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120031 上传时间:2021-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论文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司徒中心幼儿园 周美娟背景介绍 为抢玩具,班上的天天把弱小的乐乐脸上抓破了,出去散步时,有孩子抓到蝴蝶就捏死它,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常常无理取闹,甚至还打、踢、咬长辈,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分析原因,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倾向,使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前不久,我看到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独尊”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他们很少帮父母做家务,没有觉得父母挣钱辛苦,也很少帮助别人。这是我们现行教育的一种悲哀,即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爱的

2、教育,而这种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因为 幼儿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如何把爱的种子撒播到孩子心中呢?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失去理智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何实施爱心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一、 润物无声点滴生活熏爱心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最初拥有爱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

3、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爱心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大集体,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对他们极其重要。我作为老师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如教育孩子:不小心碰着别人要主动说声对不起;别人帮助你要说声谢谢;别人摔倒要关心帮助别人但是,当我们在大唱赞歌的同时,,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最典型的教育案例被遗忘的爱心教育现场。在一次春游时,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游玩,途中恰逢一工人在疏通下水道,周围一带都散发着作呕的臭味。“老师,那位叔叔在干什么啊?” “站在

4、那么脏那么臭的地方,他可真不讲卫生!”一些好问的孩子拉开了话匣子。可是这位老师只顾着捂鼻子,根本没有理会孩子的提问,取而代之的是她大嗓子门的吆喝声:“臭死了!孩子们快点走,要不然我们的鼻子可要跑了!”说着,便将孩子像赶鸭子似的带离了那个活生生的爱心教育现场。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基础包括品德、经验知识和智力等方面,而品德是核心。但是恰恰这一基础却不为该老师所重视。或许还有更多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不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

5、质要求,我们有义务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爱别人。由此可见,一日生活中教师爱的随机教育固然重要,可也不少了爱的环境的催化。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的内容,如在主题墙的布置上,体现爱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们喜爱的动植物,让孩子关心、爱护、照料它们,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我时刻充满爱,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使孩子的爱心在爱的氛围中慢慢充盈起来。 二、千帆竟发整合教育培爱心 1、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在幼儿园的教材中,有些“爱心”素材可充分利用。如:中班语言活动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但活动并非到此结

6、束,要将“爱心”教育延伸下去。让幼儿说说自己还有哪些与同伴相亲相爱的事,并画下来,与同伴分享付出爱的喜悦。实践中我还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说教的呆板,使幼儿的心灵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也一点点一丝丝地渗入孩子的心灵。听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并续编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师能够应用的方法。比如:请幼儿表演故事狼和小羊使他们进行角色表演的同时,体验对小羊表示同情的情感,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乐意去帮助需要的人。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该角色特征,

7、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应。 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特别注重结合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在带大班期间开展主题活动我就要上小学了时,我针对小朋友马上就要毕业了,开展我要感谢的人这一活动。我告诉幼儿:“马上就要毕业了,在这三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小朋友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还有的说要感谢自己的小伙伴;他们折了千纸鹤送给老师,画了最美的画献给阿姨,和小伙伴一起玩一玩最喜欢的玩具。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小朋友互相抱在一起,悄悄地说:“你要常给我打电话。”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多少孩子对老师、阿姨和小朋友

8、的爱。主题活动有目的的开展,对培养幼儿的爱心会有显著的效果。 2、在游戏活动中教给幼儿团结友爱的技能与技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动。在活动中,教师就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致,并能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共同使用玩具,比较稳定地相互交往,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友好情感,友爱行为。利用游戏进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让孩子“置换角色”,就是让孩子去感受别人的酸甜苦辣,让孩子体验不幸者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献出自己的爱。例如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玩娃娃家,扮演妈妈,感受妈妈的辛苦,从而对妈妈产生敬爱之情。 教师还

9、应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安慰助人的技巧。正确的交往技能,能使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萌发关爱之心。然而有了关爱之心,并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安慰助人行为。由于自我化的作祟,幼儿也许会好心办坏事。所以,我通过讲故事、讨论、歌舞等形式,教授幼儿一些安慰别人的语言和方法,助人技巧的要领。 三、百花齐放家园协作育爱心 纲要中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幼儿园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社会和幼儿园无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恋的是家庭,最亲近的是父母,最爱做的是游戏,关键时刻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教师应采取

10、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如家访、电话、便条、家长会等,与家长密切联系、配合,积极宣传爱心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防止“一个宝宝两个样”的现象。常言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潜移默化的熏陶。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从点滴抓起,循循善诱,以情导行,以事明理,寓教于乐,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爱心启蒙教育。有这样一个事例:孩子对妈妈说:“爸爸和我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妈妈笑着对孩子说:“你爸爸本来不喜欢看动画片,但为了让你高高兴兴看动画片,他就不看其他节目了,你爸爸就是这样,遇到事情总是先替别人着想,然后才考虑

11、自己,你可要向爸爸学习啊!”我想,这就是自然生动的爱心启蒙教育。 由于幼儿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他们对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难以理解,而利用具体形象的榜样力量去教育影响幼儿,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与左邻右舍的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对弱者的同情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使他们产生与人友好相处、具有同情心的情感。 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还应给孩子爱的机会。对于成人来说,接受孩子的爱是快乐的、幸福的;对于孩子来说,给予别人爱,别人能理解、能接受,比接受成人的爱更快乐!遗憾的是,多数家长只知道为孩子奉献爱,却垄断了孩子爱的机会,爱的权力。不妨放开你的手,让孩子帮帮你,让他们有爱别人的机会。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下班累了,让孩子多帮忙些家务让孩子在被人爱的同时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家园配合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拥有健康的人格,珍贵的爱心。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教育把孩子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让我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