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036152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生也需要理解和尊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

2、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不是板着脸严厉训斥,而是在学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中找到合理性,用四颗糖肯定了男生的四个优点,强烈地震撼了孩子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教育,自觉纠正错误。在陶行知的这种炉火纯青的批评教育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朴素但很难得的教育思想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许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

3、最关键的入手处。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有道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何去爱学生呢?第一是理解学生。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体会学生所处的特定视角和境遇,才能还原学生的特定心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试想如果陶行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结果可能让孩子关闭心门,更不谈自我反省了。 第二是尊重学生。尊重的方式多种多样,激励里又尊重,关爱里又尊重,宽容里有尊重,批评里又尊重,惩戒里有尊重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批评式的尊重。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很多老师以语言毒辣为追求目标,似乎语言不毒辣就如

4、同用药剂量不够,达不到实际疗效,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足以触动他(她)的灵魂”。殊不知,这恰如饮鸩止渴,孩子们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心灵也会渐渐麻木,这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前提。因为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爱意和真诚,领悟到真理和真知,感受到教育和成长。“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和巨大的。不可否认,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仍有许多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是狂风暴雨、疾言厉色地训斥,就是一味

5、贬低挖苦学生,结果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既导致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批评学生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这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生,教育学生。具体而言,一是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肯定学生平时的优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把学生看成一无是处;二是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中的积极因素,对那些因为“好心办错事”的错误,应该肯定其正确的出发点和目的,恰当地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第三,对学生勇于认识错误的做法要适时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误,但老师仍然信任自己,尊重自己。 教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面对一个学生,教师是戴着放大镜去看优点,还是戴着显微镜去找缺点,学生的命运迥然不同。对待犯了错误的中小学生,只要我们诚心地帮助,耐心地开导,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嫌弃他,不鄙视他,学生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