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道采砂规划及实施与管理刖 言11、概要3.1.1河道概况.3.1.2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2.1河道采砂状况 3.1.2.2存在的主要问题4.1.3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与任务 4.1.3.1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4.1.3.2河道采砂规划的任务.4.1.3.3河道采砂规划的范围与规划期 51.4河道采砂分区规划 5.1.4.1禁采区规划5.1.4.2可采区规划 5.1.4.3禁采期和可采期 5.1.4.4河砂年度控制开采量5.1.4.5可采区内采砂设备的控制数量 61.5 河道采砂影响分析 6.1.5.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61.5.2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61.5.3采砂
2、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 71.5.4采砂对涉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 71.5.5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1.6规划实施与管理8.1.7结论与建议 9.2、基本情况102.1河道概况102.1.1地理位置102.1.2地形地貌102.1.3水文气象122.1.4 土壤植被 1.32.1.5河流水系1.32.2水文泥沙特性及床沙组成 1.52.3地质概况 162.4已建及拟建涉河工程概况172.4.1河堤、护岸工程概况.72.4.2蓄水工程概况 172.4.3水电站工程概况182.2.4交通桥涵工程概况 202.5生态与环境现状 232.5.1水环境232.5.2生态环境
3、233、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 253.1历史时期演变253.2近期演变及趋势253.3河道泥砂补给分析27331泥沙的来源273.3.2泥沙补给量分析方法 283.3.3河砂补给量预测 293.4采砂总量控制及分配规划 303.4.1采砂总量控制确定原则 303.4.2采砂总量控制及分配规划324、规划的必要性354.1河道采砂基本情况 354.2河道采砂存在的问题 354.3非法采砂的危害 364.4规划的必要性375、规划原则与规划任务385.1规划的原则385.2规划任务395.3规划依据395.3.1法律法规 395.3.2技术规范 405.3.3有关规划 405.4规划基准年与规划
4、期405.4.1规划范围405.4.2规划基准年与规划期406、采砂分区规划416.1禁采区划定416.1.1禁采区划定原则 416.1.2禁采区划定426.2可采区划定476.2.1年度控制采砂总量476.2.2可采区规划原则566.2.3可采区规划方案566.2.4堆砂场设置及弃料处理 606.3保留区规划636.3.1保留区规划原则 636.3.2保留区范围636.3.3保留区控制使用原则与要求 647、采砂影响分析667.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667.2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677.3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 687.4采砂对涉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 707.5堆砂场设置
5、及弃料处理的影响分析 70&规划的实施与管理728.1规划实施728.1.1河道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和一证一费制度 728.1.2加强河道砂石资源费的征收 738.1.3实施河道采砂规划,加强采砂作业监督检查 738.1.4加强采取水下地形监测,确保河砂开采科学有序 738.2管理机构与管理设施 738.2.1管理机构 7.58.2.2管理设施7.68.3动态监测管理779、结语与建议.8.19.1结语819.2建议81附件1、*县国土局关于*县河道采砂规划的反馈意见2、*县交通局关于*县河道采砂规划的反馈意见3、*县20142018年河道采砂规划设计图册*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市西北部,八百里
6、伏牛山腹心地带, 地处豫、鄂、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河南省通往陕西、湖北的西南门 户,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3dD533(48、东经111血111146之间,是山 区与丘陵的结合部、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长江与黄河分界线,县域面积3454km2,是河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全县辖 2乡14镇3个街道办事处,299 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 46万人。境内海拔高度在1812212.5 米之间,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县。年平均气温摄氏15.2o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森林覆盖率76.8%,是 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县。境内河流属长江
7、流域汉水水系,主要河流有老 灌河、淇河和蛇尾河,地表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为9.7亿立方米,加上入境水,年地表水总量为14.06亿立方米,水资源和水力资源极为 丰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核心水源地。*县河道机械采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县及周边地 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采砂规模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各类采砂机械遍布*县河道,滥采乱挖、废渣回弃河道的现象十分严 重,对*县的河势稳定、防洪、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水生态环境安全, 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加强*县河道*县水利局组织开采砂管理,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正常 发挥,使河道
8、采砂逐步走向科学、依法、有序开采的轨道,必须从促 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河道采砂进行规范的管理。根据省 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河道采砂规划编制大纲展了*县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工作2014年2月,受*县水利局委托,我单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承担 了 *县河道采砂规划工作的编制任务。接受任务后,我们成立了项目 组,深入现场勘测、调查,在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经研究分析、 理论计算,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版)、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49号令)、河南省水文条例等有关 法律法规,依照水利部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SL4
9、23 2008)、河 道勘测调查规范(SL3832007)、和全国江河重要河道采砂管理 规划工作大纲的相关要求,于2014年5月底编制完成了*县2014 2018年河道采砂规划。为了保证河道采砂规划的科学性,使采砂规划既符合流域的实际 情况,又适应采砂管理的实际要求,本次采砂规划的编制,我们尽量 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研究成果,使采砂规划工作更加全面 和科学;尽可能认真总结以往采砂管理的经验, 重视基本资料的收集、 整理和分析,充分掌握各方面的实情,为采砂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使河道采砂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近年来,*县砂石资源需求随着城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日 益增加,河道采砂活动
10、也日益俱增。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河道砂 石资源,确保河道防洪安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是当前 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南阳市水利局关于编制河道采砂规划的通知要求,编制 了*县20142018年河道采砂规划,以便指导全县河道采砂管理。1、概要1.1河道概况*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按小流域可分为老灌河、淇 河和湍河三大流域,全县共有大小河流 520余条,其中一二级支流共 28条,总流域面积3454km2。流域面积1000 km2以上河流2条,分别 是老灌河(4219 km2)、淇河(1498 km2),流域面积5001000 km2之 间河流2条,分别是蛇尾河(535 km2)、丁河(
11、610 km2),流域面积 100500 km2之间河流8条,分别是石界河(140.5 km2)、长探河(249 km2)、丹水河(210.4 km2)、古庄河(188 km2)峡河(202 km2)、重 阳河(188.5 km2)、黑漆河(104 km2)、东峪河(121.3 km2)。全县河 道干流总长479.6 km,多年平均径流深280mm。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响,河 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因此河床比降较大。河道受区域地貌及 地质构造控制,属冲积山区河道,河道有顺直、弯曲、蜿蜒和分叉等 河型。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陆续在主要河道两岸修建了 大量
12、的河堤和护岸,结构以砌石为主,这些河堤和护岸构成了河道防 洪的重要屏障。1.2河道采砂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2.1河道采砂状况2003年以前*县河道砂石资源较为丰富,老灌河、淇河、丁河中 下游河道砂石储量较多,且砂石质量好,河道砂石主要作为城乡群众 新建房屋所用的建筑材料,也作为当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来 源,对河道的危害不大。随着城镇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建筑市场对砂石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部分群众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无证无序偷采、滥采、乱挖现象比较严重。近 年来,县水利部门委托县水政执法大队对全县的河道采砂进行了统一 管理,并依照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 (省
13、政府第149号令)有 关规定,对无证采砂及偷采砂乱采等非法采砂活动进行了整治,但偷 采、乱采砂石行为时有发生,动态管理难度较大。1.2.2存在的主要问题1、残渣弃料随意堆放,严重危及河道行洪安全和河岸(堤)安 全,有造成毁坏农田的后果,损害群众利益。2、非法采砂引起的水事纠纷多,群众反映及举报事件相应也多, 影响社会稳定。3、采砂作业点分散,线路长、监管人员少,现场监督动态管理 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随意乱采、无证偷采现象屡禁不止。4、采砂管理设施落后,执法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当前管理要求。5、专业采砂规划编制滞后,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1.3河道采砂规划的原
14、则与任务1.3.1河道采砂规划的原则以国家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 依据,坚持采砂规划服从于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并与相关 专业规划相协调,贯彻统筹廉顾、全面规划、科学管理、适度利用、 有序开采的原则,使河砂开采逐步走上依法、科学、有序的轨道。1.3.2河道采砂规划的任务根据河道近期演变的情况,来水来沙变化以及防洪安全、经济发 展和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等要求,提出规划河道的禁采范围,并确定其 相应的禁采期,提出可采区和保留区划定原则,并确定相应的可采区 和保留区,提出规划实施意见,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河砂资源,实行依 法、科学、有序开米。1.3.3河道采砂规划的范围与规划期规划
15、范围:*县境内具有采砂任务的老灌河、淇河、丁河干流。老灌河上的石门水库及不在本次规划内的其它河道均为禁采河道。规划对象:河道内的采砂活动。规划期限:规划期为5年,即2014年至2018年。1.4河道采砂分区规划1.4.1禁采区规划根据有关法规、条例对河砂开采的控制条件,结合老灌河、淇河、 丁河沿岸底层的河床结构、岸坡土质条件及采砂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程度等情况,具体划定禁采区18段(经过批准的河道整治及防汛抢险急需时例外),禁采长度154.89km。禁采区划定原则详见6.1.1节。1.4.2可采区规划老灌河、淇河、丁河规划河道禁采区以外的河段均为可采区。河 砂是河床的组成部分,应严格遵守有关具
16、体要求进行开采。本次规划 可采区15段,可采范围3.52Km2,估算可采(允许开采)储量404.94 万m3,河道采砂规划及控制条件成果见表 6.3。将老灌河可采区内的3段划为保留区域,保留区总长度为6.578km,经估算保留区砂石储量为54.54万m3,保留区规划见表6.5。1.4.3禁采期和可采期禁采期:主汛期(6月1日至9月15日,105天)全时段及非主 汛期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时为禁采期;当发生特大旱情,河流出现枯水 位,采砂活动可能影响饮用水源时,可临时公告为禁采期。可采期:禁采期以外时段均为可采期。1.4.4河砂年度开采量控制本规划期(20142018年)内,15段可采区采砂储量为40
17、4.94万 m3,经综合考虑,确定规划期内年度采砂总量控制数为48万m3,折 合年度采砂总量为124.8万t。1.4.5可采区内采砂设备的控制数量为保证生态安全和水质污染不超标,应控制采砂设备规模。采砂 设备的控制数在发放采砂许可证时根据采区长度、控制采砂量和采砂 设备生产能力、作业方式等具体情况确定。1.5河道采砂影响分析1.5.1采砂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河道内的砂、石、土料等河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河势稳 定和水流动力平衡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河砂开采后,改变了河床形 态,造成局部河势变化,对坡岸、堤防和穿堤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有 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其影响河段应当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如护
18、坡、护脚、压浸平台和岸边建筑物补强加固措施等。本次规划在河道演变与泥沙补给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可采区, 并综合考虑了河势、防洪、涉水工程及其他因素,对可采区范围、采 砂问题、控采高程等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河道变化因素复杂不定,必 须要跟踪观测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科学、合理地利用砂 石资源,规范、有序地开米河砂,适量控制性开米砂石资源,严格禁 止超深、超量开采河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河道起到疏浚作用,一 般不会影响河势稳定。1.5.2采砂对防洪安全的影响分析河砂开采后河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是采区内河床高程降低, 造成堤防(或岸坡)高度相应加大,使其稳定性相应降低;二是河床 覆盖层变薄,
19、河道堤防基础均具二元结构,高于洪水位时,在水的压 力作用下,水流可能透过薄弱的覆盖层面从地基透水层渗入堤防内 侧,造成渗漏、翻砂鼓水甚至管涌等险情;三是中泓发生摆动,河道 的横向流速分布是与水深成正比的。也就是说,水愈深则垂线平均流 速愈大,当采砂后深泓走向不垂直于河道流向时,则会导致水流向岸 边冲刷,从而危及岸坡、堤防、水工程等的安全。本次规划的开采区与两岸的堤防及相关的防洪工程保持了一定 的安全的距离,对采砂区内的挖砂工程进行了总体上的开采高程控 制,河道采砂不但不会对防洪工程及河床产生不利的影响,还能对河 道起到疏浚的作用,有利于河道行洪。1.5.3采砂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分析河道采砂作业
20、将引起局部水体的悬浮浓度增加,影响水体的感观 性状,对附近河段取水产生不利影响;河砂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泥沙中 吸附的重金属解吸,也可能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河砂集聚的地方一般为河道弯曲、水流变化较大的地方,而这些 位置通常也是鱼类的产卵场,而河滩多为鱼类索饵、繁殖场所。河道 采砂对河滩的破坏可能对水生生物带来栖息、繁殖及回流活动等方面 的影响。由于主汛期与鱼类产卵期相重叠,本次规划把汛期规定禁采 期,可以确保防洪与水生生物安全。本次规划对城镇生活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200m区域列入了禁采区,以确保砂石堆积层对饮用水源的过滤净化作用。采 砂作业过程中也实施一定的环保措施,使污染物达标
21、排放,将采砂活 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减至最低。1.5.4采砂对涉水工程正常运用的影响分析*县属汉水水系的上中游,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日益严 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加上河道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低,洪涝灾 害频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主要河道涉及农田、 村庄、公共设施和公路的重要河段都修建了防洪护岸。但大部分河道 护岸属于早期建造,标准低且损毁严重,一些受历次洪水冲毁的护岸, 至今仍未修复,加之砂石淤积严重,河床逐渐抬高,降低了河堤护岸 防洪标准。因此,对河床抬高、淤积严重的河道段合理规划采砂,不 但可以疏通河道,加大河道断面,扩大行洪能力,也是河道整治的一 项重要措施。但河
22、砂开采后,改变了河床形态,造成局部河势变化, 对于上、下游左、右岸的水工程(如大坝、桥梁、护岸等工程、及建 筑设施的稳定和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必须限制具体的开采距离及深 度,避免因河道采砂对现有的涉水工程造成损坏,确保涉水工程的正 常运行安全。本次规划对于上下游、左右岸的水工程(如拦水坝、桥 梁、护岸等工程)设施限制了具体的开采距离及深度,充分考虑了各 类涉河工程保护范围的要求,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因河道采 砂对现有的涉水工程造成损坏,所以,河道采砂规划不会影响涉水工 程设施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本次米砂规划对米砂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均米取了防 范措施和管理要求,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合理、有序的
23、开采,不仅有利 于河道的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并对涉河工程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 不会造成影响,所以本河道采砂规划方案是合理可行的。1.6规划实施与管理一个科学、合理的采砂规划,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和严 格管理措施,再好的规划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河道采砂涉 及面广,且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 法和严格管理措施。一是构建管理体制。为有效加强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保证河道 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各部门有效地履行职责,分工协作, 形成职能互补,齐抓共管的执法和管理合力,根据2013年4月实施 的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河道采砂管理实行河长制,建立“政 府主导、
24、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水利部门负责河道采砂 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组织编制采砂规划,负责发放采砂 许可证、征缴河道砂石管理费;交通部门负责采砂运输车辆管理及水 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国土部门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河道采砂 规划,负责砂场及砂石码头土地使用及监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 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河道采砂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实施管理。根据河道采砂规划,制定年度实施方案,进 行采砂审批程序管理,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征收河道采砂管理费、 加强采砂作业的监督检查和河道地形监测等工作。三是确保管理经费。据估算,*县河道采砂管理和执法的设施, 设备及年运行费,合计
25、需120万元。建议将收取的河道采砂管理费全 额上交财政,有关管理经费有财政统一拨付,均纳入县政府年度财政 预算。1.7结论与建议为了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河道采砂活动,合理开发河砂 资源,制定河道采砂规划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划定禁采区,设定开采 控制条件后,适当采砂是可行的。河道采砂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艰 巨的工作,建立管理机构、组建管理执法队伍是必需的。建议在采砂作业前严格检查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加强河砂补给 情况及补给量的研究分析,在开采过程中定期进行必要的监测分析工 作,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对应措施。为了加强河道维护,征收河 道采砂管理费是必需的,建议将河道采砂管理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
26、2、基本情况2.1河道概况2.1.1地理位置*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八县结合部,是河 南省通往陕西、湖北的西南门户,介于北纬33dD533(48、东经111(0111146之间,全县面积3454 km2,是山区与丘陵平原的结合 部、南北气候的结合部,东、西部地区经济开放联合的桥头堡和中转 基地。是全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2.1.2地形地貌*县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处秦岭褶皱系东段的伏牛山西南部。境 内以中、低山为主,北部伏牛山主脉老界岭呈西北东南走向,侧脉由此向南延伸,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依次为深山区、 浅山区、山谷盆地和丘陵地,西北地区高陡险,东南地区坡度较缓, 北部
27、的老界岭为长江、黄河之分水岭。因境内河流多呈羽状分布,故 *县地貌也喻之为“龙爪”状。境内层峦叠嶂,地质构造复杂,岩石 类型多样。境内山峰多达 3391座,其中海拔在1000m以上的16座。 最高处为老界岭的主峰犄脚尖海拔 2212.5m,全县最低处为南部低山 丘陵区的丹水镇马边村海拔181m。根据海拔划分:其中山地占85.4%, 丘陵占11.4%,平原占3.2%,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从地貌成因分析,构造地貌、侵蚀地貌、溶岩地貌均有发育,且 互为作用,互为依存。中低山区纵向切割深度大,地表岩体相对较为 破碎,起伏较大,丘陵地区普遍存在剥夷面。复杂的地貌形态,深刻 地影响了 *县的水文气
28、象格局,制约了土壤、植被的发育过程,导致 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资源的重新分布。43图2-1*县地形地貌分析示意图图2-2 *县城周边卫星影像合成示意图2.1.3水文气象*县处于亚热带向暖湿带的过渡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雨量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2 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4.2 C,极端最高温度42 C。年降雨量在729935mm之间, 平均水面蒸发量1013mm。年均无霜期236.2天,年均日照时空分布 比较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多变。*县主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北部老界岭为长江、黄河分水岭。 境内河流众多,以灌河、淇河、丹水河等河流为主,其支流呈羽状密 布,全县
29、共有大小河流526条。按流域可分为灌河流域、淇河流域和 湍河流域。老灌河、淇河是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河流,*县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图2-3 *县水系示意图2.1.4 土壤植被*县自然环境适宜,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境内现有植物2200雨中,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 20种,包括连香树、银杏等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水曲柳、楠木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18种, 大叶三七等省级保护植物33种。*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8%,为中原 地区面积最大的“绿色氧吧”,野生动物计21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 护的珍稀濒危动物52种,其中黑鹤、金钱豹等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 物4种,大鲵
30、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3种,省级保护动物19种,建有 国家大鲵自然繁殖保护区;境内有适生中药材众多,明代医学家李时 珍著作本草纲木中记载的1800多种草药,*县就有1328种,占 70%以上,故而*县还有“天然药库”之美誉。*县境内土壤是有石质山地风化而成,涉及5个土类,9个亚类,26个土属。其中棕壤土类,黄棕壤土类的粗骨性黄棕壤亚类的淡岩、 灰岩及砂岩黄棕壤,黄褐土亚类的山砂土、紫色土类,潮土类的黄潮 土亚类,都是目前*县的林业用地或者适宜发展林业的土地。2.1.5河流水系*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老灌河、淇河和湍河三大流 域总面积3454 km2。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河流有老灌河、淇
31、河两条 河流,流域面积3156.96 km2。全县共有大小河流526条,其中一、二 级支流共28条,流域面积1000 km2以上河流2条,分别是老灌河(4219 km2)、淇河(1498 km2);流域面积5001000 km2之间河流2条,分 别是蛇尾河(535 km2)、丁河(610 km2);流域面积100500 km2之 间河流9条,分别是石界河(140.5 km2)、长探河(249 km2)、丹水 河(210.4 km2)、黄水河(208 km2)、古庄河(188 km2)、峡河(202 km2)、 重阳河(188.5 km2)、黑漆河(104 km2)、东峪河(121.3 km2)
32、河道 干流总长479.6 km,水域面积3万亩(含水库水面8168.5亩),多年 平均径流深280mm。老灌河是丹江左岸的较大的一级支流,也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洛阳市栾川县冷水乡南泥湖村,向西流入卢氏县,再转 向东南在桑坪镇入*县境,干流全长254 km,流域面积4219 km2。其 中入县境以上流域面积950 km2,长102.4 km;县境内流域面积2580 km2,长109.4 km;上下游落差398.5m,河道比降3.6%。县境以上年 平均径流总量868.25亿m3。老灌河米坪水文站址处以上流域面积1404km2,蛇尾河入口以上流域面积2025 km2,大石门水库以上流域面
33、积 2580 km2,高速公路桥址处以上流域面积 2628 km2,三级橡胶坝址处 以上流域面积3216 km2,老灌河黄湾水文站址处流域面积 3418 km2。淇河是*县境内第二大河流。它发源于三门峡市卢氏县狮子坪 乡,向南流入西平镇北部的德河村,最后经下营村入淅川县,为丹江 一级支流。干流全长147km,流域面积1498km2。其中入县境以上流 域面积639km2,长65.5km;本县境内流域面积 575km2,长42.4km; 出县境以上流域面积1214km2,长107.9km。淇河在县境内长42.4km, 上下游落差180米,河道平均比降2.4%,县境以上年平均径流总量 159.75亿
34、m3。淇河西坪水文站址处流域面积 911km2。丁河是*县境内老灌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重阳镇古峪村代尖 垛,经重阳、陈阳、丁河,于五里桥镇封店村入老灌河,主河道长度 52.6km,河道比降1.9%,流域总面积695km2。沿河支流14条,共计 36km。2.2水文泥沙特性及床沙组成*县境内主要河流多发源于北部山岭,由于河流受山区地形影 响,河谷强烈下切,山地坡度陡峻,县内河流多属山区季节性河流, 且面积较小,河流都具有洪峰陡涨陡落,水位、流量变幅大,历时短 的特点。汛期久晴不雨时,也能出现枯水,而在枯水期遇大雨,也常 出现洪峰,年内枯水期的历时比大河要长得多。山区河流按自然地理 又可分山区段、
35、过渡段和盆地段,水流特性因河而异。山区段河床比 降一般在5%以上,河床多系岩石,河岸石嘴和卡口较多,对河槽水 流起控制作用,形成不规则的流态和险恶的水流,并影响水面线呈阶 梯状;过渡段河流比降一般在 0.75%2.0%之间,流速较山区段河流 为小;盆地段河道的比降在 0.15%左右,流速小,水流较平稳,河槽 较宽浅,水流分散。泥沙来源及其运动:由于地质、地形、气候和植物覆盖的差异, 同一类河流,其特性略有不同。山区河道均由岩石组成,河床稳定, 沙石集中来源于汛期,枯水期则清澈见底;过渡段河道河床成因因河 段而不同,盆地段河道洪水时来沙,粒径较细,表明泥沙来自上游, 当枯水时悬沙粒径较粗,但上游
36、此时来沙较少,水流中悬砂主要是本 河段的底沙转化而来,悬沙对河床地形起相当作用。据现场调查分析 情况表明,*县山区段上游的支流河道和部分过渡段河道泥沙无法停 留,储沙量较少,部分过渡段河道储存砾石较多,河道砂石的储存主 要分布在山区段河道中下游及河道的弯道段。河道的床砂质:山区的河道河床属砂岩、大理岩地质,上游支流 河流及两岸岩基裸露,河槽底均为岩石,河槽底以上大部是砾石河床, 砂粒较少,砾石层深度约0.31.2m不等,砂质较差,是该区缺砂材料 的不利因素。老灌河、淇河、丁河河道地处砂砾岩、大理岩、石灰岩 地质区,有风化层、强风化层,河槽底为花岗岩、砂岩、板岩层,槽底以上均为砂、砾石层河床,厚
37、度多在0.72.5m之间,河砂均由花岗 岩、砂岩、板岩风化脱落演变而成,砂质相对较好。2.3地质概况*县处于古扬子板块与中秦岭板块东段结合部位。中秦岭地层区 由古元古界、中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组成。古元古界有蛇尾小区的 秦岭岩群和内乡小区的陡岭岩群,均为中深变质的碎屑石基性火山石碳酸盐岩组合;中新元古界有蛇尾小区的峡河岩群中浅变质碎屑 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和内乡小区的龟山岩组变质碎屑岩、碳 酸盐岩;下古生界子母沟组出露于蛇尾小区,为一套碳酸盐岩组合, 变质轻微;周进沟组出露于内乡小区,为一套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碳 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组合;泥盆系南湾组属内乡小区,为片岩、大 理石组合。区内中
38、部产出横贯全区的、华北板块与中秦岭板块之间板块结合 带级别的构造界断裂,即朱阳关 夏馆断裂带,以及中秦岭板块内部 的一条构造边界、丹凤西官庄镇平断裂带。区内基性超基性侵入 岩主要分布于中秦岭板块寨根马山口地块,岩体侵入时代以新元古 代为主,包括洋淇沟岩体(岩片)和陈阳坪岩体。洋淇沟(松树沟) 超基性岩体(块),产于寨根马山口地块南缘,西官庄镇平断裂北 侧。陈阳坪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寨根马山口地块中部,与秦岭岩 群、峡河岩群侵入或构造接触。老灌河河道大多河段基岩裸露,地质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 积卵石和白垩系砂岩,砂岩以青灰色和灰绿色强风化海相变压片岩、 花岗岩和石英岩为主。卵石结构中密,磨园
39、度较好,分选性差,粒径 2 20cm的卵石占总体积70%左右,大于20cm的漂石占15%,砂砾 石占15%,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与下伏基岩不整合接触。淇河河床在山区段狭窄,在集镇段平坦,河流两岸出露地层均为古生界泥盆系中上统十八盘组,地质岩性主要为浅灰、黄褐及黑色石 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等。卵石主要由石英岩、砂岩、 板岩脱落风化演变而成,砂质良好。丁河河道由中低山、山间谷地构成,地质岩性以石灰岩、紫色砂 岩、紫色砾岩及变质岩为主,砂砾石量大,但砂质较差。2.4已建及拟建涉河工程概况2.4.1河堤、护岸工程概况自古以来,频繁的洪旱灾害给*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 来严重危害,人们
40、与大自然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昔日建成的河 堤、护岸仍在继续使用,发挥应有的效益。解放初期至今在党和政府 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人民齐心合力修复和新建了一批重点河道的河 堤、护岸上千余处,总长 350余km,有效地保护沿河两岸的农田、 村庄及公共设施,减轻了洪水灾害带来损失。“十二五”期间,在老灌河、淇河、丁河共规划治理河段10处,总长19.97km,目前已基本 实施完毕,规划治理段河道堤防工程基本情况详见表2-1。表2-1*县“十二五”规划治理河段堤防工程基本情况表2.4.2蓄水工程概况*县共有各类水库67座,其中中型3座,分别是石门、重阳、 七峪水库,小一型5座,分别是庄口、红山、黑子树、
41、古垛山、石岭 河水库,小二型59座。这些水库工程分布于全县10个乡镇,总控制 流域面积2.88万km2,总库容16237.3万m3,其中兴利库容7665.2 万m3,防洪库容6554万m3,设计灌溉面积的12.69万亩,小水电装 机11台10420kw,对年平均发电量的3706万kw时,养殖水面8168.5 亩,年水产品产量560吨。按所属流域分,其中老灌河流域 31座, 淇河流域13座,湍河流域23座。从2006年至2013年已对45座水 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县67座水库除大石门水库位于老灌河干流河 道外,其他水库工程均位于规划河道上游,对山区河道拦蓄洪水,调 节洪峰起到了显著作用,为工农业
42、生产和社会发展及城乡供水发挥重 要作用。老灌河下游县城段修建有三级截潜流橡胶坝,橡胶坝坝基平均埋 深4米,蓄水水面面积900亩,不但美化了城市也为工农业及生活用 水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老灌河、淇河、丁河均无已规划蓄水工程。2.4.3水电站工程概况*县是河南省水力资源较丰富的山区县,境内有老灌河、淇河、湍河三条较大河流。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3万kw,可开发容量为8.5万kw。截止2013年底,已建成水电站39处,其中可调节 水电站4处,装机12台。老灌河干流水电站共开发22处,淇河干流 共开发3级。根据*县“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规划,* 县20112015年新建、改造、水毁修复
43、电源工程 10处,均已实施完 毕,近期无新规划和审批的水电站工程。*县已建水电站基本情况详 见下表:表2-2*县已建电站基本情况统计表序 号电站名称所在河流所在乡镇电站型式装机(台)装机容量(kw)合计9930801石门电站老灌河双龙镇坝式396002夫子岈电站老灌河军马河镇径流式224003老君店电站老灌河五里桥镇径流式216004上河电站淇河西坪镇坝式414005十八盘电站长探河军马河镇径流式412206长岭岗电站老灌河双龙镇径流式312007档子岭电站老灌河回车镇径流式419108别公堰电站老灌河五里桥镇径流式321009小石门电站老灌河五里桥镇径流式360010连花电站老灌河莲花街道径
44、流式280011孙门电站老灌河军马河镇径流式369512重皇岈电站老灌河米坪镇径流式579013二道河电站老灌河石界河镇径流式390014后河电站长探河军马河镇径流式342015台子电站长探河军马河镇径流式341516西官庄电站淇河西坪镇径流式241017冬青树电站老灌河石界河镇径流式340018重阳水库电站丁河重阳镇坝式542019石界河电站老灌河石界河镇径流式327520小水电站蛇尾河双龙镇径流式326621皇后电站淇河西坪镇径流式225022奎文电站丁河丁河镇径流式324023黄石堰电站长探河军马河镇径流式223524白果电站长探河军马河镇径流式236025北湾电站蛇尾河太平镇径流式22
45、0026鱼库电站长探河军马河镇径流式216527庄口水库电站丁河丁河镇坝式340028走马坪电站老灌河石界河镇径流式112529下河电站蛇尾河太平镇径流式217530龙湾电站老灌河白羽街道径流式211531五里桥电站老灌河五里桥镇径流式28032玉皇岈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28033西沟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28034塘岈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28035军马河电站老灌河军马河镇径流式216536街北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14037街南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14038黄沙岗上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17539中湾电站老灌河桑坪镇径流式280224交通桥涵工程概况近年来,随着河南省交通运输事业的高速发展,*县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提升,已成为与西南区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