二、利用评分艺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可能达到教师的思考水平,因而在批改阅读理解题目时,应该对学生的答案不苛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样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习题时才会有种满足感;而不应死抱着答案不放或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都是没有给学生应有的尊重。三、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学生如形成思维方法和良好的答题习惯,就会终生受益,这就要求教师把内化的思维过程在学生面前外显,这样才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1、整体感悟能力,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在语

4、文教学中很关键,对文章总体的正确感知,可以防止学生理解的片面性和肤浅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i. 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把握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才会使其理解上有了感性材料,否则学生的理解只会“随大流”;ii. 挖掘中心思想的能力:文章或语段的材料都是为其中心服务的,这一观点务必使学生在头脑中树立。因而要培养学生从主要内容中分析得出中心思想的能力,事实上,稍难的考题均是考察学生对文章或语段中心思想理解。iii. 层次划分的能力:层次划分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从而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或写作目的的认识,因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2、答题能力,学生从审题到答案的组织,教师都应教给学生可

5、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从而使他们对做阅读理解产生自信心。()审题平时应培养学生把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划下的良好习惯,从而很快的抓住题目的重要信息,如题目中出现的“作用”“含义”“原因”“用原文回答”“不超过字”等。()思维角度的培养学生把关键字眼圈出后,就应考虑从什么角度答题,从而打开解题的切入口,如答某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应告诉学生首先应分析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和特点,然后告诉学生应联系上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又如答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时,应告之应该首先弄清楚词语的表面意思,然后联系语境及课文的中心答出其深层意思。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形成自身的答题思路,而不至于拿到题目时,无所适从。()语言的组织能力学生找到答题的切入口,知道了答题的角度并在头脑中形成答题的内容后,接下来就要运用文字把内容表述出来,这里应提醒学生注意答题的规范性、简明性。总之,语文的阅读教学应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学生,围绕学生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