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第2 2讲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教育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分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它是教育制度中的基础教育。而教育和中等教育,它是教育制度中的基础教育。而高等教育则是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层次,是高级的、高等教育则是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层次,是高级的、专业的教育。历史迈进专业的教育。历史迈进2121世纪,由于家庭作用的强世纪,由于家庭作用的强化,传播媒介的增多,信息的便捷,接受知识不仅化,传播媒介的增多,信息的便捷,接受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一种途径,但总的来说,学校教仅局限于学校教育一种途径,但总的来说,学校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尽
2、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也发现某些智力与学校教育无关,但众多中外专家学发现某些智力与学校教育无关,但众多中外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在智力发展及智商开发中者的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在智力发展及智商开发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智力开发的中心环节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智力开发的中心环节是培植创造性思维,这些正是本章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培植创造性思维,这些正是本章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容。容。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一、教育对创造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一、教育对创造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智力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它首先智力
3、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它首先是是观察力观察力,其次是,其次是记忆力记忆力,第三是,第三是想象力想象力,最高层次是,最高层次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思。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而所谓的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而所谓的创新能力培养,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新能力培养,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以上四个层次考虑的。培养正是基于以上四个层次考虑的。观察力观察力(略略)。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一一)学校教育与记忆能力学校教育与记忆能力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忆、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它包括识忆、保持、再现三个环节。良好的记忆不仅表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良好的记忆不仅表
4、现在精确地保持和再现某些材料,而且更为重在精确地保持和再现某些材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善于积极地组织、提练和筛选材料,要的是善于积极地组织、提练和筛选材料,进行智力加工。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进行智力加工。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对一个人记忆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对一个人记忆力的评价,必须把握记忆力的品质,它主要力的评价,必须把握记忆力的品质,它主要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精确性及记忆的准备性。记忆力依存于一的精确性及记忆的准备性。记忆力依存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加工能力,也依存于个人的知识水平、思维加工能力
5、也依存于一个人的兴趣、情感、意志和品质。一个人的兴趣、情感、意志和品质。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学校教育是否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国内学校教育是否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国内的研究成果很少,国外的研究基于比纳首创的的研究成果很少,国外的研究基于比纳首创的智力测试。因为每一次重要的智商测试都包含智力测试。因为每一次重要的智商测试都包含着某些对记忆能力的测试。着某些对记忆能力的测试。hihi和和eri 1987eri 1987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学校教育以及由此所获得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学校教育以及由此所获得的知识不仅有益于个体所回忆信息的数量,而的知识不仅有益于个体所回忆信息的数量,而且有益于支持记忆
6、的潜在加工。在同等被试对且有益于支持记忆的潜在加工。在同等被试对象中,受过传统的西式教育的儿童在自由回忆象中,受过传统的西式教育的儿童在自由回忆中分类数量上明显多于接受非西式教育的儿童中分类数量上明显多于接受非西式教育的儿童和根本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在复述和和根本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在复述和“组块组块”测试中,受过西式教育的被试儿童成绩测试中,受过西式教育的被试儿童成绩明显提高。明显提高。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在在“本质的实验本质的实验”中,阿尔伯特大学的默里森中,阿尔伯特大学的默里森选取了两组加拿大儿童作被试对象。这两组儿选取了两组加拿大儿童作被试对象。这两组儿童平均年龄相差天,他
7、们的生日正好在加童平均年龄相差天,他们的生日正好在加拿大儿童入学生日线月日前后,一组儿童拿大儿童入学生日线月日前后,一组儿童因年龄不够而未予入学,另一组则因在规定界因年龄不够而未予入学,另一组则因在规定界限之内而升入一年级。在他们岁生日时,测限之内而升入一年级。在他们岁生日时,测试的智商和记忆广度都相同。经过两年的追踪试的智商和记忆广度都相同。经过两年的追踪研究,默里森发现早入学的儿童在记忆表现及研究,默里森发现早入学的儿童在记忆表现及策略运用上都优于晚入学儿童,尤其在记忆的策略运用上都优于晚入学儿童,尤其在记忆的使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他得出结论,使用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他得出结论,
8、生理成熟程度不同并非是造成以上差距的简单生理成熟程度不同并非是造成以上差距的简单原因。原因。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为验证学校教育与生理成熟之间是否存在为验证学校教育与生理成熟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默里森又进行了相关测试,测相互作用,默里森又进行了相关测试,测试的结果与人们传统思路大相径庭。因为试的结果与人们传统思路大相径庭。因为按照常人的逻辑,两组儿童一年级结束时,按照常人的逻辑,两组儿童一年级结束时,年龄较小而晚上学的一组儿童应比另一组年龄较小而晚上学的一组儿童应比另一组年龄较大早入学的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年龄较大早入学的儿童表现得更为出色,这是因为前者在一年级结束时要比后者一这是因为前者
9、在一年级结束时要比后者一年级结束时大了将近一岁。但研究结果并年级结束时大了将近一岁。但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生理成熟的影响。最后他得出结没有发现生理成熟的影响。最后他得出结论: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所有儿童在记论: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所有儿童在记忆广度上大体相当。忆广度上大体相当。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学校教育与以上研究成果为我们指明了学校教育与记忆力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以大学生为记忆力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以大学生为客体,充分发掘、提高大学生记忆力是每客体,充分发掘、提高大学生记忆力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大学生记忆的特点主要表个教师的职责。大学生记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记忆容量
10、力;记忆的准备性强、善现为:记忆容量力;记忆的准备性强、善于提取并具有敏捷性;理解记忆、结构记于提取并具有敏捷性;理解记忆、结构记忆达到较高水平。尽管如此,大学生在记忆达到较高水平。尽管如此,大学生在记忆力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对于部分记忆忆力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对于部分记忆力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加强力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加强一些有关记忆力知识的指导,尽可能使他一些有关记忆力知识的指导,尽可能使他们的记忆力充分发挥出来。们的记忆力充分发挥出来。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二二)学校教育与想象能力学校教育与想象能力 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加想
11、象力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加工,并重新组合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对工,并重新组合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对现实的超前反映,是具有预见性的认识活动。现实的超前反映,是具有预见性的认识活动。我们通常把想象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想象我们通常把想象称为特殊形式的思维。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想象的重要性,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自的重要性,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己的看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严格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受一定动机驱使,使人们明确行动目标,想
12、象受一定动机驱使,使人们明确行动目标,对人的心理活动有极大的影响。对人的心理活动有极大的影响。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和幻想三种。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和幻想三种。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是想象的初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是想象的初级形式。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状态。有意想象级形式。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状态。有意想象亦称随意想象,它是按照预定目的进行的自觉亦称随意想象,它是按照预定目的进行的自觉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有意想象还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有意想象还可细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有助可细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有助于
13、人们理解事物、进行学习、发展智力、文化于人们理解事物、进行学习、发展智力、文化欣赏、经验交流等。而创造想象则是人们运用欣赏、经验交流等。而创造想象则是人们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类型,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类型,合乎客观规律的幻想我们称之为理想,而与客合乎客观规律的幻想我们称之为理想,而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幻想我们称之为空想。观规律相违背的幻想我们称之为空想。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中小学阶段是儿童们打基础阶段,现行中小学阶段是儿童们打基础阶段,现行的中小学教育由于受传统的的中小学教育由于
14、受传统的“填鸭式填鸭式”教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每天的学习就是被动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每天的学习就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联想的空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联想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间,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也有少许学生敢于冒犯老师的权威,但这也有少许学生敢于冒犯老师的权威,但这对大局影响不大,也许仅仅是局部的、一对大局影响不大,也许仅仅是局部的、一时的改观。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时的改观。下面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同事的小孩上小学三年级,在有关同事的小孩上小学三年级,在有关“吃吃”的的组词训练中,他没能按老师的讲解填写,
15、由组词训练中,他没能按老师的讲解填写,由于他喜好国际象棋,了解相关的知识,就填于他喜好国际象棋,了解相关的知识,就填了个了个“吃子吃子”,教师看过答案,不假思索地,教师看过答案,不假思索地按错处理。这下可委曲了小孩,但由于年龄按错处理。这下可委曲了小孩,但由于年龄尚幼,不敢向教师表明自己的看法,只能把尚幼,不敢向教师表明自己的看法,只能把不满撒向父亲。好在父亲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不满撒向父亲。好在父亲也是个有文化的人,且喜讨公道,在父亲的劝说下,父子俩到了且喜讨公道,在父亲的劝说下,父子俩到了学校,向老师说明详情,学校,向老师说明详情,“斗争斗争”最后取得最后取得胜利,此小孩的行为也被老师认可。
16、胜利,此小孩的行为也被老师认可。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上面的故事看起来简单易行,但操作起来并上面的故事看起来简单易行,但操作起来并非那么简单,尤其要面对老师的尊严,稍有非那么简单,尤其要面对老师的尊严,稍有不慎,或者方法不对,或者遇上不开明的老不慎,或者方法不对,或者遇上不开明的老师,那对儿童的未来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师,那对儿童的未来发展会带来负面影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多数的家长们正是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多数的家长们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以委曲求全为上策,无意中压于这种考虑,以委曲求全为上策,无意中压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有鉴于此,我们的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有鉴于此,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是
17、该转变观念了,尤其处在教育中小学教师是该转变观念了,尤其处在教育的转型期,在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给的转型期,在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给儿童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儿童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尊重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的联想意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打鼓励他们的联想意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坚实的基础。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想象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提高大学生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具有丰富而它是提高大学生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具有丰富而活跃的想象,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有充分的预见活跃的想象,对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有充分
18、的预见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想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想象的特点,由于受其专业知识的制约,其目的性、象的特点,由于受其专业知识的制约,其目的性、方向性极强,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内容具有一定的科方向性极强,特别是他们的想象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尽管如此,大学生的想象力仍存在学性和现实性。尽管如此,大学生的想象力仍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想象力明显的个性差异,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想象力较差者占学生总数的较差者占学生总数的1/41/4。高等教育普遍提高的症。高等教育普遍提高的症结正是这结正是这1/41/4比例的学生。高校的教师们应结合想比
19、例的学生。高校的教师们应结合想象力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课内课外多种象力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课内课外多种途径和办法提高大学生们的想象力,惟其如此,才途径和办法提高大学生们的想象力,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联想丰富、具有创新意识的各类人才。能培养出联想丰富、具有创新意识的各类人才。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三三)学校教育与思维能力学校教育与思维能力 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间接地、概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间接地、概括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括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是在感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核心成分,它是在感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
20、认识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指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指出:“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自从人类掌握语言,自从人类掌握语言之后,语言就成为思维的武器,人类的抽之后,语言就成为思维的武器,人类的抽象思维是以词为中介的对现实的反映。象思维是以词为中介的对现实的反映。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思维就其形态而言,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动思维就其形态而言,可分为三类:首先是动作思维,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它是以实际动作思维,亦称直观动作思维,它是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的作作为支柱的思维,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的思维活动,基本上属于这类思维。其次是具思维活动,基本上属于这类思维。其
21、次是具体思维,亦称具体形象思维,它是个体思维体思维,亦称具体形象思维,它是个体思维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岁幼儿思维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岁幼儿思维一般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导的思维形式。第三一般是以具体思维为主导的思维形式。第三是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是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其具体表现为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形式,其具体表现为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抽象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理。抽象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和具体化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思维就其有无创造性而言,又可分为再造思维就其有
22、无创造性而言,又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经常表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经常表现为不加改变地运用以往的方式解决类似现为不加改变地运用以往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时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而创问题时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一种新颖、独特而有意义的造性思维则是一种新颖、独特而有意义的思维,它是发散思维和聚和思维的有机结思维,它是发散思维和聚和思维的有机结合。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科学上的发明创合。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及技术上的革命是这一思维特有的体现。造及技术上的革命是这一思维特有的体现。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从科学研究表明:青少
23、年从1111、1212岁开始,岁开始,抽象逻辑思维已渐居主导地位。中小学阶抽象逻辑思维已渐居主导地位。中小学阶段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大学阶段专业知识的段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大学阶段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奠定了学习,为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中,独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生的思维品质中,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立性、批判性、逻辑性及思维的敏捷性、深广度趋于成熟,他们已能运用抽象的概深广度趋于成熟,他们已能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简单的符号进行复合式推理。念和简单的符号进行复合式推理。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但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但
24、我们必须承认,由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过窄、实践环节脱节及课外时间减少等因素,大学过窄、实践环节脱节及课外时间减少等因素,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一点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一点可从诺贝尔奖的授奖比例中体现出来,拥有五千多可从诺贝尔奖的授奖比例中体现出来,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人口大国,自己直接培养的人才竟无一年文明史的人口大国,自己直接培养的人才竟无一人得奖,还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究其原因,人得奖,还不能不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究其原因,除却此奖的民族因素外,与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无关除却此奖的民族因素外,与我们的教育制度不无关系,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或者
25、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系,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或者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处于薄弱环节,是造成以上窘态的主要原因。华人处于薄弱环节,是造成以上窘态的主要原因。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的话为我们道出了原委: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的话为我们道出了原委:“过去的学习方法是被人家指出的路你去走,新的过去的学习方法是被人家指出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而所谓的。而所谓的“自己去找自己去找路路”,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个体思维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个体思维发展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思维
26、发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思维发展上处于后进行列,他们依赖性强,不展上处于后进行列,他们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定论,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接受现成定论,有的甚至崇尚死记硬背,使得他们在认有的甚至崇尚死记硬背,使得他们在认识上明显表现出主观性、片面性和绝对识上明显表现出主观性、片面性和绝对性,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性,这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思维训练以动作思维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思维训练以动作思维训练为主,小学阶段则转到具体思维训练,训练为主,小学阶段则转到具体思维训练,中学、大学阶段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占据了绝中学、大学阶段培养抽
27、象思维能力占据了绝对的主要位置。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们应适对的主要位置。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们应适应此转变,首先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其应此转变,首先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其次充实自己,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增加学习次充实自己,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增加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鼓励大学生们大胆设想,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鼓励大学生们大胆设想,把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奏的乐章。只有这样,把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奏的乐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掘是一个民族真正成熟的标志。力的充分发掘是一个民族真正成熟的标志。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犹太人:天才教育的秘
28、密 犹太人总共1200万人左右,占世界总人口3%,但是,在十个领袖人物中(政治、科学、经济、艺术家)。就有一个犹太人或后裔。希特勒实施消灭犹太种族的计划。这是教育制度决定的,犹太人教育的最大特点是贯彻完全的幼儿教育和一生的学习生涯教育,幼儿教育从背诵开始,他们认为好的记忆力是学习最关键的因素,一生的学习生涯教育就是学习是犹太人一生的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将重复教育视为学习的第一步,将坚韧教育视为学习的第二步。做学问。日本人需要激励和强制的手段。而犹太人是坚韧。听、说、读、写多遍的练习。这种韧性不是先天的,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养成的。犹太人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整整一周只吃一样东西(无味的面包
29、以体味辛劳的感受。饭后他们还要诵读经齐。不言败。教育(education)犹太人的希伯来语教育(hinukh),有服务、奉献的意思。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能为社会作奉献的人才。知识是人类走向纵横无限空间、并取得真理的纽带。没有教育和科研,世界将失去平衡,导致瓦解。二、传统教育的弊端对创造性思维能二、传统教育的弊端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消极作用力的消极作用 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一一)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限制了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创造性思维(由小学由小学中学中学大学大学层层考试层层考试)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二二)单一教育的模式单一教育的模式 束缚了创造性思维束缚了创造性思维 在
30、教室里听课、测试、吸收知识在教室里听课、测试、吸收知识通通过文献阅读获得知识过文献阅读获得知识在实验中在实验中 验验证知识证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实验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实验这些知识在工作岗位上释放知识。单向流通在工作岗位上释放知识。单向流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三三)过窄的专业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 局限着创造性思维局限着创造性思维 改革那些只重视数、理、化、改革那些只重视数、理、化、外语、语文等应试科目的教育,适外语、语文等应试科目的教育,适当增加社会文化、人文知识选修课。当增加社会文化、人文知识选修课。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四四)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 不利于
31、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 改革改革“粉笔头粉笔头+黑板黑板”的教学手的教学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段,实施多媒体教学。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五五)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禁锢着创造性思维禁锢着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实质和核心。它虽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实质和核心。它虽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决然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天才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天才人物的人物的“专利专利”。人民教育家地陶行知先。人民教育家地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之时,处
32、处是创新之地。”创新的能力是创新的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除极少数生来痴呆、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除极少数生来痴呆、弱智或神经有障碍者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弱智或神经有障碍者之外,绝大多数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和强化练得到开发和强化。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三、加强人文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一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1.1.科学素质的教育。科学素质的教育。2.2.人的价值取向的教育。人的价值取向的教育。3.3.社交交往能力的教育。社交交往能力的教育。4.4.服务
33、社会的教育。服务社会的教育。5.5.科学管理的教育。科学管理的教育。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二二)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1.1.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教育。教育。2.2.思想品德、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教育。思想品德、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教育。3.3.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文明史教育。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和文明史教育。4.4.心理素质、气质修养、文化修养教育。心理素质、气质修养、文化修养教育。5.5.情操陶冶、审美修养教育。情操陶冶、审美修养教育。6.6.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精神教育。世界观、方
34、法论、科学精神教育。7.7.社会意识、实践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教育。社会意识、实践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教育。8.8.主体精神、创造精神教育。主体精神、创造精神教育。9.9.文明礼仪、依法行事、公民素质教育。文明礼仪、依法行事、公民素质教育。(引自(引自素质教育新论素质教育新论,孙立春著,山东教育出版,孙立春著,山东教育出版社,社,19991999年年4 4月第一版)月第一版)10.10.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发展。”19871987年年布伦特兰报告布伦特兰报告提出的定义。)提出的定义。)第二讲 教育与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