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许营渡槽矩形槽身排架支撑设计.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9859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许营渡槽矩形槽身排架支撑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毕业设计论文许营渡槽矩形槽身排架支撑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毕业设计论文许营渡槽矩形槽身排架支撑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毕业设计论文许营渡槽矩形槽身排架支撑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毕业设计论文许营渡槽矩形槽身排架支撑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全套图纸加V信153893706或扣 3346389411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全部教学活动中最后一个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在学完全部课程和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渡槽设计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实践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以设计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的结业方式,能得到水利水电工程师较为全面地基本训练,对提高我们学习质量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设计要达到下列目的:1系统地综合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工程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2对渡槽设计和生产的各个阶段、环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渡槽建筑物设计的方法、技能;3熟悉和掌握现行的水利建设方针、技术政策、安全规程和技术规范;4培养学

2、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事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5结合农田水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生产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6提高运算、绘图和编制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根据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第二章,输水方案及建筑物形式的论证,确定渡槽的线路和槽身总长度。第三章,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槽底纵坡以及进出口高程。第四章,槽身结构设计,确定槽身的横断面尺寸,进行槽身 纵横断面内力计算及结构计算。第五章,支承结构设计,确定支承结构的尺寸,进行支承结构的结构计算,渡槽基础的结构计算及渡槽整体稳定性计算。第六章,槽身的细部构造部分介绍。关键词:渡槽设计 水力计算 结构计算Abs

3、tractGraduation is all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in the last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tegrated teaching. It is based o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internships complete unit, through aqueducts and other forms of mastery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to practice ground, creative

4、 learning process. In graduate design maj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graduate way,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s can get a more comprehensive basic training, to improve our quality of learn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By graduation design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o

5、bjectives:1.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d use and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o solve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initial capacity; 2. The various stages of aqueducts and production area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to get started building the aqueduct design methods, skil

6、ls; 3. Familiar with and master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policy, technology policy, safety rules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4. Students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work style and rigorous scientific attitude; 5. Combined with irrigation, water conser

7、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actual productio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prelim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6. Improve basic skills computing, graphic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According to the design task book, manual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Project Overview and basic infor

8、m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water in the form of demonstration programs and structures, to determine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line and to Aqueduct Aqueduct. The third chapter, for hydraulic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elevation of the bottom longitudinal and import and export. The fourth chapter, t

9、rough body structure design, determine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groove body size, bod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ross-section on the groov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structural calculation. Chapter V, the support structure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support structure, the support stru

10、cture for structural calculation, structural calculations and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Aqueduct Aqueduct basis of calculation. Chapter VI,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presentation portion of the groove itself.Keywords: Aqueduct designed hydraulic calculation Structural calculations目 录绪 论1第一章 工程概

11、况及基本资料21.1 工程概况21.1.1 灌区基本概况21.1.2 东一干概况21.2 设计资料与数据21.2.1 地形地质情况21.2.2 气象情况31.2.3 基本数据3第二章 渡槽选型与布置42.1 结构形式的选择42.2 支撑形式的选择42.3 渡槽的总体布置5第三章 渡槽的水力计算63.1 渡槽断面水力计算63.2 槽身过水能力计算73.3 水头损失及水面衔接计算73.3.1 渡槽各段长度计算83.3.2 进口段水头损失Z1计算93.3.3 槽身段水头损失Z2计算93.3.4 出口段水头损失Z3计算93.3.5 渡槽总水头损失Z计算93.3.6 进出口槽底高程计算10第四章 槽身结

12、构计算114.1 槽身纵向结构计算114.1.1 槽身剖面形式及尺寸确定114.1.2 槽身的稳定验算114.1.2.1 抗滑稳定验算134.1.2.2 抗倾覆稳定验算134.1.2 荷载计算144.1.3 槽身的纵向配筋计算154.1.4 槽身抗裂验算174.2槽身横向结构计算194.2.1荷载计算194.2.2 槽身内力计算204.2.3 配筋计算224.3槽身的吊装验算244.3.1 吊装内力计算244.3.2 吊装配筋验算25第五章 支承结构的设计265.1 排架的设计265.1.1 排架基本尺寸的确定265.1.2 内力计算285.2 排架的配筋计算295.2.1 立柱的配筋295.

13、2.2 横梁的配筋33第六章 细部结构设计356.1 伸缩缝与止水356.2 支座366.3两岸连接36结 论37参 考 文 献38谢 辞39III许营矩形渡槽排架支撑设计绪 论本设计为渡槽矩形排架支撑。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出现,渡槽设计理论和方法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渡槽设计总体趋势是要求能够适应各种流量、各种跨度的结构。以设计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的结业方式,能得到水利水电工程师较为全面地基本训练,对提高我们学习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设计是在学完全部课程和实习的基础上,通过渡槽设计等形式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实践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对于我们设计者本身是有重要意义的。

14、 39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陆浑灌区是河南省较大的灌区之一,灌区跨越洛阳,开封,郑州市三个地区的六个县,灌区范围内居住人口大约万人。陆浑灌区的主要水源是陆浑水库。1.1.1 灌区基本概况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嵩县境内,它是伊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库。整个灌区是由总干渠和东一、东二、西干三条干渠组成的,全长共。表1-1 灌区三条干渠规划成果 渠名项目总干渠东一干东二干西干区渠 长控制面积(万亩)规划面积(万亩)水库引渠(万亩)反调节灌(万亩)1.1.2 东一干概况东一干渠规划灌溉面积万亩,其中汝阳万亩,伊川万亩,偃师万亩,汞阳万亩。一1.2 设计资料与数据1.2.1 地形地质情况(1

15、地形陆浑灌区处于伏牛山北麓,高山和熊耳山后谷底一带,地形复杂。东一干渠灌溉渠地域内多为低山丘陵干旱区,区内岗洼相间,地面覆盖为红色和棕红色粘土及黄土。(2) 地质东一干渠规划路线从桩号30+56631+314.1(位于许营附近),该段是横跨伊河上的一条支流。1.2.2 气象情况本灌区属于华北干旱区,平均多年降雨量只有500600mm,而且分布很不均匀,有6070集中在汛期。1.2.3 基本数据(1)拟建许营渡槽段桩号:30+56631+314.1,全长748.1m,设计流量Q设=40m3/s。加大流量Qmax=45m3/s。(2)渡槽段及其进出段渠道的有关数据详见表1.2。表1-2 许营渡槽

16、及上下游渠道段基本数据建筑物类型起止桩号间距坡降i水头损失设计水位相对位置土渠29+04030+5661516m1/120000.126m271.224m许营上游渡槽30+56631+314.1748.1m0.85m270.398m许营土渠31+314.136+7505345.9m1/120000.445m269.701m许营下游(3)与渡槽段相连接的上下游渠道均已建成,横断面为梯形,渠底和边坡均采用浆砌石保护。(4)根据洛阳地区地震局提供的有关资料,陆浑灌区的主要建筑物设计烈度定为。(5)许营渡槽段跨越式建筑物,不论采用那种类型,均按三建筑物考虑。(6)跨越建筑物不考虑交通要求和无通航要求,

17、若采用渡槽方案只设人行便道即可。(7)附图:a 河南省陆浑灌区示意图一张;b 陆浑灌区东一干许营段地形图一张;c 陆浑灌区东一干许营段工程地质剖面图一张。具体资料详见任务书。第二章 渡槽选型与布置2.1 结构形式的选择渡槽是当渠道跨越河流、河谷、道路或与另一相交渠道时,采用的一种架空输水建筑物。渡槽一般由槽身、支撑结构、基础和进出口建筑物五部分组成。槽身断面有U形、矩形、多侧墙形等如图(2-1)。一般常用U型和矩形断面。本设计要求用矩形设计。矩形断面常有以下几种形式:无横拉杆的悬臂侧墙式,横拉杆式,箱式。图2-1 槽身断面型式2.2 支撑形式的选择槽身的纵向支承形式常用的有排架式支承、墩式支承

18、和拱式支承三种类型。本设计要求用排架式。排架有单排架、双排架和A字形排架三种形式(如图2-2)。单排架是由两根立柱和树根横梁组成的多层平面钢架结构,常用高度为十米到二十米。现浇或预制吊装而成,其体积小,重量轻,应用广泛。根据本设计中许营段的地质地形条件,采用单排架。图2-2 槽身支撑型式 2.3 渡槽的总体布置渡槽的槽址应尽量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之处,使渡槽长度短,高度小,基础工程量小,轴线最好为直线,并于进出口渠道顺直连接,避免在平面上急转弯,以保证水流平顺,渡槽进出口尽量布置在挖方渠道上,以使槽身与渠道连接安全可靠。跨越河流时,槽址应尽量布置在河床稳定、水流顺直的河段,避免布置在水流转弯

19、处,槽轴线尽量与河道主流垂直。当渡槽上下游为填方渠道时,为了满足渡槽及渠道的检修要求,常在进口段或稍前适当位置布置节制闸或泄水闸,此时泄水闸应有顺畅的泄水出路。第三章 渡槽的水力计算3.1 渡槽断面水力计算 渡槽的比降i,槽身净宽B和净深H的设计 确定槽底纵坡i时,应考虑渡槽过水能力、水头损失、冲刷、通航及工程造价等因素,一般要求在满足渠系规划的水头损失前提下尽量陡些,以提高过流能力,节省造价。通常也要求比上下游渠道的底坡稍陡些,以免槽内泥沙淤积。但槽底纵坡大,槽内流速大,水头损失也大,且易对出口渠道产生冲刷及不利通航。初拟时一般取为1/5001/1500。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槽底纵坡为1/12

20、50。槽身断面高度比H/B影响到槽身结构纵向受力,横向稳定及及进出口水流条件。对于梁式渡槽,槽身起纵梁作用,采用较大的高度比可提高其纵向刚度,减小梁内应力和跨中挠度,对受力有利,但槽身高度大,侧面受风面积大,横向风载大,对槽身横向稳定不利。而当高宽比比较小且槽底纵坡较大时,槽内水深小,为满足设计流量时水面衔接,进口处槽底抬高较大。此时,当渠道通过较小流量时,渡槽进口前常会出现较高的壅水现象,而当通过大流量时,槽前上游渠道又可能产生较长的降水段,引起渠道冲刷。槽身的净宽B和净深H应一起考虑,即通过考虑深宽比H/B来拟定(对于矩形槽一般取H/B=,本设计初定H/B=0.8,糙率系数n=0.014。

21、试算如下 根据 先拟定B=4m, H=3.2m得Q=29.68 m3/s 45 m3/s应加大B再拟定B=4.5m,重复上述步骤Q=40.56m3/s 45 m3/s 满足要求 为保证渡槽有足够的过水能力,常要求通过设计流量时槽壁具有一定的富裕高度 h=h/12+0.05=0.33mH-h=3.76-0.1-3.4=0.26m不满足,应加大H B此时设B=4.75mH=3.8m3.2 槽身过水能力计算渡槽的过水流量可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式中:Q 渡槽的过水流量 (m3/s); A 渡槽过水断面面积(m2); C 谢才系数,常用曼宁公式:C = ; n 糙率系数,钢筋混凝土槽身可取 n =0.

22、0130.015,浆砌块石槽身n 0.017,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R 水力半径(m); i 渡槽纵坡。渡槽的过水流量计算当槽中通过最大流量时水面到拉杆底面下有510厘米的富裕深度,取为10厘米。则渡槽加大流量时水深H0=H-0.1=3.7m =45.5m3/s Q加大=45m/s满足要求。当按设计流量计算时, =40 m3/s,此时水深h=3.35mh=h/12+0.05H-0.1-h=0.35m 故满足要求。试算成功,采用此种方案。3.3 水头损失及水面衔接计算按通过设计流量计算渡槽槽身水面与上下游渠道水面衔接的设计包括进口水面的降落,槽身水面降落和出口水面回升三个部分(如图3.1) 图3-

23、1 渡槽的水流现象3.3.1 渡槽各段长度计算渡槽进出口建筑物的作用是将槽身与上下游渠道连接起来,以使槽内水流与上下游渠道平顺衔接,减少水头损失和防止渗漏。进出口建筑物包括进出口渐变段,连接段,有时为满足运用检修,交通,泄水等要求,还需设置节制闸,交通桥和泄水闸。渐变段是设于渠道端部的过渡段。由于渠道过水断面常为矩形,尺寸较大,纵坡较缓,而为降低造价,渡槽纵坡较陡,过水断面及其槽宽比渠道小,为使进出槽身的水流平顺,减少水头损失和防止冲刷,渠道与渡槽衔接时均设渐变段,渐变段可采用扭曲面和八字翼墙等形式,扭曲面水流条件好,应用较多,一般采用浆砌石建造,八字墙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修筑,施工方便,但水

24、流条件较差。渐变段长度常按以下经验公式:1-B2) 式中 C-系数,进口取1.52.0,出口取2.53.0; B1 B2-渠道和槽内水面宽度,m根据所给的与渡槽连接的进出口渠道断面图:上游水深为3.744m 渠道水面B1=17.104m B2=4.75m L=C(B1-B2)取进口C=1.5 出口C=2.5得进口L=1.5(17.104-4.75)=18.75 取为20m 出口L=2.5(17.104-4.75)=30.885 取为32.1m故L=748.1-8-32.1-20=688m3.3.2 进口段水头损失Z1计算进口段局部水头损失系数:1=0.1 槽内断面平均流速上游断面面积2上游渠道

25、断面平均流速0.30m3.3.3 槽身段水头损失Z2计算 688/1250=0.55m3.3.4 出口段水头损失Z3计算 0.10m3.3.5 渡槽总水头损失Z计算 0.30+0.55-0.10=0.75mZ=0.85m符合要求该总水面降落值应小于或等于灌区规划中要求的允许水头损失值。故选定B=4.75m设计流量时水深为3.35m。图3-2 渡槽上下游断面尺寸3.3.6 进出口槽底高程计算为了适应进出口流态变化,渡槽进口底部应抬高,出口底部应降低,其抬高值y1与降低值y2 按下式计算Y1=h1-Z-h=3.744-0.30-3.35=0.094mY2=h1-Z-h=3.744-0.1-3.35

26、0.294m因此渡槽进出口底部高程1 2 及出口渠底高程4为进口槽底高程1=3 +y1=267.48+0.094=267.574m出口槽底高程2=1-Z1=267. 024m出口前渠底高程4=2 -y2=266.73m计算的4较规划值仅相差0.05m,满足要求,可采用此方案。第四章 槽身结构计算4.1 槽身纵向结构计算4.1.1 槽身剖面形式及尺寸确定对于无通航要求的中小型渡槽,为了改善侧墙受力,常在侧墙顶设横拉杆,拉杆顶上可铺板作人行道拉杆截面尺寸0.,一般拉杆间距为1.52.5m,本设计设拉杆间距为3米。侧墙常做成等厚,厚度一般为墙高的1/121/16,多用1020cm,本设计设20cm

27、矩形断面槽身,槽身为简支时,侧墙底面低于底板底面,两者共同承担底部拉应力。为改善应力分布,侧墙与底板连接处常设贴角,贴角a=30o60o,边长一般问哦20cm30cm,本设计取20cm。矩形断面槽身多用于大、中、小流量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渡槽。具体尺寸见下图。 图4-1 渡槽基本尺寸示意图 (单位cm)4.1.2 槽身的稳定验算当槽内无水但受风压力作用时,槽身有可能沿槽底支撑面滑动或绕背风支撑点产生倾覆,因此需验算该情况下槽身整体抗滑稳定和抗倾覆稳定性。槽身断面计算简图如(图4-2)所示,支承简化成简支梁形式。荷载计算取计算工况为槽内无水受风压,长度取半。 图4-2 槽身稳定计算简

28、图(单位cm)荷载计算:(1)槽壳自重 标准值:gk 设计值:(2) 风压图如(图4-3)所示图4-3 风压图风压力:作用于建筑物表面的风压力W(KN/m)按下式计算 (4.1)式中: 风载体型系数,与建筑物体型、尺度等有关,槽身为矩形断时, 取(空槽取小值,满槽水取大值)本设计;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本设计取; 基本风压(KN/m2)。 W0=标准值:Wk=KKZW0=0.34KN/m2 设计值:W=K=0.41 KN/m24.1.2.1 抗滑稳定验算稳定分析,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滑动力;另一类是阻滑力。这两种力的比值取决了槽身是否会产生沿其支承结构顶端发生水平滑动,反映了渡槽的水平抗滑稳定性

29、称为稳定安全系数 = (4.2)式中: 所有铅直方向作用力的总和(KN); 所有水平方向作用力的总和(KN),本设计中等于半跨槽身风 压总和,; f 摩擦系数,与两接触面物体的材料性质及它们的表面粗糙程度 有关,支座与支承都为钢板时取钢对钢的摩擦系数f = 本设计取 所以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4.1.2.2 抗倾覆稳定验算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式计算: (4.3)式中: 铅直力到槽身支承点的距离; 基底面承受的铅直力总和; 水平力的总和; 水平力到槽身支承点的距离; 所以满足抗倾覆稳定性要求4.1.2 荷载计算纵向计算时将渡槽简化成T型梁。计算简图如(图4-4)所示。纵向计算中的荷载一般按匀布

30、荷载考虑,按满槽水情况设计。图4-4 槽身纵向计算等效截面示意图(单位:cm)(1)纵向结构内力分析:渡槽纵向结构内力是按梁的理论计算,根据纵向支承情况计算其弯矩和剪力。(2)按加大流量情况下,进行内力计算: 荷载计算: 自重: 标准值: gk 设计值: 水重: 标准值 :qk 设计值:q=1.2qk=206.2KN/m 人群荷载:标准值: 设计值:q人=7.2KN/m(3) 计算跨度:简支板、梁的计算跨度可取下列各值的较小值,如(图4.5)。 空心板和简支梁 : (4.4) 或 ; (4.5) 式中:板或梁的净跨度; 板或梁的支承长度; 图4.5 槽身纵向计算简图 (单位:cm)= =取以上

31、较小者 (4)内力计算:跨中弯矩: = =支座处剪力: =2315.2KN4.1.3 槽身的纵向配筋计算按“T”形梁计算配筋:由图4-4可知,a 取70mm 所以 (4.6)其中= = 所以属于第一种情况的T形梁(),按宽度为的矩形梁计算。 实配1625 150 AS=7854mm2斜截面强度配筋计算:按受弯构件斜面强度计算 (4.7) 即 故需按计算进行侧墙斜截面配筋截面尺寸验算: 所以应满足公式 截面尺寸满足抗剪要求根据 的条件 选双肢箍筋,由于梁高大,初选10 取S=200mm,满足最大间距要求。最小平配筋率复核 箍筋选用10 2004.1.4 槽身抗裂验算按“工”字形截面进行纵向抗裂验

32、算: (4.8) 式中:砼的弹性模量,钢筋弹性模量,计算截面重心至受压边缘的距离及截面对其重心轴的惯性矩,换算截面积,对受拉边缘的弹性抗抵矩 (4.9) (4.10) = (4.11)短期组合: = =对荷载效应长期组合: ,混凝土拉应力限制系数,对荷载效应的短期组合,;考虑截面影响,对值进行修正得, 公式中指出当时,应取 计算。 所以槽身抗裂满足要求4.2槽身横向结构计算4.2.1荷载计算本设计采用有拉杆矩形槽,为了改善横向受力条件,对于无通航要求的槽身,常沿槽顶每隔米设一根拉杆,人行道板可搁置于拉杆上。首先将拉杆均匀化,侧墙上设横拉杆处与不设横拉杆处的横向位移差不多,因此可近似认为拉杆均匀

33、分布于侧墙上,这时仍可沿槽长方向取1m槽段。计算简图如(图4-6):图4-6 槽身横向计算简图(单位:cm)拉杆与侧墙顶部的连接,施工时虽两者浇筑为一体,但因拉杆刚度远小于侧墙刚度,一般视为铰接。人行道板的内力配筋计算人群荷载取为,计算简图如(图4-7)图4-7 人行道板计算简图 (单位:cm)人群荷载标谁值:自重荷载标准值:人群荷载设计值: 自重荷载设计值: 端弯矩设计值: 实配: 510 200 4.2.2 槽身内力计算拉杆轴力N情况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对之可沿断面对称中心线取一半结构计算。由于对称性,底板切口处的反对称内力为零,只有弯矩和轴向力,因此可简化为双链杆支座。计算时,由力法方程

34、11X1+1P=0 (412)式中 11基本体系在单位力X1方向产生的位移; 1P基本体系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图4.8中MP图为所有荷载产生的弯矩,M1图为单位荷载产生的弯矩,即令X1=1所得到的弯矩图。 力法基本体系 图 图图4-8 力法的计算过程简图 在满槽工况下 (t为侧墙厚,0.2m) (为底板厚,0.4m)则 =3.76(KN)求出赘余力X1后,可按以下各式计算各项横向内力,计算时,弯矩以外侧受拉为正,轴力以拉力为正。根据以上各式可作出侧墙及底板的弯矩图M 、轴力图N和剪力图Q。(见图4-9)。M (KNm) N (KN) Q(KN) 图4-9 侧墙及底板的弯矩图M 、轴力图N和

35、剪力图Q4.2.3 配筋计算(1)拉杆的配筋计算拉杆按轴拉构件进行配筋计算,轴力N=3KN 按公式: (4.13) 计算拉杆配筋按最小配筋率配筋 = =0.002200200=80实配:46 AS=113mm2(2)侧墙的配筋计算侧墙按受弯构件根据最大弯矩进行配筋,侧墙最大正弯矩M为, 取a = 45mm,则需按双筋截面配筋受拉钢筋选配822 100 受压筋选配48 300(3) 底板的配筋计算 底板按受弯构件根据最大弯矩进行配筋,(包括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底板最大弯正矩M为,最大负弯矩为。取a=45mm,则h0=355mm 最大正弯矩配筋:实配:514 200 = 769 最大负弯矩配筋

36、实配:418300 = 1017 4.3槽身的吊装验算4.3.1 吊装内力计算自重取整跨槽身自重q = 105.58KN/m,吊装动力系数取1.3 ,简化成两端外伸梁。计算简图如(图4-10)计算支反力 计算A、B两点弯矩 (上部受拉)计算C点弯矩 (下部受拉) 图4-10 吊装验算计算简图和弯矩图4.3.2 吊装配筋验算因吊装时的跨中弯矩小于纵向配筋计算时的弯矩,故配在槽身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能够满足吊装要求,不必进行验算,只需验算A点和B点上部配筋。 需在槽身的侧墙顶端配置320 ,实配。第五章 支承结构的设计5.1 排架的设计5.1.1 排架基本尺寸的确定本设计采用单排架,本设计以20米

37、高排架为例进行计算,排架两根立柱的中心距离取决于槽身宽度,应使槽身传来的荷载P的作用线与立柱中心线重合,使立柱为中心受压构件,取排架总宽为5.2米。立柱长边(顺槽向)宽度取,常采用米,本设计取0.7米;短边(横槽向),常采用米,本设计取0.4米。为支撑槽身,排架顶部伸出短悬臂式牛腿,牛腿长度,本设计取c = 35cm;高度,本设计取h = 70cm,倾角取45,为减小两立柱弯矩并将其连为整体,立柱之间设水平横梁,一般取横梁间距不大于立柱间距,常用2.5m4.0m,横梁梁高,本设计取70cm;梁宽,本设计取35cm。横梁由上至下一般按等间距布置。由排架总宽5.2米,立柱短边h1=0.4米,所以两

38、立柱中心距B为5.2-0.4=4.8米。其详细形式及具体尺寸见下(图5-1)。 图5-1 排架具体尺寸 计算简图如(图5-2)图5.2排架计算简图作用于排架的铅直荷载:槽身自重及槽内水重;槽身在横向风压力作用下通过支座传给肢柱的轴向拉力和压力排架自重,计算时将排架自重化为节点荷载,每一节点荷载等于相邻上半柱和下半柱重量以及横梁重量一半的总和节点荷载 作用于排架的水平荷载槽身在横向风压作用下通过支座传给肢柱顶端的摩阻力Q = 11.39KN风压力: P1=0.33(0.7+1.51.40.35)=0.323(kN)P2=P3=P4=0.330.75=1.16(kN)5.1.2 内力计算因铅直向节

39、点荷载只使立柱产生轴向力,水平向节点荷载是反对称的,而结构是对称的,故可取一半按图5.2(b),用“无剪力分配法”计算排架的内力。抗弯刚度系数: 固端弯矩: 计算分配系数:BA=0.06,BC=0.06,Bn=0.814同理可得:CD=0.01,Cm=0.98;DC=DE=0.01,DG=0.98; ED=0.06,EF=0.94ABBABIBCCBCMCDDCDGDEEDEF0.060.880.060.060.980.010.010.980.010.060.94c0-10-1-10-1-10-1-10m-37.9-37.9-35.1-35.1-32.3-32.3-29.3-29.3B,D-4.384.3864.244.38-4.38-0.620.6260.390.62-0.62C,E-4.344.3453.724.34-4.34-1.801.8028.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