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326991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 1前言 1.1离子交换树脂简介 1.1.1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阳离子交换树脂 英文名称:cation exchange resin 定义1:离子交换树脂官能团上的离子只能与水中阳离子相互交换的树脂。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 ;热工自动化、电厂化学与金属(二级学科) 定义2:含功能性阴离子基团、可与带阳离子的物质进行交换反应的一类高分子量不溶性多聚体。可用于阳离子交换层析。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方法与技术(二级学科) 1.1.2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类 阳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呈现多孔状或颗粒状,其大小约为0.51.0mm,其离子交换能力依其交换能力

2、特征可分: 1.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主要含有强酸性的反应基如磺酸基(SO3H),此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交换所有的阳离子。 2.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弱的反应基如羧基(COOH基),此离子 1 交换树脂仅可交换弱碱中的阳离子如Ca2+、Mg2+,对于强碱中的离子如Na+、K+等无法进行交换。 1.2种类和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在现代制糖工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糖厂制 造精糖和高级食用糖浆,多数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糖液脱色提纯,而过去传统用骨炭的精炼糖厂亦有逐渐转向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趋势。 离子交换技术有相当长的历史,某些天然物质如泡沸石和用煤经过磺化制得的磺化煤都可用作离子交换剂。但是

3、,随着现代有机合成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制成了许多种性能优良的离子交换树脂,并开发了多种新的应用方法,离子交换技术迅速发展,在许多行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近年国内外生产的树脂品种达数百种,年产量数十万吨。 在工业应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优点主要是处理能力大,脱色范围广,脱色容量高,能除去各种不同的离子,可以反复再生使用,工作寿命长,运行费用较低(虽然一次投入费用较大)。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基础的多种新技术,如色谱分离法、离子排斥法、电渗析法等,各具独特的功能,可以进行各种特殊的工作,是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离子交换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在迅速发展之中。 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是近年国内

4、外制糖工业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是糖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膜分离技术在糖业的应用也受到广泛的研究。 2 离子交换树脂都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成。常用的原料为苯乙烯或丙烯酸(酯),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网络结构的骨架,再在骨架上导入不同类型的化学活性基团(通常为酸性或碱性基团)而制成。 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和一般溶剂。大多数制成颗粒状,也有一些制成纤维状或粉状。树脂颗粒的尺寸一般在0.31.2mm 范围内,大部分在0.40.6mm之间。它们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坚牢性),化学性质也很稳定,在正常情况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离子交换树脂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活性基团,它即是交换官能团,在水溶液中能离

5、解出某些阳离子(如h 或na )或阴离子(如oh或cl),同时吸附溶液中原来存有的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即树脂中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互相交换,从而将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出来。 树脂中化学活性基团的种类决定了树脂的主要性质和类别。首先区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两大类,它们可分别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离子交换。阳离子树脂又分为强酸性和弱酸性两类,阴离子树脂又分为强碱性和弱碱性两类 (或再分出中强酸和中强碱性类)。 离子交换树脂根据其基体的种类分为苯乙烯系树脂和丙烯酸系树脂,及根据树脂的物理结构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 离子交换树脂的品种很多,因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适应于不同的用

6、途。应用树脂要根据工艺要求和物料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类型和品种。 3 1.3基体组成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体(matrix), 制造原料主要有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两大类,它们分别与交联剂二乙烯苯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具有长分子主链及交联横链的网络骨架结构的聚合物。苯乙烯系树脂是先使用的,丙烯酸系树脂则用得较后。 这两类树脂的吸附性能都很好,但有不同特点。丙烯酸系树脂能交换吸附大多数离子型色素,脱色容量大,而且吸附物较易洗脱,便于再生,在糖厂中可用作主要的脱色树脂。苯乙烯系树脂擅长吸附芳香族物质,善于吸附糖汁中的多酚类色素(包括带负电的或不带电的);但在再生时较难洗脱。因此,糖液先用丙烯酸树脂进行粗脱色,再

7、用苯乙烯树脂进行精脱色,可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 阳离子交换树脂 树脂的交联度,即树脂基体聚合时所用二乙烯苯的百分数,对树脂的性质有很大影响。通常,交联度高的树脂聚合得比较紧密,坚牢而耐用,密度较高,内部空隙较少,对离子的选择性较强;而交联度低的树脂孔隙较大,脱色能力较 4 强,反应速度较快,但在工作时的膨胀性较大,机械强度稍低,比较脆而易碎。工业应用的离子树脂的交联度一般不低于4%;用于脱色的树脂的交联度一般不高于8%;单纯用于吸附无机离子的树脂,其交联度可较高。 除上述苯乙烯系和丙烯酸系这两大系列以外,离子交换树脂还可由其他有机单体聚合制成。如酚醛系(fp)、环氧系(epa)、乙烯吡啶系(v

8、p)、脲醛系(ua)等。 1.4物理结构 离子树脂常分为凝胶型和大孔型两类。 1.4.1凝胶型树脂 凝胶型树脂的高分子骨架,在干燥的情况下内部没有毛细孔。它在吸附时润胀,在大分子链节间形成很微细的孔隙,通常称为显微孔(micro-pore)。湿润树脂的平均孔径为24nm(2106 4106mm)。 这类树脂较适合用于吸附无机离子,它们的直径较小,一般为0.30.6nm。这类树脂不能吸附大分子有机物质,因后者的尺寸较大,如蛋白质分子直径为520nm,不能进入这类树脂的显微孔隙中。 1.4.2大孔型树脂 大孔型树脂是在聚合反应时加入致孔剂,形成多孔海绵状构造的骨架,内部有大量永久性的微孔,再导入交

9、换基团制成。它并存有微细孔和大网孔(macro-pore), 5 润湿树脂的孔径达100500nm,其大小和数量都可以在制造时控制。孔道的表面积可以增大到超过1000m2/g。这不仅为离子交换提供了良好的接触条件,缩短了离子扩散的路程,还增加了许多链节活性中心,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van de waals force)产生分子吸附作用,能够象活性炭那样吸附各种非离子性物质,扩大它的功能。一些不带交换功能团的大孔型树脂也能够吸附、分离多种物质,例如化工厂废水中的酚类物。 大孔树脂内部的孔隙又多又大,表面积很大,活性中心多,离子扩散速度快,离子交换速度也快很多,约比凝胶型树脂快约十倍。使用时的

10、作用快、效率高,所需处理时间缩短。大孔树脂还有多种优点:耐溶胀,不易碎裂,耐氧化,耐磨损,耐热及耐温度变化,以及对有机大分子物质较易吸附和交换,因而抗污染力强,并较容易再生。 1.5交换容量 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的性能,表现在它的“离子交换容量”,即每克干树脂或每毫升湿树脂所能交换的离子的毫克当量数,meq/g(干)或meq/ml(湿);当离子为一价时,毫克当量数即是毫克分子数(对二价或多价离子,前者为后者乘离子价数)。它又有“总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和“再生交换容量”等三种表示方式。 在实际使用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包括了吸附容量,但后者所占的比例因树脂结构不同而异。现仍未

11、能分别进行计算,在具体设计中,需凭经验数据进行修正,并在实际运行时复核之。 6 离子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一般以无机离子进行。这些离子尺寸较小,能自由扩散到树脂体内,与它内部的全部交换基团起反应。而在实际应用时,溶液中常含有高分子有机物,它们的尺寸较大,难以进入树脂的显微孔中,因而实际的交换容量会低于用无机离子测出的数值。这种情况与树脂的类型、孔的结构尺寸及所处理的物质有关。 1.5.1总交换容量 总交换容量,表示每单位数量(重量或体积)树脂能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的化学基团的总量。 1.5.2工作交换容量 工作交换容量,表示树脂在某一定条件下的离子交换能力,它与树脂种类和总交换容量,以及具体工作条件如

12、溶液的组成、流速、温度等因素有关。 1.5.3再生交换容量 再生交换容量,表示在一定的再生剂量条件下所取得的再生树脂的交换容量,表明树脂中原有化学基团再生复原的程度。 通常,再生交换容量为总交换容量的5090%(一般控制7080%),而工作交换容量为再生交换容量的3090%(对再生树脂而言),后一比率亦称为树脂的利用 7 率。 1.6选择性 高价离子通常被优先吸附,而低价离子的吸附较弱。在同价的同类离子中,直径较大的离子的被吸附较强。一些阳离子被吸附的顺序如下: Fe3+ > Al3+ > Ba2+ > Pb2+ > Sr2+ > Ca2+ >Ni2+ &g

13、t; Cd2+ > Cu2+ > Co2+ > Zn2+ > Mg2+ > K+ > Na+ > Li+ > H+ 1.7原理 1.7.1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溶液中它能将本身的离子与溶液中的同号离子进行交换。按交换基团性质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类。 阳离子交换树脂大都含有磺酸基(SO3H)、羧基(COOH)或苯酚基(C6H4OH)等酸性基团,其中的氢离子能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或其他阳离子进行交换。例如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高聚物经磺化处理得到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其结

14、构式可简单表示为RSO3H,式中R代表树脂母体,其交换原理为 2RSO3HCa2+(RSO3)2Ca2H+ 这也是硬水软化的原理。 8 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有季胺基-N(CH3)3OH、胺基(NH2)或亚胺基(NH2)等碱性基团。它们在水中能生成OH-离子,可与各种阴离子起交换作用,其交换原理为 RN(CH3)3OHCl- RN(CH3)3ClOH- 由于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的,因此用过的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用适当浓度的无机酸或碱进行洗涤,可恢复到原状态而重复使用,这一过程称为再生。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稀盐酸、稀硫酸等溶液淋洗;阴离子交换树脂可用氢氧化钠等溶液处理,进行再生。 离子交换树脂的用途很广,主要

15、用于分离和提纯。例如用于硬水软化和制取去离子水、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金属、分离稀有金属和贵金属、分离和提纯抗生素等。 1.7.2苯乙烯悬浮聚合原理 苯乙烯悬浮聚合可在8085下进行,聚乙烯醇做分散剂。为了提高聚合速率,也可在120下进行,只是聚合釜内要充氮气加压,防止水沸腾;选用半衰期适当的过氧类引发剂引发和热引发同时进行,以缩短聚合时间;分散剂则改用磷酸钙、碳酸镁等无机粉末,也可以添加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有几分散剂复合使用。 【1】聚合后期,升高温度再熟化一定时间,使充分聚合。 1.8应用 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硬水软化、脱盐水、纯水与高纯水制备、湿法冶金、稀有元素分离、抗生

16、素提取等。广泛用于锅炉、印染、医药、制糖 9 等行业。 1.8.1水处理 目前离子交换树脂用量最大的领域是水处理,有很多规格的离子交换树脂和各式各样的水处理工艺设备,用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1.8.2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 在有机合成中常用酸和碱作催化剂进行酯化、水解、酯交换、水合等反应。用离子交换树脂代替无机酸、碱,同样可进行上述反应,且优点更多。如树脂可反复使用,产品容易分离,反应器不会被腐蚀,不污染环境,反应容易控制等。2 1.8.3糖脱色,脱钙 在制糖工业中从粗糖中去除色素,无机盐和其他杂质是非常重要的工艺过程,应用离子交换法十分有效。在蔗糖生产中,一般使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出去

17、蔗糖的色素、磷酸根和硫酸根。若在后面在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即可除掉钙和镁,以避免在浓缩时的结垢现象,也可以降低精糖的灰分。后又发现伯氨基树脂的脱色效果更佳。3 【】 10 2实验方法与仪器 2.1实验药品 2.1.1苯乙烯 英文名:styrene 分子式:C8H8相对分子量:104.15 化学纯cp:500ml 对环境有害含量99.0% 外观合格 聚合体0.002% 醛0.02% 灼烧残渣0.05% 水分0.1% 性质:易燃,具有刺激性,对环境有害 批号LOT:NO.T70060930 生产厂家:scke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过氧化苯甲酰(BPO) 分子式:分子式:C14

18、H10O4 相对分子量:242.22批号:22004 2.1.3聚乙烯醇 英文名:polyvinyl alcohol 单体:CH3CH2OH 纯度:85% 净含量:20kg PV:20-88生产厂家:沈阳市新西试剂厂 11 2.1.4 1,2-二氯乙烷 英文名:1,2-Dichloroethance 单体:CH2ClCH2Cl 分子量:98.96 色度(黑曾单位)10 沸点:83.51蒸发残渣:0.002% 酸度(以H+计),mmol/100g:0.03% 氯化物:0.001% 安全技术说明:本试剂为无色透明液体,能与醇醚、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混合微溶于水,易燃密度(20):1.257g/ml

19、符号GB/T 15895-1995 易燃品生产厂家: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2.1.5硫酸银 英文名:silver sulfate 单体:Ag2SO4 分子量:311.80 分析银AR:25g 批号:20090923 技术条件符合:Q/CYDZ1311-2006 性状:无色或白色晶体或结晶状粉末含量:99.7% 硝酸不溶物:0.001% 澄清度实验/号:4 铁:0.001% 铜、铋、铅合格盐酸不沉淀物:0.03% 生产厂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6浓硫酸 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 含量:9598% 外观:合格批号:040902 生产厂家:沈阳市民生化工厂 12 2.2实验

20、仪器 2.2.1数显恒温水浴锅 型号:HH-1 出场编号:0820生产日期:2011.9 电压:220V 生产厂家: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2.2.2搅拌器 型号:DW-3 电机功率:100w出场编号:622055 出厂日期:2009.11.12 生产厂家:巩义市予华仪器责任有限公司 2.2.3电热鼓风干燥箱 型号:101-2AB型 生产厂家: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2.2.4马头牌架盘药物天平 型号:BP-II型 分度值:0.5g最大称重:500g等级:III 生产日期:2006.6 编号:2431 生产厂家:上海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13 2.2.5电机 功率:100W 生产厂

21、家: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2.2.6玻璃仪器 烧杯250ml: 1个温度计:1个 铁架台:1个球形冷凝器:1个 胶管:2个量筒50ml:1个 橡胶塞:1个玻璃棒:1个 三口瓶:1个恒压滴液漏斗100ml:1个 2.3实验部分 2.3.1实验目的 1、熟悉悬浮聚合方法。 2、通过对共聚物的磺化反应,了解高分子化学反应的一般概念。 3、掌握离子交换树脂的净化和交换当量的测定。 14 2.3.2实验操作 (1)安装:按图安装实验装置,为保证搅拌速度均匀,整套装置安装要规范,尤其是搅拌器。安装好后用手转动,要求转动轻松自如。 (2)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250mL三口瓶内,加入

22、120mL蒸馏水和1g聚乙烯醇(或加入10%聚乙烯醇水溶液5mL),开动搅拌升温使聚乙烯醇全部溶解。停止搅拌,稍冷后加入含有引发剂的单体混合物溶液(252ml苯乙烯,0.6g过氧化苯甲酰),开动搅拌,控制一定的搅拌速度使单体分散成一定大小的珠子,迅速升温至8085,反应2h。如这时珠子已向下沉,可升温至95,约1.52 h,使珠子进一步硬化(如反应未完成可继续加热)。反应结束后,倾出上层液体,用8085热水洗涤几次,再用冷水洗几次,然后过滤、干燥、称重。 15 在三口瓶内放入珠子1015g,加入60 mL二氯乙烷,在60溶胀0.5 h,然后升温到70,加入0.5 g硫酸银固体(作催化剂),逐渐

23、滴加浓硫酸100mL,滴加速度要慢,加完后升温到80继续反应23 h,磺化结束。用沙芯漏斗过滤掉滤液,将磺化产物倒入400mL烧杯内,用冷水冷却烧杯,加入2030mL70%的硫酸,在搅拌下逐渐滴加蒸馏水稀释之,此时温度不要超过35,先加水150200mL,放置0.5 h后待珠子内部酸度达到平衡,再加水稀释,不断搅拌,再用20 mL丙酮洗两次以除去二氯乙烷,最后用大量水洗涤到滤液无酸性,过滤抽干。 (3)出料及后处理:停止加热,撤出电炉,一边搅拌一边用冷水将三口瓶冷却至室温停止搅拌,取下三口瓶,产品进行抽滤,最后产品在鼓风干燥箱中烘干,称量并计算固化率。 (4)注意事项 1、二氯乙烷溶胀时,搅拌

24、不要过快,以免珠子变形。 2、滴加浓硫酸时,搅拌要均匀,不要过快,以免打碎珠子。 3、磺化时温度不宜太高。 4、搅拌一旦开始中途就不可中断 5、称量时禁止使用电子天平 6、组装仪器由下往上 2.4实验记录 时间 现象及操作 16 2012.12.29 10:00 开始组装连接仪器 10:10 称重0.1g聚乙烯醇 10:36 向三颈瓶中加入药品和120ml水, 并开始搅拌 10:45 搅拌并观察现象,此时转速为80 11:00 温度56.2 11:10 温度78.3 11:20 温度升至86,维持一段时间,使聚苯乙烯完全溶解11:36 停止搅拌,加入25ml苯乙烯和0.6g过氧化苯甲酰 11:

25、40 开始搅拌 12:00 温度升至88 12:02 溶液呈白色乳状 12:10 搅拌加大,转速为170 12:20 粘度增大,适当加大搅拌 12:33 现象维持不变,溶液仍是白色乳状 12:36 用手感觉玻璃棒蘸出液体,感觉有些粘度 12:40 溶液仍是白色乳状,加大搅拌,转速250,现象不变, 仍是白色乳状 13:00 用手感觉玻璃棒蘸出液体,感觉有些粘度 17 13:10 现象维持不变,溶液仍是白色乳状 13:35 用手感觉玻璃棒蘸出液体,感觉粘度有些增大 14:00 升温至95 14:32 出现少许颗粒 14:46 颗粒逐渐增多 15:00 颗粒逐渐变硬 15:25 颗粒变硬,反应结束

26、 15:28 取出产物,清洗仪器 15:32 在三口瓶中加入10g产品和60ml二氯乙烷 15:36 保持稳定温度65,溶胀 15:38 加入0.5g硫酸银固体做催化剂 16:00 逐渐滴加浓硫酸30ml,加完后升温至80 16:30 浓硫酸滴完 17:00 磺化结束 17:10 取出产物并称量10g,清洗仪器 17:15 把产物放入烘干箱烘干 2012.12.30 10:00 烘干结束 10:05 称量烘干产物7.6g 18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实验结果 最终称量得药品2.0g 根据所得产物质量计算固化率:反应所得产物质量=3.2克 烘干后产物质量=2.0克 固化率=2.0/3.2=

27、62.5% 本实验中,我们要注意很多地方:第一,称量药品要准确,这样既是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又节约了药品;第二,加热,不能太快,要在恒温水浴锅内,使温度稳定缓慢上升,防止产物粘结;第三,搅拌速度,刚刚开始搅拌时,速度不宜过快,转速为70左右,当温度升高到80摄氏度左右时,可以适当加快搅拌速度170左右,当反应温度升高到90摄氏度左右时,为了防止粘性过大,导致实验失败,此时应把转速提高到 250左右。另外切记反应过程中不能停止搅拌。在过滤与热水洗涤的时候,由于成品颗粒小会阻塞过滤滤纸孔而破坏过滤效果,要用玻璃棒一直在划着成品粒。 3.2实验结果分析 3.2.1引发剂对实验的影响 查找资料显示改变引发

28、剂对产物的影响 19 引发剂(BPO)g透明度颗粒分布及大小mm反应时间h 产率, 0.5 好不均0.5-2.5 4 96.1 0.6 较好均匀2.0-2.5 4 97.9 0.8 好均匀2.0-2.5 3.5 98.1 0.9 好均匀2.0-2.5 3.5 99.0 1.0 较好均匀0.5-1.0 3.5 99.1 由此表可以看出,当引发剂用量越大,产率越高,但透明度,颗粒分布及大小还有反应时间,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实验给定是使用0.5g的BPO,我们小组把引发剂用来提高到0.6g,使产率提高,颗粒分布变得均匀,但透明度有所下降,根据查找的资料,最适合的引发剂用量为0.80.9g。 3.2.

29、2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查找资料显示结果如下: 温度/透明度颗粒分布及大小mm反应时间h 产率/ 80 较好均匀2.0-2.5 3.5 98.0 85 好均匀2.0-2.5 2.5 99.3 90 不透明部分结块 2 97.8 由此表可知,温度越高,产率越低,反应时间越短,本实验,我们小组使用的是88,在保持较高产率的情况下,缩短了反应的时间。 20 3.2.3转速对反应的影响 查找资料显示结果如下 转速r/min 透明度颗粒分布及大小mm反应时间h 产率/ 400 好均匀1.0-1.5 4 96.4 350 好均匀1.0-1.5 4 97.0 300 好均匀1.0-1.5 4 97.6 250

30、好均匀1.5-2.0 4 97.9 200 较好不均0.5-2.5 4 98.0 实验结果可见,搅拌速度主要影响颗粒的大小分布。搅拌速度越小,平均粒径越大。当转速减至200rmin时,由于搅拌过慢使颗粒不均匀。当转速为250rmin,产物颗粒均匀且较大,透明度好。所以选择转速250 rmin为宜。 3.3思考题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答:根据离子类型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两性离子交换树脂、非离子交换树脂;又可分为强酸,弱酸和强碱,弱碱等几种型号。依据高分子的骨架的不同,分苯乙烯型,酚醛型,环氧型等。但使用最多的是苯乙烯型。按功能分通用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氧化还原树脂和吸附树

31、脂等。 21 4总结 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的工艺条件:苯乙烯25mL;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用量约为06g;转速250rmin;反应温度88,硬化温度为95;反应时间5h左右。在整个聚合过程中除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外,关键是要控制好搅拌速度。反应速率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尤其是反应23h后,会出现悬浮反应的危险期,体系中分散的颗粒的粘度增加,反应中应适当的增加搅拌速率,防止产物粘结导致反应失败。而反应过程中,引发剂的用量对反应速率产率也有影响,引发剂用量越高,反应的产量越高,反应时间越短。悬浮聚合是指在较强的机械搅拌下,借分散剂的作用,讲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另一与单体不溶的介质中所进行的聚会

32、反应。所以,当搅拌速率一定时,随分散剂用量,聚合物颗粒减小。所以搅拌速率和分散剂用量都对产物的颗粒大小有影响。 总而言之,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单体小液滴内的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单体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时相类似的,但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具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单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散热表面积大,水的比热大,因而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有利于反应的控制。悬浮聚合的另一优点是由于采用悬浮稳定剂,所以最后得到易分离、易清洗、纯度高的颗粒状聚合产物,便于直接成型加工。 22 致谢 通过此次高分子课设,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次做那么长时间的实验,

33、无论是在耐心还是细心上,对我都是一种考验,面对这种实验,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改进,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熟练,对实验操作不够了解,本实验论文是在宋老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您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通过自己的摸索和查阅,进一步了解了阳离子交换树脂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在如期的完成了此次论文同时对自己以后在专业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能完成这个论文,不仅仅有老师的帮助,还有身边各位同学给予我的帮助,如果没有我们之间的团结协作,这个实验是不能顺利完成的。第一次写论文,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谅解,谢谢! 23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五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钱挺宝编译 . 离子交换树脂应用技术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化工百科全书(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