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8714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毕克齐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本次规划的情况说明一、规划的背景1.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为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对全镇产业化、城市化和城市建设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想。2.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不仅要求人民经

2、济生活富裕,也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的设施提出更高要求。规划建设好毕克齐镇域内的镇区、中心村,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小城镇,为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006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全面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为指导农村建设,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确定村镇的规模,需要编制毕克齐镇乡总体规划和主要村镇的建设规划。4.行政范围的变化和村镇体系职能调整,需要重新编制总体规划2006年4月,毕克齐镇与兵州亥乡合并,仍称为毕克齐镇,镇域范围发生变化。镇域内村镇的等级、规模、职能都发

3、生变化,需要对全镇村镇体系和主要村镇的职能进行规划调整。二、历次规划情况毕克齐镇上曾做过一次规划。2001年6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编制了毕克齐镇总体规划(20032028年)。对镇域的规划限于原毕克齐镇的镇域范围。镇区规划范围四至为:东至红领巾水库西干渠,西至飞机场铁路专运线,南至京包铁路,北至呼包高速公路。规划区面积为6.7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15年2.3万人。镇区性质:毕克齐镇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是以商饮、服务、旅游及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贸易中心集镇。 三、本次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规划依据 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年1月1日起实施)

4、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993年6月29日)。 2、技术依据: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年6月29日建设部令第44号发布)。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6号)。 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其它各项国颁、部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政策依据: 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组团发展区规划(20092020) 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年) 4、资料依据: 土默特左旗经济统计年鉴(2006年);土默特左旗概览(2006年);土左旗相关部门和毕克齐镇政府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二)规划范围 1镇

5、域范围为毕克齐镇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兵州亥区域):总面积500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44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38276人,总户数11624户。 2毕克齐镇政府驻地规划控制区: 规划控制区范围为:北到高速公路,西到机场铁路专线、南到京包铁路、东到红领巾水库排水灌渠。规划区面积5.97平方公里(596.51公顷),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86.20公顷。(三)规划期限 基期:2009年: 近期:200102015年; 中期:20162025年; 远期:20262030年; (四)规划修编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件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导下,以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社会进步的背

6、景下进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所提出的各项原则和要求下,以及土默特左旗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毕克齐镇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指导思想: 1要符合呼市和土左旗规划中对毕克齐镇的发展定位和规模定位。呼和浩特市2009年9月编制完成呼和浩特市一核双圈组团发展区规划(20092020),规划中提出发展一个核心区和两个发展圈的战略构想,毕克齐镇位于双圈范围内,是双圈发展的城镇之一。而土左旗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毕克齐镇为综合型型城镇,适宜农工商综合发展。本次毕克齐规划应当符合呼市和土左旗规划确定的城镇定位。2以现代化标准规划城镇。 以现代化指标指导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标准,保

7、证各项公共设施的用地;建设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宜居城镇。 3适当超前、兼顾现实。规划要满足镇区的远景发展对用地和公共设施的需求,具有适当的超前性。同时要符合镇区的现状,利用现有的城镇道路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避免城镇重复建设和大规模拆建。4远近结合,适度发展。 规划要依据城镇远景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城镇用地、公共设施、道路和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服务能力,同时要结合近期目标,逐步实施规划内容,使镇区有序发展。5.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环境保护,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力求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6规划要把握整体,创造特色。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人文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居住、工作环境和园

8、林景观紧密结合的新型小城镇。 (五)规划重点内容:本次规划是毕克齐镇村镇规划的修编,内容包括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建设规划的全部项目,重点规划以下内容:1分析毕克齐镇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探讨区域和镇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遇。2. 根据人口增长趋势,预测规划期内镇域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3. 编制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充分考虑毕克齐镇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确定村镇体系的等级、规模、功能和布局,完善镇域基础设施,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4确定毕克齐镇镇区的性质、规模和规划区范围。5. 进一步优化毕克齐镇镇区用地布局。合理布局各项用地,保证道路、绿地、广场等涉及公共利益的项目用地,建设优美的镇区

9、景观、健全城市功能。6对毕克齐镇镇区道路做系统规划,充分考虑未来的城市需求,形成合理的交通网络。 7.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高率,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绿化体系。8完善基础设施的规划,指导城镇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城镇的发展需求。 (六)规划目标 1到2030年,把毕克齐镇建设成经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完备、基础设施健全,用地布局合理的现代化镇区。 2城镇绿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12平米的绿色镇区。第二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毕克齐镇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评价 (一)毕克齐镇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1.位置与概况“毕克齐”系蒙古语译音,意为“先生、文书”。原蒙文书面语为“

10、毕齐克齐”, 口语叫“比前齐”、“毕斜气”,后因1923年京包铁路通过该镇时建火车站,站名叫“毕克齐”而改名。2006年4月,毕克齐镇与兵州亥乡合并,仍称毕克齐镇,原兵州亥乡称为兵州亥区域服务中心。毕克齐镇位于土默特左旗中部,其西接察素齐镇,南望北什轴乡,北与武川县接壤,东与台阁牧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94811l2853,北纬404014405548。镇域东西长22.33公里,南北宽28.81公里,总面积500.85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44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38276人,总户数11624户。镇政府所在地毕克齐镇位于镇域西南部,西距旗政府所在地察素齐镇14里,东距自治区

11、首府呼和浩特市31公里。2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毕克齐镇域内地质构造属大青上正断层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北部山区属阴山山脉中段的大青山中部,地层出露齐个、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强烈。在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一带堆积有数百米的第四系洪积、冲积松散沉积物。镇域内主要有山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及季节性干洪沟等地貌类型。山地山区是大青山山区,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形成多个山洪沟。大青山山前是洪积倾斜平原。再往南是山前冲积平原,是有来自大青山的冲积物、沉积物形成。再往南是黄河和大黑河河流冲积平原。境内的平原属土默川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地势东北部较高,海拔1049米,西南部偏低,海拔1030米,

12、坡度为7。镇北有五条山洪沟,由西向东依次为黑牛沟、老道沟、间房沟、喇嘛洞沟和水磨沟,均为季节性河流。地下潜水含水层主要为冲洪积砂砾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冰隙巨砾孔隙潜水层、冲洪积砂砾石透水层和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层厚且含水丰富,水量稳定、水质优良。镇辖区地处中温带,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显著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而短促。气温年差较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属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7.2,一月平均气温11.3,七月平均气温22.8,年极端最高气温37.2,年极端最低气温35.6。全旗气温总趋势是北部低,南部高。无霜期日数年平均13

13、3天,历年平均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31厘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952.1小时(约为123天),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3.82千卡/平方厘米。雨季短暂,降水较少,历年平均降水量379.4毫米,降水时间多集中在6-9月份,全旗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6天。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1.9米/秒。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风向以北风、西北风最多,夏季多偏南风。最大风速8.9级。镇域内的土壤有多种类型,主要有灰褐土、草甸土、沼泽土和盐土。其中灰褐土主要分布大青山山地与山前洪积扇的中、上部;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在河流冲积平原,是全镇的主要农耕土壤;沼泽土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低洼处;盐土主要分布在盐化地段。由于地形差异

14、导致的水热分配的差异,镇域内形成了以次生林、低湿草甸、干草原等的植被类型。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大青山,以杨树、白桦为主。干草原和低湿草甸主要植物有寸草苔、莎草、金戴戴、三棱草、芦苇及盐爪爪、碱蓬、芨芨草等,有一定的牧业利用价值。镇域北部的喇嘛洞沟、黑牛沟有砂金矿、石墨矿和小型储煤层。但因规模小、富集规律差及品位跳跃幅度大,集中生产有一定困难,只适合地方小规模开采。镇域内土质肥沃、水利条件好,有“塞北小江南”之称,盛产:烟口寸、黄芪、长山药、大葱、大蒜、辣椒等作物。其中大葱、大蒜因产量高、质量佳而远近闻名。 座落在镇北7公里处的喇嘛洞召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扩建于清朝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朝皇

15、帝曾赐名为“广化寺”。喇嘛洞三面环山,南面为宽阔的洞沟,光照充足;东面为铜山,山势较缓,松柏疏密有致;西面有狮子背山,奇峰突起,青松遮天翳日:银洞山矗立于北面,泉水裂石而出,斗折蛇行。冬季山中银装素裹,却无冷风袭扰:盛夏,山风习习,沁人肺腑:三春可观山杏泛红,金秋宜看霜林尽染,故而游客慕名而至,络绎不绝。3.交通条件镇域内分别有京包铁路、110国道和呼包高速公路横贯,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各村镇间的道路均已修通,京包铁路是北京到包头铁路、国家级铁路,双线。在毕克齐镇南有火车站一座,属中间站。110国道是北京到银川公路。现状道路是二级公路,红线宽度36米,路面宽度9米。110国道在毕克齐镇区北部

16、东西穿过。呼包高速公路是丹拉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双向四车道,中间有分隔带,道路全封闭。在镇域北部东西穿过。县级公路有毕克齐北什轴公路,四级公路,路面宽度6米,柏油路面。4. 人口和土地2006年底,毕克齐镇总户数11624户,总人口38276人,户均人口3.29人。其中毕克齐镇总户数7885户,总人口25811人;兵州亥区域服务中心总户数3739户,总人口12465人。2006年底,毕克齐镇男性人口20056人,女性人口18220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0.08:100。2006年底,毕克齐镇非农业人口3313人,农业人口34963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8.66%。200

17、6年底,毕克齐镇18岁以下人口7289人,18岁-35岁人口10464人,35岁-60岁人口15231人,60岁以上人口5292人。毕克齐镇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2006年底,毕克齐镇人口中汉族人口32844人,占85.81%;蒙古族人口5142人,占13.43%;其他民族290人,占0.76%。根据2001年到2006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计算的6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84,机械增长率为-6.51。毕克齐镇土地总面积500.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71公顷,约7.91万亩。5.经济:200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18、二)镇域自然条件评价 1镇内山地多,耕地少,适宜林、牧、农共同发展。毕克齐镇土地总面积500.85平方公里,北部是大青山山区占总面积约2/3,平原区只占总面积的1/3。山地多,耕地少,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农业,因此,毕克齐适宜农牧林也共同发展。2、人均耕地少,但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灌溉保证,适宜发展以精细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毕克齐镇共有耕地7.91万亩,人均耕2.07亩,人均耕地数量很低。但毕克齐镇的耕地大多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灌溉保证,抗灾害能力强,靠近呼市市区,适宜发展以精细农业为主的城郊型农业。 3旅游资源有金銮殿山和喇嘛

19、洞召。金銮殿山是境内大青山最高峰,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市域范围内唯一的山地召庙,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如果适当开发和营销,会形成呼市市郊重要的旅游景点。4矿产资源缺乏,发展工业先天不足。 (三)、镇域社会经济综合评价 1特殊的区位条件位于呼市到包头之间。毕克齐镇是位于呼市和包头之间,位于呼包通道上。距离呼市仅31公里。可以根据呼市需求生产农产品,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2便利的交通条件。毕克齐镇镇域内呼包高速、110国道、京包铁路,从境内通过。其中110国道在镇区穿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大大缩短与呼市的交通时间,为毕克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经济基础较好:毕克齐镇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2008年末,毕

20、克齐镇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4镇域内基础设施地区差别大:镇域内的交通、供电、电讯、给水等基础设施在主要村镇中已经基本完善。但是基础设施供给还处于满足基本需求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镇域内村镇的现状特点 1村镇发展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毕克齐镇辖下辖1个居委会,44个行政村。毕克齐镇的社会经济特征是:2006年底,毕克齐镇总人口38276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8.66%。人口以农业人口为主,占到总人口的91.44%,城市化水平非常低,是典型的农业型社会。而在经济产业构成中,农业总产值占到总产值的大部分,工业企业规模小,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少,产值低。说明毕克齐镇的工业对社

21、会进步的影响比较小。毕克齐镇处于社会经济发展初级阶段。 2主要镇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镇域内的毕克齐镇政府驻地,因行政因素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形成为14382人的中心镇,镇区功能健全,建设有中学、小学、医院和商业点,发展条件良好,对区域发展有增长极的作用。3镇域内多数村镇,村镇建设滞后除毕克齐因为镇政府驻地,有城镇建设外,镇域内其他行政村和自然村多属自然形成,布局分散,杂乱无序,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缺乏,环境质量差、城镇各项建设严重滞后。二、毕克齐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我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毕克齐镇应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区域经济和小城

22、镇建设,带动镇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1.农业发展以城郊农业为主,满足呼市菜篮子工程为目的,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村战略毕克齐属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的影响范围,因此发展城郊农业具有良好前景。以呼市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呼市菜篮子工程为目的,加大蔬菜大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形成四季的农业生产力。同时结合一村一品的工程,实施特色农业工程。增加农民收益。2.牧业发展在奶牛养殖基础上,加大呼市市场需求的禽、蛋、肉养殖毕克齐镇的牧业以奶牛养殖为主。在此基础上,应加大养殖业发展力度,继续增加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以绿色养殖观念做指导,发展家养鸡、生态猪、育肥牛、小尾寒羊为主

23、的养殖业,为呼市市场服务。3.进一步完善毕克齐镇小城镇建设,健全城市功能,发挥小城镇中心作用毕克齐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良好的基础,带动了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规划期内应继续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医疗、行政、文化等公共设施和电、水、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提供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居民和企业集聚。充分发挥毕克齐镇的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作用,提高教育、医疗和商业的规模和服务水平,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完善镇域内供电、通信、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发展战略 1. 教育事业: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推进幼儿教育和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农民进城务工

24、技能。对区域内中小学合理布局,重点投入,健全学校设施,提高教学水平。 2. 科技事业:要加强对产业的科技投入,尤其是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3. 文化事业:建立和完善镇域文化设施,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注重各行政村的文化设施建设,使健康文化普及农村地区。 4. 医疗卫生:建立和完善镇医疗、防疫、妇幼保健等医疗服务设施,建立农村医疗合作服务体系。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题。 5. 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建立以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解决农村养老难的问题。 三、经济发展区域划分:根据镇域各村镇自然特点及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划分五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区。1、北部

25、山区:包括乌兰板、老道沟、苏盖营、西梁、彭顺营、店上六村,因地处山区,耕地少,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规划以发展林牧为主。2、山前洪积扇区:包括大青山山前地区。以旅游和果树种植为主。3、洪积扇区-110国道:以蔬菜大棚为主。发展设施农业。4、110国道以南:以青储饲料和玉米种植为主。规划以种植业为基础,建成呼和浩特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5、工业和小城镇区:110国道以南和高速公路以北地区发展工业。毕克齐镇区以小城镇建设为主。四、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1.镇域总人口预测毕克齐镇总人口2006年底38276人。2001年-2006年的总人口是40685,40719,40888,388

26、76,37960,38276人,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与行政变更有关,主要是兵州亥有四个行政村划归台阁牧乡,也是户籍统计数据的结果。农村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村中人口呈下降趋势。镇域总人口的预测按户籍人口预测。预测镇域人口的方法使用通用公式法。预测公式法: 采用村镇规划标准公式Qt=Q0(1+K)n+Pn式中:Qt为规划期末人口。Q。为规划基期总人口,取2006年底的统计数字38276万人。K为规划期内的自然增长率,仅6年平均值取为K=2.84,明显偏低,故取自然增长率为5: n为规划年限,以2006年为基期,到2015年为9,到2030年为24年。 P规划期内人口平均年机械增长

27、量,取近六年的平均值-246人。考虑到近六年有四个行政村划出,导致机械增长率负值偏大,故取每年减少50人。 则Q2010=Q2006(1+0.00364)4+P4=42776;Q2015=Q2006(1+0.00364)9+P9=44487;Q2020=Q2006(1+0.00364)14+P14=46211;Q2025=Q2006(1+0.00364)19+P19=47950;Q2030=Q2006(1+0.00364)24+P24=49704 则预测毕克齐户籍总人口到2015年总人口为Q2015=39583人;到2020年总人口Q2020将为40344人,到2025年总人口Q2025将为4

28、1131人;到2030年,总人口Q2030将为41934人。2.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按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计算。农业现状是机械化程度低,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和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农业现代化程度会逐步加高,人均耕作耕地数量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加大。2006年人口38276人,耕地7.91万亩,人均耕地2.07亩。2010年按人均耕作土地3.0亩计算,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需要26367人,剩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 12480人。2015年按人均耕作土地3.5亩计算,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需要22600人,剩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16983人;2020年按人均耕作土地4.0亩计算,则农业劳动力(

29、包括眷属)需要19775人,剩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20596人;2025年按人均耕作土地4.5亩计算,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需要17578人,剩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23553人;2030年按人均耕作土地5.0亩计算,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需要15820人,剩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26123人。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向是呼和浩特市区、包头市、察素齐镇和毕克齐镇区。3.城市化水平预测按户籍中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示的城市化水平,2006年毕克齐镇城镇化水平为8.66%。此数字明显低于现状。因为没有考虑农民经商、农民进城务工等因素。根据剩余劳动力的50%转化为城镇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2010

30、年剩余农业劳动力(包括眷属) 12480人,一半转化为城市人口,则城市化水平16%;同理2015年城市化水平21%;2020年城市化水平25%;2025年城市化水平29%;2030年城市化水平31%。 (二)镇域村镇体系的规划毕克齐镇域现在有44个行政村。村镇体系规划主要对村镇等级、规模、职能、发展重点和发展轴线进行规划。1.镇域村镇等级规划村镇等级可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中心城镇:毕克齐镇区,指毕克齐镇区,是镇政府驻地。常住人口12897人。第二等级中心村:包括44个行政村。第三等级基层村:包括16个自然村。20092030年毕克齐镇各行政村人口规模规划村名2009年 1015 2030

31、村名2009年 2015 2030 村名2009年 2015 2030 银匠房1022 1073 1431 官保1485 1337 1188 兵州亥2567 2310 2054 碾道775 814 1085 大旗村1660 1494 1328 什报气1120 1008 896 五道1013 1064 1418 杨家堡593 534 474 忽而格尔650 585 520 二道1016 1067 1422 乌尔素169 152 135 袄太907 816 726 马王庙1167 1225 1634 董家营368 331 294 大里保1205 1085 964 庆春园673 707 942 和顺

32、店426 383 341 小里保786 707 629 白庙687 721 962 一间房217 195 174 沟子板972 875 778 南园子685 719 959 北店704 634 563 阎桂房332 299 266 北园子519 545 727 大古城495 446 396 下十里坡789 710 631 脑包620 651 868 小古城1024 922 819 上十里坡734 661 587 流水779 818 1091 水磨2404 2164 1923 五里坡472 425 378 解放879 923 1231 乌兰板申424 382 339 店上167 150 134

33、曲房788 827 1103 苏盖营345 311 276 彭顺营205 185 164 蜡铺1154 1212 1616 老道沟108 97 86 讨合气650 585 520 崞县1120 1176 1568 西梁213 192 170 2.村镇规模规划规划毕克齐镇内的村庄人口按每年递增计算,2005年增加5%,2030年增加40%。规划其他行政村随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逐步减少。到2015年,人口减少10%,到2030年,人口减少20%。据此预测,各村人口如上表。3村镇职能规划中心镇一一毕克齐镇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以农业为基础、加工业和商业服务业为重点的小城镇,发展方向以工

34、业、商业、旅游业为主。中心村一一行政村:规划其他44个行政村,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养殖业。职能是行政(村委会)、医疗(医疗所)、教育(幼儿园)、文化(文化站)为主。其中北部山区包括乌兰板、老道沟、苏盖营、西梁、彭顺营、店上六村,因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小而林地、牧草地比重大,规划以林、牧业为主,种植果树、发展养牛与养羊业。中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包括水磨、大旗、鸟儿素、上十里坡、讨合气、什报气、兵州亥七村,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同时发展以果树、葡葡萄为主的果园经济,适度发展蔬菜、养殖业。南郊洪积一冲积平原区:包括官保、杨家堡、小古城、大古城、五里坡、和顺店、董家营、北店、间房、沟子板、下十里坡、小里保

35、阎桂房、大里保、袄太、大忽而格尔十六村,地形平坦、灌溉有保证,规划以农业为主,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粮食单产,发展稳产、高产田,建设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适度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基层村自然村:规划16个自然村,以农业或养殖业为主。 4镇域村镇空间布局:镇域内村镇体系呈现分散布局。镇域中心镇区一一毕克齐镇政府驻地,位于镇域的中部,其他44个行政村,呈现分散分布格局。规划镇域发展空间为极核、轴线两个层次。(1)区域发展核:以镇政府所在地毕克齐镇区为一级增长极,以兵州亥村为二级增长极。(2)城镇增长轴:以110国道为主要增长轴,主要建设毕克齐镇和兵州亥村。重点建设地区:毕克齐镇区、和兵

36、州亥村。五、镇域公共设施根据毕克齐镇各个村庄人口差异大,分布相对分散的特点,镇域公共设施的规划应当布局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要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保证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规划如下:毕克齐镇政府:镇政府、村委会、法院、派出所、工商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医院、体育场、文化站、科技站、兽医站、商业、集贸市场、养老院等。规划行政村设村委会、卫生所、文化站、幼儿园、小型商业网点。现状人口规模大于500人的村庄设小学,小于900人的村庄不设小学,在行政村共设小学15座。六、基础设施规划(一)镇域交通道路规划l. 现状特点镇域内分别有京包铁路、110国道和呼包高速公路横贯,对外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37、各村镇间的道路均已修通,京包铁路是北京到包头铁路、国家级铁路,双线。在毕克齐镇南有火车站一座,属中间站。110国道是北京到银川公路。现状道路是二级公路,红线宽度36米,路面宽度9米。110国道在毕克齐镇区北部东西穿过。呼包高速公路是丹拉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双向四车道,中间有分隔带,道路全封闭。在镇域北部东西穿过。县级公路有毕克齐北什轴公路,四级公路,路面宽度6米,柏油路面。各村之间有砂石路相连。毕克齐镇域的道路已经基本实现全天候通车的目标,但是道路等级低,砂石化路面所占比重大。2规划布局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庄之间的道路网格,使每个村庄与相邻村庄都有道路相连。同时争取自治区、呼市两级政府道路建设资金,

38、逐步建设硬化路面道路,到规划期末,实现村与村道路全部硬化。规划近期建设毕克齐-拐大沟-黑葛林召公路,为喇嘛洞召旅游道路,道路为3级公路,路面宽度7米,柏油路面。水磨-阎桂房-沟子板,四级公路,路面宽度6米,柏油路面。兵州亥-袄太公路,四级公路,路面宽度6米,柏油路面。董家营-和顺店-北店-沟子板-小里保-袄太-大忽而格尔,四级公路,路面宽度6米,柏油路面。 (二)镇域供电 1. 用电现状:镇域内的供电来自毕克齐岸电站、兵州亥岸电站、察素齐变电站三个变电站,全镇44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全部通电。供电能满足现状农业和居民点需求。主要问题体现在:缺乏统规划、农村供电线路随意延长、布局不尽合理及输变

39、电比例失调、供电质量差而不稳、线损高、用电无保证。2. 用电规划:规划中应做到:合理布局输电线路和降压变压器,协调好输变电比例,合理控制输电线半径和线损率,确保供电的电压及电量的稳定、安全、连续;加强输变电设施的维护与管理,改造事故多发区和线损大的局部输变电设施,实行节约用电和依法用电; (三)邮政与通信1.现状毕克齐镇邮电局位于镇内呼包路与跃进路的交叉口处,在个镇内设1个营业点。毕克齐镇电信局与邮电局同在一座建筑内。目前行4000门程控交换机,位于镇中,占地10平方米,与电信局机房用地下光缆连接。固定电话用户3000部。在镇域内多处设有联通和移动无线通讯塔。2.电话用户采用普及率法进行预测。

40、2006年现状总户数11624户,固定电话门数3500部,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0部/百户。手机普及率达到80部/百户。预测到2020年电话普及率达到100部/百户,其中手机普及率60%,固化普及率40%,固话程控机容量需要门数5000门。规划在毕克齐镇建设电信分局。程控交换机容量5000部。占地2000平方米。规划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公司在镇内设营业网点共12处。 规划通信线路沿110国道分布。以光缆传输,全部采用地埋形式铺设。3. 邮政规划:规划在毕克齐镇建设邮政分局。用地控制在1000平米。 (四)供水毕克齐镇域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生产用水主要来自一间房水库、红领巾水库、五一水库,同时配

41、合使用各村机井。全镇生活用水毕克齐和兵州亥实现自来水供水外,其余村庄都是井水取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能够满足需求。七、生态环境保护毕克齐镇内的没有明显的环境问题,主要环保目标是大青山绿化和农田生产防护林带建设,以及区域内垃圾和污水处理问题。规划环境保护措施如下:继续加强镇域内大青山的绿化建设,逐步实现青山绿水的目标。毕克齐镇域内生产防护林带的建设,逐步建成方格网状防风林带。在镇区内进行生产、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在规划期内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八、旅游资源开发毕克齐镇内有喇嘛洞召旅游景点,同时有金銮殿山景区,因此应当健全旅游服务设施,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镇内到喇嘛洞召

42、的旅游路况,修建三级进山柏油公路,形成良好的旅游通道。对旅游景区进行规划,完善旅游景区停车、吃饭、游览、娱乐、购物等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促销活动,把喇嘛洞召旅游景点建设成呼市近郊主要景点之一,使之成为呼市居民短途旅游的主要场所。九、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1利用行政措施,进行村庄合并,把零星居民点搬迁到行政村。强化行政村的职能,配套行政村公共建筑,吸引村民在行政村居住。 2落实国家有关户籍政策,取消农民进镇区落户限制,鼓励农民进镇区、进城市居住。3完善镇域基础设施,改善村镇发展条件。主要完善村镇的供水、排水、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创造良好的村镇环境。4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

43、益的同时,重点发展毕克齐镇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此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5. 农业以推动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建立现代农业的经营体制,以产业经营解决农民个体经营的风险。6. 发展以喇嘛洞召和农家乐为主的绿色旅游业。7. 镇区建设重点:毕克齐镇的建设重点以公共设施和居住区建设为主,完善城镇职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向镇区集聚。第三章 毕克齐镇镇区规划毕克齐镇区位于镇域中偏南部,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已经形成以商贸为主的城镇经济,城镇建设也初见成效。但是镇区现状仍然处于城镇发展初级阶段,居住房屋多为平房,居住区道路混杂,公共设施不足。一、毕克齐镇的性质和规模(一)毕克齐镇性质根

44、据土默特左旗城镇体系规划,毕克齐镇的发展定位是综合型城镇。毕克齐镇是镇政府驻地,镇政府、法院、派出所、工商所等政府机关均设在毕克齐镇;毕克齐镇镇域内的商业网点数量达数百家,说明毕克齐镇区已经形成商业中心;毕克齐镇学校也集中在毕克齐镇,有中学、两所小学;镇医院设在毕克齐镇区;镇内有工厂;今后毕克齐镇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应当在毕克齐镇设立餐饮娱乐服务。因此,毕克齐镇的性质为:毕克齐镇区是毕克齐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以商业、工业和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二)镇区规模 1.人口规模毕克齐镇,现状人口包括镇内城镇人口和14个村人口,合计12897人,其中非农人口2939人(2006年统计数)。根据镇

45、域总人口预测和城市化人口预测,毕克齐镇镇区的城镇人口到2015年达到13542 人,到2030年达到18056人。2.用地范围和规模东到毕克齐村东,北到高速公路,西到机场铁路专线、南到京包铁路、东到排水灌渠。规划区面积5.97平方公里(596.5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86.30公顷。3. 用地指标规划毕克齐镇2030年建设用地286.3公顷,人口18056人,人均建设用地158.56平方米。 毕克齐镇用地平衡表分类代码用地名称现状2008年规划2030年面积(ha)比例(%)人均(m2/人)面积(ha)比例(%)人均(m2/人)R居住用地140.2769.16108.01169.2459.11 93.73 R1一类居住用地140.2769.16108.0195.0833.21 52.66 R2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