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01685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装订线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 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5 月 20 日浅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国内外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现状,即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中小型外贸企业一方面由于面临着更广大的市场而具备拓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由于遭遇着更复杂的环境而面对更大的挑战。

2、并通过SWOT分析法,具体分析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针对融资难、创新能力不足、成本上升以及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了一些应对的措施与发展的出路。关键词:中小型外贸企业 SWOT分析 发展现状 对策 ABSTRACT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small businesses has been underlined following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They are becoming a significant impetuses and irreplacable elements of

3、Chinese economic, and have made huge differences in improving the countrys progress. The paper analy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which on one hand, small businesses are equipped with the possibilities of expanding as facing a wider market especially under the atmosphere of economic g

4、lob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more challenges may be lurking as the environment has turned even more complex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history, status quo and the policies both in the country or abroad. We also specifically studied the stren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reat of small business

5、es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and give some advices on the problems that small businesses are facing. Keywords: Small businesses SWOT analysis method Developing situation Solution目 录引言1一、我国外贸及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状况2(一)我国外贸行业的基本情况2(二)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界定和发展历程2(三)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状况及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3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6(一)优势分析6(二)劣势分析6

6、三)机会分析7(四)威胁分析7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应对措施建议9(一)企业自身应对9(二)政府配合与宏观调控10参考文献11引 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也与日俱增。相对于大型企业,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其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随时调整企业决策,节约了决策成本。在遇到金融危机时,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及时的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比大企业来说,更能灵

7、活应对不同的突发状况。但同时,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往往人力财力有限,而将其投入到专一的产品经营上来。其专而精的生产模式,不仅对市场进行了细分,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构成了对大型企业的补充,与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密切合作关系,完善了我国市场体系。但近年来,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国际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共同影响,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在经营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何认识并克服这些问题,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实现稳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外贸及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状况(一)我国外贸行业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取得了举世

8、瞩目的成就,无论从结构上,规模上还是环节上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2008年底GDP总量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三,我国已顺利进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贸易伙伴已达220多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7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4%,增幅达到144倍;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由1985年的1.8%升至2010年的近10%;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4亿美元发展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提高到约5%;利用外资几乎从零开始,到2008年年底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一千亿美元,已

9、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如今,我国已成为真正的贸易大国。(二)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界定和发展历程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指在经营规模上较小,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以对外贸易为导向的企业,它是中小企业与外贸企业的结合体。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主要有国资参股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小型三资外贸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允许经营外贸的国有生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允许从事外贸的乡镇企业以及国体私营外贸企业等类型5。相对于大型企业,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其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瞬息万变的动态随时调整企业决策,节约了决策成本。在遇到

10、金融危机时,中小型外贸企业可以及时的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比大企业来说,更能灵活应对不同的突发状况。同时,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往往人力财力有限,而将其投入到专一的产品经营上来,其专而精的生产模式,不仅对市场进行了细分,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构成了对大型企业的补充,与大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密切合作关系,完善了我国市场体系。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其发展历程从时间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改革开放前的几乎零发展解放前,我国现代化工业极不发达,大多数国内厂商属于国外资本或封建买办资本。当时我国出现的中

11、小企业,实质上是以半手工业为代表的民族资产,其力量十分弱小。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经济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格局。一方面,国家没收外国资本和封建买办资本,另一方面,又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鼓励个体手工业实行合作化与专业化改组。国家凭借其行政力量,使得中小企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1958年至1978年之间,由于国内“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尤其是“大跃进”盲目求成的错误思潮,各地区纷纷盲目发展小钢铁、小机械、小煤窑、小水泥、小化肥等“五小工业”,这种只顾追求“量”的扩大却并不注重经济效益,严重的破坏了生产力,是国民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使国家介

12、入整顿,关闭近16万个超出生产力要求的中小企业。到1965,刚刚恢复元气的国民经济,又遭遇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受到“一大二公”的思想影响,错误的将大批集体所有制小企业转变为全名所有制,严重抑制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8。但此时的中小企业,还未有外贸企业的性质,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这一阶段,基本处于零发展的状态。 2、改革开放后至十四大的蓬勃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总路线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观点,极大的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也滋生了中小企业走上外贸之路。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

13、有利于中小型外贸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历史上中国在经历过诸多内忧外患的侵袭之后,整个市场供不应求,国内经济亟待发展,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初生及扩张,正是补充了这一不足,维持了社会经济的稳定。3、十四大后的平稳发展时期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种全会以来,在不断总结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推行了更加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和稳固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帮助他们顺利面对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增强自身实力,不断做大做强。(三)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状况及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1、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状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

14、99.3%,很多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成的,中小企业称得上市中国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一环,是全球化时代商品流通的主要供应商9。而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其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出口及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截至2000年底,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才只有19.3万家,而到2011年底,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数目已达到4660万家,这个数字在2012年底,预计将突破5000万家,其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比例的70%以上。就工业来看,截止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273263家,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达135823.5亿元。2004年中小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

15、达13219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685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685.7亿元,利润6426.5亿元,上缴利税11784.7亿元1。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外贸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能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全国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有相当大一部分在中小企业内工作,也逐渐受到高校毕业生择业的青睐。在新增的就业岗位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高达75%,不仅帮助政府合理安置了大批城市下岗职工,也吸收了很多农村劳动力,缓解了农村劳动力剩余过大的矛盾,从而保证了社

16、会的稳定。此外,中小型外贸企业还能更有效的利用地方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市场的多元化与外贸体制改革。可以看出,中小型外贸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从总体来看,通过企业亏损、产品产销和出口状况来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有些不容乐观,尤其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其设备利用率较低,经营绩效所反映出的体制性缺陷非常清晰。另外,从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设备技术水平并不高,在被抽样调查的企业中,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只有34%,专有技术的低占有率以及对外技术

17、的高依赖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企业在经营战略竞争中,有30%的企业是以价格战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这种竞价的方式,并不能帮助企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反而会使企业在不断的价格压低中两败俱伤。2、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当前,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大企业纷纷实行的全球化战略下,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竞争的重要战场,这对我国企业构成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复杂竞争环境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外贸企业,更要放手一搏,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在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平稳发展。当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国

18、家的利好政策的支撑。目前国家所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然大部分并非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专门制定,但其受益主体大部分确为中小型外贸企业。这些政策包括:乡镇企业政策、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改革政策、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福利企业政策、小型企业所得税政策等。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较为直接有力的手段,一直以来被西方各国广泛使用。美国、欧洲和日本纷纷通过税制改革,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额。我国现行税法中,主要有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优惠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所进行的直接的经济补贴与财政

19、上的援助。此外还有创业扶植政策,这也是政府的另一项援助政策,提供的是非经济的咨询与信息服务等帮助。这些政策综合作用,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二、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不足。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既面对着大量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为复杂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将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SWOT分析,以更好的了解其发展状况。(一) 优势分析1、管理机制 中小型外贸企业大多产权明晰,所有者归属明确,管理机制灵活,投资决策迅速而果断,具有一定的产权优势,能够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更好的适应性。与大企业相

20、比,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的来自政府的干预少,其决策行为更接近于市场决策。这种独立自主的决策权,给中小企业更快的反应能力与适应能力,保证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对风险的抵抗能力。2、成本优势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制造加工类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低成本优势,而这一优势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低成本上。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劳动力长期处于丰沛和廉价的状态,中小型外贸企业中,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类企业,多集中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面临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往往工资很低,这给企业的产品节约了很大成本,也是凭这一点,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往往以“价廉物美”倍受青睐。(二)劣势分析1、融资难中小型外贸

21、企业在资金上不如大企业来源充足与广泛。资金上的不足既影响生产的扩大,也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时应对市场变化如金融危机时也及其脆弱。这导致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多依附于大企业而生存,得不到真正的发展。中小企业都希望融资能够方便、畅通,但往往事与愿违,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融资通常有以下几种渠道:银行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通过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进行筹资2。事实上,由于银行本身也需要规避坏账风险,往往不愿意把资金贷给实际上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存款准备金率连连上调的今天,银行更不会将钱贷给存在亏损,信用级别低的中小型企业。同时,相对于大

22、企业贷款的数额,中小型外贸企业贷款的数额相对较小,但银行办理贷款所需的过程是相似的,这就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而通过非银行机构,则多半要面临高利率,即使投资成功,高利贷的存在,也使企业的净利润缩减甚至收不抵支,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发展。而针对民间融资,仅以浙江省为例,2003年,浙江省中小型外贸企业通过民间借贷的规模大约为1400亿元左右。之所以存在这么大规模的民间借贷,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的限制较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往往因无法提供担保或抵押物而难以获得贷款。民间借贷组织恰好可以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所具有的“急、频、少”特点,浙江中小企业经济发达,民间限制资金较多,为民间借贷提供了

23、充足的资金保证。然而这种借助民间“融资联保”抵押贷款、相互担保、高利贷等手段获得的流动资金,随着融资杠杆被放大,逐渐形成了一个一环扣一环的复杂的资金网络,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资金断裂的连锁反应,导致中小企业的破产1。另外,高利贷使企业不堪的例子比比皆是,借高利贷的企业由于短期未能大幅盈利,到期无法归还本息,甚至会出现高层出逃、失踪的案例。2、研发创新能力低由于规模和资金的弱势,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技术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现阶段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式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模仿和改造,却缺少自主研究开发的技术,缺乏创新。同时也没有与科研机构和其他

24、企业合作,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对于技术的引进,一直以大量的购买国外成套的设备为主,却缺乏对管理模式、技术工艺的引进和本土化开发。这样依赖于进口的模式,影响到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创新积极性,而且专利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使中小型外贸企业无法从中得到更多利润。(三)机会分析1、国际经济的发展与融合虽然存在经济危机,国际大环境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我国近年来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需求持续增长,这给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良好的机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他们满足消费偏好的欲望增强,消费结构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这种扩大了的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为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利好政策的支

25、持由于认识到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纷纷推行扶植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政策。我国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出台了大量利好政策,例如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制定了有利于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保障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稳定发展。(四) 威胁分析1、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与贸易壁垒2007年秋,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到2008年9月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的破产而达到高潮,从而开始显著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到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泛,导致国内大批中小企业资金

26、链断裂,也影响到中小型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虽然到2012年,次贷危机已过去5年,但其对经济的破坏影响力仍然存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国际投资者更为谨慎,各国对自身的贸易保护日趋加强,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与扩张。另外,自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遭受的国外贸易壁垒直线增长。当前的国际贸易壁垒,有着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多样化的特点。当前,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最多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既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问题,而且各种技术标准往往极其复杂,使出口企业难以应付和适应。2、出口退税率下调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贸环境时,国家所采取的外贸

27、政策时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贸政策的调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整体外贸形势的把握,而在众多的外贸政策中,出口退税无疑是运用最多,效果最为明显的。2001年我国入世后,为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我国对出口退税进行了多次调整。 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家具、塑料等传统产品行业的影响较大,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使部分经营管理不善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困难。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从长期来看,从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有利于纺织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加快改变以量取胜的竞争模式,使一些以做低端市场为主的企业和一些仅靠价格战打天下的

28、企业被迫出局,而为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加速了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调整,鼓励企业调整营销策略,发展多种贸易形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开拓国际市场。三、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应对措施建议(一)企业自身应对1、提高自身公信力,争取更多融资公信力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一个企业的公信力表现在它在运作时所表现出的效率、责任与接收质询的信任力。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要逐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转变企业家思想,改变长期以来重经营

29、轻管理的思想;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财务、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信等级;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搜集,通过规范制度、合法经营,树立现代营销理念,重视长远利益,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品牌知名度。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例,认识到,传统的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各中小型外贸企业要不断创新产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塑造坚实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管理者更要在竞争的洪流中牢牢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企业前进的动脉,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忽视了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

30、甚至申请银行派员进入企业董事会参与经营决策,帮助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预测市场前景,在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关系。这也有利于银行对放贷资金的使用监督,防范银行风险,同时也能简化再次放贷时的调查审核程序,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规范和完善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将财务报表定期或不定期交由会计事务所审计,从而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2、高效配置人力资源,走出创新困境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对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强大的创新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支撑作用。而实际上,从管理者对创新理念的缺乏,到企业自身资源对创新的局限造成了现下中小企

31、业科研资源缺乏的局面。我们认为,想要走出这一创新困境,关键在于认识到高效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这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创业期:创业期面临的人才与资金的匮乏尤其明显,管理者也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开拓市场和技术产业化上。我们认为,应该推进高校、科研单位与中小企业合作并建立长期关系,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人才去企业从事兼职与咨询工作,大大提高企业的初期创新力,带动企业的初步发展。企业管理者也要培养员工的创新价值观,将创新理念制度化、规范化自觉淘汰守旧僵化的条文制度,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其业务已经有了稳定的态势,企业应该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追求质

32、的提升,维持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对员工制定与绩效挂钩的薪酬福利制度,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出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力的环境。要有危机意识,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工作,重视信任的入职期教育,使其尽快融入企业这个大环境。(二)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作用1、完善政策并提高调控力度政府可尝试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政府拨款,或定期从企业收入中提取的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阶段,或企业需要紧急周转的困难时期。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成立中小企业档案,对于信誉良好,成长时间较长的企业,可由政府提供担保贷款。这样既可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过程,使其顺利的拿到银行贷款,也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得长足

33、发展。另外,可以施行各种信用担保方式并行,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机会。近两年,政府不断的出台了多条优惠政策。有些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发展制定的特殊政策,有些是间接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了扩大受惠面积、缓和中小企业金融危机下的资金紧张状况,可再出台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税收优惠措施,也可针对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全面推动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现代化水平,弘扬中国本土化的经营管理思想,探索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企业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广、制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可允许企业建立

34、科技研究开发风险准备金,以降低科技研究开发风险。2、在国际市场上给予扶持与引导政府应该坚持“对内积极引导,对外妥善应对”这一原则,一方面要在国内引导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保护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免受国外不合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立法上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力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落实到实处,加强引导,有力扶持,切实保障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合法权利,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在政策上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植力度。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渠道的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将其培育成出口优势产业。行业组织则要

35、扮演好服务和监督的双重角色。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通过宣传,加强中小型外贸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视程度。与政府的相关咨询机构加强联系,及时信息传递给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加强行业监督,督促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国内国际认证流程。建立合理完善的行业激励机制,通过融资担保和帮助引进外商的奖励方式鼓励量高质优环保的中小型外贸企业,而对产品质量差、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进行曝光、处罚与整顿。参考文献1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二板市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45-49.2 王晓蓉,郭超利.我国中小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7-1

36、19.3 胡振华,周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5):9-114 裴劲松,王刚,汤明.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创新策略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6):174-176.5 陈晓红,刘剑.不同成长阶段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6 (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7 张赤东,郑垂勇.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SWOT模型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3):106-109.8 彭娟,谢军巧.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状况及其产业升级浅析J.国际商贸探索.9 杨卓.中小企业发展中政府扶持政策之浅见J.中国

37、经贸导刊,2010.(12)10 王艺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J.赤峰学院院报,2011,(5):56-58.11 卓玲,谢长青.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1,(3):51-54.12 Zoltan J.Acs JMyle.s Shaver and Bernard.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 Policy Perspective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7,(9):7-2013 Ernm Lane,Bradfo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The Therotical Background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89,89-100.14 Modigliani F and Miller H.M.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48):261-29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