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材科0801 指导老师: 工作单位:材料学院题目:日产60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系统设计一、初始条件:1、原料的化学分析结果 物料烧失量SiO2Al2O3Fe2O3CaOMgOSO3K2ONa2OH2O石灰石43.051.730.640.3253.740.521.0粘土4.7264.6516.955.904.720.951.111.011.0铁粉1.0538.522.4252.793.531.694.0煤灰58.0326.199.233.231.212.112、燃料煤的元素分析结果:Cad Had Nad Oad Sad Aad Mad69.1 3.5
2、1.3 4.2 0.1 20.3 1.53、各种物料损失均按3计算。4、其他资料:本设计工厂有自己的矿山,其他条件均符合建厂要求,工厂气象条件符合设计要求。大气压强(夏季):720 mmHg温度:- 4 40 ,相对湿度:70 80,地下水位:2m 2.5 m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配料计算,燃烧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和热量平衡计算,有关设备的选型计算或结构尺寸计算,附属设备的选型计算,耐火材料选材计算与散热计算,有关性能指标计算,设计及附属设备一览表,设计评述,参考资料。画出有关设备的工艺布置图和主要剖
3、面图(A2图纸)以及流程图(A3图纸)。热工测量计算说明数包括以下内容:原始数据、平衡计算、结果分析。三、设计要求:要求每个人独立完成,允许讨论,但不能抄袭,鼓励创新。说明书要求:设计说明书必须包括有关计算部分的方法,步骤和结果。有关设备的选型,设计说明书中应说明其选项取依据,有关经验数据的选取亦说明其来源。图纸的要求:图纸必须按工程图示准绘制,鼓励用电脑绘图。图纸上必须注明设备主要民族尺寸及有关说明,图面应清洁,整齐。四、时间安排:2009.6.12009.6.7 (第1周):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有关设计计算;2009.6.82009.6.14 (第2周)绘制相关的图纸;2009.6.1520
4、08.6.20(第3周)整理计算说明书,图纸以及其他设计资料。指导老师签名:李洪斌 2010年5月31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设计方案与设计步骤流程图配料计算物料平衡计算热量平衡计算分解炉尺寸计算 绘图耐火材料选材及散热计算 有关性能计算设 计 评 述 参 考 文 献目 录1.配料计算11.1计算煤灰掺入量21.2计算熟料化学成份22.燃料燃烧计算53. 物料与热量平衡计算63.1物料平衡 63.2热量平衡144分解炉尺寸计算16 4.1选择窑型和分解炉的结构尺寸计算164.2入分解炉的三次风管直径164.3 生料进料口直径184.4燃烧器选择185耐火材料选材与散热计算19
5、 5.1 耐火材料总体设计19 5.2 材料主要性质195.3 散热量计算195.4耐火材料厚度对分解炉筒体尺寸的修正206 设计评述20参考书目21 日产60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设计1.配料计算1.1煤灰掺入量由参考资料2P233,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煤元素分析结果得: 由参考资料3P196, 选取。煤灰沉落率100%,由此可得煤灰掺入量: 式中:GA熟料中煤灰掺入量; q单位熟料热耗,取3300kJ/kg熟料;Qnet,ad煤的低位热值;为25240kJ/kg;Aad煤的空气干燥基灰分含量,为22.110%;S煤灰沉落率,考虑有电收尘,取100%;P煤耗,kJ/kg熟料 。1.2根
6、据设计率值,计算熟料成份由参考资料3林忠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P195及参考资料4P27李斌怀等.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综合技术及操作实例.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若KH过高,CaO含量超过酸性氧化物的需求,必然以游离CaO形态存在,游离CaO含量高时将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造成危害;若KH过低,则熟料中C3S过少,熟料强度必然很低。故提高KH有利于提高水泥质量,但KH过高,熟料煅烧困难,必须延长煅烧时间,否则会出现f-CaO,同时窑的产量低热耗高,窑村工作条件恶化。 若SM过高,则由于高温液相量显著减少,熟料煅烧困难,C3S不易形成不,如果CaO含量
7、低,那么熟料含C2S量过多而粉化;SM过低,则熟料因硅酸盐矿物少而强度低,且由于液相量过多易出现结大块、结炉瘤、结圈等,影响窑的操作。 若IM值过高,熟料中C3A多,液相粘度大,物料难烧,水泥凝结快;若IM值过低,虽然液相粘度小,液相中的质点易扩散,对C3A形成有利,但烧结范围窄,窑内易结大块,不利于窑的操作。 综上述,为使熟料既顺利烧成,又保证质量,保持矿物组成稳定,应根据原料、燃料和设备等具体条件来选择三个率值,使之互相适当配合。通常,不能三个率值同时都高,或同时都低,三个率值的选取采用“两高一中”方案。预设 设: 累计试凑过程(以100kg熟料为基准)计算步骤及其它合计率值KHSMIM设
8、计熟料成分21.639 6.193 3.64366.022.597.50.9 2.20 1.70 煤粉(+2.77)1.607 0.7250.256 0.0895 0.092 石灰石(+122)2.111 0.781 0.390 65.563 0.634(66.02-0.0895)/0.5374=122.68粘土(+27)17.456 4.577 1.593 1.274 0.829 (21.639-1.607-2.111)/0.6456=27.7铁粉(+2.6)1.002 0.063 1.373 0.092 0.044(3.643-0.256-0.390-1.593)/0.5279=2.66累
9、计熟料成份22.175 6.146 3.61267.0181.599 100.55 0.92 2.27 1.702 石灰石(-1.80)0.0310.0120.0060.9670.009(67.018-66.02)/0.5374=1.857粘土(-0.781)0.5050.0680.046 0.037 0.024 (22.175-0.031-0.505)/0.6456=0.781铁粉(+0.1558)0.0600.0040.0820.0050.003(3.612-0.006-0.046)/0.5279=0.1558累计熟料成份21.699 6.073.642 66.02 1.569 990.9
10、2.231.68 差值0.06-0.12300-0.931 通过比较,KH=0.9,SM=2.23,IM=1.68,均在设定值波动范围内,符合要求。配制100Kg熟料所需的干原料如下:实际生料配比:生料中的含水量=0.8058*0.01+0.17576*0.01+0.019*0.04=1.057%单位熟料烧成热耗:q=3500*100/99=3535KJ/Kg熟料 单位熟料烧成煤耗:P=3535/25691.3=0.1346Kg烟煤/(Kg.kJ)2.燃烧计算(参考资料2283-287)粉煤燃烧 空气过剩系数1.05-1.25(参考资料2-285.表6.12)不妨取 =1.2,得:理论空气量:
11、实际空气量:理论烟气量:实际烟气量:烟气组成: 3.物料与热量平衡计算窑型:预分解窑基准:1Kg熟料;温度:30平衡范围:系统=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冷却机温度:1. 入预热器生料温度:502. 入回转窑回灰温度:503. 入窑一次空气温度:304. 入窑二次空气温度:9505. 环境温度:306. 入回转窑和分解炉燃料的温度都为:607. 入分解炉三次风温度:7408. 气力提升泵输送生料空气温度:509. 熟料出窑温度:136010废气出预热器温度:37011飞灰出预热器温度:330入窑风量比(%):一次空气(k1):二次空气(k2):窑头漏风(k3)=15:80:5燃料比(%):回转窑
12、Ky):分解炉(KF)=40:60出预热器飞灰量:0.1kg/kg熟料。出预热器飞灰烧失量:35.20%。各处过剩空气系数:窑尾: 分解炉出口: 预热器出口:其中:预热器漏风量占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4=0.16。气力提升泵喂料带入空气量占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5=0.09。折合料风比为19.8Kg/Nm3。分解炉及窑尾漏风占分解炉用燃料理论空气量的比例k6=0.05。电收尘和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为99.6%。系统表面散热损失:480kJ/kg熟料。生料水分含量:Ws=1.057%。窑的产量:G=6000t/d=250t/h。3.1物料平衡3.1.1收入项目3.1.1.1 燃料总消耗量:mr(kg/k
13、g熟料),其中:3.1.1.2生料消耗量,即入预热器物料量计算:a、干生料理论消耗量 :式中:mgsL-干生料理论消耗量,Kg/Kg熟料。Aad-燃料应用基灰分含量,% 。-燃料灰分掺入量,取100%。Ls-生料的烧失量(%),等于烧失量生料配比之和。 即: b、出袋收尘飞损及回灰量:myh-入窑回灰量,Kg/Kg熟料。mfh-出预热器飞灰量,Kg/Kg熟料。mFh-出收尘器飞灰损失量,Kg/Kg熟料。-收尘器,增湿塔综合收尘效率,%。c、考虑飞损后干生料实际消耗量:mgs-考虑飞损后干料实际消耗量,Kg/Kg熟料Lfk-飞灰烧失量,%d、考虑飞损生料实际消耗量:式中: ms-考虑飞损后生料实
14、际消耗量,Kg/Kg熟料。 Ws-生料中水分含量,%。e、入预热器物料量:3.1.1.3入窑系统空气量:a 、燃料燃烧理论空气量:b、入窑实际干空气量: 其中入窑一次空气量,二次空气量及漏风量分别为:c、分解炉从冷却机抽空气量:出分解炉混合室过剩空气量:分解炉燃料燃烧空气量:窑尾过剩空气量: 分解炉及窑尾漏入的空气量: 分解炉从冷却机抽空气量: 其中:d、气力提升泵喂料带入空气量:e、漏入空气量: 预热器漏入空气量: 窑尾系统漏入空气总量: 全系统漏入空气总量:3.1.2支出项目3.1.2.1熟料:=1kg3.1.2.2出预热器废气量:生料中物理水含量:生料中化学水含量:生料分解放出CO2气体
15、量:其中:CaOs ,MgOs-分别为干生料中CaO,MgO的含量。燃料燃烧生成理论烟气量:烟气中过剩空气量:其中:总废气量:3.1.2.3出预热器飞灰量:3.2热量平衡计算3.2.1收入项目:3.2.1.1燃料燃烧生成热:3.2.1.2燃料带入物理热:(060时熟料平均比热 =1.154)3.2.1.3生料带入物理热:(050时,水的平均比热Cw=4.182,干生料平均比热Cs=0.878熟料)3.2.1.4入窑回灰带入热量:(050时,回灰平均比热Cyh=0.836 )3.2.1.5空气带入热量:a、入窑一次空气带入热量:( 030时,空气平均比热Cy1k=1.298 kJ/Nm3)b、入
16、窑二次空气带入热量: (0950时,空气平均比热Cy2k=1.403 kJ/Nm3)c、入分解炉二次空气带入热量: (0740时,空气平均比热CF2K=1.377 kJ/Nm3)d、气力提升泵喂料空气带入热量:(050时,空气平均比热Csk=1.299kJ/Nm3)e、系统漏风带入热量: (030时,空气平均比热CLOK=1.298kJ/Nm3)总收入热量:3.2.2支出项目:3.2.2.1熟料形成热(5-25):考虑碱的影响,修正如下:3.2.2.2蒸发生料中水分耗热量:(50时,水的汽化热qqh=2380kJ/kg)3.2.2.3废气带走的热量:(0-370各气体平均比热:CCO2=1.9
17、21kJ/kg ,CN2=1.319kJ/kg,CH2O=1.550kJ/kg ,CO2=1.370 kJ/kg,CSO2=1.965 kJ/kg)3.2.2.4 出窑熟料带走热量:(01300时,熟料平均比热Csh=1.078kJ/kg)3.2.2.5出预热器飞灰带走热量:(0340时,飞灰平均比热Cfh=0.895kJ/kg)3.2.2.6系统表面散热损失:支出总热量:列出收支热量平衡方程式: 即:烧成1kg熟料需要消耗0.1339kg燃料。3.4物料平衡表 (单位:/熟料)收入项目数量%支出项目数量%燃料消耗量0.13393.85熟料量1.000 29.34入预热器生料量1.63547.
18、1出预热器飞灰量0.100 2.934入窑实际干空气量0.51014.69出预热器废气量分解炉抽空气量0.89725.84生料中物理水量0.0170.499气力提升泵送空气量0.1073.08生料中化学水量0.0190.558窑尾系统漏入空气量0.1885.42生料分解CO2量0.53415.67燃料燃烧理论烟气量1.31638.62烟气中过剩空气量0.42212.38合计3.471100.00 合计3.408100.00 3.5 热量平衡表 (单位:kJ/熟料)收入项目数量%支出项目数量%燃料燃烧热344073.78熟料形成热1781.238.18燃料显热9.2710.20蒸发生料水分耗热8
19、3.4471.79生料带入热69.6241.49废气带出热量824.2517.64回灰带入热4.1630.09 熟料带出热量1466.080 31.43入窑一次空气带入热2.3050.05 飞灰带出热量30.430 0.65入窑二次空气带入热420.89.024 系统散热损失480.000 10.29入分解炉空气带入热707.415.17气力提升泵送风带入热5.440.117系统总漏风带入热7.6540.164合计4662.56 100.00 4662.9100.00 4分解炉尺寸计算4.1选择窑型和分解炉的结构尺寸计算由于题目要求日产6000t/d,由参考资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135页,中
20、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可以看出,五级旋风预热器的N-SF窑日产标准为6000t,最大可以达到7200t。并且由参考资料5P56,NSF炉是比较先进的分解炉种类,它是原有SF分解炉的发展、改进型,其气流运动为旋流-喷流型。这种炉的优点是,气固之间的混合得到了改善,燃料燃烧完全,碳酸盐的分解程度高,热耗低。生料和燃料的混合和扩散比较均匀,燃烧的能量能以强制对流的形式立即传给生料颗粒,炉内处于800-900 的低温无焰燃烧状态,温度比较均匀,传热效率很高,分解率可达85%-95%。故确定选择SF系列分解炉中的NSF型分解炉,窑气通过分解炉,取分解炉内温度为900。 由参考资料5P145-146分解炉内工
21、作风量等于分解炉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分解炉内释放出来的量与入分解炉的出窑废气量之和。4.1.1分解炉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量 其中,G=250 t/h,代入数据4.1.2分解炉内释放出来的CO2量 (Nm3/s) 其中为分解炉内生料的真实分解率,一般可达65%75%,取=70% 。 KCO2为普通生料烧成1 kg熟料由碳酸盐分解出来量:其中,ms为实际生料消耗量, Ws 为物料损失百分比,Ls为实际生料烧失量,mhs为实际生料中的化学水含量,代入数据 4.1.3入分解炉的出窑废气量 其中y为回转窑内燃烧带内的过剩空气系数,取=1.06;为入窑生料的真实分解率,一般可达85%-95%且应大于,
22、故取90%,Ky=1-KF=0.4代入数据有:4.1.4分解炉的工作风量 取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绝对压强,p0=101325Pa=760mmHg,由已知气压为720 mmHg假设分解炉内的负压dp=400Pa,t为分解炉内气体的平均温度,取900。代入数据:4.2分解炉直筒的有效截面积和内径 由参考资料5P146,SF型分解炉,取分解炉直筒部位的截面风速为,则分解炉直筒有效截面积: 有效内径为: 锥体部位的有效高度: 根据经验,k为0.51,只有传统的SF分解炉取高值,其他炉型常取低值,甚至更低,故可取0.6 。4.3分解炉和直筒高 由参考资料5P146,设气流在分解炉内的轴向平均流速,气流在分
23、解炉内所需要的停留时间烧煤粉时为1.53s,取 分解炉高: 直筒部位的有效高度:4.4分解炉锥体缩口内径下部锥体口流量即窑气量:由参考资料5P144,NSF型分解炉为“喷腾”型,入分解炉炉缩口处气体流速大于10 m/s,一般大于15 m/s,可取 =20 m/s,此处有效直径:4.5 入分解炉的三次风管直径 由参考资料5P146,三次风管内气体流速一般为1520 m/s,取20 m/s, 温度为800 ,入分解炉三次风标态风量:三次风管有效内径:三次风管与分解炉直筒相接处截面为矩形,由参考资料5P23-27参考旋风筒的入口设计,取长宽比 a:b=0.5:1, 得到矩形两边长:, 。对于分解炉与
24、C5预热器连接通道,其设计尺寸与三次风道相同。4.6 生料进料口直径生料由两个进料口进入分解炉,设两个进料口各通入一半生料,则进料口直径由经验公式:4.7燃烧器选择 由参考资料5P139,分解炉内的燃烧是一种特殊的无焰燃烧,而且分解炉内温度较回转窑燃烧带温度低很多,因此对分解炉用喷煤管的性能要求不像对窑用喷煤管那样苛求。从加强气煤混合、提高燃烧效率的角度出发,目前的炉用喷煤管多为双通道或三通道喷煤管。三通道喷煤管具有:降低一次风所占比例,可使用低质煤或低挥发分煤,可灵活调节各风道风量,以改变火焰形状,适应操作要求等特点。因此,此处燃烧器可选用三通道喷煤管,直径d=200mm,有效内径120mm
25、NSF有两根燃料进料管,所以进口直径:5 耐火材料选材与散热计算5.1 耐火材料总体设计 由资料6P101-110表2-20 ,分解炉窑衬的主要负荷为:粉尘研磨、碱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的侵蚀;物料温度范围为:小于900;窑衬寿命为:212年。可见,分解炉部分的热应力和化学应力较小,对耐火材料要求没有回转窑对耐火材料的要求高,但仍然要求气孔率低、热膨胀安定性好,抗水化性能好。因此,最好采用耐碱蚀及耐磨的的酸性粘土砖及浇注料。故选定分解炉用耐火材料为50mm粘土砖,外覆一层5mm的碳钢钢板的选材方案。5.2 材料主要性质粘土砖的允许使用温度:1150粘土砖的平均比热: 粘土砖的导热系数: 钢板导热系
26、数: 5.3 散热量计算 取耐火砖内壁温度为tw1=900,外壁温度为tw2=90。考虑到钢板导热系数相对粘土砖非常大,且厚度小,可将散热问题近似考虑为单层轻质粘土砖的导热问题,同时考虑到粘土砖的厚度相对于其展开面积来说很小,所以可以将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平板导热问题,由参考资料3P132-133,散热量计算如下:5.4耐火材料厚度对分解炉筒体尺寸的修正耐火材料在分解炉内表面均匀铺盖,考虑其厚度(55mm)得到分解炉的实际技术尺寸:项目理论尺寸(mm)修正尺寸(mm)分解炉直筒部分内径DF1028010390高度H194329542分解炉锥体部分下锥口内径dF29583068高度H26168627
27、8三次风管内径 di35753685矩形接口长12941404矩形接口宽25872697生料进料口直径d5830940喷煤管直径d1903006 主要热工技术参数由参考资料4P132,可计算分解炉的主要热工技术参数:6.1熟料单位烧成热耗:熟料6.2 熟料烧成热效率:6.3 窑的发热能力:性能指标一览表项目结果熟料单位烧成热耗3490(kJ/kg熟料)熟料烧成热效率51.47%分解炉的发热能力分解炉燃烧带空气过剩系数1.207 设计评述 分解炉是为了解决“出窑废气热焓不足以供给生料中碳酸钙大量分解所需热量”这一问题而出现的。分解炉作为悬浮预热器与回转窑之间的一个热源,可以将生料中碳酸钙的分解效
28、率提高到85%95%,从而大幅提高回转窑的单机产量;同时还大大缩短回转窑,从而减少占地面积、减少可动部件数及窑体的设备费用;此外,分解炉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整个窑系统的热力布局,从而大大减轻窑内耐火材料的热负荷,延长窑龄。本次工程设计训练我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日产6000吨水泥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下面就我所设计的分解炉做简要评述。 分解炉的型号和种类有很多,要设计出适合于生产实际的分解炉需要综合考虑原料、燃料、产量、水泥厂建设环境等因素。分解炉的主要技术尺寸是与整个系统的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相关联的,因此,在设计方案的确定上,应该从水泥原料、燃料的选择及成分分析开始,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水泥熟料的
29、三个率值范围,从而计算水泥生料配比,为后面的物料计算做铺垫;同时,由煤的元素分析可进行相关的燃烧计算,主要包括燃烧空气量、烟气量等。在计算过程中,物料平衡与热量平衡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皆能计算出单位千克熟料所需煤耗,但设计过程中通常由热量平衡计算单位千克熟料所需煤耗。经计算,mr=0.1339与设计煤耗差距较小,QRr=3440,与设计热耗q=3500差距较小,说明物料与热量计算误差较小。 通过物料与热量计算得到相关数据后,可进行分解炉的设计。首先应选择炉型,实际生产中常见的炉型有:NSF、N-KSV、N-MFC等,不同的炉型其优缺点不同。此次设计所选择的是NSF炉,NSF属于“喷腾+旋流”型,
30、主要由上部的反应室和下部的涡旋室组成。三次风与窑气在涡旋室内混合后形成“喷旋叠加”的湍流运动,而后进入反应室;煤粉分别通过几个燃烧器自涡旋室顶部向下倾斜喷入三次风气流中,于是煤粉边燃烧边随气流进入反应室,反应室底部为主燃烧区。预热生料从两个部位加入:一部分从反应室锥体上加入,另一部分加入到上升烟道中。加入到上升烟道内的生料通过消耗此处气流的部分动能,调节回转窑与三次风管之间的阻力平衡,同时调节与均化炉温。NSF的主要特点是:改善气、固之间的混合,燃料燃烧完全,碳酸钙分解程度高,热耗低。 利用物料与热量计算所得到的分解炉内的烟气量,可以按截面风速法计算分解炉主要部件如直筒、锥筒、三次风管、涡旋室
31、与三次风管接口等的技术尺寸。在计算过程中应考虑压强与温度对工作风量的影响,须算入压强修正系数与温度修正系数;同时,还应考虑耐火材料尺寸对分解炉部件尺寸的影响,对需要铺加耐火材料的部件尺寸进行修正。对于分解炉用喷煤管可以根据分解炉每小时的煤耗来选取,并参考喷煤管的技术指标。定好分解炉的主要技术尺寸,即可用AutoCAD绘制分解炉模型图。 在整个设计计算过程中,有许多参数如率值、温度、比例等都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有些参数只能通过经验公式,甚至是经验取值,因而,设计中的有些尺寸只能定性估计而不能定量确定,这使得所计算出的技术尺寸可能与生产实际不相符,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际考察来进行设计修正,由于我
32、们此次只是一次设计训练,缺乏现场实践的条件,故不能对技术尺寸进行修正。 这三周的设计训练,不仅让我学到了水泥生产与分解炉的相关原理与知识,也让我学到了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普遍思路以及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了autoCAD这个强大的绘图软件,从一窍不通到能快速的完成设计任务。更培养了我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次训练也让我发现自己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足,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中,我应该有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不过我想就此次的设计训练想提几点自己的建议:1. 为便于学生建立对所设计对象的直观印象,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展示图片,进行讲解,有
33、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2. 分配任务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者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3. 对于设计要求,可适当增加开放性设计比例,即给一部分自主设计任务,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最后,十分感谢学校能够为我提供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8 参考文献:【1】郑明继.水泥工业热工基础.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2】林宗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徐德龙,谢峻林.材料工程基础.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胡道和.水泥工业热工设备.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姜洪舟.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6】丁奇生,刘龙,等.水泥熟料烧成工艺与装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李坚利,水泥厂工艺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 名性 别男专业、班级材科0801班课程设计题目:日产6000吨熟料预分解窑的分解炉系统设计课程设计答辩或质疑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