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2817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件22014年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大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力度,2014年,省财政继续筹措专项资金,在中东部地区建设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500万亩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提高旱作农业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区域和原则(一)实施区域。实施区域为年降雨量在250-550毫米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庆阳、平凉、天水、定西、白银、兰州、临夏、武威、陇南、甘南10市(州)50个旱作农业县(区)(详见附件1),重点安排在年降雨量300-400mm的乡镇实施。(

2、二)实施作物。以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并向玉米和马铃薯优势种植区域倾斜。(三)实施原则。坚持扶持玉米、马铃薯生产大县,尽量集中连片、实行整村整乡规模推进。通过补贴地膜和覆膜起垄机械,实行技物结合,做到良法与良种相配套。采取科技入户的办法,确保各项技术随地膜补贴直接到户,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二、基本目标(一)推广面积。1500万亩,年增产粮食15亿公斤以上。(二)主要技术指标1、项目区全膜覆盖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比半膜覆盖增产25%以上;马铃薯平均亩产2000公斤,比半膜覆盖增产20%以上。2、项目区玉米、马铃薯良种率达到100%;玉米良种统供率、包衣率、全膜覆盖率均达到100%;马铃薯脱

3、毒良种统供率达到100%,全膜覆盖率达到100%;3、项目区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引进适合全膜覆盖玉米、马铃薯新品种及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建立中心示范区,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三、实施办法和主推技术(一)实施办法。通过以物代补的形式,对农民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所需的部分地膜和覆膜起垄机械进行直接补贴,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建立中心示范区、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探索总结适合当地实际的旱作生产新技术,不断创新和丰富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开展大面积的技术宣传培训和指导,确保技术到位;组织对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确保重大病虫不发生大面积流

4、行危害。(二)主推技术。项目区要把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作为主推核心技术,组装配套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深松耕少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一膜两年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1、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在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时,必须以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技术为主,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示范推广一膜两年用或多茬间套种技术。2、一膜两年用技术。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积极推广一年覆膜两年利用技术,在保留的旧膜上推广种植玉米、油菜、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3、优良品种技术。重点推广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的玉米、马铃薯新品种,各市县(区)应确定适宜当地种植的中晚品种,尽量做到统一供

5、种。4、测土配方施肥及培肥地力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提高耕地地力的技术。5、注水补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农用注水补灌机在玉米需水关键期,结合追肥进行注水补灌。6、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防治预案,组建专业机防队,对玉米螟、玉米粘虫、玉米瘤黑粉病、茎腐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等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群防群控,确保重大病虫害不发生大面积流行危害。7、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利用全膜玉米所产的大量秸秆,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和机械揉丝技术,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生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旱作区畜牧

6、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四、扶持环节重点扶持地膜和覆膜机械购置补贴和技术示范推广二个关键环节,具体内容:(一)地膜和覆膜机械购置补贴。具体为:(1)地膜补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每亩需地膜6公斤,省级补贴三分之一,即每亩补贴地膜2.0公斤。补贴地膜由省上统一招标采购后,按各县区的推广任务下发。(2)覆膜机械购置。由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费工、费时,加之目前农村劳务输出量较大,劳动力紧缺,仅靠人工覆膜很难完成大面积推广的任务,必须加大机械覆膜力度,实施机械覆膜和人工覆膜相结合,以提高覆膜的速度和质量。在省级农机购置补贴中单列2000万元为起垄覆膜等旱作机具购置补贴。另外,由省上统一采购起垄覆膜机械,按各县

7、区的推广任务下发。(二)技术示范推广。主要是各地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指导与宣传培训,包括印发宣传培训资料、举办培训班、田间技术指导、示范点建设及印制供膜卡、供膜清册等方面,项目县(区)预留30%资金用于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所需农药购置和开展统防统治所需燃油及误工补助。具体为:(1)中心示范区建设。实施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把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优良品种选育、病虫害综合防控、深松耕少免耕等保护耕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推广面积在50-130万亩的县区,每县建立10个集中连片的万亩示范区,建立1个试验示范展示区;推广面积在10-50万亩的县区,建立5个集中连片的万亩示范区,建立1个试验示范展示

8、区;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下的县(区),每县区建立千亩左右的集中连片示范点3个,建立1个试验示范展示区。(2)病虫害综合防控。组织专业机防队对玉米螟、玉米粘虫、玉米瘤黑粉病、茎腐病和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等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群防群控,确保重大病虫害不发生大面积流行危害。(3)良种补贴。重点推广适宜干旱地区生长,适合全膜双垄沟播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各县区应确定适宜当地种植的中晚熟、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品种,尽量做到统一供种。(4)技术宣传培训及指导。实施科技入户,在每个项目县区确定1名首席专家和2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实施项目,每个技术人员在示范区联系科技示范户20户,每县达到400个以

9、上科技示范户,造册登记,建立档案,辐射带动8000户。全省通过项目实施,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2万户以上,辐射带动农户40万户以上。五、扶持方式地膜和覆膜机械购置补贴和技术示范推广两个关键环节的扶持方式分别为:地膜和覆膜机械购置补贴环节实行以物代资的扶持方式,由省级统一组织采购所需物资下达各地;技术示范推广环节主要实行直接补贴的扶持方式,同时结合以物代资、先建后补等其他各种必要的扶持方式共同开展。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项目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和分级管理的办法。省、市、县三级农业、财政部门为项目管理单位。省农牧厅和省财政厅联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在省农技总站设立项目实施办公室和技术

10、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项目技术牵头单位,项目所在县(区)农技推广中心(站)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二)实行目标管理。项目市、县、乡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要实行技术人员蹲点承包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确保落实。项目所在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及时向省、市(州)农业、财政部门上报项目执行进展情况,年中、年底上报项目半年和全年总结。项目所在市(州)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县(区)农技推广部门进行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及时进行检查,如实汇总上报本市(

11、州)项目执行情况。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全省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各项任务的安排落实和督促检查,并及时汇总项目执行情况上报省农牧厅和省财政厅。春播结束后,在市(州)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省上组织人员对各县(区)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逐县进行抽查验收。(三)整合支农资金。各级财政按照存量调整与增量集中相结合、加强政府宏观指导与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以发展旱作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玉米、马铃薯两大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要积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挖掘潜力,多渠道增加投入。省财政在整合现有各类支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旱作农业发展的同时,每年尽可能从新增财力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市州、县区财政部门要采取整合支农

12、项目资金、市县财政增加专项投入等多种办法,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提高对农民的补贴标准,使种植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四)加强农膜的供应与管理。对省上统一下达到各项目县(区)的地膜,要切实加强管理,健全档案,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以村为单位分户造册,张榜公布,并以户为单位发放供膜卡,由农户在册卡上签字,确保农膜入村到户。(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项目实施县(区)要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安排好实施区域和地点,确定好主推品种和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在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域建立集中连片的示范区(点),通过示范点的示范带动和有力的技术指导,确保项目推广面积按计划及时落

13、实到农户和地块。(六)强化宣传培训与技术指导。各项目市县都要树立主动抗旱、科学抗旱的理念,紧紧围绕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加大宣传、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要在抓好县(区)、乡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农民技术骨干和种植农户的培训。要以县为单位树立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标牌1个(见标牌样式)。要通过办班讲课、播放录像、办板报、搞观摩、开展田间现场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的宣传培训,使该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经过培训,真正掌握此项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七)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全膜双垄沟播

14、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玉米秸秆,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各地一定要着眼于培育后续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生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旱作区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积极推广种植粮饲兼用玉米,推广玉米全株青贮氨化技术和秸秆机械揉丝技术,探索旱作区种养结合,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八)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所产生的大量废旧地膜,对农田和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各项目市(州)、县(区)一定要在推广技术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地膜污染的危害,引导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保护好地膜,做到一年覆膜两年使用。对破损严重,确需揭去的地膜,尽量保留到第二年播种前揭膜,边揭边覆,以利保墒。对揭去的废旧地膜,要及时清理干净,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17号)精神,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鼓励加工企业和废旧物品回收公司设立回收网点,加大回收量,逐步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工程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