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9885457 上传时间:2021-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赛教学设计(毛主席在花山).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实 验 学 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年 段高年级段册 别五年级上册一、课前教学分析课题名称毛主席在花山教 材 分 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动。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

2、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本文教学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这是教学的重点。教 学 目 标知识 与 技能1.理解本课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品质、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过程 与 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

3、题导读,组织学生分享交流,让学生在自由、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感受一代伟人的革命情怀,在分享中理解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交流中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受到热爱领袖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2.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与突破难 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讲事情;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思考事情中所体现的人物思想品质。教学方法引导朗读、探究,分享交流,评价激励课型略读课

4、文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毛主席的小故事,或更多的关于毛泽东的资料。2.歌曲东方红;ppt课件。媒体应用录音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学生认知 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和学习课文的方法,譬如:通过工具书疏通课文,理解词句意思;全画出自己喜欢或者感动自己的句子,并作批注;会在课外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理解;等水平。另外,该篇课文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篇教学课文,前面已经有涉及毛主席所在年代背景的课文,以及关于毛泽东事件的课文,学生对于毛主席的领袖的、伟人的、普通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理解。加上毛主席本身的影响力,学生已经在生活中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

5、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就比较容易实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以及按照一定顺序来表达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体会,只要在课文教学中再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的阅读感知和交流议论,理解和体会这些写作方法应该不算难,也期望学生在以后的习作练习中能够迁移和使用。教师应准 备的知识 与技能1.知识储备:教师课前除对课文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外,还要对故事发生的背景有所理解,对毛主席也应该有一定的认知,包括人们对毛主席的评价等。2.技能储备: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和方法,会使用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技能。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各环节教学目的教学形式序 号名称一 激情导入你们听(播放歌曲东方红片段),仔细

6、听听,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说)(师介绍:这首歌曲东方红,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而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的,并唱响了陕北,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歌曲里面说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那你理解的毛泽东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名)说一说。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很多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关于毛主席的的一篇课文,里面的毛主席又是一个有着怎么样优良作风的人呢?为什么会在群众之中有那么大的影响呢?(板书课题,生齐读。)通过歌曲,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领袖的崇敬之情,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伟人的兴趣。师作讲解引导、学生交流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顺序1.题解:你从这个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这是

7、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时期的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开会的途中,曾经在这里住过几天,发生的几件事情。)2.默读课文,初知大意。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呢?请同学们根据导读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投影导读问题。)(1)快速地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读通课文。(2)想一想,文中写了几件事情?你从这些事中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毛主席?解题了解故事背景,为下文更好地体会人物品质作铺垫;提示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师讲解,提示;生带问题默读。三指名交流1文中讲了三件事(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划分课文内容):毛主席请回碾米的群众,给

8、碾米群众送茶,替群众碾米。(师根据交流情况板书。)2你从这些事中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毛主席?(毛主席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合理即可。)3.师作点拨指导。在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围绕提示交流,检阅学生把握课文情况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体会。生交流,师点拨评价。四学习、理解生字词 投影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教师所指词语,师生正音;指名带读。师讲解指导,理解词语。以学生为主体,检查学习情况的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生字。生朗读,师指导。五再读:品读、分享、体会1.师:我们知道毛主席为了革命斗争正在辛苦地工作着,但是他仍然没有忘记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请

9、同学们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语句,想一想这些地方体现了毛主席什么样的品质?找出其中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原因。2.抓住重点语句来交流体会:(投影引导)(1)“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了特殊位置上了。”(这段话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斗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了人民谋幸福;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毛主席放在“特殊的位置”上,应该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与

10、群众同甘共苦。这是毛主席一贯的优良作风。)(2)“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这是一位老人的话,简单却意味深长。表面上说明毛主席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群众对毛泽东似曾相似,但未完全认出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次来讲,毛泽东的言行跟普通群众一样,是那么亲近,或者说他就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中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3)其他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和交流体会,并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抓住关键语段,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体会毛主席的崇高的革命情怀,感受伟人的魅力。通过分享交流,体现学生独特感受;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深化对人物

11、思想品质的体会。学生自由朗读,分享交流,有感情地朗读。六议一议课文中哪些部分是具体写的,哪些部分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自然段是略写,三件事是围绕着主体详细写的,这样写能够突出主体,体现人物性格。)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体会到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指名交流七练一练1.下列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见课件)(1)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2)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语言描写) (3)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磨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儿。

12、(动作描写) 2.用“不能就”说一句话。通过练习的方式,对课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作梳理的同时,使学生体会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在说话中练习语言表达的活学活用。学生议论,交流和分享。八总结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1)我知道毛主席有怎么样的优良作风?(2)我还知道一些体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写作方法,以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从学生理解的角度总结课文的学习,同时起到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的目的。引导,交流。三、板书设计28* 毛主席在花山1948年 夜以继日地工作请回群众 关心群众 给群众送茶 为人民着想替群众碾米 (可视情况请学生板书)(板书说明:尊重学生的理解,能正确表达,并按顺序板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课文的写作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