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完整版)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2 燕子3 荷花4* 昆虫备忘录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6 陶罐和铁罐7 美丽的鹿角8* 池子与河流快乐读书吧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 纸的发明11 赵州桥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四单元13 花钟14 蜜蜂15* 小虾第五单元16 小真的长头发17 我变成了一棵树第六单元18 童年的水墨画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20 肥皂泡21* 我不能失信第七单元22 我们奇妙的世界23 海底世界24 火烧云第八单元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 方帽子店27 漏28* 枣核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说
2、教材绝句这首五言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写的。 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 10 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 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说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2.学会生字“绝”,了解“绝句”特点。3.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说教学重点通过诗歌词句体悟春景之美,体会诗人诗情。说教学难点理解“迟日”的意思,了解绝
3、句特点。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春天的图片。2.结合刚看到的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课文或古诗,背出一两句。二、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1.教师范读古诗绝句 。2.解题。结合字典了解 “绝句”,是一种古诗体, 每首四句。 (补充: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绝句,简称五绝。)3.介绍作者。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三、自读自学,师生交流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你是从哪句诗、哪个词看出来的?小声读,动笔画,指名说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四、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1.迟日江山丽迟日:春天的太阳,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
4、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 。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 山河多么美丽! 谁来读这句诗?你想读出什么?(指名读)2.春风花草香春风:春天的风儿特别温暖。春风轻轻地吹着, 花草散发着清香! 谁愿意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指名读)3.泥融飞燕子( 1)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2)你们就是诗人,听着小燕子们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 看着它们飞来飞去衔泥筑巢,你的心情怎样?读!(预设:快乐、高兴、兴奋)(3)你们就是小燕子, 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读! 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
5、么激动呀!读!(4)读到这儿,想起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雨使湖水上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 )这两首诗都是在描写春天, 又都提到了小燕子。 了解小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只要看到小燕子衔泥筑巢了,就知道春天来了!4.沙暖睡鸳鸯创设情境:嘘看,鸳鸯睡着了(指名读诗句)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 (再读!)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着凉可怎么办?(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 (再读
6、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溪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 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五、小结、回读1.你们看,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听老师描述,说出相应的诗句。2.请你再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指名说,然后读)六、拓展延伸除了今天学的这首描写春天的绝句,我还知道杜甫写过的另外两首描写春天的绝句呢!知识链接: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7、今天咱们在课堂上了解了杜甫写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 还有很多诗人都曾写下了描写春天的诗呢,同学课下去找一找,然后我们一起分享!七、总结,巩固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 ,前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阳光明媚,山清水秀,草木茂盛,花香四溢。后两句选取了极富春天特点的燕子和鸳鸯, 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多美的诗啊!2.还谁想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指名)3.背诵。(指名齐背)4.你最喜欢那句诗,就请你工工整整地抄在田格本上。八、板书设计:绝句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燕子鸳鸯教学反思略。惠崇春江晚景说课稿说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
8、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古诗并会默写。说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教学方法:想象法自主学习法说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课件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
9、工具书自学。2课件出示古诗,检查读音,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3看着诗句,想象画面(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配乐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明确:不是,
10、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 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 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出示图片和古诗,对照画面朗读。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六)练习写作1.把想象的画面内容写下了2.利用投影,班内展示评价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桃花鸭子蒌蒿对春天的喜爱和赞
11、美之情芦芽河豚三衢道中说课稿说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说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说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地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
12、古人眼中、 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 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二、打开书,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三、学三衢道中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板书:补换查看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4、反馈:齐读1、 2 句。(设计意图: 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1)经过自学, 你学懂了哪个
13、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 ,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减来时路, (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说
14、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设计意图: 读出心情的变化是第一个层次的朗读要求。5、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江南春色?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媒体
15、出示:“春天象”(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四、回归全课整体1、学完了这首诗,老师又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自清爷爷写的话,一齐读“春天像”(跟我们今天学的那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设计意图: 最后再用春当中的排比句整合两首诗,找到诗、文中的契合点,进行概括、总结,使整堂课的结构回归一个“圆” 。)2、配乐齐诵两首古诗。七、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
16、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燕子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 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 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有条理地记叙的能力。2、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会认九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燕子、 赶集”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
17、情的朗读课文。( 3)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和表达的方式。3、说教学重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二、说教法学法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18、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形成新的感知。2、课件演示法。课件演示起着使教学直观化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利用课件,呈现美丽的春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想象,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三、说教学流程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实到实处, 我想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正确、流利的朗读课
19、文,研读第一段。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文 2 4 自然段,感受春光的美丽,体会燕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下面我想着重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本课时,共分 4 大板块。分别是:一、谈话,引导积累,二、学第2 段,感悟春天的美丽,三、学习 3、4 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静态之美。四、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第一板块,导入新课,引导积累首先激情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季节。美好的春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背一背,通过背诵春天的诗歌, 顺势引导:课文中哪个部分也写了春天的美景?【本环节,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文储备
20、让学生去摸触文本。另一方面,使课堂拥有浓浓的语文味。 】第二板块学习第 2 自然段,感悟春天的美丽出示“微风吹拂着。的春天。”这三句话,不止向我们展现一个静止的画面,还有一种生机,微风在动,柔柳在动,草、花,也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为再现春天生动而热烈的景象,同时积累语言,我这样安排:先让学生读读这三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读懂了 1、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的、细细的, 2、微风在柔柔地吹拂,柳丝黄而嫩。等等)当学生说道:他们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追问, “赶集明白吗?”很多学生会说“蒲歧九月的时候很多人到集市上买东西,那就是赶集。 ”因为我们学校的孩子对蒲歧九月印象特别深刻。 让学生联系实际, 很容易理解
21、赶集。接着想象说话: 还有谁去赶集呢?看课件出示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轻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要闻一闻春天的气息。当学生看完图片后,我问:你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会说:高兴、欣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在此基础上,课件放出燕子的叫声,小燕子来了,读读文中的句子: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这个句子不需要老师讲解,只要让学生读后,给予情景性评价。如:真是一只伶俐可爱的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我以上的句子朗读指导,尽可能做到品之有味,让学生进入情景,有感而发。而不是给予机械的朗读技巧的指导。 】第三板块学习3、4 自然段,体会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师引
22、入:“燕子为春天增添了哪些生机?请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那个句子写得特别有趣, 就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里的设计,先让学生找准研究点,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吸收。 自己已有的知识被别人的观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新的认识,整个对话过程就会充满创造色彩。】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组织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对下面两处重点语句,我视学生的感悟情况, 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我想分成两个小板块进行教学。第一小板块:“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
23、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我打算这样展开:请同学们读读这几个句子,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可能会找到掠过,一转眼,沾着,横掠等词,对于斜、唧,掠过、一转眼这四个词只要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言之有理,我就给予肯定,不作充分展开。主要是“沾”这个词,学生理解到沾是点了一下,肯定没问题,我想引导学生感悟到燕子的调皮,有趣,似乎在跟水波做游戏。所以,给予情景性评价读,如:沾的太重了,我水波都被你弄疼了, 轻一点。燕子,你真调皮,燕子我还想跟你玩。再让学生想象说话: 燕子又飞到什么地方?当它们遇到自己的伙伴,小花,小草,小树时,会说些什么?接着:指导朗读:这么可爱的小燕子,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采用指名
24、读,比赛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灵巧。最后回读:怪不得说燕子(学生齐读: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二小板块:研读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学生讨论引导,:你可不可以画五线谱来说明他们的相似之处。 接着小结后想象:有些燕子落在第一条线上, 有些落在第二条线上。就像不同的音符落在表示不同音高的五线谱上,这些燕子一动起来,就好象钢琴家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曲子。 你猜想他们会唱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唱小燕子。现在他们没动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齐读这个句子。回读:这份宁静和悠闲,这份静态下的多姿,怪不得作者这样说燕子,读为春天增
25、添了许多生机。如果说上面是动态之美,这又是怎样的画面。(静态)这样的想法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态。 【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以一个大问题为学习背景, 让学生在画,读,悟,想象的过程中尽情地体验燕子飞行的轻快, 灵巧,和快乐。品味几痕,让学生感悟宁静和悠闲,理解五线谱的比喻,欣赏静态的多姿,意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第四板块内化,让燕子留驻在心间出示句子: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老师引导:这样一只富有生趣的燕子, 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 你想说什么?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如:燕子,你就是春天的使者,美的化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
26、唧唧的叫声,轻盈的身姿,永远留在我的心目中。最后老师深情朗读(我心中的燕子)你想对燕子说什么,让学生尽情诉说自己的独特心声, 整个教学营造一种和谐的情境, 洋溢着感性气息。第五板块作业超市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第一题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至用,举一反三。第二题体现语言的积累过程。第三题诗歌也感悟相结合,诗即是画,画也成诗。四、说板书设计:飞行的美(动)停着的美(静)掠几痕细线唧几个小黑点沾象正待演奏的曲谱【这个板书采用对比式板书,
27、简单明了,紧扣文章内容。】荷花说课稿一.说教材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文章的字数不多,却把满池荷花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 也是指导学生朗读和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想象能力的好教材。 这节课我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二.说教学目标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 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28、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语言;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是:理解 “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三、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图文对照法 ;本文利用课文插图和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3
29、以读代讲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四、说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感知美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选用了猜迷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荷花图,让学生欣赏后用词语描绘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被激发,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二)自主探究,寻找美本文语言优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 然后再读课文, 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
30、子画下来,反复诵读,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三)汇报交流,体验美学生通过上述两个环节, 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定会产生一些疑惑。 在学生汇报交流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时, 教师可随机出示图片或视频,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此环节,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使教学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如在教学描写荷叶的句子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理解,有感情朗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一句紧紧抓住 “冒”字进行
31、引导。 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谁来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紧接着又抓住“冒”字,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又如,教学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可分三步走: (1) 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 ,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比读、评读、表演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四)含情诵读,释放美在第二段体验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教师深情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
32、的姿势。学生饱含激情,接读第三段。然后,让学生想象,除了文中写到的三种姿势,荷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像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 体会了一池荷花的动态美,并在表达中抒发了美,释放了美。以此为契机,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 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一说,似乎听见蜻蜓和小鱼对“我”说了什么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时,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这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为自己的美所陶醉。(五)整体回顾 ,欣赏
33、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 ,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六)拓展延伸 ,深化美在这一环节,教师告诉学生,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荷花的诗篇,接着, 伴随一首优美的民族音乐,教师出示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配图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诵。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满池荷花 ,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五、课外练习1.看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荷花的古诗。2.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六、板书设计板书是微型的教案 ,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34、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七、总结陈词。纵观本课的教学,首先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坚持以读为主,读中解,读中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本课教学力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鲁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追求的。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昆虫备忘录说课稿说教学目标:1.能读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默读课文2.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简单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3具有对昆虫进行探究的欲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说教学重点:选择文中自己最喜
35、欢的昆虫,总结该种昆虫的特征与大家分享说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表格、图片卡、教学片课件、视频教学时数:1 课时说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那种昆虫,有什么特点吗?( 1)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2)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全班交流。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 1)学生观看视频(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昆虫,并说明原因。【设计意图:此处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由图片、视频转向文字,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也容易激发学生兴趣。】3.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汪曾祺的文章中,看看他是
36、如何用文字描述这几种昆虫的。( 1)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2)齐读课题昆虫备忘录二、初读课文读通读懂1.自由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画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预设点:( 1) 膜翅益虫瓢虫马铃薯霸王蚂蚱鞘翅形态丝绸掌握咯咯作响黑斑褐色琢磨瞎款多种方式认识生字生词(2)磨 m1.摩擦磨合2.阻碍,困难3.消耗,消灭4.拖延,耗时间m 1.粉碎粮食的工具。 2.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3.掉转师提问在本课中“琢磨”应读哪个音3.接读课文,在读中正音。4.梳理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哪几种昆虫( 2)为什么不以名字命名小标题( 3)每种昆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4)
37、通过瓢虫的描写片段,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三、制作昆虫备忘录1.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说说原因。2.如果不喜欢课文中出现的昆虫,可以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向同学介绍说明。3.师出示范例,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预设:(1)表格式昆虫名称别名 显著特征瓢虫 花大姐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且有定数独角牛蚂蚱蜻蜓(2)图片文字说明式(3)文字记录式例:瓢虫又名花大姐,膜翅是黑色的,硬翅是朱红色的,并且上面有小圆点,有吃蚜虫的益虫,也有吃马铃薯叶的害虫。【设计意图:采取多种方式,不拘泥于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昆虫备忘录, 此时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兼得,又可以锻炼学生
38、的概括能力。】四、质疑探究、资料补充1.读了课文,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学生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复眼、蚂蚱飞起来为什么发出咯咯声、独角牛为什么只有一个角、有没有其他颜色的瓢虫。( 2)交流解决2.出示视频资料补充小结:同学们,如果你对大自然中的昆虫感兴趣, 想进一步探究,请在课下阅读杨红珍走近大自然之探秘昆虫世界,进一步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和它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信你对昆虫世界有更多的了解。【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板书设计:4 昆虫备忘录蜻蜓复眼瓢虫硬翅上的小圆点有定数独角牛硬甲壳虫,头顶有一个像犀牛一样的角蚂蚱鞘翅里有膜翅,呈淡淡的桃红色文第二单元守株待兔说课稿一、说教材守株待兔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讲的是种田人妄想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是不对的。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寓言。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会写5 个生字。理解词语“守株待兔、乐滋滋、窜出来”。2、有感情地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