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 要本次设计主要是对小型秸秆压捆机进行设计。这种机械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在设计初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压捆机的相关结构后,确定了本次设计的压捆机的结构方案。结构方案确定之后,对每个结构进行细化,并结合机械设计的知识,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将每个结构计算定型。最后,将所设计的内容进行整理,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相关零部件的二维图。本次设计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在目前的设计研究基础上,并结合了现有的压捆机压缩理论,利用现代理论与设计方法改进了小型秸秆压捆机的设计。关键词:秸秆;压捆机;结构设计;全套图纸加V信153893706或扣 3346389411ABSTRACTThis paper is m
2、ainly on the small straw baling press design.This kind of machinery is not before contact, in the early design, consult a lot of data, after the relevant structure of the decompression baler, determine the design of the baler structure.After the structure scheme is determined, each structure is refi
3、ned,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book, the calculation of each structure is finalized.Finally, the contents of the design are sorted out,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 isprepared, and the 2d drawing of relevant parts is drawn.According to th
4、e actual needs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current design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ompression theory of baler, the design of small straw baler is improved by using modern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benefit of the baler, based on the design o
5、f the small straw baler.KEY WORDS:Straw; Baling machine; Structural design; 目 录第一章 绪论41.1研究背景和目的41.2秸秆压捆机的分类41.3国内外研究现状4第二章 压缩理论72.1压缩理论的研究概况72.2秸秆压缩理论研究112.2.1秸秆压缩过程研究112.2.2压缩力的分析11第三章 秸秆压捆机结构方案设计133.1 压捆机的结构组成133.2拾捡机构142.3输送喂入机构143.4输送喂入参数设计153.5压捆室的参数设计153.6 压缩成型机构163.6.1 压缩机构方案163.6.2 压缩成型装置参数
6、计算173.7密度调节机构203.8减速器的设计20第四章 压捆机的效益分析214.1生态效益214.2社会效益224.3经济效益22总 结24参考文献25致谢27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和目的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巨大,在国际上产量也是首屈一指。由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有世界排名第二的的各天然草地,约3.93亿平方米,占国土面积41.7%。同时我国每年生产约6.4亿吨的秸秆,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秸秆大国。1如何将秸进行处理,这是一个一直在进行探讨的问题。自非常久远的年代起,劳动人民就将秸秆进行就地焚烧处理,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还更是对资源的浪费。而如今的科学技术相比以前得到了巨大的
7、提升,我们思考问题也更加具有深度而不是浮于表面。如何更加绿色健康无害的处理秸秆,让它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甚至是变废为宝,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话题。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逐渐地将秸秆进行二次利用,但是因为秸秆比较松散,密度较小,所以造成了运输的困难。要想解决秸秆的再利用问题,那么秸秆的运输是一个首先需要被攻克的难题。本次设计就是针对秸秆的运输问题设计一台小型的秸秆压捆机,将秸秆打包成高密度的草捆之后进行运输再利用,如果能够批量生产,那么对秸秆的二次利用有着很大的帮助。1.2秸秆压捆机的分类目前市场上的秸秆压捆机形式多种多样,可按照动力源、工作方式、压捆的形状和压捆的密度进行区分。根据动力源的不
8、同,秸秆压捆机可以由拖拉机驱动,由轴驱动,由发动机驱动,自驱动等。其中,有良好性能拖拉机驱动的压捆机是最经济也是比较合适的。根据压捆机输出草捆形状的不同,分为方捆压捆机和圆捆压捆机。其中方捆大多数为连杆活塞压缩,圆捆大多为卷压式压缩。根据输出草捆的密度进行分类,压捆机可大致分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三种。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压捆机的发展概况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压捆机是由美国人在1870年研制出来的,它是一台机械式固定压捆机,可用于牧草的压捆作业。后经过其他人的不断改进,在欧美国家被推广。到了20世纪初,小方捆压捆机被设计研究出来,后来开始系统量产化。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压
9、捆机被不断优化改进,设备更加成熟,种类也更加繁多。后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压捆机的结构和控制技术更加的完善,将单片机、PLC、工控机融入进来,逐步地实现了压捆机的自动化作业。511图1-1 BC5000系列小方捆压捆机1.3.2国内的研究状况国内的压捆机发展相对落后,早期的秸秆、牧草都是通过人手动进行压缩,那样会造成秸秆的密度过小。至20世纪中期,我们才开始使用固定式捆草机,通过畜力作为动力。到了60年代,在学习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后,我国也正式开始进行小型压捆机的研究设计。在当时,国内比较缺乏秸秆压捆机方面的设计研究的报道。我国在5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研究使用畜力作为动力的固定式压捆机,60年代初
10、通过对国外小型秸秆压捆机引进并研究基础上,小方草捆压捆机的研究设计步入正轨。70年代我国仿制的压捆机开始量产,80年代,我国加大了对压捆机研发的投入,乃至到现在,国内的压捆机行业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12。 图1-2 小方捆打捆机 图1-3 圆捆打捆机1.3.3压捆机的发展趋势纵观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秸秆收获技术的需求和研究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1机器智能化、系统化,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下的需求。2采用现代设计理论方法对机器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机器性能和经济性。机器性能通过电子计算机和液压系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操作更加舒适。3在提高压捆密度时尽量降低功率的消耗,减少生产成本。第二章 压缩理
11、论2.1压缩理论的研究概况压缩理论是压捆机设计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研究价值极其重要。1938年西德学者斯卡维特(Skalweit)第一次对纤维物料进行了压缩过程实验研究。他的实验是在密闭的环境中低速的进行压缩,通过实验数据对压缩力和压缩后牧草容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根据数据得出了一下经验公式: (21)式中: 压缩力,(kg/cm);压缩后物料的密度,(kg/m); 初始压缩力(kg/); 纤维物料的初始密度,( kg/m);m是试验系数。1959年西德另一位学者麦威斯(Mewes )再次对斯卡维特(Skalweit)所得出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根据实验数据,他认同斯卡维特(Skalweit
12、)的数学模型。在此之外,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纤维物料的初始密度会影响压缩过程中的压缩力。在斯卡维特(Skalweit)的基础上对压缩力与物料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 (22) (23)式中:压缩力,(kg/cm);压缩后物料的密度,(kg/m);物料的初始密度,(kg/m);c和m均为试验系数。1964年西德学者萨哈特(Sacht)通过对小麦和燕麦秸秆进行压缩实验,第一次发现所压缩物料的湿度是影响压缩密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对比分析之后,他发现,当压力小于200N/cm时斯卡维特(Skalweit)所得出的数学模型才成立,并再次改进斯卡维特(Skalweit)的数学模型: (24)式中:压缩力
13、kg/mm);被压缩物料的湿度;压缩后物料的密度,(kg/m);;c和m均为试验系数。该c和m的值如表11所示:表2-1物料压缩实验系数压力范围系数小麦秸秆89%干重燕麦秸秆88.5%干重苜蓿83.5%干重牧草86%干重15-50N/cmc2.539.83.76.75m1.471.591.691.9650-200 N/cmc2.871.561.788.55m1.892.352.642.73苏联学者也进行了很多关于纤维物料压缩的实验,如奥索波夫(Osobov)通过实验得到研究结论,被压缩物料的初始密度和压缩过程中的压缩程度是纤维物料压缩过程压缩力的唯一影响因素,因此提出以下数学模型: (25
14、)式中: 压缩后物料的密度,(kg/m);物料的初始密度,(kg/m);c和a均为试验系数。另一位学者赫拉帕奇(Hulapaqi)研究认为,压缩后压缩物的压缩程度不是影响纤维物料压缩过程中压缩力的唯一因素,压缩过程中的压缩速度以及物料的湿度也能对压缩力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不可忽视。他提出了以下数学模型:P= (26)式中: 物料的湿度系数;=l0.02(w15.30);w物料的湿度;压缩速度影响系数;压缩速度;压缩后物料的密度,(kg/m);物料的硬度系数c和m均为试验系数,一般取c=1.92,m=2.178。赫拉帕奇(Hulapaqi)的实验虽然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但其研究结论在开式压捆室中通
15、过对干重85的小麦秸秆进行的压缩实验得到了验证。从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研究理论都一直被用作压捆机设计研究的基础依据,在压捆机的设计中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普斯特金(Pusteky)通过实验对纤维物料的喂入量和压缩过程中的压缩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时他利用改变物料的厚度与压缩量作为变量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了下面的数学模型: (27)式中:压缩力,(kg/m);s物料的初始厚度,(mm);x对物料的压缩量,(mm);A和b均是试验系数。后来,他又使用同样的方法在密闭容器中对麦秸进行实验研究,并得出麦秸在密闭容器内压缩时,压缩力与压缩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28)式中:p压缩力,(kg/m);x对
16、物料的压缩量,(mm);A和n是试验系数。同时,英国和美国等国的学者也对纤维物料的压缩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1984年英国学者多佛而奇(0Dogherty)和威来尔(Wheller)根据物料的容积密度范围不同,在经过实验分析之后提出了以下数学模型: (400kg/m) (29) () (210)式中:压缩力,(kg/cm);物料正在压缩时的密度,(kg/m);n、m均是试验系数。1987年英国学者法波若德(Faborode)和卡拉凡(OCallaghan)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纤维物料被压缩时的初始密度对压缩力的影响,并提出了下面的数学模型: (211)式中:压缩力(kg/cm);物料在压缩过程
17、中的密度,(kg.m);物料的初始密度,(kg/m);A、b均是试验系数。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进一步推导得到:令:A;b ; 将公式(111)转化成压缩力与压缩活塞行程之间的关系: (212)式中:物料的初始松散模量;物料的临界密度,(kg/m);s压缩活塞的位移,(mm);l压捆室长度,(mm)。81996年我国学者杨明韶等在真正的高密度牧草压捆9KG350上通过大量的实验对比分析,对压缩力,压缩物料初始密度,压缩过程物料密度,以及压缩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数学模型: (213)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推导得出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P= (214)式中: P压缩力,(Mpa);牧草的初始密
18、度,(kg/m);牧草压缩过程中的密度,(kg/m);x牧草的压缩量(mm);A、B、b均是实验系数。通过学习研究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压缩理论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对压缩理论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改正和创新发现。依靠这些研究成果,我才能以此为基础依据对秸秆压捆机进行结构设计,秸秆等纤维物料的压缩过程实验理论分析及研究,为我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通过这些研究理论依据,我才最终完成了小型秸秆压捆机的结构设计及部分参数计算。2.2秸秆压缩理论研究2.2.1秸秆压缩过程研究根据压捆机的空间条件及被压缩物料的压缩环境可以分为闭式压缩与开式压缩。闭式压缩的压缩过程是整体喂入完成之后再进行压缩
19、完全喂入一次,再进行一次压缩,是间断式工作。压捆完成后产品留在压捆室内不会排出去,每次工作都是独立的。开式压缩压缩过程是一边喂入一边压缩,经过重复不间断的喂入与压缩工作,直到形成的草捆充满压捆室。在压缩过程中,因为物料的影响因素不同,所以在此过程中受到的压缩力也不同。当形成的草捆达到预设好的尺寸时,打捆机构运作。捆好之后的草捆被后面继续喂入压缩的物料挤压排出。开式压缩为不间断作业,做功以及消耗功率比闭式压缩大,但其效率远远超过闭式压缩。压缩成型机构的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开始喂入物料,活塞向后移动,将物料向后推动但并不进行压缩,此阶段称为充满阶段。其次,活塞继续向后移动并做往复直线运动,
20、不停的对物料进行压缩。此时物料的体积减小,密度增高,压应力也随之增高。最后,活塞继续做往复运动,被压缩物料的密度不再增加,活塞上的压应力不再增加,这是成型阶段。如图2-1所示:图2-1牧草压缩过程示意图 式中:G每次饲草的喂入量,一般为24kg;a、b压捆室截面的长和高,本设计中分别取为0.46m、0.36m;S活塞从开始压缩到另极点的距离;S活塞行程;S被压缩物料达到最大密度后移动的距离;压缩前物料的密度,对于牧草般取3050kg/m;压缩达到的最大密度(kg/m)。2.2.2压缩力的分析1连杆曲柄2连杆3活塞5静上刀片6保护罩壳7压捆室板8侧向进草口9被驱动齿轮10驱动齿轮11飞轮F 曲柄
21、上的水平方向压缩力F作用在曲柄上的合力F沿曲柄轨迹切线方向的作用力图2-2压缩机构模型受力图小方捆压捆机压缩牧草时,其受力示意图如图22所示17。压缩时压缩力的变化过程如图23所示:图2-3压缩时各力变化规律第三章 秸秆压捆机结构方案设计3.1 压捆机的结构组成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秸秆压捆机主要由传动系统、输送喂入机构、压捆室、草捆密度调节结构、打捆机构组成,秸秆压捆机的总体结构图如图2.1所示。图3-1 秸秆压捆机总体结构图图3-1(a)为顶部喂入式,秸秆被拾捡器捡拾后输送器向上输送,输送器输送方式为倾斜向上输送,然后秸秆被横向螺旋输送器3输送到压捆机的顶部喂入口,在柱塞回程时,将秸秆填入压捆
22、室内。图(b)采用双拨叉式输送喂入装置的侧面喂入式,捡拾器将秸秆捡拾后输送至后面,由双拨叉式输送喂入装置7将秸秆从侧面喂入压捆室。图(c)为采用螺旋输送器的侧面喂入式,秸秆被拾捡器拾捡后拨向后面,由横向螺旋输送器3作横向输送,再由填草拨叉9在活塞回行时将秸秆填入压捆室10。经过以上对比,由于侧面喂入式的方便以及实用性,本次设计采用螺旋输送器的侧面喂入式作为压捆机整体设计方案。3.2拾捡机构其中拾捡机构主要是用于拾捡农田里收割过后的秸秆,有以下要求:(1)需要尽可能的把秸秆拾捡干净:(2)拾捡过程中对秸秆的破坏要小避免残留:(3)拾捡的秸秆要顺利的输送到下一个机构。1扒杆 2罩壳 3窄缝图3-2
23、 捡拾器的外形3.3输送喂入机构收集起来的秸秆通过输送喂入机构喂入压捆室。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秸秆被拾捡器拾捡后拨向后面,由曲柄1作用喂入叉2将秸秆喂入到压捆室中。喂入叉需要较高的强度,故应由钢板制成。在喂入叉和曲柄之间安装了一个四杆机构,其上带有板弹簧。当机构过载,喂入叉被施加了很大阻力,当曲柄旋转时,喂入叉因为板弹簧发生变形而向后折。完成一次喂入后,负载消失,在板弹簧和四杆机构的作用下喂入叉又自动回位准备进行下一次拨草动作。1曲柄 2喂入叉 3弹簧图3-3 输送喂入机构示意图3.4输送喂入参数设计输送喂入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对喂入口的长度进行设计,喂入口长度l可根据公式(2-1)进行计
24、算: (3-1)公式(3-1)中:G活塞压缩一次秸秆喂入量,(kg);喂入量的大小影响到压捆机的工作效率,根据经验情况,本次设计的压捆机的喂入量G=3kg。x,y压捆室断面尺寸(m),本次设计中,x=0.36m,y=0.46m;秸秆刚进入压捆室时的容重(kg/m),本设计取50kg/m。本设计中,取x=0.46m,y=0.36m,所以 。取l=0.50m。3.5压捆室的参数设计压捆室压捆时的活塞行程应为喂入口长度的125%135%,S=(1.251.35)l=(0.6250.675)m。综合考虑,取S=0.75m。生产率计算公式为:Q=0.06nG式中:G喂入量(kg);n压缩频率综上所述,G
25、5kg,n=60r/min,所以,理论上Q=0.061.8(t/h)。3.6 压缩成型机构3.6.1 压缩机构方案压缩成型机构使用连杆式活塞压缩。压缩成型机构工作原理:动力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转化提供,压缩成型机构的曲柄进行圆周运动的同时活塞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以此提供对物料的压缩力。压缩机构设计需求:(1)秸秆压捆后密度约为 350kg/m3-400kg/m3。(2)压捆室断面尺寸为 360x460mm。1 动力 2 连杆 3 压缩活塞图2-4 连杆式压缩示意图3.6.2 压缩成型装置参数计算曲柄活塞式压缩成型装置一般有两种结构,即一种为对心式曲柄滑块结构,另一种为偏置式曲柄滑块结构。在相同的
26、外界影响因素下,偏置式曲柄滑块结构的滑块行程相较于对心式的曲柄滑块机构较大,而且由于偏置式曲柄滑块结构具有急回特性,所以效率比对心式要高。因此本设计采用偏置式曲柄滑块设计方案。在本设计中,由于受到机架和压缩室尺寸的限制,变速器输出轴与滑道偏置距离为25mm,即是偏心距e=25mm。活塞的有效行程S=750mm、如图2-5所示,本设计极位夹角取2。图 3-5 曲柄连杆机构偏置结构及有效行程示意图即曲柄连杆机构的已知参数有:e=25mm,S=750mm, =2。其几何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如下关系: (3-2) (3-3) (3-4) (3-5)在本设计中已知e,S,。求L和r。图 3-6 曲柄连杆机
27、构两极限位置几何关系图由式(3-5)的:由式(3-2),(3-3)得:则有令则因为有则有 (3-6)同理 (3-7)由式(3-2),(3-3),(3-4)可得:把式(3-5),(3-6)代入上式得:将e=25mm,S=750mm, =2代入上述表达式:取r=375mm,L=820mm。3.7密度调节机构秸秆密度调节机构如图3-7所示,当旋转调节手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连接丝杠被拧紧,上连接板相对于下连接板的倾斜度就会发生变化,使压捆密度增加,反之压捆密度降低。改变连接板的不同倾角,从而对压捆机的压捆密度进行调节。1横梁2压捆室侧壁3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5调整弹簧6调节手柄 7丝杠图3-7草捆密度调
28、节机构3.8减速器的设计根据任务书要求,本次设计的动力采用拖拉机动力轴540rpm转化为60rpm左右,故本次设计的传动系统的传动比 减速机结构采用圆柱直齿轮结构,拖拉机的功率按照小型拖拉机进行选取,小型拖拉机的功率为2.2KW-14.7KW,本次选定的拖拉机功率为11KW。分配传动比:分配传动比要尽量使减速机的尺寸最小,本次采用二级圆柱斜齿轮结构,传动比33。第四章 压捆机的效益分析4.1生态效益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伴随着粮食丰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产出。目前秸秆可以应用于造纸,造肥料,以及制作生产密度较高的板等。过去,由于人们对秸秆资源的认知不足,而且相关的技术设备以及理论知识缺乏,
29、绝大部分秸秆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回收利用。焚烧秸秆产生的废气不仅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还影响到了交通出行安全,如飞机起降、火车、汽车行车安全等;最严重的是火灾隐患,每年因为焚烧秸秆而引发的火灾数不胜数,不仅对经济造成损失还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由此看来,现代技术对秸秆的处理于生态效益是具有较积极的作用的。4.2社会效益伴随我国的科技发展,秸秆业的兴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常产量下,玉米地每亩产一千六百公斤至一千八百公斤的秸秆,秸秆每公斤六分钱,则一亩地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一百块钱。全国秸秆年产量六亿多吨,在利用率30%的情况下,以每公斤一
30、毛钱计算,则每年农民收入增加一百八十亿元。另外,若将秸秆的产值为X,将其用于畜牧业后,产值为4X,肉品和其他副产品的产值可达到10X。这是一系列复杂而庞大的连锁工业,秸秆业的发展,大幅度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于社会效益十分有利。4.3经济效益全世界目前拥有很多以秸秆为原材料的产品。围绕国际市场,草产品出口国主要为美国、加拿大,而进口国主要有日、韩、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尤其是近年,草产品的交易量在国际上十分可观。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加拿大两国占领了约200万吨的牧草产品出口额,而我国的草产品流通量不足30万吨,出口的量更为有限。作为加工饲料的原材料,家畜对秸秆草料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达
31、到上百万吨。此外,秸秆因为可以作为畜料,每年都需要储备许多秸秆用于抗灾储备。可见,秸秆的国内市场也十分广阔,秸秆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具一压捆机发展空间的提升,从而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举例一台小型秸秆压捆机,以每年工作一个月,压缩物料为麦秸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1折旧费(Y):Y= (元/年)2管理费(Y):Y=1000元/年。3维修费(Y):Y=2000(元/年)。4工资(Y):每台机器工作时需5人,每人每天100元,则每年需工资:Y=(元/年)。5原料成本费:压捆时的原料有两部分,其一是秸秆,其二是捆绳。压捆机的工作效率按Q=6t/h而计算,每天工作8小时,则每天可加工麦秸48吨,收集麦
32、秸按每公斤0.25元计算,回收秸秆时需要花费:Y=36000(元/年)。每吨秸秆需耗捆绳约200m,每米绳按现市场价0.04元/米计算,则捆绳每年需花费:Y=11520(元/年)。表4-1压捆机的技术经济指标(1台机器)项目单位符号数量设备费元/台R40000设备残值元/台R3000使用寿命年t10折旧费元/年Y3700管理费元/年Y1000维修费元/年Y2000工资元/年Y15000麦秸费元/年36000捆绳费元/年Y11520油料费元/年Y26370其他费用元/年Y500006油料费:一台拖拉机每日耗柴油约165升,以市场价5.40元/升计算,则每年油耗约:Y26730(元/年)。7其它费
33、用:Y=50000(元/年)。则总成本Y:=3700+1000+2000+15000+360000+11520+26370+50000=469590(元/年)。8年收入:国内市场价麦秸0.6元至0.8元/公斤,以0.6元/公斤计算,每年可收入:M=0.6 =864000(元/年)。 每年纯收入Y=MY=864000-49590=394410(元)。根据上述分析,秸秆加工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给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了积极影响。加快秸秆产业化进程,是农产品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 总 结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日益发展,秸秆压捆机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农业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次设
34、计主要针对秸秆压捆机做了一次创新设计。(1) 根据现有的秸秆压捆机的工作原理,制定本次设计的秸秆压捆机的方案,秸秆压捆机由传动系统、输送喂入机构、压捆室、打捆机四个部分组成;(2) 根据任务书要求,对传动系统进行了一次详细了设计;(3) 对输送喂入机构、压捆室和打捆机的结构进行了相应的描述;(4) 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相关图纸。 本次设计是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的大规模设计,在离开校园之前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非常难得。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历时三个月,终于将本次的设计做完,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很大的肯定。参考文献1 韩鲁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5(3):2-
35、32 李大鹏,刘向阳秸秆产业化与打捆机的开发J.饲料广角,2002(15):10-123 杨学军,李长荣.中国秸秆打捆机市场分析与预测J.农业机械,2002,5:154 候向阳,万里强.加入WTO与我国草业发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5-65 王娜娜,王国通,杨炳南,吕黄珍,陈月峰.国外牧草生产装备技术发展与启示J.农业机械,2009,24:226 林一平.向明新品9YY-80型打捆机J .农业机械 ,2002 ,09:23-247 道尔吉.9KJ1.4捡拾压捆机的使用和和调整J.农业机械,1987,5:22-238 杨明韶.我国牧草基础研究工作进展及探索J.农机化研究,20
36、02,5:269 杨明韶,王春光.牧草压缩工程中几个主要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1997,9(13):5610 杨明韶.压捆机设计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畜牧机械,1984,4:12111 姚维祯.畜牧机械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2:6912 牧草收获机械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13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191-20314 高山,卢世阁.牧草收获机械的选择J.养殖技术顾问,2009,4:14415 郑钢,吴慧敏.国内外捆草机发展综述J.牧业机械,1988,4:34-3516 刘兴元.NH565型方草捆捡拾打捆
37、机引进使用效果分析J.草业科学,1995,12:7717 Nagchaudhuri,A“Mechatronign Redesign of Slider Crank Mechanism” of Proceedings of IMECE2002 ASME transactional Manuela Engineering gress&ExPosition,November17-22,2002,New Orleans, Louisiana.18 Nagehaudhuri,A,“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a Crank Slider Mechanism”Proc
38、eedings of 2000 ASEE Annual Conference,St.Louis,Mo.,june 24-27,2000.CD-ROM19 戴圆伦.发展牧草机械推广秸秆加工技术J.农业机械,2002,5:12220 关晓平,于建国.牧草压捆机设计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5 ,08:4421 刘志杰.秸秆压捆机的设计及结构分析: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致谢时间过得飞快,不经意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过去了,回想四年大学的生活,非常充实。在这里,要感谢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一起学习、拼搏的同学们,还有辅导员唐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帮助。毕业设计是我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张答卷,它是对我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体验,在做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在这里要感谢老师对我的设计做出宝贵的指导意见,指出我的设计不足,让我顺利能做出毕业设计。其次,还要感谢毕业设计期间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解答疑惑的同学,感谢他对我的设计内容上提出的合理建议,让我的设计内容更加丰富,计算更合理。再次,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最迷茫时,是他们给我点亮了前面的路;在我最无助时,使他们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在我最失意时,是他们重燃我心中的斗志。在做毕业设计期间,父母也给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我要感谢培养了我四年的母校,我以母校为荣,希望母校越来越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