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9763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前 言为贯彻落实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广西东大门的决定(梧发20197号),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新时代对医药食品产业发展新要求,紧抓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契机,做大做强医药食品产业,打造形成面向东盟、粤港澳大湾区的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特编制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 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2.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桂政发20169号)。3.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

2、2016140号)。4. 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桂政发201830号)。6. 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厅发201999号)。7. 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 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9.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梧政发201910号)。10. 进一步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支持梧州建好广西东大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梧发20197号)。规划实施期限为2019202

3、5年。第一章 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市以建设“健康梧州”为目标,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帮扶医药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现代中医药大品种、新品种和一批骨干企业,企业聚集程度不断提高。一、发展成效医药制造实现跨越发展。近年来,全市按照“医药梧州、医疗梧州”的战略部署,全面整合中医药种植资源、产业资源、医疗资源和市场资源,建成大型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以中华跌打丸为重点的“中华”品牌、以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为重点的“中恒”品牌、以妇炎净胶囊为重点的“健牌”品牌、以五淋化石丸为重点的“三鹤”品牌,血栓通、中华跌打丸等拳头产品享誉全国。截至2018年,全市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5.2%。企

4、业纳税46054万元,同比增长23.1%。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13家,其中制剂生产企业9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4家,医药生产品类以中成药为主,原料药、化学药为辅,生物制药则处于空白状态,中成药产值约占行业总产值的85%。全市医药制造企业拥有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523个,生产产品剂型14种,产品治疗范围包括了跌打、心脑血管、妇科、呼吸、泌尿系统、保健等领域,其中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产品13个,全国独家生产品种产品29个。表1 梧州市医药产业部分企业发展重点企业名称重点领域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注射用血栓通、妇炎净胶囊、中华跌打丸、结石通片等产品。广西锐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医疗器械以及创可

5、贴、凝胶等类型的产品。广西梧州三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五淋化石丸、花蛇解痒胶囊、伤科万花油、清肝败毒丸、蛇胆追风丸等国内独家产品。广西嘉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穿心莲片、咳特灵片、痔疮胶囊、康乐鼻炎片、感冒灵胶囊、复方丹参片、小柴胡颗粒、利肝隆颗粒等产品。广西强寿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益智康脑丸、牛至肝康丸、解毒通淋丸、康口宝、菌必扑等多个中成药品种。广西梧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建有糖浆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原料药及保健食品等六条生产线。瑞福祥药业(广西)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中国灵芝”“鼻敏感丸”“救肾丹”“固本止咳膏”“珍芝安神胶囊”等多种疗效显著的中成药。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6、经营合成樟脑、冰片两大系列原料药。梧州奥格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高清医用内窥摄像、LED医用光源、医用头灯、显微镜与内窥镜等医用照明的OEM服务。广西奥顺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外科手术显微镜、电子阴道镜、实验室显微镜、落地式检查灯、氙灯光源等产品。食品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挖掘老字号、提质品牌服务,擦亮梧州特色食品“金字招牌”,促进六堡茶、龟苓膏、豆制品、肉制品等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8年,全市食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43.8亿元,同比增长0.9%。纳税18962万元,同比增长3.5%。胶原蛋白肠衣的生产技术领冠亚洲,蜂蜜产品年产销量亚洲第一

7、豆浆晶类固体饮料产能全国最大,动植物保健酒年出口量全国最大,六堡茶、龟苓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拥有“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3家,广西名牌产品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自治区级的技术中心认定4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认定2家。表2 梧州市食品产业领域名优产品序号名优产品荣誉称号所属企业1“双钱”牌龟苓膏“中华老字号”和“广西老字号”广西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2“三鹤”牌六堡茶“中华老字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茶厂3“龙山”牌系列酒“中华老字号”和“广西老字号”梧州龙山酒业有限公司4“甜蜜家”系列蜂蜜广西优质产品广西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5“冰泉”牌豆浆“广西老字号”广西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8、6“蜜蜂”牌麦芽糖系列-广西梧州乐哈哈食品有限公司7“龙舟”牌腊味-梧州日晶食品有限公司8“神冠”牌胶原蛋白肠衣-神冠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二、存在问题产业结构不均衡。全市医药食品产业结构呈现出“五多五少”,小企业多,规模以上企业少;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延伸不足;低效益产品多、现代高效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同时,食品工业企业与农业资源发展不协调,有资源无龙头企业带动,有龙头企业但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制约医药食品工业进一步发展。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医药食品产业发展整体呈现小、散的特征,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集聚度低,无法在技术创新、

9、产品联动、规模效应等方面形成优势,龙头企业和大品牌辐射带动作用有限。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仅有梧州制药产值超10亿元(2018年梧州制药产值为53.7亿元),形成一家企业撑起一个产业发展的局面。广西最大的茶企梧州茶厂税收不足2000万元,安排就业仅200余人,产业带动能力明显不够。技术人才支撑能力弱。由于医药食品产业整体规模不大,集聚度低,无法对行业高层次人才形成较强的吸引力,企业拥有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不多。企业研发投入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多,尤其是医药科研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大部分以竞争激烈、效益较低的产品为主。第二章

10、发展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食品产业进入了高端技术时代,药品、食品不断创新,高端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行业发展现状(一)医药制造1. 国内发展现状。2010年,我国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地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7346家药品生产企业,1

11、350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可生产化学药品制剂60个剂型、4500余个品种,制剂产能居世界前列;生产各类生物制品300多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余种。数据来源:2019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图1 2015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 广西发展现状。生物医药产业是广西重点培育发展的成长性好、发展活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自治区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十三五”以来,在自治区稳增长和一系列降低实体企业经济成本等政策措施引领下,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基本形成了以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品、医药中间体、生物技术药品、海洋生物药、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为主的特色医药产业体系。全区医药产业布局集聚趋势

12、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以南宁、桂林为核心,梧州、玉林、柳州、钦州等市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但产业发展仍面临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投入不足、市场开拓不足、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产业规模和质量水平亟待提升。表3 广西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域发展指引区域定位重点领域发展目标南宁现代中药、诊断医疗器械及东盟特色药产业集群重点布局生产妇科、呼吸系统、增强免疫功能类中药民族药和抗感染药、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科类化学药以及医用放射影像产品、医用诊断X射线高频高压发生器类医疗器械。到2020年,南宁、桂林、梧州、玉林四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医药工业总产值75%以上。桂林创新化学药及检验检测医

13、疗器械产业集群重点布局抗疟、抗肿瘤、抗感染化学药以及检验检测类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加快生产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风湿骨伤类中药民族药以及植物提取物类药物和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类生物技术药发展。梧州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以中药民族药、岭南医药产业为主导。玉林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中药材种植、药材(香料)交易、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中成药生产、仓储、物流、质量监管。(二)食品加工1. 国内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我国食品产业整体呈现生产增长平稳,效益和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态势。截至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94.4亿元,比上年增长8.4%。从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4大行业来看,利润增长分别是5.6%、6.1%、20.8%和-4.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仍保持2位数增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194.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发生主营业务成本69847.2亿元,增长4.4%。从产业分布来看,2018年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十位的地区是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广东、湖南、福建、安徽和吉林。表4 2018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行业名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企业单位数(个)主营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食品工业总计90194.

15、325.296694.438.39409097.428.60农副食品加工业47263.053.582124.395.60250074.494.70食品制造业18348.157.261552.236.0789818.469.2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5291.98.72094.3320.81680513.7016.58烟草制品业9291.214.86923.49-4.561169.9428.362. 广西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全区食品工业实现稳步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速较快,制糖、卷烟、饮料、酿酒、肉禽及水产加工、乳品加工、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等食品加工行业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烟草行业占比下降

16、食品工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18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35.28亿元,同比增长5.28%;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94.30亿元,同比增长4.67%。图2 20162018年广西食品工业各项指标增长二、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医药食品需求刚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未来医药食品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以中医药壮瑶医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为重点发展壮大健康医疗医药产业,以绿色、有机、品质、安全的健康食品为重点积极发展健康食品产业,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拉动广西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一)医药制造全国医药

17、制造产业趋向集中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大健康产业时代真正来临,产业从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料药、医疗器械、流通、医疗服务等环节拓展到覆盖“医、康、养、健、药”五大细分领域。随着MAH试点、医改深化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对创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快速提升能力,基于规模效应提升研发、生产、流通服务能力并降低边际成本,将面临新的挑战。全国医疗器械领域向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发展。现代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材料技术、前沿生物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及其交叉融合,造就了医疗器械领域创新突破加速演进的蓬勃发展局面。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微纳制造等新一代制造技术驱动医疗

18、器械向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医疗器械向远程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形成。梧州市将以“龙头引领、多领域发展、平台支撑”为原则,培育龙头企业中恒集团(梧州制药)为主要抓手,推动传统医药产业二次升级改造,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不断聚集国内中药、生物制药企业落户,组建由药企、医院、药品批发、研发机构等单位组成的产业联盟,集聚打造药材种植基地、医药研发创新基地、制药智能生产基地三位一体的现代医药工业生态体系,预示着一批新产品、新业态将加快形成。(二)食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食品工业内驱动力不断增强,食品工业

19、将从产业技术结构配置、研发队伍建设、资源投入等方面强化食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我国已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集团企业将会发展和建设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与相应科技组织合作开发加工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实力的食品企业集团,以带动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食品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目前,我国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食品,食品企业融入全球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食品行业开拓海外市场带来新的历史机遇。食品工业领域国际产能、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日趋广泛,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将“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布局全球化产业链。线上平台已成为食品工业发展速度最

20、快的分销渠道,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重构市场网络,培育新的市场需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各地培育、包装、推广食品工业品牌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食品行业品牌文化建设不断升级,品牌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将大幅改善,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产业集群品牌融合提升。广西各地将涌现出更多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品牌运营平台,区域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品牌培育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食品工业区域整体形象、产业整体形象趋优。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

21、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决贯彻自治区“东融”决策部署,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为载体,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为主线,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并重,大力引进涵盖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医药食品联合创新体,重点打造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以六堡茶、龟苓膏、胶原蛋白肠衣为主导的食品加工产业,推动全市医药食品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步伐,实现全市医药食品产业规模跨越、质效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

22、强产业政策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医药食品产业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坚持“东融”战略,精准招商。全方位、高起点、宽领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承接医药食品产业转移,大力吸引人才、资本、技术和产业,提高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合作水平。强化精准招商,坚持高点起步,高位切入,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务实开展医药食品产业大招商。坚持创新驱动,优化结构。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和改造,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重点突破,加工工艺和装备水平的提升。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加快实现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坚持质量安全,循环发展。加强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和监

23、控,构建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诚信体系。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三、发展目标(一)近期目标产业实力稳步壮大。基本形成产业链条相对完善、产业细分领域发展均衡的产业格局。到2021年,力争实现医药食品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比2018年翻一番。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机构和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医药食品龙头企业群体。到2021年,新增自治区级技术中心2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东融”精准招商成效显著,实现新建一批和扩建一批医药食品重点项目,重大

24、项目储备库建立完善。到2021年,力争引进龙头企业项目16个以上。发展质量成效明显。医药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医药食品行业全过程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到2021年,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8年下降10%、用水量下降15%。(二)远期目标到2025年,医药食品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涵盖产业链各关键环节的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体实现新跨越,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和规模化水平实现新提升,食品精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新突破,成功打造成面向东盟、粤港澳大湾区的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第四章 发展重点紧抓向东全面开放的良好契机,瞄准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医药食品

25、产业集聚发达地区,通过深化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传统医药食品产业转移。一、医药制造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将中恒集团(梧州制药)培育成为自治区中成药和大健康产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构建以流通和医疗健康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医疗器械产业体系。加快布局建设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打造以中药民族药、岭南医药产业为主导,面向东盟、粤港澳大湾区的梧州岭南特色民族药产业集群。(一)生物医药布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心脑血管中药注射剂、中成药制剂和现代中药、血栓通、新型疫苗、抗体、血液制品等特色民族药。研发应用于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浆分离等医药领域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延

26、伸发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和多发疾病相关药物。积极开展动物繁殖和药理临床研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在肿瘤、鼻咽癌、地中海贫血、蛇伤等重大疾病防治领域合作。将梧州制药打造成国内医药工业前50强,中药上市企业前10名。积极打造专业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中恒集团为主导的医药产业联盟。坚持“强大主导产业、引领园区发展”,推进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两园三区”建设,引进一批项目开展中药饮片、精华提取、合成中间体生产,形成集研发、孵化、生产、仓储、物流、生活服务及综合配套于一体的园区,打造成广西一流乃至西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面向东盟的成果转化示范

27、基地。(二)医疗器械布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快以产品为支撑、以服务为引领、以移动医疗为突破口的互联网医疗产业体系的发展。重点发展人工肾和人工肺、医用内窥镜、LED医用光源、医用头灯等照明产品,发展牙科镜、耳鼻喉镜等中高端医用显微镜,发展生物膜材料、软组织填充材料、诱导组织再生人体修复材料等医用耗材,发展固定支具、颈托矫形器等康复医疗器械,发展口腔治疗设备、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等专科治疗设备。顺应“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远程多功能检查设备推广

28、使用的支持力度,促进远程查房、远程诊断、远程示教、远程指导、移动医疗等新业态的发展。二、食品加工引进和培育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壮大发展胶原蛋白肠衣、六堡茶、豆浆晶、龟苓膏等传统特色食品,积极发展粮食、蔬菜、水果为主的农副精深加工产品,加快开发油茶、葛粉、水果、肉桂、八角、坚果等精深加工产品,加快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岭南食品工业小镇建设,推动食品产业生产、研发、文旅一体化发展。(一)传统特色食品胶原蛋白肠衣。布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巩固提升“中国第一肠衣”称号,以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以胶原蛋白技术为核心,发展布局胶原蛋

29、白食品和保健食品、胶原蛋白护肤品和胶原蛋白医用材料等领域。扩大“神冠牌”胶原蛋白肠衣品牌。实施产品多样化发展战略,不断创新胶原蛋白技术的升级与运用,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胶原蛋白研发应用基地和技术应用解决方案技术平台。六堡茶。布局苍梧县、万秀区、龙圩区。以“补链条、育龙头、强品牌”为方向,以“品种提质、品质提升、品牌提优、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茶为原料利用现代分离、纯化及重组等技术和加工工艺生产食品、保健品、药品、日用品等非原茶形态的新型衍生产品,打造跨界茶产业链。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推广选育良种茶苗,大力推进建设标准化茶园,规范加工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六堡茶龙头企业,加强“梧州六堡茶”区域公

30、用品牌建设,打造“茶船古道”文化品牌。继续实施“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活动。充分发挥苍梧县原产地优势,以市县共建模式建设六堡茶产业园区,推动六堡茶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专栏1:梧州市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品种提质行动。加快良种无性系选育和繁育能力建设,推进茶园良种化;推广标准化茶园建设和低产老龄茶园改造项目;开展古茶树、野生茶树、地方品种等珍贵资源的调查收集,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库。品质提升行动。做好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设广西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快六堡茶茶仓(茶银行)建设项目,探索建设仓储评估交易体系,打造1个华南地区以六堡茶交易为重点的岭南茶城

31、规划建设六堡茶产业园区,充分发挥苍梧县原产地优势,以市县共建模式加快建设六堡茶产业园区;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牌提优行动。分阶段、分步骤打造六堡茶公共品牌。搭建六堡茶公共品牌营销网络;规划建设六堡茶博物馆;加强六堡茶文化作品创作,实行六堡茶“五个一”工程(影视作品、专著、宣传手册、六堡茶剧目、推介活动)。2019年底前出版专著茶船古道1部。2019年制作高质量六堡茶宣传片1部;开设六堡茶文化宣传栏、建设六堡茶文化广场;深入挖掘六堡茶“茶船古道”历史文化。推动“茶船古道”六堡茶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六堡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茶馆。豆浆晶。布局万

32、秀工业园区。以广西梧州冰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提高大豆原料的利用率和蛋白质的提取率,加快研制新产品饮料。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大豆筛选烘干破瓣去皮淋洗浸泡磨浆化糖煮浆均质加碱浆料装盘真空干燥粉碎包装成品等工艺流程。制定企业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冰泉”豆浆晶“走出去”。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宣传推介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统一制作高品位的宣传画、宣传册、宣传片,策划开展富有特色的推介活动。龟苓膏。布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广西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提升成套中药材提取生产线、易拉罐高速罐装生产线、碗装龟苓膏生产线等一批国内、外先进设备,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开发奶香系列

33、龟苓膏。加大凉草粉种植基地建设,着力解决原料问题。依托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渠道等,提高“双钱牌”龟苓膏品牌,促进产品深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加快推进广东生和堂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龟苓膏系列产品、凉粉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蜂蜜。布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蜂产业加工园区。以广西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乐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天之润蜂蜜公司为龙头,在巩固蜂蜜初级加工产品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饮料、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提高蜂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发展蜂产品加工、营销、物流、出口等大型龙头企业。努力将梧州蜂产业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蜂产品深加工及集散基地,打造“中国蜜都”,打响“中

34、国冬蜜之乡”品牌。(二)农副精深加工产品布局岭南食品工业小镇、蒙山长寿食品园区。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积极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精深加工产品。粮食重点打造富硒有机米品牌,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加工工艺和设备,提高高精度等级大米精深加工。蔬菜重点发展蔬菜保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和发酵蔬菜,逐步提高冻干蔬菜、速冻蔬菜的比例。水果以保鲜水果、果脯、果干、果粉、果蔬罐头为发展重点,鼓励支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果蔬加工深度,开发蔬菜汤料包、蔬菜粒等高附加值时尚产品。采取引进与合作、引进与培育本地企业、引进与盘活存量相结合方式,吸引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入驻。采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

35、农产品可追溯,提升种植标准和质量,打造绿色有机品牌。(三)精深加工产品布局藤县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开发油茶、葛粉、水果、肉桂、八角、坚果等精深加工产品。推进油茶工程研究中心、油茶产品检测中心等建设,实现油茶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引进葛粉龙头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发葛粉、葛面、葛酒等多样化、系列化产品,推动葛根粉、玫瑰味葛粉、蜂蜜葛粉、女人葛粉等产品高端化发展,促进产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开展梧州、肇庆两地肉桂流通大户合作,引进龙头公司研制香料和提炼桂油。推进八角深加工项目,通过生物方法提取八角精华成分,生产健康食品、保健品。研制食用坚果油、坚果酒、坚果奶、坚果巧克力等产品,带

36、动精深加工产业链升级。加快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食品安全和溯源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提高食品精深加工能力。第五章 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药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指导服务,强化责任考核,构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医药食品产业建设规划,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医药食品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对重点项目和企业,实行政府挂牌服务,予以重点帮扶。通过定期调研、座谈会等手段构建政企对话机制,帮助企业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二、加大政策支撑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关于加快医药食品产

37、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医药食品产业标准体系和相关配套法规,优化政策环境。设计医药食品产业行业互动机制,努力形成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良性互动,主动申请举办年度行业最具影响力高峰论坛,提升医药食品产业品牌知名度。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医药食品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医药食品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设立医药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投入。三、强化金融支撑瞄准重点发展领域,创新投资模式,通过参股入股、技术或产品转让等方式助推全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按市场化方式共同发起设立医药食品产业投资基金,与

38、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共同构建多层次投资体系,将医药食品产业作为重点投资方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医药食品产业贷款利率不上浮。鼓励开展医药食品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医药食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四、健全公共服务积极构建医药食品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试基地、测试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发展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培养医药食品产业所需的紧缺人才。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咨询、信用评估、专利代理、财务审计等服务。围绕现有产业体系,配套建设专门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采购及销售渠道。五

39、完善人才队伍支持梧州职业院校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加快粤桂两省(区)教育交流与合作基地建设。强化专业学科与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人才队伍适用性,在新药研发、工艺设计、机械设备创新等各方面培养优质人才。加快研究制定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新机制,开创知识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局面。加大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产业工人培养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模式。推进社会保障在从业人员中的全覆盖。六、强化项目建设围绕优势项目,实施“补链式”招商,积极引进医药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形成以“龙头”带动“配套”的产业效应。谋划一批、新建一批和扩建一批医药食品重点项目,建

40、立重大项目储备库,加强项目动态管理。建立医药食品项目推进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形成项目推进合力,切实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力度,解决项目建设的产业规划、空间布局、供水供电、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医药食品产业跨越发展。附件:1. 生物医药补链图 2. 医疗器械补链图 3. 食品加工补链图 4.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重点项目表 5. 医药制造全国50强企业 6. 食品加工全国50强企业附件1生物医药补链图注:红色框内容为梧州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环节。附件2 医疗器械补链图注:红色框内容为梧州医疗

41、器械产业重点发展环节。附件3 食品加工补链图注:红色框内容为梧州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环节。附件4 梧州市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重点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及内容总投资(万元)建设起始年限项目业主责任单位合计865380一医药制造4699981梧州神冠高活性骨修复用胶原基生物材料的工业化开发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实现高活性骨修复用胶原基生物材料的工业化,揭示高活性骨修复材料设计、制备和产业化过程中涉及的科学问题及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30002018年至2020年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2医疗级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开发及工业化生产利用来自澳大利

42、亚进口新鲜小牛皮的胶原蛋白原料,研发生产医疗微胶原蛋白原料和可植入胶原蛋白医疗器械产品。10002017年至2020年神冠控股集团梧州胜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3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检测平台,符合GMP认证的中试车间,为生物医药园区企业服务。20002018年至2020年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4医药研发动物实验平台建立国际标准化的全动物实验平台,包括无菌手术室,眼科及影像实验室,行为学监测实验室。40002018年至2020年集和生物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5医药研发生化检测平台建立为生物医药企业服务的生化检测服务平台。2000201

43、8年至2020年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6动物疾病模型项目建立动物疾病模型实验平台。20002018年至2020年集和生物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7锐瑟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产品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主要从事生产销售创新的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同时开发出国际1.1类生物新药。项目场所要通过获得国际ISO13485认证,欧盟的认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获得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生产备案等。50002018年至2020年北京锐瑟科技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8中空纤维复合膜生产项目项目研发生产中空纤维超滤膜,可应用于血液透析、血液过滤、血浆分

44、离等医用领域,以及植物提取液、抗生素、蛋白质、氨基酸、黄酒、酶制剂、酱油、药品等的分离与浓缩。28002018年至2020年梧州中科育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9梧州医药产业园一期项目利用梧州高新区星华小区、原中冶办公楼进行改建,主要改造建设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厂房、职工宿舍等设施,为进驻企业提供配套完善的生产条件。200002018年至2020年梧州中盟医药产业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0昭衍(梧州)新药评价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3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药理毒理学为主的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服务平台及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与生产设施。32000201

45、9年至2021年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1“膜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佛山中科的科技成果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以“研发机构孵化器产业园”的梯级孵化链条为目标,以完善的膜检测平台及研发系统为依托,将佛山中科在膜技术及装备制造领域科研成果在梧州高新区实现产业化。创新基地包括办公区、展示厅、公共检测平台等功能区,设置膜性能检测、试验及相关成果转化所需要的公共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仪器。25002018年至2019年梧州中科育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2制药新基地三期(粉针车间(三期)及固体制剂车间(二期)项目建设面积53164.6平方米,粉针剂车间购

46、进全自动胶塞清洗机、洗烘灌联动生产线、全自动进出料系统、冻干机、轧盖机、全自动装盒机等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固体制剂车间购进制粒机、整粒机、混合机、压片机、包衣机、泡罩分装机、入盒机、填充机、分装机、颗粒分装机、压块机、干燥箱(柜)等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并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与设施。590002017年至2020年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3锐瑟抗菌多肽凝胶制剂与液态制剂项目计划对约4200平方米厂房进行改造。主要对室内给排水安装、室外配套给水、消防、暖通安装、室内配电安装、室外配电站、电梯安装及设备采购等。50002019年至2020年广西锐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14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高新区二期)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项目主要对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园区三路、园区六路、纬二路三条高新区二期的主干道路、14条园区支路工程、桥隧工程、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